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可以进行增殖放流的品种是)

   2022-11-28 互联网艺莲园64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按照以上规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不应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品种较多的种类,只能放流原水域土著种。一、外来种外来物种是指在某地区或生态系统原来不存在、由于人类活动引入的物种,其中来自国际间的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按照以上规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不应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品种较多的种类,只能放流原水域土著种。一、外来种外来物种是指在某地区或生态系统原来不存在、由于人类活动引入的物种,其中来自国际间的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称为某地区外来物种。与外来种相对应的是土著种或称本地种。外来物种的主要危害是排挤有益种类,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或引发病害,危害其他生物及人类等。如果对私自放流、放生不加以规范,外来物种大规模入侵,将给我国自然水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打击。(一)常见的国外外来物种及其危害据不完全统计,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其,我国已引进外来水生物种约150种。此外随着休闲与观赏渔业的发展,各种国外的观赏鱼类也被大量引进到国内。目前,国内养殖的观赏鱼除极少数本土原生观赏鱼外其他均为国外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一旦进入我国的水生生态系统,有可能对我国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目前我国常见的外来水生生物物种包括红耳彩龟(巴西龟)、牛蛙、革胡子鲶、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红腹锯鲑脂鲤(食人鲳)、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大瓶螺(福寿螺)、下口鲇(清道夫)、罗非鱼、雀鳝、食蚊鱼、露斯塔野鲮(泰鲮)、镜鲤、鳄龟、凤眼莲(水葫芦)、苏氏圆腹鱼芒(淡水白鲨)、虹鳟、大口黑鲈(加州鲈)、眼斑拟石首鱼(美国红鱼)、斑点叉尾鮰(沟鲇)、匙吻鲟(鸭嘴鱼)、杂交鲟、太阳鱼等。

1.红耳彩龟(红耳龟、巴西龟)。原产于北美洲,对饵料占有性强,在生存空间中占据优势,一旦流入江河,将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和蛙类的卵及蝌蚪,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使其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同时红耳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2015年6月近万只巴西龟被福州市民放生闽江,当地渔业执法部门不得不组织捕捞渔船全力追捕巴西龟。2.牛蛙(美国青蛙)。牛蛙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是一种大型食用蛙,1959年作为食物新品种引人我国。由于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使本地两栖类和各种昆虫面临减少和灭绝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3.革胡子鲶(埃及塘虱)。革胡子鲇于1981年11月从埃及引进,其形态与我国南方产的胡子鲒相似。由于个体大、生长块、易繁殖、适应性强、耐低氧、抗低温,在自然水域很容易形成优势种,对本地水生生物造成威胁。4.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短盖巨脂鲤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形似食人鱼,是一种凶猛肉食性鱼类,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对水温要求较高,低于7℃时就开始死亡。5.红腹锯鲑脂鲤(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其习性凶猛,听觉高度发达,牙齿尖锐异常。外观与淡水白鲳相似,区别是下颚明显突出。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的“食人鱼”在南方广大地区都能找到适宜其繁殖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打破生物链,威胁本土鱼类,对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广西乃至国内不少江河均有发现食人鱼的报道见诸报端。6.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南美洲,抗逆性强,繁衍速度块,能在各种水体中生存。喜欢穴居,擅长打洞,会导致灌溉用水的流失,破坏农田甚至危及水库大坝。小龙虾一度曾入侵云南哈尼3万亩梯田,危及到当地哈尼人的吃饭问题。7.大瓶螺(福寿螺、苹果螺)。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引人我国进行养殖。福寿螺食量大、刮食藻类并污染水体,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福寿螺还会传播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引发脑膜炎。8.下口鲇(清道夫、吸盘鱼、琵琶鱼)。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作为热带鱼养殖“水中清洁工”引进。清道夫天敌少、繁殖力强,不仅刮食藻类,还大量吞噬鱼卵和鱼苗,一天能吃掉3000-5000粒鱼卵,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繁殖生长。目前,在长江以南部分河流已有发现,该鱼已对珠江生态造成不良影响。9.罗非鱼(非洲鲫鱼)。