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辽东湾斑海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目前唯一在我国辽东湾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斑海豹8个分布区最南端的一个。斑海豹作为辽东湾乃至黄渤海顶级的生物物种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位和经济、科研、观赏价值。2013年在辽宁举办的“十二运”将辽东湾斑海豹“宁宁”选为吉祥物;2014年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运会也将其选为吉祥物。斑海豹是中、朝、韩国海域的一个旗舰物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一直吸引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斑海豹概述    (一)斑海豹的分布区域      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斑海豹在世界的分布区主要在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岛屿,如渤海、黄海、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等。斑海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偶见于东海、南海。斑海豹的活动范围比较广,繁殖期过后,斑海豹的成兽在辽宁省盘锦双台子河口附近岸滩,大连市旅顺猪岛、胡平岛及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比较常见。幼兽则分散于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的渤海沿岸觅食。     (二)斑海豹的重要栖息地     我国沿海的斑海豹主要栖息在渤海辽东湾,栖息的环境包括海水、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斑海豹的体温恒定为37.5℃-38℃,其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在零下12℃到零上33℃之间。对水中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它们既可以在盐度为30以上的海水中生活自如,又能在盐度为4-5 的淡水中生活。    斑海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相互联系、影响、依赖、制约地融合成一个统一整体。环境条件在其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动物活动规律、行为、摄食、存活、数量变动等。    在斑海豹不同的生命周期中,栖息环境条件不同:产仔时需要在浮冰上;换毛时需要岸滩或沼泽地;休息或晒太阳时需要岩岸;捕食和交配时在水中进行。斑海豹喜欢在环境清静、无干扰有杂草或芦苇丛生的沼泽地边结群栖息,换毛结束后便离开岸滩和沼泽地,集群沿河进入海洋。斑海豹捕食的食物,主要是鱼类,不同季节所捕食的鱼的种类也不相同,这与周围水域食用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三)斑海豹的主要繁殖地     我国渤海辽东湾每年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可达-9℃至-27℃,最冷时可达-30℃。辽东湾结冰区,是西太平洋斑海豹在世界上的8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区,也是我国海域唯一的繁殖区。因此,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每年冬季斑海豹游入黄海北部,12月份穿越渤海海峡进入辽东湾进行繁殖。     二、斑海豹保护与管理     多年以来,辽东湾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省海洋与渔业厅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各级管理机构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管理职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坚持“立足保护、着眼长远、利于发展”的原则,有效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渔政执法,资源监测、科研、救助和放流等工作,使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持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海洋生态平衡,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1、各级领导多次视察盘锦斑海豹管理工作    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盘锦斑海豹管理工作,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副主任肖放,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处长樊祥国,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何焕秋,副厅长荆南进等领导同志多次亲临盘锦斑海豹管理现场视察指导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多次解决经费和保护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受到了一线执法人员一致好评。     2、省厅对盘锦斑海豹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盘锦市双台子河口三道沟海域,位于辽东湾结冰区的最北端,是斑海豹在我国的主要栖息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斑海豹资源应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管理,应建立辽宁双台子河口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该海域位于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按照保护区设立的有关规定,在已有的保护区内不得重复设立保护区。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9月5日,省海洋与渔业厅向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下发《关于对盘锦双台河口斑海豹繁殖栖息地加强管理的批复》(辽海渔政字〔2013〕435号),批复要求:     (1)、为进一步加强盘锦双台河口斑海豹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尽快解决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空位和热点、难点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将盘锦双台河口三道沟水域斑海豹集中上岸点周边5平方公里划定为斑海豹繁殖栖息地核心管理区域,主要保护对象为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期为每年的11月1日至下年5月1日。