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鱼”可以混养吗?哪种鱼长得最快?
小时候,我们吃的很多鱼都是野生的,但是随着需求量的加大,野生鱼已经不能满足食客的需求,所以许多品种的鱼开始了人工养殖,其中养殖最广泛的就是“四大家鱼”,它们分别是草鱼、鲢鱼、青鱼和鳙鱼。那么这“四大家鱼”可以混养吗?答案是肯定的。
“四大家鱼”能不能混养主要在于两点。首先,我们要了解“四大家鱼”的习性是什么,它们有没有相冲突的地方。草鱼的活动范围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地方,它们以各种水草为食。鲢鱼通常指白鲢,它们的活动范围在水域的上层,鲢鱼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青鱼的活动范围是在水域的中下层,它们是肉食鱼类,主要以螺丝、河蚌等动物为食。鳙鱼通常指花鲢,也就是大头鱼,它们的活动范围是在水域的中上层,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偶尔也会吃少量的浮游植物。这样看来,这“四大家鱼” 没有冲突的活动领域和食物,可以实现混养。
其次,我国混养“四大家鱼”的技术十分成熟。早在宋朝的时候,聪明的古人就开始混养四大家鱼,可以说现在的养殖技术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完全实现“四大家鱼”混养。
那在“四大家鱼”中,哪种鱼长得最快呢?我认为在“四大家鱼”中,青鱼长的最快。要比较这四种家鱼谁的生长速度最快,要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食物入手。鲢鱼喜爱食用浮游植物,鳙鱼喜爱食用浮游动物,它们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们前期生长速度快,但后期缓慢的命运,鲢鱼和鳙鱼在长到七八斤左右的时候,生长速度就十分缓慢了,这两种鱼一般很难超过20斤。草鱼前期生长速度要比青鱼快得多,一年能长一两斤。但是后期,草鱼喜爱食草的习性让成年的草鱼生长速度明显变缓,可能一年都长不了一斤,但是比起鲢鱼和鳙鱼来说,草鱼的生长速度还是十分有优势的。青鱼在幼鱼时期的食物主要是蜻蜓幼虫、摇蚊虫等,这些食物难以给青鱼提供迅速成长的能量,所以在前期的时候,青鱼的生长速度没有草鱼快。但是等青鱼长出了青鱼石,它们的嘴巴可以咬碎坚硬的食物,青鱼开始大量捕食,水里的螺丝、河蚌等,这些软体动物给青鱼提供了成长所需要的足够的能量,所以在后期青鱼的生长速度会提升一个档次,长到几十斤都是非常正常的。
四大家鱼怎么搭配?
四大家鱼养殖技巧
一、养殖场地选择
四大家鱼的成鱼养殖通常选择5~10亩左右长方形或多边形鱼塘。养殖青鱼、草鱼最适水深15~2m,鲢鱼、鳙鱼14~16m。鱼塘最佳走向为东西向,通风向阳,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分布,底部略高于出水口,坡比为1∶100,便于自然增氧。鲢、鳙鱼池池底需有20cm深淤泥,青、草鱼池池底则可以不含淤泥。
二、四大家鱼种苗的识别
刚孵出的仔鱼,一般叫水花,按季节分为“春花”和“夏花”两种,通常春花成活率高于夏花。“四大家鱼”水花识别可归纳为“青驼背”“鲢灰身”“草桔红”“鳙暗黑”。具体识别方法是:青鱼头较尖,身体和鳍为灰黑色,鳞片不明显;鲢鱼体色银白,头比鳊鱼小,胸鳍尖端仅达腹鳍基部;草鱼体色淡黄,吻端钝圆,鳞片清楚;鳙鱼体色黑而稍带,头大,胸鳍尖端越过腹鳍基部。四大家鱼水花长至一寸时称为寸片,可以用作鱼种。
三、种苗的选择和放养
1鱼种选择
成鱼养殖中,通常应选择色泽鲜艳、肌肉丰满、个体重无病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鱼种,反之如果体色暗黑、鱼种瘦弱、游动缓慢则不应作为养殖鱼种。
2鱼种放养前准备及具体做法
(1)放养前准备 放养鱼种的鱼塘分为精养塘和粗养塘两类。没有养过成鱼的粗养塘,要全面清塘和消毒后才能投放鱼种。养鱼一年以上的精养塘要全面清淤,为鱼种提供适宜生活环境。