包括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奥里亚罗非鱼、红罗非鱼以及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原产于非洲,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喜高温、耐低氧,海、淡水中均能生活。杂食性,抢食力强,生长迅速。罗非鱼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缘于其迅速的繁殖速度和大量的种群数量,导致水体内鱼类品种过于单一,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在南方部分水域,其生物量已超过其他土著经济鱼类。10.雀鳝。原产于美洲地区,包括眼斑雀鳝、鳄雀鳝、长吻雀鳝等多个种类,目前我国引入比较常见的是眼斑雀鳝。是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并且带剧毒,肉食性,属于我国禁绝的外来物种。由于其生性凶猛,生存能力强,若以外来入侵物种的形式生存在新的环境下,由于缺少天敌,会大量繁殖,严重干扰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目前已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池塘、河流发现该物种。11.食蚊鱼(柳条鱼、大肚鱼)。原产于中、北美洲。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因与各地原生鱼类进行竞争,破坏生态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取代了本地的鳉科鱼类,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12.露斯塔野鲮(南亚野鲮、泰国野鲮)。原产于东南亚,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养殖。其食性较广,抢食能力强,繁殖力强,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容易抢占本地土著鱼种的生态资源,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13.镜鲤。原产于欧洲,包括德国镜鲤、散鳞镜鲤、乌克兰鳞鲤以及其他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目前已在东北、华北等地推广养殖。进入自然水域,可能占据本地鲤的生态位,并对本地鲤造成遗传侵蚀。14.鳄龟。原产于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大鳄龟(真鳄龟)和小鳄龟(拟鳄龟)两种。该物种作为观赏及食用动物被引进,目前我国大多地区都有饲养。其生长迅速,生性凶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因缺乏天敌,一旦放生野外,将对本地水生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15.凤眼莲(水葫芦)。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养殖,现已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滋生为杂草。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便快速生长,并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16.苏氏圆腹鱼芒(巴丁鱼、淡水白鲨)。原产于东南亚。其体色艳丽,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等特点,全国许多省均有养殖,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除可作为食用鱼之外,还有较高观赏价值。在自然水体可能吞食其他鱼类受精卵,抑制其他鱼类种群增长。17.虹鳟。原产于北美。肉食性鱼类,性凶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作为食用鱼被引进国内,现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养殖。由于其具掠食性,可能占据本地鲑科鱼类的生态位,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18.大口黑鲈(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养殖、繁殖的成功,目前华中、华南等地均有养殖。典型肉食性鱼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喜捕食小鱼虾。生长较快,在江河中垂钓所获最大个体重10公斤以上。由于缺乏天敌,在自然水域容易形成优势种,并吞食其他鱼类受精卵和幼鱼,抑制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增长。19.眼斑拟石首鱼(美国红鱼)。原产于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水域。生长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为广温广盐性鱼类,食性广泛,对饵料要求不高。我国于1991年开始引进并进行繁殖,养殖范围由南至北不断得以扩大。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部分沿海滩涂、矶礁、防波堤等地方均有钓获,2010年在象山渔山岛曾钓到一条重达26公斤的美国红鱼。因其生存能力强,并捕食本地鱼类,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20.斑点叉尾鮰(沟鲇)。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养殖、繁殖的成功,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人工养殖已形成较大规模。耐低氧,对水体的酸碱度和盐度的适应性广,偏肉食性。由于其适应范围广,在自然水体可能占据本地鲇等鱼类的生态位,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21.匙吻鲟(鸭嘴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适温范围广,滤食性,生长速度快。