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广东省茂名市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17-05-19 互联网艺莲园261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茂名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有关部署和要求,大力实施滨海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努力建设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和谐的“蓝色经济”,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一、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一)配套规划和政策制订情况1.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综合开发规划体系。近年来,我市编制了《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茂名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有关部署和要求,大力实施滨海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努力建设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和谐的“蓝色经济”,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一、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一)配套规划和政策制订情况1.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综合开发规划体系。近年来,我市编制了《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总体发展规划》、《茂名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13-2020年)》、《茂名港总体规划(修编)》、《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广东茂名滨海新区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旅游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茂名市东组团(博贺湾新城)分区规划和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博贺湾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博贺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产业规划和布局(含一个总体规划和化工、物流、轻纺、农副产品、有色金属、电力能源和装备制造等七个专项规划)》、《水东湾新城总体规划》、《水东湾综合整治规划》、《茂名市环水东湾新城南海片区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茂名市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茂名市海岛保护规划》、《茂名市养殖用海区域规划》等多项涉海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我市大力推进海洋综合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障。此外,我市还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编制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协助省发展改革委推进省沿海经济带规划编制,将博贺湾等地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园区等一批茂名特色元素和项目列入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2.出台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在用地用海用林等指标全面倾斜支持博贺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水东湾新城区三大海洋经济发展平台的建设,如在用地指标方面,有39%的用地指标用于三大平台建设,在填海指标方面,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的用海需求。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支持茂名打造“三大基地”和建设滨海新区的若干意见》(茂银发〔2012〕10号),对茂名市海洋经济中的重点发展领域要求各金融机构给予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开展“征信+信贷”的服务方式创新,大力发展渔船抵押贷款、滩涂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扩大贷款抵押担保范围,有效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在税收政策方面,我市地税部门对于海洋产业和项目,凡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一律落实享受国家统一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口岸管理方面,实现了网上报关报检,“无纸通关”模式形成,同时积极推动“三个一”通关模式改革,成为粤西地区首个成功试点运行“三个一”通关模式的口岸,实现了关检信息共享、执法互助、简化程序、阳光通关,为企业减负增效,对茂名涉海外经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情况1.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为了推进茂名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提出了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战略,按照“建深水大港、兴现代产业、造滨海新城”的总体发展思路,城市规划确立了“一带一轴两城四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带”:海湾发展带;“一轴”:南北发展轴;“两城”:环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四港”: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博贺渔港区和吉达港区;“五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西工业区、博贺临港工业区、信息产业区、滨海旅游区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和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2012年4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我市成立了全省首个滨海新区——茂名滨海新区,并根据区内不同的区域条件和产业基础建立了三大发展平台,即博贺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水东湾新城区。