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湖北省咸宁市“十二五”渔业成就

   2016-04-07 互联网艺莲园269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十二五”期间,在湖北省渔业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产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我市水产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全市水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年度目标任务,为咸宁绿色崛起战略作出了较大贡献。与2010年相比,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十二五”期间,在湖北省渔业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产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我市水产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全市水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年度目标任务,为咸宁绿色崛起战略作出了较大贡献。与2010年相比,我市渔业生产各项主要指标均有大幅增长,2015年全市放养总面积达85.5万亩,增加6.25万亩,增长7.8%,其中名特优放养面积71.5万亩,占放养总面积的83%;水产品总产量预计27.8万吨,增加7.7万吨,增长39.4%;渔业综合产值预计57亿元,增加28.55亿元,增长107.7%,生产苗种32亿尾,增加10亿尾;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比2010年净增4902元,增长61%。      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名特优水产品成为促进渔民增收致富的主导品种。我市将水产品产业结构作为水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我市渔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地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逐步形成了以“咸安有机蟹、嘉鱼叉尾鮰、赤壁小龙虾、通城棘胸蛙、崇阳冷水鱼、通山富水鳙鱼”为特色得“一县一品、一域一业”区域渔业生产格局。2015年全市名特优养殖面积71.5万亩,占全市放养面积的83.7%,名特优水产品产量21.7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0%,与2010年相比,名特优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3.05万亩、5万吨,其中河蟹6600吨,黄鳝6500吨,小龙虾2.1万吨,名特优品种和名特优养殖已经成为各地渔业主导品种和主要养殖方式,自2009年开始,我市斑点叉尾鮰苗种生产稳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总量的85%,年繁苗种10亿尾。各地在壮大现有一县一品养殖规模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引进了南美白对虾、南口大鲶、黑尾鮊等经济鱼类。二是高效养殖技术得到推广普及。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将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的中心工作,重点推广了草鱼病免疫防治、测水养鱼、益生菌培育与应用、80:20池塘高效养殖技术、黄鳝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以及无公害鳙鱼网箱养殖技术等健康养殖技术,确保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全市应用测水养鱼技术达到10万亩以上、80:20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达13万亩。三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以迅速发展。2012年,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赤壁市车埠镇成功推广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技术后,生态种养模式迅速在我市大范围推广。截止2015年,全市共发展稻田综合种养32.3万亩,其中虾稻连作面积30.22万亩,稻鳖共作面积3350亩,稻鳅共作1500亩,其它种养面积1.6万亩,亩产平均收入达到2342元。四是水产品加工成为渔业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水产加工业发展作为实现水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产品加工为主线,着力延伸水产业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北三县水产品加工业已初具特色。咸安区菁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累计投资3800余万元,开发出全鱼蛋白肽、鱼鳞胶原蛋白肽等精深加工产品,已建成年产400吨淡水鱼类生态肽产品的两条生产线;淡水鱼年加工能力达4000吨,年产值可实现1.5亿元。嘉鱼县嘉安食品有限公司投资近2亿元,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引进现代加工生产线,在簰洲湾镇建成一个以“西流湾”牌簰洲圆子为主要产品的现代食品加工基地,年销售额达8300万元。簰洲湾食品厂以湖北省著名商标“簰洲湾”鱼圆为主要产品,年加工产值4000万元。赤壁市越洋食品公司生产的“龚嫂”牌鱼糕(鱼圆)年加工产值400万元。赤壁市昌茂水产食品厂生产的“三国小乔”系列风味鱼年加工产值200万元。2015年全市加工企业达到1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3家,水产品总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加工出口1500吨,创汇2500万美元。水产品加工已实现从初级鱼糜制品到精深加工的逐渐延伸。六是休闲渔业成为渔业发展新亮点。十二五期间,全市休闲渔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休闲渔业场所发展到380家,休闲水面占全市总养殖水面的10%。各地充分利用水中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名胜旅游景点,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温泉度假区等旅游品牌,打造渔业休闲场所。并结合当地生态、人文环境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为大众提供一种以渔为媒的休闲、娱乐与健身的旅游渔业模式,提升了消费需求和品位,带动了休闲渔业发展。赤壁利用陆水湖、赤壁优势旅游资源发展有休闲场所56家、开发水面5000余亩,通山县依托九宫山、隐水洞风景区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垂钓渔业16家,年接待能力10万人。五是新型渔业主体蓬勃发展。