我国1988年引进,现已成功地人工育苗并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推广养殖。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安徽等地方的江河、湖泊屡有捕获。22.杂交鲟。为欧洲鳇和小体鲟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我国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目前已成为引进鲟鱼的主要养殖品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宁夏、四川、浙江、青岛、陕西、湖北等地方的江河、水库、湖泊屡有发现。23.太阳鱼。包括蓝鳃太阳鱼、绿太阳鱼及杂交后代等太阳鱼属品种,我国1987年从美国引进,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开展养殖。该品种适宜在湖泊、水库、池塘繁殖和养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淡水养殖及观赏鱼养殖对象。一般体长只15~23公分,体重常不及0.5公斤。特征为鳃盖後部有一深色边,体色带蓝色或绿色。蓝鳃太阳鱼1龄达到性成熟,属一年多次产卵鱼类,繁殖能力强。属广温性鱼类,适温范围1-38℃,即使在初春水温仍然很低(如在10-15℃)的情况下也能正常摄食生长。该鱼具有极强的侵入性,近年来在多地河流屡有发现。在钱塘江水系曾多次捕到蓝鳃太阳鱼,2015年在大别山区淠河流域发现存在较大的绿太阳鱼野外群体,据分析它会吞噬其他鱼类的鱼卵和幼鱼,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的生存繁殖。日本60年代引入的蓝鳃太阳鱼曾经导致一场生态灾难,这些生存能力极强的鱼种迅速繁殖,到2000年已经遍及日本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甚至连东京皇宫护城河都成了它们的地盘,它们疯狂地吞噬当地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种,导致日本很多土著鱼类濒临灭绝。

(二)区域外来物种及其危害除国外外来物种外,非本地区原产地的物种均属于区域外来物种。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生产性状优良的物种被移植或引入其他非原产地区域。例如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属栖息于静水中的物种,现已被引入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养殖,甚至在江河中开展增殖放流。丁鱥和梭鲈原只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现已被移植到新疆以外的多个省市开展养殖,并在自然水体多次被发现。区域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我国南方本地产鱼类,如“四大家鱼”(青草鲢鳙)被引进到西北和西南部高海拔水域,这些物种以及随这些物种的引进而带入的小型杂鱼(鰕虎鱼、麦穗鱼等)所引起的灾难并不亚于国外的物种所引起的灾难。鳙鱼在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养殖,导致当地大头鲤数量急剧减少,现在不得不依靠人工培育。70年代末,为促进经济发展滇池引入银鱼,几年时间银鱼成为滇池中的绝对优势鱼种,而滇池土著鱼类却遭到了灭顶之灾。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已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灭绝。河蟹在我国不同水系已形成长江、辽河、瓯江、闽江等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形态表型和特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但是,近20年来,河蟹增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由于苗种北运南调和盲目移植,已引起河蟹不同水系间种质混杂和性状衰退。

二、改良种(一)定义改良种是指利用选育、杂交或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人工遗传改良品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他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选育种是指通过多代人工选育,主要遗传性状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群体。杂交种是指利用特定性状并稳定遗传的不同种、种群或品种(品系)之间的杂交产生的具有杂交优势的子一代群体。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是指通过染色体操作、性别控制、转基因等技术培育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二)危害改良种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影响生物遗传多样性,造成相关物种种质混杂,种群退化,影响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现有的鲤鱼种群、品种之间,由于不加节制的杂交,杂交后代混入天然水域,造成了我国鲤鱼种质的混杂,在长江、珠江和黄河流域已很难找到不受遗传污染的鲤鱼原种。(三)常见的改良种改良种主要是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的选育种和杂交种,以及生产上使用的其他改良种。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常见的改良种主要包括建鲤、福瑞鲤、超级鲤、异育银鲫、中国对虾“黄海3号、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长丰鲢、全雄黄颡鱼、团头鲂“浦江1号”、湘云鲫、松浦镜鲤、彭泽鲫、杂交鳢、台湾泥鳅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鱼、锦鲤等观赏鱼也属于选育种,不能投放到开放性水体。 (中国水产)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物种 不适宜 情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