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只人工养殖狐狸究竟为什么被抛弃,它们做错了什么?
最近在黑龙江的某处荒野里发现了30只狐狸,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治理环境有了效果,野生动物都开始多了起来,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
经过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确认,这30只狐狸是经过人工养殖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狐狸会出现在这边,它们又为什么会被抛弃掉呢?其实这群狐狸是被放生的。网友们看到这里忍不住调侃道,难道这些狐狸的主人是因为看了《姜子牙》,成为姜子牙的铁杆粉丝,所以才把这些狐狸放生的吗?因为狐狸是经过人工养殖的,所以没有任何野外生存能力,把它们放归到大自然无异于是在坑杀它们。狐狸们当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它们的主人在这件事情上确实考虑不周了。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想要做些好事去拯救小动物的生命,但是动物可不是能随便放归自然的。这些狐狸因为没有生存能力,可能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或者大型动物猎杀,如果没有被猎杀的狐狸,也很有可能会为了寻找食物去寻找家禽,平白给附近的百姓造成损失,弄不好还会伤害到人类。所以在放生之前一定要先考虑好,放生的动物有没有生存能力,如果连基本寻找食物的能力都没有,那么这个做法无异于是在杀生。还需要搞清楚这个动物是不是外来入侵物种,因为外来入侵物种在本地没有天敌,可以尽情的繁殖,到最后反而是在破坏环境。之前曾经有人在湖边放生过毒蛇,或者是鳄龟,严重破坏了生态链,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想要做点好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先讲究方式方法,不然反而会好心办坏事,希望这些狐狸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
人工饲养狐狸被弃荒山,它们会有生存能力吗?
和《姜子牙》无关
9月29日,黑龙江双鸭山,市民在草丛中发现30多只狐狸,野保工作人员判断为人工养殖,没有野外生存能力,不会自主觅食。目前已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在此呼吁大家不要野外放生,这样的放生等于杀生! 9月29日,黑龙江双鸭山,市民在草丛中发现30多只狐狸,野保工作人员判断30多只狐狸为人工养殖,没有野外生存能力,不会自主觅食。目前已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在此也呼吁大家不要野外放生,这样的放生等于杀生。 很多人买来养殖动物放生,却没考虑过这些动物根本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结果放生成了“杀生”。
据了解,还有人从放生行为中找到了商机,他们为满足善心人的心愿,饲养一些“主流放生动物”,如狐狸、龟、蛇、鸟类等,将其卖给放生者,从中渔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些放生的人认为,放生的动物越多,积攒的“功德”就越多。至于放掉的生物是否会死亡,则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然而,这种做法已经逐渐脱离了放生的本质。
对于放生问题,记者联系到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董义。
他说,现在盲目放生的问题很严重。大家在放生的同时,并不考虑后果和带来的危害。放生外来物种,是对本地物种的侵略,将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另外,放生还容易催生捕鸟偷猎的情况。
大家在宠物市场和商贩手中购买的人工饲养的蛇、鼠、狐狸等动物,放归大自然,这样的动物在野外环境下根本无法生存,放掉之后也会在不长时间内死亡。
而且某些动物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放到室外,易给他人带来安全隐患。
如今的放生弊端丛生,这不是放生本身的问题,而是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提醒市民,在放生的同时,应正确、理性地选择适合的物种,可以听取专家和学者的意见、与环保、动物保护组织携手进行。
不管是狐狸,还是更小的狗,或者更大的老虎,如果没有野外生存能力,放生,就等于等死。
这些年,人们对动物的保护程度逐渐增加。
很多人渐渐意识到了,动物是需要保护的。
但仍然有一大部分人,绝对动物可有可无,甚至把保护动物的人,称之为网络圣人。
保护动物却要挨骂,甚至被冠上“对爸妈可能也没有这么好”的罪名,我们真的很无辜。
你喜欢,讨厌,都是你自己的事,那我们这些喜欢动物的人,去做一些关爱它们的事情,为什么就要得到否定呢。
黑龙江双鸭山上,有人发现了三十多只狐狸。这群狐狸并不是野生的,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也不去捕食。后来经过调查,这些狐狸全都是人工养殖之后放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已经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不会主动去觅食。也就是说这样的放生,跟杀生是没有区别的。相关部门也提倡,避免在野外放生。
1、事情原委有市民在黑龙江的双鸭山上,发现了三十多只狐狸。按道理来说,狐狸都是十分聪明的,不可能大批出现在有人的地方。后来市民选择了报警,经过野生保护动物人员的判断,初步断定这些狐狸属于人工养殖后放生的。也就是说这群狐狸,并没有野外生存的能力,它们之后的去处,只能交给相关部门去处理。估计最后的结果,还是回到动物园或者养殖场。毕竟把它们送到野外,也是给其他动物当食物。
2、没有捕食能力家养的动物有些适应能力强,到了野外也能够自己捕食。像是猪、羊一类的,吃的东西要求不大,在外面什么也吃。可是狐狸就不同了,本身属于肉食动物。在被人为饲养的时候,一直是固定时间接受投喂。它们没有任何捕食能力,也没有捕食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点,所以市民们看到的狐狸全都集中在一起。它们失去了捕食的能力,正在等待着它们的主人投喂,可是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主人选择了“死亡的命运”。
3、建议不要放生野生动物跟家养不同,野生动物从小就要接受生存法则,在野外进行捕食。家养的动物早就失去了野性,不到野外也没有捕食能力。在它们的意识当中,自己已经变成了宠物,每天只要等着主人投喂就行。这样所谓的发善心,其实就是把它们送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