(2)具体做法 如果主养鲢、鳙鱼,清塘消毒1~2d后即施放底肥,投放磷氮比例一般为5∶2,即每亩养殖池塘投放50kg过磷酸钙、20kg碳酸氢铵,25kg左右的草木灰来培肥水质,如果主养草鱼在清塘7d后方可投放鱼种。如池塘为精养塘,应彻底清淤后再施肥,且仅限于施少量磷肥和草木灰。冬季放养鱼种池水深度不低于18m,便于保温越冬;春放时,如有可靠水源,初次注水不应超过80cm深,以便水温迅速升高,促进鱼群摄食饵料。
四、种苗搭配及放养
1鱼种放养及搭配
鱼种的放养需根据主养鱼种进行不同搭配,在无流水养殖条件下,投放密度不宜加大,以免影响商品鱼规格和品质而降低养殖效益。如果主养草鱼,一般需按16∶7搭配鲢鳙鱼苗(即每亩投放800尾草鱼苗搭配350尾鲢鳙鱼苗)以便收获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鱼种的放养时间
四大家鱼的放养方式和具体放养时间主要由水温确定,在南方一般采取春放模式,即3月5日-3月15日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为6~10℃,四大家鱼活动能力较弱,容易捕捞,操作过程中可减少鱼体损伤。
五、成鱼养殖池塘管理
1清塘、去杂。放养四大家鱼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清塘、除杂、培肥水体,同时搭配好主养鱼种和其他品种放养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为:抽水—去杂—清淤—播撒生石灰消毒—注水—施肥—投放鱼苗。即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及部分污泥,每亩泼洒150kg生石灰。7d后,可注入08m深池水,并施250~300kg/亩腐熟粪便作底肥,晾晒12d左右再投放鱼苗,促进鱼苗早开食或增加摄食。
2 早施饵肥。主要目的是迅速满足
成鱼营养需求。当水温达到6~8℃时,鲢、鳙亲鱼池必须抓紧施肥,以便饵料生物迅速繁殖生长,培肥水质。同时可根据水色,适当追肥。养成“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决定施肥数量的好习惯。
①看水色,关键在于掌握四字原则:即水体的“肥”“活”“嫩”“爽”,首先看水色是否为鲜嫩的淡黄绿色,透明度是否高于25cm,水体颜色是否会在1天中出现多次变化,如出现一日三变或多变就表示水体为鱼种生存的最适养殖水体,就不应再投放饵肥;②看天气,指看是否可能出现闷热或暴雨天气,是否会发生气温突变,避免水温骤变引发鱼群感冒;③看鱼群活动,指观看鱼群是否出现浮头或萎靡不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饵料投放
1 投饵量及投饵计划
(1)投饵量一般可通过公式计算。即全年投饵量=池塘的鱼产量×饲料百分比×饲料饵料系数×鱼塘面积,计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种饲料全年的用量(kg);
P-池塘的鱼产量(kg/亩);
r-该种饲
料的搭配比例(%);
K-该种饲料的饲料系数;A-鱼池总面积(亩)。
(2)投饵量确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是根据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鱼类摄食量通常与水温变动成正相关,与饵料系数及鱼类的体重成反相关,即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鱼类生长明显,反之超过或低于适温,则必须减少饵料投放。主要需遵循“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精青饲料放在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鱼类的适温季节为5月下旬-9月下旬,5月份以前及10月份以后投喂饵料的比例应相应减少,1-3月份则不应投喂饲料。