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近年来,湘西州渔业渔政工作有成绩,有亮点,但总体水平落后,效益不高,效果不佳。在新的历史时期,湘西渔业工作如何利用水质优势打造特色,以质取胜,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湘西渔政工作如何创新管理思路,执法由突击式向规范化、常态化转变,化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为保护湘西一方绿水青山作出应有贡献,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湘西州渔业渔政工作现状     (一)渔业产业。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适宜,鱼类生长季节较长。境内山涧溪流较多,有沅、澧两大水系,共有水面40余万亩,可开发利用水面20余万亩。同时,湘西州还有宜渔稻田70多万亩,冷水资源丰富,渔业开发潜力很大。目前,湘西州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翘嘴鲌、黄颡鱼、鲶鱼等和引进的斑点叉尾鮰、银鱼、西伯利亚鲟、中华绒螯蟹等。此外,虾、蟹、龟、鳖、岩蛙、青蛙、泥鳅、黄鳝等,各县市均有分布,且资源丰富。截止到2014年底,全州放养水面10.8万亩,投放网箱1.26万口,其中精养网箱4000余口,发展稻田生态养鱼3万余亩,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建成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家。全州水产品产量2.2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2.5亿元。其中斑点叉尾鮰、“稻花鱼”、翘嘴鲌、岩蛙、鲟鱼、虹鳟、大鲵、泥鳅、黄鳝、大闸蟹等名优鱼类养殖日益成为湘西州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二)渔政监管。一是渔政队伍和装备建设。州本级设有州渔政管理站,八县市相应设有渔政管理站,其中泸溪、保靖和吉首3县市渔政管理站纳入参公管理,其他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州实有渔政执法人员47人。执法装备方面,目前州本级配有1辆渔政执法车,州本级、泸溪和永顺县各有1艘渔政执法艇,州本级、泸溪、古丈、龙山和保靖县各有1艘渔政执法冲锋舟,州本级和八县市渔政执法仪已配齐,全州渔政执法人员新式渔政制服着装全部完成。二是渔业资源保护。2007年以来,湘西州加大了渔业资源保护力度,每年定期在沅水、澧水等重点水域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已累计投放各类鱼苗鱼种1亿余尾,大鲵2000余尾,同时定期联合公安等部门,组织开展以打击电、毒、炸鱼以及抬网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为重点的渔政执法专项整治行动。2013年以来,进一步强化涉水工程监管,参与组织对古丈草潭七层岩水电站、泸溪辛女溪水电站等6个涉水工程项目进行环评论证,督促业主单位累计投入水域生态补偿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了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即酉水湘西段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永顺司城河吻鮈大眼鳜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龙山洗车河大鳍鳠吻鮈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效保护了全州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三是机动渔船管理。全州登记在册的机动渔船共有1598艘,其中353艘专业捕捞渔船已全面完成船检和登记发证工作。为了消除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湖南渔业船舶检验局湘西检验处每年定期对机动渔船的救生设备和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并督促县市做好渔船船员培训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州培训渔船船主和船员1700余人次,在册机动渔船的救生设备和消防设施全部配齐,从而确保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渔业工作方面:一是良种体系薄弱。当前,州水产良种繁育场迁建工作迟缓,同时,湘西州龙山、泸溪和永顺3县水产苗种场由于设施设备落后,均处于半生产状态,苗种生产远不能满足渔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全州渔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二是产业扶持乏力。湘西州渔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渔业产业基础弱,总量小,水平低。三是产业规划滞后。湘西州县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滞后,产业盲目无序发展,既影响了产业发展质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域生态。渔政工作方面:一是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目前,湘西州渔业资源总体情况尚好,但资源衰退严重,部分河流水体污浊,鱼虾近乎灭绝。其主要原因是:施用农药、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涉水工程的大量建设;电、毒、炸等违法捕捞行为的禁而不绝。二是渔船安全存在隐患。主要表现在:渔船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等配备不足;由于渔业油价补贴政策的刺激,渔民违规造船,存在安全隐患;渔民群众安全意识缺乏,违法载客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渔政执法能力不足。湘西州各县市水域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但目前每个县市渔政执法人员普遍只有2-5个人,乡镇一级没有协管员或联络员,执法设施装备落后,渔政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渔政管理难度很大。    三、关于加强湘西州渔业渔政工作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特色优势渔业,助力湘西精准扶贫。一是大力发展稻田生态渔业。湘西州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是我国稻田养鱼的发源地之一。稻田养鱼主要利用鱼稻共生原理,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湘西州发展稻田养鱼有资源条件、有养殖历史、有农户意愿、有技术保障、有市场需求,是开展精准扶贫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好产业。建议安排整合一定资金,给养殖合作组织或大户在苗种、田间工程等环节适当补贴。拟通过3年左右努力,在全州范围内特别是贫困村抓好10万亩稻田生态渔业示范,力争全州稻田养鱼产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助力山区农户增收致富。二是适度规模发展冷水渔业。湘西州地处山区,水质优良,冷水资源丰富。目前,冷水养殖品种主要有西伯利亚鲟、湘西大鲵、岩蛙、虹鳟等,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非常高,具有良好的养殖效益。建议通过扶持一批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大户,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三是优化调整库区渔业。网箱养鱼、拦网养鱼目前仍是湘西州库区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库区渔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要积极推进以斑点叉尾鮰、翘嘴鲌等为主的当家养殖品种,积极优化调整库区渔业养殖结构,适当控制库区养殖比例,大力推广健康的养殖方式,提高水产健康养殖水平。建议县市人民政府尽快制定出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确保渔业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四是抓好水产良种体系建设。水产良种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湘西州水产良种体系薄弱,严重制约了全州渔业产业的发展。建议进一步重视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尤其是对州水产良种繁育场迁建项目在征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力争项目早日建成,保障全州水产苗种的自给能力。    (二)齐抓共管,维护良好水域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平安渔业。一是创新渔政管理制度和保障渔政执法经费。建议将县市渔政执法权全面下放或委托给乡镇人民政府,在重点乡镇实施村级渔政协管员制度,将日常巡查、证据固定和简易处理由乡镇或村一级实施,重大渔政违法案件和区域共管水域由州、县市渔政部门来处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抬网捕鱼等违法行为的良好局面。同时,建议将渔政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渔政执法活动有效开展,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水域生态环境。二是建立打击违法捕捞行为长效机制。在重点水域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在渔业重点乡镇、风景区、渔业码头等重点区域设置渔政宣传标识牌,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渔政执法环境,提高广大群众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渔业乡镇、村要制定村规民约,开展自律自治,通过群防群治,从根本上遏制违法捕捞行为。三是将水域生态保护纳入城乡同建同治考核范畴。湘西州水库多,溪河密布,水域管理点多线长面广,仅靠县级渔政监管难以到位,需要乡镇人民政府重视和参与。建议州、县市人民政府将水域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对乡镇考核范畴,真正从源头上抓实抓好水域环境保护工作。四是加强机动渔船安全监管。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渔船要配备合格的救生、消防设施,对渔民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禁渔业船舶非法载客、载货、超载、违章作业,着力打造平安渔业。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