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水是生命之源泉,电是发展的命脉。双牌县的水利水电资源丰富,化水患为水利,变水流为电流,是我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水利水电资源开发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环境及水文情势的改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河流中鱼类的洄游、栖息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一、概况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上游潇水中游五岭山脉北麓。地理座标为东径111°24′至111°59′,北纬25°23′至26°11′。总面积17.5万公顷,其中水域面积0.74万公顷。    1、水系及水利水电工程概况。    境内河流均属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湘江一级支流潇水(现称湘江上游),双牌境内长78.8km,流经全县理家坪、江村、上梧、塘底、五星岭、泷泊、五里牌七个乡镇。二级支流牟江、溧江、永江、单江、横江、林江、麻江、桴江等16条,三、四级支流34条。大中型水电站有双牌电站、单江电站、五里牌电站、阳明山电站等。小型水电站有永江、麻江、横江、桴江等梯级电站17座。其中双牌水电站1958年开工,1963年2台0.3万千瓦机组投产,后经扩建并于1979年建成。水库总库容6.9亿m3。双支墩大头坝,坝高58.8m。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达5.85亿千瓦时。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电枢纽工程。双牌灌区干渠全长96公里,支渠16条共长329公里。引用流量25m/s,灌溉双牌、零陵、冷水滩、祁阳4县区19个乡镇的32.5万亩农田,受益人口40多万人,是永州市唯一的大型灌区和重要的粮食、经作、养殖产区。五里牌电站是2008年8月开工,2011年 9月投入运营。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总投资达6亿多元,年发电量接近1.8亿千瓦小时,是我县继双牌水电站之后的又一家骨干水利枢纽工程。    2、鱼类资源概况    2002年普查时县内尚存水生动物7目15科57属91种,尚保存着蛙鱼、白鳝、竹鱼、平胸龟、鳖、鳜鱼、黄颡鱼、石蛙等名贵鱼种。目前保存的鱼类主要有:①潇水河鱼类区系由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团头鲂、草鱼、青鱼、鲮、银鲴、圆吻鲴、鲶、鳜鱼、银飘、黄颡鱼、麦穗鱼、翘嘴鲌、全丁子、太湖新银鱼(引进品种)、光唇鱼等组成。②二级支流鱼类区系由鲤鱼、鲫鱼、鲶、鳜鱼、黄颡鱼、光唇鱼、沙鳅、中华原吸鳅、胡子鲇、红尾子等组成。    二、鱼类生态环境现状    双牌和五里牌两个水电站大坝将潇水河隔为三段,使潇水河双牌段形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水生生态系统。库区内适宜流水生活的鱼类明显减少,水库泄洪对下游藻类、原生动物等造成极大破坏,使下游鱼类难以生存和繁殖。    1、鱼类洄游通道被阻断    鱼类因生殖、遗传、索饵、越冬等原因,需要周期性的定向往返洄游。洄游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的繁衍后代。但是两座大坝修建,不仅截断了鱼类上下游迁徙通道,使鱼类难以获得足够食物。而且水库蓄水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大部分鱼卵沉入库底,因水底缺氧而死亡。双牌水库库区鱼类被迫将产卵场转移至横江和麻江两条支流河口的狭小地带,而五里牌水库库区鱼类根本没产卵场地。在短短的十来年时间内就造成了如蛙鱼、白鳝、竹鱼等数十种名贵鱼类的减少或灭绝。     2、鱼类多样性被破坏    水库大坝的修建使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分割成不再连续的环境单元,造成生境的破碎,导致了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丧失,致使鱼类部分品种丧失和品质退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产。据2015年调查,潇水河鱼类生产量由2002年普查时的68.7kg/亩降低到37.4kg/亩。    3、鱼类栖息环境被改变    鱼类会选择适合生存的地方作为自己的产卵、索饵、越冬等栖息场所。涉水工程泄流消能造成水体气体过饱和,致使部分鱼类死亡。库区水位过高,库内水流水温分层,导致部分鱼类无法产卵或受精卵无法存活。栖息环境的改变是鱼类自然生产能力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总之,涉水工程改变河流的水文状况,对潇水流域的鱼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五里牌电站,没有建设船闸,由于通航等原因,时常导致库区脱水,每年人工增殖的鱼类部分随水流至大坝下游,部分因生存环境恶劣而死亡。给库区渔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三、改善鱼类生态环境对策    1、健全鱼类生态环境设施 。    一是建设水库大坝的通航设施,保持库区水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二是建设鱼类洄游通道,为鱼类通过拦河闸坝抵达产卵或培育场所创造必要的条件。恢复了大坝上下游之间的联系,鱼类可以随时通过洄游通道顺利洄游,各种营养物质也可以通过鱼道从大坝上游传递到下游。    三是要建立鱼类越冬场、嗦饵场,以便及时补充适量饵料和确保鱼类安全过冬。    2、拓宽人工增殖放流渠道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偿水电开发造成鱼类资源衰退、保护珍稀濒危鱼类种群延续以及补充经济鱼类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目前常采用的保护受水电工程影响鱼类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渔业资源恢复手段之一。    一是要设立鱼类增殖工作机构,负责鱼类新品种研究和引进,增殖放流工作的宣传、引导和效益评估。    二是加大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的宣传,促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主动参与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三是要按照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政府要依据各涉水工程对渔业的影响面积及程度,拿出增殖放流的品种和数量等具体计划,责成各相关企业落实增殖放流补偿任务。    3、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申报 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保护区是减少人类活动、缓解鱼类资源衰退和优化水生生态的有效方式。为保护潇水双牌段鱼类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应将该水域及该水域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鱼类种质资源依法划定为保护区和保护品种。    二是依法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县人民政府要将潇水河水系中一、二级支流划入禁渔区范围,确定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渔期。同时,将鱼类产卵场划定为长年禁渔区。    三是设立渔业资源保护机构。负责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评估、为政府保护渔业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打击渔业违法犯罪行为。 政府要保证机构人员和经费满足工作需要,出台地方性保护措施和制度。切实加强各部门联动,形成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长效高压态势,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健全涉水工程环评制度。有效减缓涉水工程开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水利水电工程对全县经济的贡献是极大的,但又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各级各部门在具体决策时,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着眼生态环境。要遵照科学、可持续的原则,确保发展与生态和谐共存。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