每日投饵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①颗粒饲料投喂量以鱼群20min内吃完为佳;糊状饲料投喂量以鱼群1h内吃完为最佳;青饲料则应当天吃完,以免污染水质;如果投放青鱼饲料(如螺蛳、蚌、蚬、蛤等)则没有数量和时间限制,以下次投饵前吃完即可。②根据天气确定投饲量:如果水温为适温,天气晴朗且水中溶氧量高,应适当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以免污染水质。③根据水质好坏确定投饲量:如果水体气味清新,清爽,透明度高,且鱼类活动积极应适量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如水质已被污染,应立即捞出腐败物,开动增氧机,补充新鲜水,以便水质变好。
2各种养殖鱼类的饲料及调配
(1)草鱼属草食性鱼类,为南部县主要养殖的常规鱼类。苗种期以及商品鱼阶段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成鱼养殖阶段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即“两头精,中间青”。由于南部县主要采用春放模式,所以应在上年年底前种植好黑麦草、苏丹草等饲草。3月份鱼种下池时由于水温低,应少量投喂精料或青饲料。至4、5月份后,由于水温已超过15℃,精青饲料投喂量可适当增加。5月下旬-9月上旬水温一般为24~29℃,达到适温,此时草鱼食量最大、生长最快,应大量投喂精青饲料,以便快速达到商品鱼规格,迅速捕捞上市,降低养殖密度,为小草鱼提供最适生长环境。10月份以后气温降低,应尽量少投饲料,直至年终捕捞。
(2)青鱼属肉食性鱼类,四大家鱼中的贵族鱼种。成鱼阶段,以螺、蚬等贝类为主食,精饲料为辅食。2-3月份,当小青鱼个体很小时,由于没有大量繁殖螺、蚬等贝类,需少量投喂磨碎的青饲料,以免水质污染。当青鱼体长达到165cm时,则可将螺、蚌、蚬等贝类轧碎投喂,同时投饲少量磨碎精料。当青鱼体长达到23cm以上时,除投喂轧碎的螺、蚌、蚬外,应适当投喂小螺、小蚬。到了7月份,应大量投喂螺、蚬,9月上旬以后,青鱼体重大部分已超过05kg,池塘内的螺、蚬等资源已极其丰富,需抓紧时间猛投精饲料,以促使其快速生长。10下旬-来年2月份,由于水温下降较快,应减少饲料投放,以免污染水质。
3 饲料的投喂方法及养殖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方法。均应遵循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也就是要求饲料品质符合投饲要求,投喂量严格按照公式Q=Pr KA计算出的数量进行投喂,并且要建固定食台,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投饲,具体做法与亲鱼及鱼种培育相同。
(2)池塘日常管理。①坚持每日巡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坚持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正午观察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傍晚检查全天吃食情况,看看有无浮头预兆。7-9月份天气突变时,应在午夜0-3点左右巡塘,以便及时防止鱼群严重浮头死亡。②搞好池塘环境卫生,及时消除病害,在平日巡塘中应随时捞除残草、剩饵、死鱼和其他杂物,以免污染水质;每隔15d要对食场和饲料台进行消毒清理,全池泼洒生石灰浆,并采用漂白粉挂袋。如果池塘环境卫生差,就会导致水质恶化引发鱼类疾病
四大家鱼如何套养合理
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混养的话可以考虑下甲鱼,四大家鱼个头大可以不受甲鱼的攻击,甲鱼栖息在水塘的周边,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最好采取野放的养殖方法。另外可以考虑鳊鱼和鲤鱼和四大家鱼进行混养,可以利用好底层空间增加鱼的产量
四大家鱼成鱼养殖池如何混养?
