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记者夏汉元周长庆 11月10日至11日,市委副书记陈新林带领市水产局、长港镇、高沟村、市慕鱼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赴上海杏花楼新雅食品公司、浙江湖州南浔农产品开发公司考察,带回了5000吨的水产品订单。 这份沉甸甸的“大单”,不仅是送给高沟村的一份扶贫“大礼包”,更为全市水产品批量进入长三角市场打开了通道。 解剖“麻雀”查病因 高沟村位于九十里长港之滨,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全村2618人,耕地9300亩,水面4400亩。多年以来,除了传统的水稻和棉花种植之外,水产业一直是该村的主导产业。 坐拥如此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仍摘不掉省级贫困村的“穷帽子”。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100元,低于全市人均水平28。5个百分点。    原因何在? “没有规模,没有特色,没有效益;规格保证不了,数量保证不了,品质保证不了。” “三个没有”、“三个保证不了”,既是对高沟村的精准画像,也是全市很多贫困村的通病。 “百湖之市”的鄂州,水产业一直是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市水产业总产值达到整个农业总产值的47%以上,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3%。 “传统养殖再也赚不到钱了。”高沟村党支部书记尹玉林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水产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拿草鱼来说吧,今年的草鱼市场均价每斤4。5元,养殖户摊上饲料成本、人力成本、设施成本每斤鱼要4块多。一年下来,养殖户们白忙活一场。”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的东风吹进了高沟村。市委副书记陈新林挂点高沟村,市水产局对口帮扶高沟村。 “高沟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延长加粗水产产业链。”领导资源、部门资源、智力资源在高沟村交汇,在精准解剖“麻雀”的同时,也找到了全市很多贫困村的病因。 对症下单清“病灶” “清除了高沟村贫困的‘病灶’,全市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陈新林的态度坚决而鲜明。 那么,高沟村的“病灶”在哪里? “结构不优、规模不大、特色不鲜明是水产养殖最大的‘病灶’”。市水产局副局长陈少锋带领扶贫工作队,为高沟村水产业把脉。“清除‘病灶’首先要从产业链上的单元切入,做实做牢单个链条,让水产品种更优、规模更大、特色更鲜明。”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沟村开始了探索。 “养红鮰每斤能卖到11元,养黑鮰每斤可卖到8元,除去成本,利润十分可观。”上海、浙江之行,对市慕鱼水产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松涛触动很大,更坚定了调优结构的信心。 潘松涛,高沟村8组人,干过水产运输,当过水产批发老板。2013年,看到了水产品加工的前景,转行注册了水产品加工公司。他家兄弟6人,有4人在村里养 鱼。“做通了兄弟们的工作,本月初已在仙桃订购了100亩的鮰鱼苗,准备明年合伙大干一场。成功后再向乡亲们推广。” 为了在全市搞好示范,高沟村在市水产局驻村“第一书记”张江红的指导下,一次性流转闲置土地70亩,准备养殖南美白对虾、鮰鱼、加州鲈鱼等名特优品种。市水产局已联系好了福建漳州的名优水产养殖技术团队,不日即将进驻。 猛药治疴去顽疾 贫困村的通病基本是相同的。要想发展产业,停留在产业链上的某一个初级环节,是远远不够的。 以高沟村为例,村民养的鱼卖不出价钱,甚至亏本;只有一家加工企业,也仅限于粗加工。 在村里走访、与干群座谈、到水产市场调研……一次又一次的“诸葛亮会”,让陈新林的思路逐渐明晰———要猛药治疴,延长加粗水产产业链。 一间厂房面积100来平方米,一条生产线,一个冻库,这就是市慕鱼水产加工有限公司的现实写照。 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怎能带活上下游产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陈新林带领相关人员踏上了赴上海、浙江的高铁。 2014年,市慕鱼水产加工有限公司销往上海、浙江的水产品仅1000吨。 捧回5倍的订单后,陈新林又马不停蹄赶到蟠龙水产品批发市场,为慕鱼公司寻找符合质量的货源,解决冷冻储藏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慕鱼公司明年的供货可以达到5000吨以上,其中草鱼4000吨,鮰鱼800吨,清江鱼200吨。 为了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陈新林还到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寻求水产品精深加工合作。 “这里有土地资源、有智力平台、有合作空间,可以作为全市水产精深加工的工业园区。”陈新林说,要把“一条鱼”吃干榨尽,卖出湖北、走向中国。 向产业链要效益,一定会起到药到病除的效应。 健康安全可持续 “在家门口就业真好,既能照顾孙子,又可以赚钱。”在高沟村走访,4组村民刘大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男的每月3000元左右,女的每月2000元左右。”潘松涛告诉记者,像刘大好这样常年在公司上班的村民,高沟有20多人。 20多人,占了全村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 “绿色化理念,市场化运作,系统化谋划,产业化经营,打造从田头到餐桌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陈新林针对水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对高沟村管用,对全市也管用。 在市水产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赴周边省市的水产富裕村取经归来,一份高沟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摆上案头。 方案如下:整合梁鱻水产、梁湖水大河蟹、楚鱼香有机鱼的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鼓励农民、水产养殖户、业主代表以土地、资金入股,筹划组建生态渔业开发公司。通过公司化的运作,打造水产品牌,把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种苗繁殖、水产养殖、加工、包装、运输、营销……产业发展起来了,就业的人多了,收入高了,日子就好过了。”尹玉林很自信,“到那个时候,高沟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就不是梦了。”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