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鱼生病?
选用浓度2%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如果放在鱼缸里,盐的比例应更少些。用盐治疗的效果不太明显,比较慢。关键是要增加光照,利用阳光的紫外线杀死病菌。
白点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虫体椭圆,柔软可塑,形态多变。当金鱼浸染上小瓜虫幼虫时,起初体表呈白翳状,似肤霉又不象肤霉,数日后,小瓜虫幼鱼在鱼体表形成胞囊时,白点症状才明显。病鱼的体表、鳃部、鱼鳍上出现许多点状胞囊,体表粘液明显增多。
防治方法:选用02-03克硝酸亚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注意由于硝酸亚汞有剧毒和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属容器。也可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连续用药2-3次,可有效杀死虫体。
家中养观赏鱼的注意事项:
1、首先,想要养鱼得有好的设备,选择好的鱼缸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家庭的环境选择多大长度的鱼缸,我这里选择的是一米长的鱼缸;根据鱼缸的透性,可以选择4面通透或者两面通透的鱼缸。
2、选好鱼缸的样子,在查看鱼缸的质地,仔细观察鱼缸玻璃表面是否有划伤,玻璃与玻璃的连界面是否存在缝隙,双层玻璃的鱼缸中间是否气泡,再就是连接点的玻璃胶是否均匀,这样才能保证选择的鱼缸是个好鱼缸。
3、鱼缸内部物品选择:缸底石子分为大块和小块,我选择的是小块的,水草,我选择是塑料制品,作为新手,选择活体水草饲养麻烦,处理起来比较繁琐,鱼缸容易形成绿苔,新手初期难以适应,因此,选择塑料的水草,省去了打理的麻烦,比较省心,很适合初期养鱼的用户。 然后选择个体大点的假山,营造良好的缸体环境。
最近的淡水鱼池塘养殖的常见病害预防技术,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见解吗?
增强热带鱼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热带鱼患病的主要措施,因此,在饲养热带和繁殖热带鱼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
隔一段时间进行1次水质检测,一定要保持水持清新。喂好热带鱼也是关键所在,给热带鱼喂食要做到定时、适量。
一般每天喂2次,第一次为早晨7时左右,第二次晚上7时左右,这样可以使热带鱼吃饱吃好,增加食欲,增强消化能力,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鱼食在投喂前一定要冲洗干净,以免将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带进水中。造成不要用变质鱼食喂鱼。
热带鱼的常见病
(1)水霉病鱼的体表擦伤或打斗造成创伤,使水霉菌侵入伤口形成。病状是鱼唇、鱼体表出现棉花状的东西,严重时,白毛长满鱼体,鱼食欲减退,终至体衰力弱而死。
(2)白点病鱼的体表及鳍上长有许多小白点。
(3)车轮虫病病鱼的头部和嘴周围呈灰白色。
(4)口丝虫病鱼鳃和皮肤覆盖一层淡蓝色的粘液,严重时部分鳃丝坏死。
鱼病的发生是鱼体、环境条件和病原体之间失去平衡所产生的现象,是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鱼类的体质差、抗病能力弱和环境条件恶劣时,有病原体的存在就有可能发生鱼病。一般来说,下列情况容易使鱼得病:鱼种质量不好,体质差、受伤或已带病菌;水源水质不好;饲料质量不佳,营养或新鲜度达不到要求;放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善、水质恶化等。
对池塘养鱼来说,由于水体大,初期不易察觉,一旦发现,病情已经不轻,且通常摄食量大减甚至停食,给用药造成困难,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尽量避免或减少因发病而带来的损失。比较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1、彻底清塘消毒,改善环境条件:经常清除塘底淤泥,换注新水。放种前要用生石灰、漂白粉进行池塘消毒,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25~150公斤、漂白粉25公斤,加水全池泼洒。
2、放养优质鱼种,进行鱼体消毒:应选择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损伤、不带病原体的优质鱼种放养,放养前可用药液浸洗,方法是每立方米(吨)水加入20公斤食盐或20克高锰酸钾或10克土霉素溶解后浸洗鱼种10~30分钟。
3、给鱼种注射疫苗:比较成熟的有草鱼“三大病”(烂鳃、肠炎、赤皮)疫苗以及草鱼出血病疫苗,现在还推出了鳜鱼病疫苗和甲鱼病疫苗等。
4、投喂药物饲料:定期(一般每10~15天为一个疗程)给鱼类投喂药物饲料,以预防鱼病的发生。
5、进行饲料、食场和渔具的消毒:青饲料投喂前应先用水洗干净,再用漂白粉水浸泡30分钟;在食场周围或进水口挂上几小袋硫酸铜和漂白粉;对发病池塘用过的渔具,要用漂白粉、硫酸铜等药液浸洗消毒,再经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