保护期内禁止一切生产活动,由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及其所属的盘锦市斑海豹保护管理站等渔政管理机构参照自然保护区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由于盘锦斑海豹繁殖栖息地核心管理区域部分处于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报告提出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与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建盘锦双台河口海域斑海豹资源保护管理站”的问题,由于涉及机构编制方面的问题,可向当地政府提出意见,取得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请你局主动与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取得联系,在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积极征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长期合作管理机制。     (3)、请你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盘锦斑海豹繁殖栖息地核心管理区域管理具体办法、向社会公布,并监督执行。明确管理对象、面积范围、勘界立碑。及时开展科研监测、宣教和管理等工作,打击不法行为,确保该海域生态环境和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科普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斑海豹、保护斑海豹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3、重点区域,重点管理     盘锦双台子河口海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在我国的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是我省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境的重点管理区域。省海洋与渔业厅高度重视盘锦双台子河口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工作,为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尽快解决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对盘锦双台子河口斑海豹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一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拟将盘锦双台子河口海域斑海资源纳入“盘锦鸳鸯沟国家级海洋公园”管理。     二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拟成立辽宁省海洋渔业保护区管理局,统一协调全省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三是拟出台《辽东湾斑海豹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现进入研讨、论证阶段,力争2015年发布。       四是拟建设盘锦斑海豹观测塔。为加强辽东湾斑海豹资源管理,坚决打击非法捕捉、猎杀斑海豹行为,杜绝人类活动对斑海豹的不利影响,有效对斑海豹资源进行监测,省海洋与渔业厅和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在盘锦双台子河口三道沟海域斑海豹栖息地和繁殖地共同建设斑海豹监测塔一座,包括湿地栈桥约1600米,观测塔1座,面积约800平方米,2015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     4、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研究保护工作     2013年、2014年4月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领导、学者、执法人员、志愿者在盘锦召开了保护斑海豹资源座谈会,交流管理经验,查找问题,明确任务。并参与盘锦双台河六道沟斑海豹资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二)完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目标     1、斑海豹法定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第四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明确了沿海各市海洋与渔业局及其所属渔政机构是法定的管理机构。     2、成立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初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批准成立市级保护区,国务院于1997年审定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年保护区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位于辽东半岛西海岸,西到东经120°50',北起北纬40°05',南到北纬38°55',包含长兴岛周边及部分沿岸海域。保护区海域行政管理涉及大连旅顺口区、甘井子区、金州新区、瓦房店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是以保护豹海豹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2007年5月,国务院批准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方案,调整后的保护区总面积6722.75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2784.9平方公里,缓冲区2716平方公里,实验区1221.85平方公里。       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斑海豹资源保护工作,于2005年9月,设立了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级建制,编制26人。     大连市先后筹措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了长兴岛斑海豹中心站和旅顺双岛科研及救助站,两个站占地面积3公顷,建筑面积3500㎡;投资2700万元建造一艘400吨具有一定冰区航行能力的执法船,2013年5月投入使用。       3、成立盘锦市斑海豹保护管理站     为加强斑海豹资源保护管理,2012年3月,经盘锦市编制委员会批准,盘锦市渔政管理处加挂了盘锦市斑海豹保护管理站牌子,明确了盘锦市斑海豹保护管理站负责盘锦辖区内斑海豹保护、管理和救助等工作的主体资格。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保护意识     辽东湾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执法人员深入重点港口、乡(镇)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采取致广大渔民一封信,召开渔民座谈会,开展“保护斑海豹宣传周”活动,运用宣传车,发布管理公告、发短信、发宣传册、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专项执法行动的目的意义。特别是通过加强典型案例的宣传,普及斑海豹保护知识,促使渔民群众增强斑海豹保护意识,了解违法捕杀斑海豹的法律责任。同时,各市加强对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案件查处,救治救助、资源状况的新闻报道工作,使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执法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注重发挥保护斑海豹志愿者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关注斑海豹、保护斑海豹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积极参与保护区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理解、支持保护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大连斑海豹保护区管理局充分发挥重点人群的主战场作用,利用渔船回港、渔民冬休时机开展宣传,组织部分渔民召开座谈会,组织乡村部分文艺人员以小品、秧歌汇演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普及法律和科普知识,把工作做到生产生活离斑海豹最近的渔民群体之中,突出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效果。     