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甲鱼养殖方法

   2023-04-27 互联网艺莲园51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1   文中关于消毒剂、换水量等较为精确的数据仅供参考,实际操作需进一步核查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养殖经验进行。 2    投喂相关药物 需进一步核查使用,仅作了解和参考。 3   水质数据不能超过相关指标。 养殖甲鱼的水体各项指标调节为: 溶解氧保持在5mg/L(不能小于4mg/L)以上,pH值稳定在75~85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30~32mg/L,氨氮含量低于04mg/L(不能超过06 mg/L),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mg/L(不能超过02mg

甲鱼是怎么养殖的

甲鱼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品种,甲鱼也叫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湖泊、水库、野塘均有分布,甲鱼以鱼虾为食。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甲鱼养殖的六大要点,帮助您养好甲鱼。

1、调节养殖水体。

通常将养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调节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换水,依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调整养殖密度。

健康养殖过程中,同池投放甲鱼苗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差异悬殊,影响整体生长效果。同时合理分养,也利于管理,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改进。

4、投喂优质饲料,提高饵料转化率,减少残饵、粪便污染。

还要对各种规格、各级养殖池,要分别建立生产档案,对每池在生产中的水化学因素、投饵情况、疫病发生与预防、池内甲鱼的规格、数量等都必须记录建档,以便技术人员参考,用来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和应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5、定期预防,适当控制浮游动、植物数量,有效调节水质。

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如菌毒双克、三黄散、肝胆康等)、抗菌药(如蛭弧菌制剂、海洋放线菌等)及抗应激制剂(如Vc原粉、免疫多糖、电解多维等)等防病药物。同时,定期采取池水消毒、清池分养时泼洒降应激药物(如高抗应激灵、)等预防措施,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如生物底改9+1、双效池底净等)进行池底质、水质改良,必须按生产计划严格执行。

日常管理中,及时抽检各池生长状况。根据进食情况确定群体中是否发病,一旦发现病甲鱼,立即捞出隔离,确诊病症,及时治疗。并对全池进行药浴或药物预防,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遇天气突变、暴雨过后、换水后等养殖环境变化情况应及时使用降应激药物(如Vc原粉、低聚糖+、等)等预防措施来降低甲鱼的应激反应。

6、饲料使用控制。

所选择的甲鱼饲料应首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中华甲鱼配合饲料》(SC/T1047-2001)的有关规定。饲料还要妥善保存,一般养殖场环境比较潮湿,要保持饲料房内的阴凉、通风和干燥。注意饲料的新鲜,要尽快使用配制好的饲料。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的投喂要科学、规范,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原则外,投喂量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使投饵率低于其饱食水平(八分饱即可),以达到提高养殖效率并保持良好水质的目的。

另外为了增加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消化率,减少排泄,进而相应地提高甲鱼的质量,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粉状配合饲料。这类饲料一般在临喂前加水和油脂等,制成软颗粒饲料来投喂,软颗粒饲料质地松软、适口性好。

由于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生理和营养需求不一样,选用对应阶段的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稚甲鱼、幼甲鱼、成甲鱼饲料不可乱用、混用,否则会造成饲料的浪费,成本增加,甚至会引起甲鱼的营养性疾病。

甲鱼养殖除了要做好饲养管理外,还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才能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怎样养殖甲鱼

