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n2016062320262521.jpg[/imG] 根据临淮镇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全镇渔业实施“园区+旅游”发展战略,即以科技依托,以服务临淮旅游业发展的现代高效渔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技术、生态产品”为主体的具有临淮特色的园区模式,重点发展临淮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区;实行集聚开发、集约利用,优化布局、优势凸显、特色发展,着力打造园区化板块,努力形成苏北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渔业园区。重点建设六大渔区,实施四大重点工程。即: 一、建设六大渔区 (一)沿路现代渔业产业园示范区。包括溧河村、二河村、洪胜村、駢台村四个单位。以沿通湖大道精品园区改造和新丝路森林温泉度假村建设为契机,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改造3120亩老化池塘,科学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养殖区环境治理,对养殖区塘口所有设施进行整齐划一,统一规划改造。与旅游相结合,应用新技术,规划建设具有渔家休闲观光特色的优质高效养殖基地。 (二)沿湖大堤旅游渔业示范区。主要以临淮居委会沿临淮镇东大堤的养殖区和大堤外的洪泽湖浅滩水域,面积约1.2万亩水面。充分发挥湖区浅滩水资源优势,和王沙岛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发展虾蟹、肥水鱼类的生态养殖和芦苇,篙草,莲子、芡实等水生经济植物栽植,壮大发展规模,形成资源再生型的生态观光渔业示范区。积极发展特色渔业及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湖鲜特色餐饮,结合“水上世界”和“渔港”项目建设,使之成为泗洪渔业的“靓丽名片”。 (三)沿河优质品种先导区。主要包括沿汴河以南的小街居委会和溧河村的6500亩养殖塘口。充分发挥其水域资源、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该片养殖区的养殖技术模式好,养殖经验丰富,稳定常规优质大宗大规格河蟹和青虾等品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品种,扩大以虾蟹为重点的出口创汇渔业,承接沿湖优质河蟹出口基地建设,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不断引进鳜鱼、白鱼、沙塘鳢、黄颡鱼、泥鳅及虾类等新品种和优质品种进行养殖示范,将其建成临淮高效生态渔业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四)沿湖出口创汇区。主要包括沿临淮镇南防洪堤外的洪泽湖水域,含临淮居委会,洪胜村、小街居委会、二河村、溧河村的外湖网围水面。发挥水面和人力资源优势,优化水草和水生动物资源,稳定常规优质大宗河蟹品种,扩大以虾蟹为重点的出口创汇渔业;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建设标准化无公害生态品牌养殖基地和江苏省重点河蟹出口高效渔业基地。对接洪泽湖湿地的旅游辐射,实行小区化管理,规划河道和区域形状,培植水生植物观光带,和连家船旅游观光,优化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多渠道发展休闲渔业。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水生资源保护,以ISO9000和HACCP标准进行管理,确保出口水产品的质量,保证临淮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五)沿镇区设施渔业集聚区。利用徐圩居委会和洪胜村的现有的设施渔业规模,和上源水产及楠景水产的技术资金等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并引进外来资金,大力发展中华鳖,鳄龟、河魨、冷水鱼等名贵高档水产品工厂化养殖,以及河蟹的预冷水室内暂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满足城市高端消费需求;创新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模式,完善和配套建设休闲服务设施,打造成高起点高标准的集生产、科普培训、餐饮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设施渔业基地。到“十三·五”末,规模达到50000平方米。 (六)兴建苗种培育示范区。在原泗洪县鱼种场的区域附近和駢台村、溧河村现有的养殖塘口,建成一个面积达到1000亩的优质水产苗种基地,专门从事河蟹,青虾及各种淡水鱼类苗种的培育,进行养殖种苗配套,以保证我镇水产品的品质。加强临淮水产产中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苗种生产合作组织,保证生产投入品的质量。为临淮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基础性的源头支撑。 二、实施四大工程 “十三·五”期间,临淮渔业在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出口创汇等方面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渔业发展。 (一)生态健康高效养殖工程 1、苗种培育建设。加强苗种选育、繁殖、推广,强化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在已有的一家省级中华鳖良种场的基础上,再在骈台和溧河村附近创建一家规模河蟹良种场,面积1000亩,年产量200吨,逐步实现主导养殖品种的良种全覆盖,并辐射洪泽湖周边地区。 2、现代渔业精品园区建设。按照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建成具有临淮特色的集水产品养殖加工、休闲观光渔业、和生态高效、出口创汇为一体的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区。 3、安全生产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检和病害测报等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农技中心渔业监测中心投入,强化环境、投入品、产品的监测与监控预警,对我镇出口产品进行预检,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产业化提升工程 1、水产品加工发展。利用资源优势,拓展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和加工规模,充分利用我镇三幢标准化水产品加工厂房,加强镇区46家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整合,生产的鱼类软包装、鱼縻制品、烤制品、熏制品、休闲食品等水产加工产品,提升产品质量。 2、水产品市场建设。规范临淮螃蟹市场,结合渔港码头建设,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建立渔业生产、科技、市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促进水产品流通。加强水产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水产品市场现代化升级,完善市场信息分析、传递与服务网络。 3、渔业组织化水平建设。积极优化重组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渔民参合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重点扶持合作经济组织10个。 4、休闲观光渔业建设。利用渔区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与渔业生产、渔产品、渔业民俗、渔业经营活动相结合,利用湿地旅游气场,拓展渔业功能,提出“游在湿地,吃在临淮”,积极发展“渔文化”,建设休闲渔村、休闲园区,提升旅游品质,重点建设精品园区,以及建设10家“渔家乐”。 5、出口基地建设。在现有的11000亩江苏省河蟹出口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利用楠景水产和绿康大闸蟹的现有基础,改造出口养殖池塘的质量标准,建设提升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出口基地15000亩。 6、渔港建设。完成临淮渔港建设,该项目已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在提高渔业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把临淮渔港打造成休闲渔业景点,通过建设渔产品交易码头、餐饮等休闲配套设施,对应临淮螃蟹市场的建设,结合王沙岛的旅游开发,对接临淮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科技支撑工程 (一)产业技术体系创建。建立创建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技术专家型领导到临淮任职,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升级改造,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苗种培育、水产养殖、加工技术、渔具生产、渔船制造等重点领域取得新成果。 (二)渔业科技项目承接与推广。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承接省市“三新”科技项目,完善项目申报和管理机制,积极用项目的开展来提升产业水平。示范推广优质特色水产品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和采用微管增氧技术应用等;深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养殖大户示范带动战略,使规模基地和生产大户全覆盖。 (三)鱼池标准化建设。按照规划合理、塘口规则、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环境美化的标准,积极应对临淮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战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开发的规模化鱼池(基地);按照“标准化鱼池建设”标准,对全镇现有的老旧鱼池全部改造一遍、养殖模式优化一遍、场容场貌整新一遍,提升传统规模养殖场所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对外形象。 (四)发展网箱暂养河蟹延期上市技术。大力完善该技术,每年我镇网箱暂养河蟹达3000吨以上,充分利用该技术,分性别、规格暂养,降低河蟹存塘风险,待价而估,延期反季节上市,保障河蟹的回捕率,提升养蟹业的附加值。 四、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临淮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制订与实施建设方案,建立与新型推广服务相一致的快速高效反应网络,加强必备的推广服务手段,健全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建设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基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手段和社会化服务次序。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和技术培训,加强对台风、大雨暴雪、寒潮冰冻等气象灾害及蓝藻等水质性灾害的防范。 (二)渔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加强渔业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建立渔业技术、商务和专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渔业信息化进程。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