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市渔业专业合作社从2010年的28家发展到目前207家,合作社网罗社员4748人,养殖面积达到16万亩。我市渔业合作社在带动渔民增收、降低生产成本、抵御市场风险、推动渔业产业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着力提升渔业行政执法水平,扎实推进渔业秩序规范化     十二五期间,我局以强化渔业行政执法为主线,以服务渔业为根本,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违规行、渔业水上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保护渔民合法权益,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严格执行长江禁渔期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营造禁渔氛围、增强执法力量、充实执法装备、增加巡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确保了禁渔期内“水上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岸上无江鱼”的工作成效。二是加大“打非治违”力度,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在渔业重点领域,通过强化日常巡查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措施,有效遏制炸鱼、毒鱼、电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与此同时,我市创新渔业执法方式,借助外力打击渔业顽固势力,取得很好的震慑效果。2014年10月14日-15日,我市配合长航武汉公安局对陆水河拦河大罾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执法,共抓捕违法人员7名。这次渔业联合执法,开创了我市渔业的新纪元,对其它兄弟县市渔业执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着力渔业生态资源的养护工作,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一是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工作有效推进。先后成功申报了“西凉湖鳜鱼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西凉湖市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成了西凉湖资源监测站、西凉湖东西保护站。西凉湖保护区的成功申建为我市其它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是广泛开展渔业增殖放流。5年间我市共向全市大湖、大库累计投放鱼苗总数7亿尾,投入资金近1500余万元,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改善了我市水域环境,维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渔业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增殖中,我市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引导和吸纳全社会力量参与增殖放流活动,改变了过去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独包独揽的单一境况,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参与的良好资源养护局面。三是进一步规范养殖行为。全面取缔珍珠养殖和禁止投肥养鱼。2015年全市取缔珍珠养殖13008亩,投肥养鱼行为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市大水面水产养殖已经逐步实现由人工高密度养殖向“人放天养”转变,湖泊水库生态功能明显好转。     四、着力提升渔业服务质效,健全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以实施湖北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为纽带,开展多形式科技推广活动,提高渔民技术水平,为全市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充分利用广电专栏、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发布渔业科技信息,提高渔民养殖科技知识。二是积极组织渔民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全市累计举办各级技术培训班3000期,培训渔民3万余人,并免费发放《鱼病防治手册》、《名优鱼类养殖技术手册》、《水产养殖规范用药技术手册》等各类技术书籍20000余册。三是结合生产季节,及时编发各类技术指导资料。全市共编发《渔业简报》、《养殖日志》等各类渔技资料36000余份。使全市渔民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动态;四是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全市共累计培育1440个渔业科技示范户,其中省、市级典型示范户203个,示范养殖面积108896亩,通过示范户建设,总计可辐射带动10509个水产养殖户,辐射养殖面积276054.7亩。五是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年组织水产养殖大户、经纪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举办以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等为主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养殖大户生产经营水平。 五、着力渔业安全监管,提高平安渔业建设水平     一是完善健全鱼病防治监测体系。全市建立了5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渔业病害防控体系初步形成。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推行水产品生产安全标准和健康养殖标准,大力普及生态渔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三项记录”和水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坚决杜绝违禁渔药和非法添加剂进入水产生产环节,确保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近五年,我市共接受国家、省市百余次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检测合格率均达100%。三是认真抓好渔业船舶检验和渔业船舶违法违规整治工作。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局渔船三证合一的检验要求,我局对全市范围内渔业船舶登记检验,检验完成率均达到100% 。在抓好渔业船舶登记的同时,我局通过实施渔业船舶违法违规整治行动,确保了渔业水上安全。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

 
标签: 咸宁市 湖北 渔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