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怎么养
1、场地:养殖泥鳅时,需要向池塘里喷洒生石灰进行消毒。2、投种:先往池塘里施加腐熟的有机肥,再将泥鳅苗放入池塘中。3、饲喂:喂养泥鳅时,需要给其提供豆饼、酒糟、麦麸等饲料。4、巡查:每天巡查一次池塘,及时捞出染病的泥鳅。
泥鳅的养殖方法1、建设场地
想要养殖泥鳅,就要在场地的建设上开始准备。场地一般是选择泥底的鱼池,如果是水泥地则需要铺上15-20厘米的泥土为底,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即可,在进行投放之前要对池底泼洒生石灰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投放鱼苗
投放鱼苗之前,先要在鱼池中倒入一些肥料,让肥料融化在水体中之后等到水体呈现出清亮爽嫩的黄绿色即可种植一些水草和投放大量浮游生物,以作为鱼苗的食物所用,每一亩面积的鱼池投放大约5-10万尾左右的鱼苗是最合适的。
3、配制饵料
泥鳅的食性比较杂,只要是没有腐败变质、能够啃咬动的生物质大多都能够作为饲料喂食泥鳅,但想要它长得好的话还是要以各种富含营养和蛋白质的豆粕、米糠、麦麸、酒糟等为主,搭配上鲜活的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
4、定期巡查
养殖泥鳅的鱼池要定期进行巡查,做好换水和防病防逃等工作,水色要做到清亮黄绿,能见度30厘米左右为宜,及时进行换水注水的处理,每天打扫一次饵料台,捞出食物的碎屑和杂物防止污染水体,修补鱼池上的漏洞防止泥鳅逃跑。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3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答:每次喂食的量可以根据泥鳅剩余的食物来调整。一般半个月喂一次即可。扩展数据笔记版本: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