其中博贺湾试验区以建设深水大港,发展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洋渔业为主,高新区以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展石化后加工业、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为主,水东湾新城则建设“南海首湾,海韵绿城”,同时侧重发展滨海旅游、教育信息产业等,实现中心城区扩容提质。2.加强区域合作。在海洋经济区域合作方面,积极推进梧茂、玉茂战略合作,合力打造“一带一路”梧茂、玉茂经济走廊。一是茂梧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2月我市与梧州市签署《梧州茂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相关部门已联合签订旅游、交通、农业、环保、科技、教育、食药监、卫生计生、工商联(商会)、应急联动等专项合作协议。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与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梧州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二是积极推进茂名玉林战略合作。草拟完成《玉林茂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办了“滨海茂名、蓝色之旅”旅游推介会及“狂欢三月三,万人游茂名,旅游大篷车开进广西”室外大型演出交流活动。我市中小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配套展会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第十六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和第八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三是2017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茂名市被国务院纳入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定位为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发展地位提升。(三)海洋经济发展情况2016年,全市海洋经济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1.11%,其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3.46%;涉海项目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59%;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其中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港口物流为茂名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1.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1)滨海旅游业发展提速。包茂高速开通为茂名滨海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茂名与广西的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2016年,全市滨海旅游共接待游客1376万人次,同比增长27.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29.6%。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浪漫海岸、御水古温泉、茂名滨海公园、冼太故里等滨海旅游景区知名度全面提升。(2)港口物流业平稳发展。2016年,茂名港口货物吞吐量2560万吨,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仓储物流中心、正源万吨级码头扩建工程等港口码头项目正在加快动工建设。(3)海洋新能源项目已成规模。一是茂名沿海已建成了大唐电白岭门风电场、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粤电电白白马风电场3个沿海风电场,总投资达14、24亿元,装机容量148.5MW。二是博贺新港区冷能利用工业园、清洁能源物流基地造陆工程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4)先进装备制造业正在兴起。一是投资0.5亿元的博贺5000吨级船坞项目工程已建成投产,全市中小型船舶修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二是重力装备高新公司将于今年正式投入生产,该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石化装备制造业50强 、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三是茂港电力正在谋划上市及上新项目,茂名穗通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加快。重庆曙光集团已明确投资建设茂名曙光健康产业园,广东三环药业、绿恒制药等医药企业陆续入驻园区,产业多元化体系逐步形成。2.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1)临海石化再创新高。2016年,茂名石化原油加工量达1810万吨,生产乙烯113万吨,创利超92亿元。(2)滨海精细化工走向国际化。茂名高新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世界500强德国巴斯夫18万吨/年异壬醇项目建成投产;20万吨/年环氧乙烷项目预计于2017年6月建成投产,将为茂名高新区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环氧乙烷深加工基地奠定基础;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系列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上海三瑞环氧深加工、香港红福环氧深加工、厦门台迈兽药中间体、日本帕卡汽车表面漆等精细化工项目已达成投资协议,正在动工建设;同时,高新区加入了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和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与德国欧本堡工业中心、荷兰切梅洛特工业园的合作交流顺利推进,为茂名精细化工产业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3.加快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1)海洋渔业转型升级。2016年,茂名渔业产量达87.84万吨,产值136.41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48%、5.85%。全市海水养殖面积15250公顷,产量43.5万吨;海洋渔业船舶3854艘,22.96万千瓦,海捕产量16.18万吨;海水种苗产量225万尾、虾苗208亿尾、贝苗868万粒。全市水海产品加工企业209家,2016年水海产品加工产量达29.01万吨。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茂名市尚源渔业有限公司在放鸡岛附近海域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年生产能力已达500吨。