甲鱼又称鳖或团鱼,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其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呈柔软状裙边,颜色墨绿。甲鱼常在水底的泥沙中生活,喜食鱼、虾等小动物,瓜皮果屑、青草以及谷物等也吞食。全身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头部略呈三角形,吻长而突出。鼻孔位于吻前端。眼小。颈长。躯干略呈圆形。背部隆起有骨质甲,甲外裹以柔软的皮,皮肤上有颗粒状小疣,排成纵行棱起。腹面由竖骨一根横骨数根组成,骨间由肌肉相连成一体;表层也裹有软皮。体边缘部分柔软,称裙边。 头和颈能完全缩入甲内。四肢肥壮,各有5指(趾),其中3指(趾)有爪,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尾短小。四肢和尾也有较强的伸缩力。背部橄榄色,有黑斑;腹面肉,有浅绿色斑;颈、尾及四肢的背面为褐色。甲鱼肉味鲜美,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 、克和钙、磷、铁等,营养价值很高,是滋补珍品。x0d目录 [隐藏] 1 详解 2 分布地域 3 生活习性 4 繁殖特点 5 饲养方法 6 动物 7 科学价值 8 经济价值 9 挑选方法 10 烹调方法 11 相关人群 12 食物相克 13 民间传说 14 艺术作品 15 参考资料甲鱼-详解 x0d名称:甲鱼x0d中文别名:鳖、元鱼、团鱼、水鱼、王八x0d纲:爬行纲x0d目:龟鳖目x0d科:鳖科x0d英文名:Soft-shelled turtlesx0d拉丁名:Pelodiscus sinensis x0d日文名:スッポンx0dx0d甲鱼-分布地域 x0d江西各地的江河湖泊中都有甲鱼的踪迹。其中以全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为最多,品质亦最佳。十年前,南昌市郊区大吉岭水库建起了人工繁殖甲鱼基地,x0d甲鱼-生活习性 x0d甲鱼是变形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也可进行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生命。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 x0d在温暖地区的水系,鳖的生长期很长;在北方地区,每逢北风呼啸霜铺地、草衰苇败绿水寒的季节,鳖潜伏水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也不动。鳖平时潜栖在水底泥沙上,头颈藏在体内,双目炯炯窥视水底世界,当鱼虾等游到它的身边时,则突然伸颈袭击,一口咬住不放。在晚春、炎夏和初秋季节,波平浪暖,绿菌铺地,它们常常爬到岸边晒太阳。在风平浪静的炎夏中午前后,常浮到水面,把管状的鼻子伸到水外呼吸空气。稍有风吹草动,立即潜入水中。在温暖季节,每到气压低的阴雨天,鳖也纷纷游到水面呼吸,有时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涨水、惊涛拍岸时,常有几十公斤的老鳖探颈张望。 x0dx0d甲鱼-繁殖特点 x0d甲鱼卵的鉴别与收集收集甲鱼卵后,要剔除无精卵。鉴别受精卵和无精卵可根据气温高低于产后8-30小时从卵的外观来判断。受精印在胚胎发育初期,卵顶有一圆形白点,白点周围清晰.呈圆滑的亮区.在发育过程中,白点逐步向巾部扩大.白色的一端即为动物极。未受过精的卵,卵壳顶部无白点,或有大块不规则白斑,但在发育过程中不会扩大。甲鱼卵收集可在日出前进入产卵场地寻找产卵窝。甲鱼产卵前后,一定要措穴,并用沙上覆盖口穴。甲鱼挖出的沙土较表层湿润,据此不难找到产卵窝;草丛、树根下也常是卵窝集中之处。x0dx0d甲鱼-饲养方法 x0d甲鱼饲养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的角,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x0d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 x0d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3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 x0d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x0d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养甲鱼的方法

甲鱼要取得高效益,必须养好甲鱼,特别是要养出高质量的精品甲鱼。养好甲鱼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养好甲鱼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前面已经说过,养甲鱼的地方要没有任何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也不要靠近主要交通干线,更不要有自然灾害发生的地方,如台风、洪涝等。此外,还应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民风,等等。(2)优质的水源人工养殖的甲鱼大多时间生活在水里,所以充足优质的水源,是养好甲鱼的第二个必备条件。水源的质量不但影响到养殖甲鱼的成活和产量,更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源最好是大型水库或湖泊的上层水,也可用无污染的地下水,但不管何种水源,都要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标准,否则就不能用来养殖甲鱼。(3)完备的设施实践证明,没有完备的设施,要想养好甲鱼是很难的,如温室不保温,不但甲鱼容易发病,也会浪费大量的燃料和时间。同样,如在室外池塘中没有晒背台这个起码的设施,甲鱼就容易发病。所以,养殖甲鱼的设施一定要达到养殖要求。(4)优质的饲料饲料不吃不长,不好也不长,所以,饲料也是能否养好甲鱼的重要因素。饲料不但要充足,更要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和安全卫生,否则不但养不好,还会影响甲鱼的质量,所以饲料的质量也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5)先进的技术现代化养殖企业,没有先进技术是很难进行高效养殖的。利用先进技术养殖甲鱼,不但能够降低成本,更能优质高产。如利用水库网箱养甲鱼技术,不但可以利用水库的优质水源,节省土地资源,养殖的产品也是最好的。所以,先进的技术就是低耗高效技术。(6)优良的品种优良的品种可在同等条件下取得更好的养殖结果,优良品种可采用不断选优和引进的方法。(7)科学的管理要养好甲鱼必须进行科学管理,一切都要标准化、规范化,并用健全的制度进行管理。经调查,一些单位设施条件都很好,就是甲鱼养不好,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所以说,设施是硬件,管理是软件,要养好甲鱼软硬都要抓。

