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黄冈市渔业发展成效显著。

   2016-01-27 互联网艺莲园272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十二五”时期,是黄冈渔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压力,面对大宗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面对多发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省水产局、黄冈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冈各级党委、政府及水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五个湖北”要求,紧扣黄冈“双强双兴”发展重点,大胆创新,砥砺前行,加速推进了黄冈“水产强市、苗种名市”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十二五”时期,是黄冈渔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压力,面对大宗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面对多发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省水产局、黄冈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冈各级党委、政府及水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五个湖北”要求,紧扣黄冈“双强双兴”发展重点,大胆创新,砥砺前行,加速推进了黄冈“水产强市、苗种名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一、主要指标稳步增长,渔民收入实现翻番。  “十二五”末,黄冈实现渔业放养水面137.4万亩,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仅足额保住了原有水面,还继续扩增10.1万亩。投放鱼种10.18万吨,较“十一五”末增加3.18万吨,增幅45.43%;生产各类鱼苗271亿尾,较“十一五”末的130亿尾增加141亿尾,是“十一五”末的2.08倍;年产水产品52.85万吨,较“十一五”末增加12.12万吨,增幅35.04%;一产业综合产值过10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41.9亿元,增幅达72.12%;渔民人均年纯收入过15000元,较“十一五”末的6900元增加8100元,轻松实现翻番。  二、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现代渔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现代渔业发展,立足“思路清、政策优、措施实、效果好”,围绕“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发展重点,将水产业纳入现代农业“个十百千工程”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高标准制定了《黄冈百亿水产规划》,为水产强市、现代渔业建设指明了方向。2014年还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渔业“苗种产业、基地建设、品牌渔业、新型渔业、加工流通、科技渔业、平安渔业”七大建设重点,出台了扶持奖励精养鱼池改造、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创建知名品牌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了黄冈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黄冈各级水产部门更是狠抓项目建设,通过向上争、向内谋、向外引,实现了年均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过亿元。其中每年1000万元、连续三年投资建设的中央现代农业(水产)基地项目就多达5个,吸引民间资本投资20多亿元在黄州、团风、浠水、蕲春、黄梅高标准、大规模建设了一批现代渔业基地。现已建成了黄梅杨柳湖、蕲春赤东湖、浠水策湖3个连片万亩现代渔业基地,建成了黄州幸福、团风白鹤林、浠水麻桥、浠水望天湖、蕲春绿丰、红安中海、龙感湖塞湖等20多个连片千亩以上现代渔业基地,全面改善升级了产业基础设施,夯实了产业发展底盘,构建起了黄冈沿江现代渔业示范带。  三、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稻田种养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为延伸产业链条,调优产业结构,黄冈各级水产部门致力产业“接二连三”,狠抓行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龙感湖东兴、蕲春正大、武穴三江、黄州安必达等水产加工流通企业,建成运营了日加工淡水鱼20万斤、年产值过亿元的东兴水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占地近200亩的鄂东最大水产品交易市场,填补了黄冈水产仓储、交易市场空白。注重培育龙头,帮助神鹭协调建成了三期年产50万吨的饲料厂和千亩神鹭产业园,实现集团产值过10亿元,帮助龙感湖伟望兴建了二期5000吨淡水鱼加工项目,帮助麻城夫子河萧莉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鱼面5000吨、产值2亿元的加工基地。奠基启动了世界500强泰国正大集团投资15.2亿元、中国区第一家淡水鱼全产业链生物工程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延伸了行业产业链条。至“十二五”末,黄冈共发展省市龙头企业14家,较“十一五”末增加10家;年加工水产品量12.57万吨、产值40多亿元,较“十一五”末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二五”期间,黄冈水产部门还联合旅游部门,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星级渔家乐的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通过以渔兴旅、以旅助渔、渔旅结合、城乡互动,打造了黄冈水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亮点品牌,被省水产局、省旅游局列为产业“转型升级、竞进提质”的典范。目前,黄冈已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4家,命名授牌“五星级渔家乐”3家,引导发展休闲渔业场所1360家,较“十一五”增加596处,涉及水面过40万亩,年接待消费者近100万人次,实现产值超10亿元。  “十二五”期间,黄冈市委、市政府从促进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帮助农民脱贫、拓展渔业空间的战略高度出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龙虾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成立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市委书记刘雪荣对调研报告亲自签批了“大力推进”意见,分管副市长王浩鸣明确强调将稻田综合种养纳入秋冬农业开发重点。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典型引路、技术引荐、宣传引势“五引”举措,广泛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宣传月”活动,多次组织大户座谈交流和外出学习,免费发放了技术手册,开展了系列专题培训,掀起了稻田综合种养热潮,呈现出“星火燎原”的蓬勃发展态势。