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各市有关部门2010- 2014年成功地举办了5届全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科普知识,直接受教育群众达500多万人次。社会各界和广大渔民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先后有《中央电视台》、《辽宁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多年的保护管理工作中,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始终坚持以保护管理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全面发展的模式。已经对斑海豹在渤海的分布、栖息环境、种群结构、生态习性和资源现状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1、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局与美国太平洋环境组织及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同合作,进行辽东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冬季斑海豹航空调查,并进行一系列的保护环境、保护海洋、保护斑海豹宣传活动,召开海洋环境保护研讨会。管理局选派工作人员到美国和加拿大的保护区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管理经验。并邀请国外的海洋哺乳动物专家来大连讲学,就野生动物保护问题,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     2、开展与斑海豹保护有关的研究工作     省海洋与渔业厅积极引导和支持保护区管理局和科研单位,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林业部、辽宁省和大连市的科研项目。开展斑海豹的遗传学研究,在国内第一次完成了中国海区斑海豹的遗传分析,为斑海豹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支持科研单位和水族馆开展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研究和驯养繁殖工作,发表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以及大量的科研成果。到目前,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繁育斑海豹60多头。大连虎滩海洋动物保护研究所成功繁育斑海豹20多头。用于科普展示和放流。     2003年及2007-2008年间先后多次动用直升机、海监巡航飞机和渔政船,对辽东湾斑海豹自然资源进行了7次普查,普查结果表明:辽东湾斑海豹种群数量已由十余年前的不足千头,恢复到2000头左右。     2014年初,发现在大连旅顺蚂蚁岛栖息的斑海豹有250多头。以往到了5月份斑海豹纷纷游出辽东湾到日本海峡,今年发现大连虎平岛有30多头斑海豹一年四季在此栖息的现象。     (五)加强立法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1)1982年斑海豹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辽宁省政府于1983年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对斑海豹实施保护,严禁非法猎捕。     (2)2011年9月1日出台了大连市政府规章《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已纳入市人大立法计划。     (3)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拟订了《辽东湾斑海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拟于2015年发布实施。     (六)严格执法,加强保护,成效显著     辽东湾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政执法机构,主动与公安、边防、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海陆并举,综合治理的管理局面,认真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保持对违法者的高压打击态势,坚决遏制非法捕捉、捕杀、运输、经营利用斑海豹的势头,确保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为确保辽东湾斑海豹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省海洋与渔业厅每年12月至下年5月都在全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捕捉、猎杀、经营利用斑海豹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对驯养繁殖、展览、加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的单位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清理、整顿。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政执法机构,抽调精干人员,配备执法车辆和执法船保障巡逻检查,确保专项执法行动顺利开展。在陆地,组织渔政执法人员深入斑海豹重点保护区、重点渔港、码头和自然港湾,特别是对长兴岛、双岛、双台河口、菊花岛等斑海豹重点保护区域,开展昼夜监控和监督检查,每天不定时地进行不少于二次的昼夜巡逻检查,加强对渔船的监控,所有生产作业渔船出港前要向当地渔政、边防部门报告,回港时接受检查。在海上,渔政船通过雷达对海域实施全面监控,发现可疑船只,海陆配合围追堵截。同时,加强信息工作,在主要港口、乡(镇)村设立信息员,加强对重点人员和船只的监控,发现线索,及时报告。     加强对重点海域、岸线的巡查,对冰上产仔、栖息、索饵的斑海豹进行有效监控、保护,及时救治救助受伤斑海豹及上岸幼仔。对生产作业的渔船,要尽量避开斑海豹活动密集区,对误捕的斑海豹要立即放生,对受伤的斑海豹及时送到当地渔政部门进行救治。对主动救治救助斑海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各市对外公布举报和救助电话。    大连市渔政监督管理局所属的中国渔政21101、21102、21126号三艘渔政船,每年冬季都进行海上监察管理,有力地推动了繁殖季节的斑海豹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在盘锦斑海豹栖息繁殖期间,把盘山三道沟海域方圆5平方公里划定为斑海豹保护核心区,禁止任何船只和人员捕捞作业,24小时值班值守,有力地保护了斑海豹资源。对误捕、病危和上冰的幼斑海豹,积极进行救治和放生,严厉查处违法捕捉斑海豹行为9次,没收斑海豹94头。全省共有14名犯罪分子因猎杀、偷捕斑海豹受到法律制裁,对一起捕杀斑海豹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3人被判有期徒刑。2006年以来,共救治和放生各类水生野生动物400多头(只),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斑海豹放生活动,共救助、放流、治愈病、幼斑海豹200余头。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