(2)海洋船舶制造能力提高。一是造船能力全面提升,博贺5000吨级船坞项目工程已建成投产,电白中南船厂造船能力大幅提升;二是渔船更新改造加快。积极引导渔民开展“并小建大,汰木建钢”的现代渔船建造工作,全市已有钢质渔船390艘,其中2016年完成更新改造渔船24艘,钢质渔船数位居全省前列。4.加快推进涉海重大项目建设。(1)涉海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港口公共设施逐步完善。一是总投资约14.89亿元的博贺新港区东防波堤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总投资8.711亿元,项目施工已到5433米堤端,预计2017年可建设完工。二是总投资约9.8688亿元的博贺新港区西防波堤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3.881亿元,目前推进到2775米,预计2018年3月建设完工。三是启动30万吨级航道工程前期工作,由滨海新区全力加快推进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工作。四是博贺新港区港政码头工程已完成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工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海域使用论证等专题研究工作正抓紧推进。五是水东湾大桥累计完成总投资(预算145451万元)的18.24%,共26530万元,桩基工程接近完成。(2)临港产业项目全面铺开。一是总投资28.5亿元的广东粤电博贺煤炭码头工程完成了73.45%,长1928米的防波堤+防浪护岸已经完工,项目总体累计完成投资约10.61亿元,预计在2017年上半年投产。二是总投资约21.69亿元的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工程已于2016年12月正式动工建设,项目总体累计完成投资约10836.72万元。三是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昌利石化仓储基地码头工程正抓紧办理用海报批等相关前期工作。四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利丰散货码头、粤西LNG清洁能源造陆工程等临港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正全面铺开。(3)滨海旅游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一是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第三期正在开展征地、规划报建及环评等相关工作;二是御水古温泉第二期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是放鸡岛投资1800万元新建岛上码头、客服中心和员工宿舍项目,目前已经完工;四是南海旅游岛的路网升级改造进展顺利,投资100万元新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已完工,正在申报国家4A级旅游区;五是水东湾油地码头已经初具规模,试开通了到放鸡岛、浪漫海岸的航线;六是水东湾的湿地公园建设已进入前期工作,栈道工程正在进行施工,环湾路正在规划建设;七是海洋公园(一期)正在施工,预计今年6月前后可正式接待旅游;八是歌美海公园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4)重要交通能源项目取得新进展。博贺疏港铁路进入国家建设盘子,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铁路总公司参股20%,并将博贺疏港铁路纳入铁总今年第三批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计划表。成功争取到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电网公司启动粤电博贺电厂送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情况1.海洋“产学研”合作有新进展,海洋科技实力不断提高。我市有海洋科技方面省院士企业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博士创新实践基地1家,省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形成了多层次相结合的创新平台体系。市政府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有30多家企业分别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1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发研究项目50多项。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企业与专家的互相协作,充分利用广大院士专家的技术力量和科研成果,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2.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有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分子遗传工程技术、DNA 标记辅助、家系与群体相结合技术模式、环境水质生物调控技术、亲本及种苗功能安全饲料、HACCP 体系控制种苗质量技术等综合技术手段进行对虾良种选育,技术水平高,工艺先进、品种创新能力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广东海宝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金枪鱼罐头加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了确定了黄豆油浸金枪鱼罐头的配方和关键工艺技术,解决了卧式杀菌锅中的罐头出现跳盖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电白尚源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摸索出成功经验,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不断提高。3.海洋科技示范推进有新成效,科技兴海水平不断进步。广东冠利海洋生物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山大学联合承担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安全、高效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通过建造室内大型养殖池,配套先进机械设备仪器,采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养殖过程减少养殖用水的使用,通过净化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最终达到安全、高效、减排的目的,实现提质高效。该园区现已正式建成投产,建成生产车间3个,水池总面积11040㎡,2016年5月开始了养殖示范, 10月份开始陆续收获,每平方米产南美白对虾10kg。广州茂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城分公司开展工厂化循环水海水养殖,利用茂名滨海新区电城爵山扶寮海边海水具有水质优良的优势,将闲置的虾苗场改造成循环水养殖车间进行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等优质海水鱼,取得良好效果,具有巨大的推广养殖前景。