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求鲶鱼养殖技术

   2023-04-29 互联网艺莲园29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鲶鱼(Silurus asotus)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 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11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精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12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

鲶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鲶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怎样的

1、鲶鱼在养殖前,先要建池塘,选择有干净水源的地方建池,进出水口覆盖网纱,四周要加高加固,设防护。

2、提前刷干净水池,放养鱼苗前,要对水池消毒杀菌处理,然后将优良的鱼苗放下去。

3、饲料投喂要定期定量,饲料主要有两种,养殖前期喂鸡鸭的内脏,养殖后期喂野杂鱼。

4、平时要注意更换水,水源要一直流动,还要注意防治病害。

小鲶鱼怎么在家养

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人工繁殖鲶鱼、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 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尾。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8%,以保证性腺发育营养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冲水1~2次。 亲鱼的选择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雌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15千克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雄性体重要求在05千克以上,轻压腹部,生殖孔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

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一是外观生殖孔,红肿,呈不规则圆形应为雌性;较规整为雄性;二是看腹部,松软膨胀,轮廓明显为雌性,反之为雄性;三是看尾叉,尾叉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叉口浅,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叉和生理分叉。雌雄性比为1:2~3。 人工催产及孵化当水温上升到18℃且较稳定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时间间隔为10小时,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催产药物为DOM(马来酸地欧酮)和LHRH-A2(促排卵2号),剂量为雌鱼5毫克DOM/千克体重+5微克LHRH-A2/千克体重,雄鱼剂量减半。两射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效应时间大约16小时左右。 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水深05米左右。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亲鱼产卵后,迅速捕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也可将鱼巢轻轻捞起,用5毫克/升(每立方水5克)孔雀石绿消毒后,放在网箱中孵化。孵化网箱网目为40目,幅宽1米,长2~3米,放卵密度为2万~3万粒/平方米。静水孵化,定期刷网箱,保持溶氧充足,保证胚胎发育正常。水温20℃,36小时破膜出苗。鱼苗孵出后3天内,须及时投喂轮虫、蛋黄。孵出6~7天后可投喂枝角类。

(一)鱼苗鱼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二)鲶鱼的稻田养殖

实践证明,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每亩千斤稻,收入千元钱)意义重大。 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

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苗种放养 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 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 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 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

(三)日常管理 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防治鱼病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治疗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浸洗3分钟。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持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 (四)捕捞收获

水温降至10℃以下时,鲶鱼基本不摄食,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可采用钩钓、拉网、网刺等,但这些方法均不易捕干净,所以一般采用放干水后捕捉。

鲶鱼好养吗

你问的是什么意思??是吃什么还是养的环境?

一般来说它对水质要求不高

,食量还挺大的

特别是天热时

用馒头就可以喂,或者弄点肉也行,蜗牛,蚯蚓也行。小鲶鱼别喂太大块的东西

别晒太阳,它怕光,隔两三天`三五天一换水都行换水时如果是自来水就先把水晾一上午。

鲶鱼好养,鲶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养殖鲶鱼的水质要清澈没有污染,投放前对池塘进行消毒肥水,选择健康无病害的优质鱼苗投放,确保饲料投喂科学合理,及时做好繁殖管理工作和疾病防治工作,每天做好巡塘工作,及时加换水、增氧,促进育苗生长。

鲶鱼好养吗

鲶鱼又叫土鲇,多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中下层生活,为肉食性鱼类,是鲶鱼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它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养殖比较容易。

鲶鱼养殖技术

1、生长环境

养殖鲶鱼的池塘要求水质清澈无污染,为确保水质优良,在水面上种植适量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供鱼苗遮荫,还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2、投放前准备

投放鱼苗前30天,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工作;放苗前7天,往池塘施撒适量基肥进行肥水,促进池中浮游生物繁殖生长,为鱼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3、鱼苗选择、投放

挑选没有伤病、健康活泼,规格在3cm以上,大小一致的鱼苗,在投放前按1:30的比例将盐和水混合均匀后把鱼苗放进去浸泡5分钟左右。

挑选晴天进行放苗,投放密度一般控制在6000-10000条/亩,放苗后每2-3天往池内加注一次新水和少量化肥,以确保水质,促进鱼苗生长。

4、饲料投喂

用熟蛋黄或小型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生物作为鱼苗的开口食物,随着鱼苗不断生长,便可给它们投喂水蚤、蚊幼虫、水蚯蚓、蝇蛆或猪血、人工幼苗配合饲料等。

鱼苗培育初期主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待鱼苗长到5-7cm时,进行驯食,逐渐转投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结合,确保营养均衡。

饲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则进行,每天的投饵量控制在鱼群总重的5-8%左右,每7天-15天对投喂量进行一次调整。

5、繁殖管理

鲶鱼在每年的3-5月进入繁殖盛期,挑选好成熟度好的雌、雄种鱼,将它们按雄鱼3条,雌鱼1条分组后放进布抖网中。

在采卵之前先用手检查雌鱼的腹部柔软度,并轻轻挤压,如果有卵粒排出,便可采用干导法进行采卵,若用手按压后没有产出卵粒,则要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查。

用纱布将可以排卵的雌种鱼包好,把它的生殖孔对着干净无水,供采卵用的瓷器活容器,用手顺向雌鱼的肛门轻轻挤压,卵粒便会缓缓落入容器中。

采卵完成后将已经准备好的精子悬浮液用鱼苗搅拌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把多余的精子洗掉,重复几次,人工授精便完成。

受精卵为绿**的圆球形,略有红点,其直径约在165-18mm左右,最开始没有黏性,20分钟之后才会有黏性,因此要在它们没有黏性之前将其撒在附卵片上,并用羽毛轻轻的搅动,确保受精卵附着均匀,提高孵化率。

6、疾病预防

勤换池水,每10-15天换掉1/3池水,确保池水水质优良,以防鱼苗患病。

鱼苗放养1个月后,体重50g左右时容易患病毒性烂鳍病,对鱼群危害极大,可以用1万单位的漂白粉泼洒全池,进行预防治疗。

在养殖过程中往池内泼洒04万单位晶体敌百虫或06-07万单位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预防寄生虫病。

不给鱼群投喂变质发霉的饲料,定期在给鱼苗投喂的饲料中添加005-01%的鲜蒜汁,每公斤饲料中加20-100g土霉素粉,连续投喂5-7天,可以预防治疗肠炎病。

饲养过程中确保水质清洁,不使用没有经过发酵的肥料,往池内泼洒2-4g/m五倍子和生石灰水,每隔一天使用一次,可连续泼洒2-3次,可有效预防治疗黑体病。

7、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勤换池水,确保水质良好;若有鱼苗窜出水面,则说明水质过肥,水中含氧量低,要及时往池中注入新水,将老水放掉,并往池内投入充足的活饵料。

天气闷热或雷雨天时,及时往池内加注新水,并进行增氧,为鲶鱼提供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

 
标签: 鲶鱼 养殖技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