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鲶鱼多少天能长大,想养鲶鱼

   2023-04-28 互联网艺莲园384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鲶鱼的生长周期在3个月左右。也就是80天左右长大。养殖方法可参考如下:(一)鱼苗鱼种培育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

如何饲养鲶鱼

鲶鱼属热带性鱼类,个体大,肉多刺少,味似河鳗,故有“八须鲶鳗”之称,并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等优良性状,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当水温降至7℃以下时容易冻死,因此生长期很短,全年仅5~6个月时间,由于在自然水域不能过冬(两广除外),故在捕鱼旺季鲜鱼上市量高度集中,造成鱼货积压,售价低廉,效益不高。另外,鲶鱼在养殖过程中相互残杀现象严重,月季,极大地影响放养密度和产量的提高。但如果利用一些生产小窍门,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殖鲶鱼,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两级放苗,蛤蚧。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2合理投喂饵料。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

3实行轮捕分养。因鲶鱼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造成鱼体大小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在捕捞鲶鱼前应进行一次轮捕分养,将大小鱼分塘饲养,使生长达到平衡。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倡鲶鱼越冬。秋季捕鱼时,除大鱼出售外,可将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龙大棚),卖早春鱼;这样既可解决旺季鲶鱼销售难的问题,又可延长鲜鱼供应时间,且鱼价可成倍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鲶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鲶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怎样的

人工养殖的鲶鱼体型是比较小的,一般都在10公斤以内。因为在养殖几年之后,它们可能会被卖掉,所以无法长得很大。而野生鲶鱼则可以持续生长,相对来说可以长得比较大。比如“湄公河巨鲶”这个品种,体重就可以长到200多公斤。当然,也并不是所有野生鲶鱼都可以长这么大,它们的体型会受到环境、品种因素的制约。

一、鲶鱼可以长多大鲶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生活在水底。有野生的鲶鱼,也有人工养殖的鲶鱼。其中,人工养殖的鲶鱼一般无法长得特别大,因为它们在养殖几年之后就无法继续生长了,可能会在市场上被卖掉。因此,这种鲶鱼的体重一般都不会超过10公斤。而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之中的鲶鱼则可以长得比较大,因为它们可以持续生长。若是没有人为因素影响它们的话,它们可以一直长到非常大。“湄公河巨鲶”是一种非常大的鲶鱼品种,体重可以达到200多公斤。

但即使是野生的鲶鱼,也并不是所有的鲶鱼都可以长到这么大。比如,若是生活在环境不适宜的情况下,鲶鱼的体型就会比较小,长不了太大。再比如,鲶鱼包含很多不同的品种,其中有些品种的体型本身就是比较小的,它们的长度甚至不到10厘米。

二、鲶鱼多大可以繁殖要想鲶鱼繁殖,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年龄条件,鲶鱼只有在达到形成熟的年龄之后才能繁殖。一般情况下,鲶鱼在2岁之后就具备繁殖的能力了,在鱼类之中鲶鱼算是一个比较早熟的品种。除了年龄条件之外,还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环境条件,鲶鱼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是都能繁殖,而只是在水温适宜的时候才能繁殖,水温至少要在18度才可以。

鲶鱼养殖条件和要求

1、鲶鱼在养殖前,先要建池塘,选择有干净水源的地方建池,进出水口覆盖网纱,四周要加高加固,设防护。

2、提前刷干净水池,放养鱼苗前,要对水池消毒杀菌处理,然后将优良的鱼苗放下去。

3、饲料投喂要定期定量,饲料主要有两种,养殖前期喂鸡鸭的内脏,养殖后期喂野杂鱼。

4、平时要注意更换水,水源要一直流动,还要注意防治病害。

鲶鱼怎么养殖技术 鲶鱼的养殖方法

养殖鲶鱼时,需要在水源充足且排灌方便的地方建立鱼塘,且鱼塘底部的淤泥深度要在10厘米左右,而且投放鲶鱼时,需要选择体色为且呈现半透明的优质鱼苗,在给鲶鱼饲喂时,可以给其提供水蚤、水蚯蚓、猪血等食物。

鲶鱼怎么养殖

1、建立鱼塘

养殖鲶鱼时,需要在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且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立鱼塘,而且鱼塘的水深要为15-20米之间,有利于鲶鱼繁殖和生长,而鱼塘底部的淤泥深度要为10厘米左右,便于鲶鱼躲藏。

2、选择鱼苗

饲养鲶鱼时,需要选择体质健壮的鱼苗,其中体色呈现黑色、体型较为细长的鲶鱼是劣质鱼苗,其成活率较低,容易死亡,而体色为、呈现半透明状且体型较宽的鲶鱼是优质鱼苗,而且鱼苗的重量要在50克以下。

3、饲喂管理

鲶鱼是食肉动物,养殖鲶鱼时,需要在投放鱼苗后,给其投喂水蚤、煮熟的猪血、水蚯蚓等饲料,也可以给鲶鱼投喂鱼粉、蝉蛹、豆饼等混合配制成的饲料,而在鲶鱼长大后,需要向其提供小杂鱼、小虾、泥鳅等活饵。

4、饲养方法

饲养鲶鱼时,需要每隔半个月向池塘中喷洒一次漂白粉和生石灰,消灭池塘中的寄生虫和病菌,避免鲶鱼感染疾病,而且要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中四分之一,使水中的含氧量增加,有利于鲶鱼健康发育。

1、养殖池的建造

养殖鲶鱼,宜选择在水源干净无污染、便于换水、远离城市且交通便利的场所建池。池塘修建的保水性要好一些,不要透水。池塘里可种植一些不会蔓延的水草,这样可以提供栖息环境,但是不能被水草遮挡大面积水面,阻隔氧气,导致呼吸不好。进出水口覆盖网纱,防止其他动物进入,也防止鱼逃脱。四周要加高加固,设防护。

2、池塘清理

养殖池建好后就要给它消毒,消毒一般可采用干池法和带水法。干池法是将养殖池内的水放干之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然后在养殖池内均匀地泼洒生石灰,浸泡一周以后,再洗刷干净池塘,之后灌清水浸泡,直到放养前两天,放掉水之后重新灌满水,准备投放鱼苗。带水法是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均匀地泼洒到池内,在生石灰的毒性消失之后再培肥水质。

3、鱼苗投放

选择在正规的养殖场采购鱼苗,鱼苗应选择规格统一、体表无伤、健康活泼、进食良好的鱼苗。鱼苗采购好后要先给鱼苗进行消毒,以免鱼苗感染疫病。可以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规划投放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投放50-100尾3-5公分左右的鱼苗即可。最好在中午温度适宜时投放鱼苗。

4、饲料投喂

对于投喂鲶鱼的饵料,一般可选择商品饲料,并搭配昆虫等活体生物,从而保证鲶鱼的营养均衡。投喂要定时定点,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为宜,投喂量还要适宜,每次投喂完,以鲶鱼在3-4小时之内进食完最好。同时,还应密切注意观察天气以及鲶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增加或者减少投喂量。

5、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巡塘,查看水质的好坏和鱼的摄食情况。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下雨天要防止鱼逃跑,高温天要注意增氧,保持水中氧气。

6、疾病防治

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隔离,全池消毒。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特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

 
标签: 鲶鱼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