该公司养殖基地占地约20000平方,2016年投资引进国外先进循环水处理系统,利用原有的虾苗场改造,采用塑料板材建造室内养殖池,放养6个月的石斑鱼个体已达400克以上,养殖效益非常好。该公司正在建设室外大型循环水养殖池,投入使用后,将大大增加养殖放养量。(五)涉海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情况1.海洋交通运输体系方面。一是深水大港格局初步形成,茂名港是广东省地方重要港口,现有港口码头泊位共1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2217万吨,港口危险品仓储容量为361.3万立方米,全市水路运力28.31万载重吨。二是沿海交通路网建设快速推进,洛湛铁路、包茂高速、茂名港大道、博贺湾大道已先后建成通车,目前正加快建设汕湛高速、深茂铁路、云茂高速以及博贺新港区铁路专线、高速公路延长线的建设工作,茂名海洋交通运输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三是港口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博贺新港区30万吨航道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博贺港区东防波堤工程预计今年可竣工正式投入使用,西防波堤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便可竣工,将为粤电煤炭码头、通用码头、LNG码头、化工码头、铁矿石码头、原油码头等大型专业深水泊位加快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水东港区航道及辅助设施维护工程已完成,航道通航能力得到改善。四是沿岸快速通道建设正式启动,博贺湾大桥、水东湾跨海大桥、电白城区滨海大桥等基础性工程已开工建设。2.海堤防灾体系方面。我市已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竣工的海堤有电白县城区水东海堤28.89公里、吉达港部分海堤2公里和茂港区城区海堤20.6公里,合计共51.49公里。我市列入省千里海堤加固达标规划的项目共有12宗,包括北山岭海堤(市直管段)、白蕉海堤(市直管段)、旦场海堤(市直管段)、大洲岛海堤、南海海堤(沃内堤段和墨胶堤段)、大榜海堤、鸡打港海堤、爵山海堤、北山岭海堤(电白段)、白蕉海堤(电白段)、博贺海堤、旦场海堤(电白段)、放鸡岛海堤,需加固海堤总长度138.4公里,计划总投资10.45亿万元,2015年下达省级补助资金7034万元,目前在建3宗,包括白蕉海堤(市直管段)、旦场海堤(市直管段)、南海海堤(沃内堤段和墨胶堤段),完成投资9795.207元,占省级下达投资的139.3%。3.现代渔港建设方面。一是博贺中心渔港工程接近完成,博贺渔港2010年7月经国家农业部批复建设为国家中心渔港,总投资5280万元,建设西南防波堤470米、东南防波堤1028米、护岸455米、综合执法办证中心1000平方米、修复码头面积8000平方米、港池,航道与锚地疏浚25万立方米、配套水,电,通讯导航设施。目前东南堤及西南堤吹填等各项建设工作正加快推进,预计年内便可竣工投入使用。二是陈村渔港抢险维护工程已动工建设,在陈村码头西南侧浇筑C25混凝土挡土墙116米,挡土墙总高3.5米,顶宽0.5米,底宽2.25米,目前已完成已完成基础浇筑的模板安装和校对。三是电城渔港已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工作,目前正加快推进报告审查工作。4.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通过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为我市海洋环境监管与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于2006年10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达500多平方米,下设有机分析室、无机分析室、分析仪器室、生态室、微生物检验室等16间室。仪器设备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配备有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极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八十多台(套)。2008年5月,监测站顺利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目前取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有水质45项、沉积物22项、生物体(水产品)24项、生物2项等4大类共93项。此外,我市积极配合省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海洋防灾减灾基础信息收集与汇交工作,配合省开展海洋观测设施建设工作,于2016年在我市博贺港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站一个,气象浮标一个。 5.海洋气象预警预报方面。茂名市气象海洋观测主要有“两站一平台”和茂名海洋气象台包括气象预报预警发布中心和广东茂名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其中“两站一平台”包括电白国家气象基本气候站,茂名国家海洋气象综合观测试验基地(博贺),距岸线10公里近海观测平台(电白博贺),是对开发海洋资源、开展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生产的气象灾害防灾预警预报服务。茂名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信号覆盖半径达到1500公里,可以实现东到菲律宾海,西到北部湾,南到整个南中国海的全海域的信号覆盖,电台除每天定时向公众发布常规海洋和海区天气预报外,不定时发布海上强风、热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同时,该台与广东电信茂名分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出“平安南海”气象预警平台,具备南海18个海区渔场气象信息发布、台风实时在线、渔商渔汛发布、政务信息发布和亲情连线等5大功能。6.海上船舶安全方面。近年茂名市海域的船舶防台风、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和海难救助等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一是成立了茂名海上搜救中心实现了省、市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辖区应急搜救能力取得跨越式发展。二是积极向渔民群众广泛宣传海上应急救援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广大渔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海上遇险自救、互救意识。三是成立茂名VTS中心,通过开展VTS覆盖区零事故行动,积极落实海事“三化”建设任务,推动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VTS质量管理体系,有效降低VTS覆盖区域内的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率,全面提升VTS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整合接处警,处理值班信息,进行车船GPS卫星定位、地理信息图层管理、传真普发、语言数字录音、视频监控,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接收海洋天气预报等功能,建立起茂名市快速反应、高效搜救等应急反应体系。四是加强海上搜救队伍教育。