五年来培育了黄梅红马、武穴万丈湖、蕲春八里湖、龙感湖洋湖4个连片万亩的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基地,打造了武穴、黄梅两个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大县,涌现出了聂和西、李雁彬、吴贵如、石归中、田国平等一大批致富典型。至“十二五”末已发展面积70万亩,生产小龙虾、甲鱼等6.5万吨,带动农民增收15亿元。  四、市校合作深度融合,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乘着黄冈市校合作的东风,黄冈各级水产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带领行业生产单位、加工企业、水科所、推广站等多次赴武汉与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联系。先后建立了浠水神鹭(曹文宣)、黄冈市水科所(桂建芳)、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刘建康)、团风百容(王卫民)4个水产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了“零”的突破。引入了中科院水生所2个国家级项目课题进行研究,指导红安、浠水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分别创建了两县首个国家级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和首个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实习基地,新增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实习基地8个,年均安排实习实训大学生100余人,全面强化了产业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黄冈市水科所研发的黄颡鱼“全雄1号”高效养殖技术经行业专家鉴定,将黄颡鱼“全雄1号”连片精养成活率和2两以上规格出塘率分别提高到了72.5%和94.7%,实现亩产黄颡鱼成鱼过1000公斤,亩平利润9200元,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一举夺得了黄冈2014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蕲春赤东湖渔场在全省成功首创了船丁鱼的人工繁殖,黄冈安必达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依托华农食科院研发新产品,实现了校企双赢。  此外,为有效打通渔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强化渔业科技培训,年均开展各类培训150多场(次)的基础上,联合电信部门打造了集渔业科技推广、渔业病害防治、市场信息发布、水产专家在线咨询等于一体的“黄冈水产E通”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累计发展渔民用户10000多户,开展在线咨询解答20000多人次,为渔民提供了实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安全监管保障有力,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黄冈全面强化安全监管,狠抓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有效保障了渔业“三大安全”。每年均对全市3000多艘渔船进行了安全检验,累计清退“三无”渔船400多艘,责令整改100多艘老旧及安全不达标渔船,实现了安全生产五年“零”事故。黄冈市渔政处因此还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黄冈各级水产部门坚持“养出来”和“管出来”相结合,年均开展部、省、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20余次,定期开展水产品安全专项检查,五年内实现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在保护和促进渔业生态环境方面,黄冈水产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创建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个,使总数扩增到6个。整合社会、宗教力量参与渔业增殖放流,科学指导民间“放生”,年均开展渔业增殖放流11次,累计向长江和辖区湖库、河流投放价值1500多万元的各类鱼苗5亿多尾。黄梅还被国家渔政局授予了“长江禁渔工作先进单位”和“长江禁渔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十二五”末,黄冈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数字不断刷新,全市渔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家庭渔场等已达493家,较“十一五”末增加370家;共接收社(会)员14680人(户),覆盖水面41.4万亩,累计注册资金10.77亿元。其中稻田种养类、流通类增长迅速,分别达40个和30个;家庭渔场更是呈激增态势,共发展227个,全面提升了黄冈渔业的组织化程度。  六、苗种名市声名远扬,健康渔业质效双提。  “十二五”期间,黄冈各级水产部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打造沿江、山区、市直三大苗种产区,狠抓国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创建,全面改造省级水产苗种基地,强化水产苗种生产监管和售后技术服务。现已创建国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10家。其中国家级水产原种场1家,实现了零的突破,省级水产原(良)种场9家,总数较“十一五”增加了7家。同时,黄冈各级水产部门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个对黄冈太白湖翘嘴红鲌原种场、黄冈市水科所异育银鲫“中科3号”良种场、英山罗非鱼良种场、浠水长丰鲢良种场、红安三角鲂良种场等进行了改造升级,建成了团风百容、武穴三江、黄州幸福等工厂化育苗基地。五年来,黄冈年均生产各类鱼苗250亿尾,较“十一五”期间增长近100亿尾,苗种产品畅销、远销全国各地,全面提升了黄冈水产“苗种名市”品牌地位。  “十二五”期间,围绕“绿色决定生死”的发展理念,黄冈水产部门深入推进健康养殖,全面规范养殖行为,制定出台了禁止围栏围网养殖、禁止投肥(粪)养殖和禁止珍珠养殖的“三禁”文件,严控水产养殖污染,优先保护水域环境,累计取缔珍珠养殖2000多亩,累计创建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9家,较“十一五”增加95家,取得了质的飞跃;实现健康养殖面积近120万亩,占比近90%。蕲春还成功创建了“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成为全省首批和全国五家之一,健康渔业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十二五”期间还继续认定认证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处、57个,将总数扩增到了87处、300个,进一步打造了地方精品名牌。罗田、麻城通过积极打造有机鱼品牌,实现湖库有机胖头的身价倍增、供不应求。目前,黄冈还着力打造了“神鹭”、“伟望”、“状元湖”、“张二嫂”、 “巴河”、“夫子河”、“大源湖”、“红马”、“啟兆”等30个知名商标,其中麻城啟兆牌“虾鳖香米”还成功登陆了“红色大别山乡货网”,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打响了网络销售第一枪。“伟望”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神鹭”获中国驰名商标,有效促进了黄冈水产“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实现质效双提。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