甲鱼的养殖方法 甲鱼怎么养

1 养甲鱼

养甲鱼 怎么养甲鱼

一、甲鱼的正确饲养方法

1 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甲鱼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饲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甲鱼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2 甲鱼喜欢呆在水质好的环境中,所以主人一定要勤换水,大概2—3天换一次水。

3 甲鱼要多晒太阳,因为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并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4 甲鱼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甲鱼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年甲鱼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小甲鱼你可以将肉切成碎肉丁,慢慢喂他吃,就好了 。

5 使用鲜料喂食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

6 甲鱼在南方十一月底就冬眠了,在北方大概还提前一个月吧冬眠不需要另外准备地方只在盆里铺半边沙子超出水面就可以了。它可能爬出水面到沙子上一动不动的睡上几十天,又不知不觉的进水里再睡上几十天。

7 夏天注意防蚊子,甲鱼很怕蚊子的。

8 甲鱼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侍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所以饲养过程中要喂足食物,并要密切关注它们的举动。

二、甲鱼的挑选方法

1主要看甲鱼的各个部位。凡外形完整,无伤无病,肌肉肥厚,腹甲有光泽,背胛肋骨模糊,裙厚而上翘,四腿粗而有劲,动作敏捷的为优等甲鱼;反之,为劣等甲鱼。

2用手抓住甲鱼的反腿掖窝处,如活动迅速、四脚乱蹬、凶猛有力的为优等甲鱼;如活动不灵活、四脚微动甚至不动的为劣等甲鱼。

3主要检查甲鱼颈部有无钩、针。有钩、针的甲鱼,不能久养和长途运输。检查的方法:可用一硬竹筷 甲鱼头部,让它咬住,再一手拉筷子,以拉长它的颈部,另一手在颈部细摸。

4把甲鱼仰翻过来平放在地,如能很快翻转过来,且逃跑迅速、行动灵活的为优等甲鱼;如翻转缓慢、行动迟钝的为劣等甲鱼。

5背光呈青色的清水甲鱼比背壳呈的黄沙甲鱼好;甲鱼尾部超出背壳的为雄性,反之为雌性,雄性比雌性的好。一般750克左右的雄性清水甲鱼为上乘。被蚊子叮咬过的甲鱼质量最不好。

人们常常把甲鱼和乌龟混淆,其实它们并不是那么像,只要你们用心观察。

三、辨别甲鱼和龟的简单方法:

1、乌 比较圆;甲鱼头比较尖。

2、乌龟是硬壳的;甲鱼壳比较软,壳面较光滑,

3、乌龟背上分块有花纹;甲鱼背无花纹,边缘呈柔软状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4、乌龟不会咬人,用树枝之类的东西碰乌龟,它会把头缩进去。而甲鱼要咬人的,用树枝之类的东西碰甲鱼,它会把树枝死死的咬住不放的。

四、甲鱼小档案:

1种类:甲鱼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又名、鳖、水鱼、泥龟、王八,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

2外型:头似龟,但比龟的头尖,背甲边缘呈柔软状裙边,外形呈椭圆形,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3关于斑鳖:斑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

4甲鱼药用价值:甲鱼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药,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和破结软坚与消淤等功效。据民间传说,甲鱼血还能治疗贫血病,肺病、心脏病、气喘、神经衰弱等。

养甲鱼需要多少成本

温室造一个加上住的房子,13万左右,养25000左右只甲鱼,按目前平均市场价格来说能赚个10到15万,一般养8个月就能卖。

养甲鱼巧降成本

一、选择最经济适用的饵料。因地因时选择鱼、虾、螺、蚌、动物下脚料、冷冻品、预混料、配合饲料。

二、自制饲料。小养殖户(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购置搅拌机等简便设备,加工饵料,随拌随用,将小杂鱼、虾、昆虫、螺蚌、动物内脏搅碎,配以少量的预混料、青菜,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节约饵料。根据甲鱼的生长时期和食饵情况,一般日投饵量占其体重的3%左右,随时掌握投饵量和次数、减少浪费。

怎样养甲鱼

这个看你在什么地方养了。若是一般的玩,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找一个大盆或者大点的玻璃鱼缸都行,食料一般投喂鱼饲料和小鱼苗,也可喂适量的面包、馒头渣。鱼缸中最好有个露出水面的平台。