建立岗位培训机制,积极组织业务交流活动,定期召开海上搜救工作会议,交流搜救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搜救管理体系和搜救经验,定期组织开展海上搜救演练,不断提高海上救助能力。(六)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1.海洋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加强陆源污染防治,市住建部门牵头制定了《茂名市加快推进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沿海区域的电白区、三大平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到2018年底,电白区、三大平台新增镇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2座,计划投资额约为15.4亿元。二是加快沿岸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电白区采取PPP模式整县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项目总投资约13.03亿元,目前已完成电白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区捆绑PPP项目招标工作;滨海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2.65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及相关设备安装,已铺设配套管网2.5公里,余下2公里配套管网已动工建设;高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6.66亿元,已完成选址、征地、立项工作已完成招标工作,预计今年6月开工建设;水东湾新城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总投资1.52亿元,该项目目前由水东湾新城管委会组织建设,已编制完成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以及项目PPP实施方案(融资建设方案)。三是开展海上联合执法巡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垃圾行为。2.海洋生态保护方面。一是开展水东湾综合整治,投入近2亿元资金清理了湾内15000多个养殖网箱,有效改善了湾内水质环境;二是实施中央海域使用金项目水东湾退堤还海综合整治工程,投入资金1979万元对水东湾寨头至森高岸段、勤海至白盐头段海岸进行清理整治,改善海岸景观;三是实施省财政支持美丽海湾试点工程——水东湾海洋公园一期工程,项目投资4350万元,修建红树林科普栈道;四是在已建成第一滩外海人工鱼礁、放鸡岛人工鱼礁基础上,新建投资5000万元的放鸡岛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工程;五是每年实施增殖放流,促进我市渔业资源不断增殖,改善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海洋保护区建设方面。茂名市也非常注重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保护海洋与渔业生物多样性。先后建立了放鸡岛文昌鱼市级自然保护区、原茂港区人工鱼礁县级自然保护区和电白县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海洋自然保护区。此外还建设了一个湿地公园“大洲岛省级湿地公园”。(七)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意识宣传情况1.海洋意识宣传方面。茂名市各级海洋部门充分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海洋宣传日、休渔放生节、民声热线以及其他海洋渔业活动时机,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海洋法律法规、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成就等,营造社会公众关注海洋、爱护海洋的良好氛围。2.海洋综合管理方面。一是抓规划,开展编制《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茂名市海岛保护规划》、《茂名市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茂名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规划,为依法管海、用海和科学用海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抓管控,认真落实省下达的海洋功能区划管控指标,加强对填海和占用自然岸线的项目管理,引导用海单位节约集约使用海域,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和自然岸线保有率。三是抓监管,我市各级海监部门积极加强“三巡”执法巡查,重点开展了“海盾”、“碧海”、“无居民海岛”专项执法行动和“打击违法开采海砂及使用”、“海漂垃圾源头防治和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打击陆源和海上环境污染”等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海行为。四是抓保障,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认真把好用海项目受理关、审查关,同时优化审查环节,提高审查效率,减少审查时间,为用海单位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五是抓建设,我市海洋执法部门300吨执法船已入列,配置先进监测设备的海域使用动态管理车也将投入使用,还配备了无人机等先进监控设备,对全市海域和用海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控,海域使用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1.继续抓好规划的落实。落实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配合开展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配合编制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继续深化区域合作。落实梧茂、玉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推进协议中明确的交通、旅游、产业等领域合作内容。通过江海联动,推进茂梧两市交通、港口合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通第二条向海通道。促进玉林、茂名两地企业在口岸通关、物流、仓储等方面的合作,扩大茂名港作为玉林外贸出口货物始运港的影响力。3.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协调督促力度,加快推进海洋综合试验区规划和五个实施方案相关重点项目建设。4.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行养殖、旅游、采砂等用海的“招、拍、挂”制度,实行海域资源的竞争性配置,提高海域资源的使用价值,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加强对海岸带的综合管理,管控好、利用好海岸带资源,更好地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

 
标签: 茂名市 广东 成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