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有掌握活鳜鱼养殖技术,活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
鳜鱼养殖区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河流湖泊中,以捕食小鱼小虾为主,自然产量相当高。作者总结了鳜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和朋友参考。鳜鱼种类繁多,但人工养殖一般选用鳜鱼和鳜鱼。鳜鱼性成熟较早,雄鱼一般在1冬龄成熟,雌鱼在2冬龄成熟,最小的性成熟个体210 mm,重250克。人工授精可以获得更多的鱼苗,也可以捕捞自然鱼苗进行养殖。鳜鱼生长快,最大体重10斤,但05斤~1斤的规格是市面上最畅销的。鳜鱼有弱肉强食的规律,在缺少饲料的时候,会互相吞食,影响存活率。育苗应使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池。水质要求新鲜且微流。
此外,还应附带一个小型饲料鱼苗养殖池,饲料鱼的繁殖期应与鳜鱼同步,以保证活饲料的供应。在饲料鱼充足的情况下,鱼苗经过10-15天就可以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可以转入成鱼养殖。日常饲养方法是在专门的池塘里单养。池塘面积约1亩,水深15 ~2米。水质要新鲜,水要保持微流量。每亩应投放1000条左右的夏花鳜鱼,并根据鳜鱼食用的鱼存量,合理投放罗非鱼、麦穗鱼、虾等野生杂鱼,或螺、蚌的碎肉。投喂量以池塘养殖的鳜鱼总重量为准,一般从5月份开始混养。在野生鱼多的成鱼塘,可以投放20 ~40条鳜鱼,同时投放30 ~50条家养鱼。
家养鱼的 最小体积应该是鳜鱼的两倍。罗非鱼和鲫鱼多的成鱼塘可以多放,每亩50-70尾;在罗非鱼产量过剩的池塘里,每亩大约放100条罗非鱼。夏季花卉,如鲢鱼和鳙鱼,不应该在鳜鱼塘,混养,因为鳙鱼生长迅速,会吞食小型家养鱼类。由于鳜鱼比家养的鱼消耗更多的氧气,混养鳜鱼塘的水质不应太肥,应定期注入新水。在成鱼塘,的鳜鱼套种中,池塘中的天然野生鱼主要用作饲料,一些罗非鱼亲鱼也可以套种培育鱼苗作为食物。靠近河流和湖泊的池塘,可以灌溉姜娜的幼苗并引进野生杂鱼作为食物。鳜鱼饲养4-5个月后可长成300克左右的商品鱼,每亩可产鳜鱼5-8公斤。
鳜鱼对饵料的分辨能力很强,以活鱼活虾为食。即使是新开的鱼苗,也应该以其他鱼类的幼苗为食。长大后,除了活鱼,还以虾、蝌蚪为食。为了平衡鳜鱼的摄食营养,要喂养多种饲料鱼,其中鲭鱼、鲢鱼、鳙鱼、鲫鱼、都是很好的饲料鱼。在适口性的前提下,规格要稍小一些,这样不同大小的鳜鱼都可以吃,开发出来的产品规格整齐,商品价值高。患有孢子虫病、肠炎、出血病等疾病的饲料鱼不得喂鳜鱼。从国外购买的饲料鱼一定要注意防止从发病塘购买边角料鱼引起的疾病感染,日常管理因素饲养池塘水质过稀,则鳜鱼生长速度慢,疾病频繁;过量施肥导致有机质增多,耗氧因子增多,水质容易恶化。
桂鱼养殖的方法 桂鱼怎么养
鳜鱼,俗称桂,为我国特产淡水鱼,其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因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此外,鳜鱼生长快,产量高,经济价值较大,目前,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大江、河水系及湖泊中均产鳜鱼,养殖分布十分广泛。那么鳜鱼要怎么养殖好?一起来了解下吧。
1、池塘选择
鳜鱼主养池塘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壤沙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2米,灌排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
2、清塘培水
清塘有两点关键,第一:暴晒1-3个月;第二:生石灰清塘,暴晒后进水5-10cm,在池塘四周和中间均匀挖几个小洞,将生石灰加水溶解。提前几天进水,等水质稳定后再放苗,进水时用密网防止各种杂物进入;建议培出一塘有肥度,稳定的好水,可用茶籽、有机肥、无机肥等,水质要求pH、氨氮、亚硝酸盐在合理区间。
3、鱼种放养
为保证养殖成活率,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亩放养3-4厘米鳜鱼种1000-1500尾。
4、饲料投喂
提供适口、充足、健康的饵料鱼是鳜鱼养殖成功的基础,鳜鱼终生摄食活鱼虾,不同的生长期对饵料鱼的规格和摄食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具体为:鱼种培育期饵料鱼占鳜鱼体长的50%-70%,日食量占鳜鱼体质量的50%-70%。养成期饵料鱼占鳜鱼体长的30%左右,日食量占鳜鱼体质量的10%-20%。
5、日常管理
(1)勤巡塘:发现鳜鱼慢游或死亡及时检查同时捞上岸,观察饵料鱼是否充足,鳜鱼追鱼是否正常,另外还要学会看鳜鱼的粪便,粪便稀松末端发黄可能有肠炎,最后一定要做到防盗措施等。
(2)增氧:溶氧限制产量,多氧肯定多产,同时要会增氧,建议阴雨天,晚上,加鱼仔当天多开增氧机,对于水瘦水浑的鳜鱼池塘,高温晴天白天不用开。
(3)水质管理:塘内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pH 值的需常态化检测,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控。
总的来说,鳜鱼养殖效益高,但若想获得更好的收入,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非常关键,重点也结合鳜鱼的生长习性来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生活习性
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2、池塘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3、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
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4、鳜鱼种放养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
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5、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