若是想饲养一定规模的甲鱼,就以下面的方法:

1、选好品种。根据大众百姓的喜欢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甲鱼个体重500~1000克,体型较瘦身,颜色以黄绿色为主,背部有黑相间的花纹斑,腹部底呈浅黄白色,且无花点。这类品种虽比背部无花纹(俗称“光板”),腹部有星点花纹的甲鱼生长慢,但其肉质和食味都比后者优,因而价值和价格都较好。

2、把好水质关。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效果,池水过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对甲鱼生长不利,而且影响到其肉质味道。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里注一次清净的河水,总量约占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时清洗食台残物。另外,池中种植约占全池一半的水葫芦。这样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为甲鱼提供隐蔽清静处,尽量满足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3、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养大小(50~100克)规格基本一致的甲鱼苗2~3只。平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无十分特殊情况,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鱼。同时,用竹排搭几个晒台,供甲鱼晒背。

这样饲养甲鱼虽然周期较长,从种苗到500克的商品甲鱼约需3周年,包括两个冬眠期,但其经济效益较好。每公斤饲料成本和种苗费不超过60元,余者就属于收入。该办法适于家庭小水体养殖。

怎么养甲鱼

1、腐皮病。防治方法:控制甲鱼饲养密度,及时分养,经常更换池水。每周用110-6~210-6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及时隔离病甲鱼,用210-6~310-6生石灰或漂白粉反复药浴5天~6天,确认痊愈后,放回原池饲养。用鳖速康2010-6~4010-6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并常换水,2天~3天后即可停止死亡。

2、出血病。防治方法:病鱼应及时隔离治疗,用磺胺类药或抗菌素口服或涂抹,有一定疗效。

3、毛霉病。患处用1%孔雀石绿软膏涂抹,每天一次,连续3次~5次。

4、红脖子病。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金霉素。按每公斤甲鱼,第1天用药02克,第2至6天用药减半,做成药饵投喂。或将庆大霉素和卡那毒素按每公斤甲鱼15万~20万单位,后肢基部腹腔注入。

5、水霉病。防治方法:首先要控制饲养密度,规格大小整齐,恒定水温在30℃左右,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喂服。另外,可用310-6的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甲鱼30分钟,并反复多次。

慢慢地碰到的多了就知道了

养殖甲鱼 与野生甲鱼有什么区别?

区别明显:

1 爪子

野生甲鱼经常划动,爪子较尖颜色发黄,磨损严重。而养殖甲鱼不经常划动,爪子短小而且颜色发白。

2 甲背

野生甲鱼甲背光洁平整,皮薄均匀,有蜡质光感,可隐现甲壳轮廊。而养殖甲鱼甲背皮略厚,疣粒粗糙且无光质感,象蛤蟆皮不易看出甲壳轮廊。

3 颜色

野生甲鱼有灰黑色、土、褐底黑斑色等。而养殖甲鱼则多呈黑中透绿色、黄中带绿色、绿青苔色等。

4 体状

野生甲鱼由于长期自然状态辛劳觅食,形体骄健,略显扁平,肌肉紧实。而养殖甲鱼就显体态雍肿,肥厚笨拙,肌肉松软。

5 腹甲

野生甲鱼腹软骨弹性强度较大,用手指抵压反弹力大。而养殖甲鱼腹部软骨弹性弱,用手指抵压,感觉软塌,反弹无力。

6 野性

野生甲鱼好斗,野性十足,很灵活,如果在空间很小的情况下易为地盘打架。而养殖甲鱼没有野性,不凶,不够灵活,不好动。

1、养殖池:宜选择安静向阳的地方,建造新甲鱼池、稚甲鱼池、幼甲鱼池、3龄甲鱼池、成年甲鱼池。养好甲鱼首先就要选择好池塘的位置,要选择在没有污染,供电供水都方便,都方便的地块上进行搭建工作,当然也可以使用废弃后的池塘进行,比如养鱼,养家禽,等池塘进行搭建,池塘的地点选择好后进行搭建工作。

2、选苗:可到正规养殖场或水产市场选购优质种苗,先网箱养殖15天再放养。温度:不可超过32℃。

3、饲料:可选择动物饲料和植物饲料。投喂:分量要适中。

4、水质管理:每隔一周需换水,可种植少量的水浮莲、水葫芦等植物来改善水质。

 
标签: 甲鱼 方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