鱼养殖,根据各种鱼类的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进行搭配混
养,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养殖方式。成鱼塘一般小杂鱼类
较多,是翘嘴红囗的适口鲜活饵料,混养翘嘴红铂后有利于
逐步清除小杂鱼,减轻池中溶解氧消耗、争食等弊端,同时
可增加单位产量。
(2)池塘条件:池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
为1.5米以上的成鱼养殖池塘。
(3)放养时间:翘嘴红铂善于跳跃,鳞片疏松,难以运
输,容易受伤。因此,鱼种放养应与其他鱼种同时进行,以
冬放时间为好,一般在元旦、春节前后放养,放养时应用药
物杀菌消毒,主要防止水霉感染,一般用食盐或抗水霉鱼药
即可。
(4)放养模式及数量:鱼种规格一般要求15~20厘米
以上,混养比例10%~15%,约每亩30~50尾,可产翘嘴
红囗商品鱼20~35千克。
(5)饲料投喂:根据放养量池塘本身的资源条件来看,
一般不需投饵,混养的翘嘴红囗以池塘中的野杂鱼和其他主
养鱼吃剩的饲料为食,如发现鱼塘中确实饵料不足可适当
投喂。
(6)日常管理:
①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早上观察有无鱼浮头现
象,如浮头过久,应适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下午检查
鱼吃食情况,以确定次日投饵量,另外,酷热季节,天气突
变时,应加强夜间巡塘,防止意外。 .
②适时注水,改善水质,一般15~20天加注新水一次,
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如果鱼塘载体量高,必须配
备增氧机,并科学使用增氧机。
③定期检查鱼生长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则须加强
投喂。
④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鱼体下塘前要用3%的食盐水浸
浴10分钟或用防水霉的药物浸浴。5、7、9月用杀虫药全
池泼洒各一次,防止寄生虫侵害;在正常情况下,如2~3
天大幅度减食,应用杀虫药全池泼洒,杀灭水体寄生虫。
(7)放养优点:这种模式在各地普遍采用,尤其适合于
中小型养殖户,优点是管理方便,不影响其他鱼类生长,技
术要点是常规鱼种放养时规格要求大一些,夏季高温期间要
适时开启增氧机,以防鱼类泛池死亡。
四大家鱼是什么,为什么在古带要混合饲养,有啥好处
(1)混养原理:这种养殖模式主要适合于一般的常规成鱼养殖,根据各种鱼类的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养殖方式。成鱼塘一般小杂鱼类较多,是翘嘴红鲌的适口鲜活饵料,混养翘嘴红鲌后有利于逐步清除小杂鱼,减轻池中溶解氧消耗、争食等弊端,同时可增加单位产量。
(2)池塘条件:池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为15米以上的成鱼养殖池塘。
(3)放养时间:翘嘴红鲌善于跳跃,鳞片疏松,难以运输,容易受伤。因此,鱼种放养应与其他鱼种同时进行,以冬放时间为好,一般在元旦、春节前后放养,放养时应用药物杀菌消毒,主要防止水霉感染,一般用食盐或抗水霉鱼药即可。
(4)放养模式及数量:鱼种规格一般要求15~20厘米以上,混养比例10%~15%,约每亩30~50尾,可产翘嘴红鲌商品鱼20~35千克。
(5)饲料投喂:根据放养量池塘本身的资源条件来看,一般不需投饵,混养的翘嘴红鲌以池塘中的野杂鱼和其他主养鱼吃剩的饲料为食,如发现鱼塘中确实饵料不足可适当投喂。
(6)日常管理:
①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早上观察有无鱼浮头现象,如浮头过久,应适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下午检查鱼吃食情况,以确定次日投饵量,另外,酷热季节,天气突变时,应加强夜间巡塘,防止意外。
②适时注水,改善水质,一般15~20天加注新水一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如果鱼塘载体量高,必须配备增氧机,并科学使用增氧机。
③定期检查鱼生长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则须加强投喂。
④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鱼体下塘前要用3%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或用防水霉的药物浸浴。5、7、9月用杀虫药全池泼洒各一次,防止寄生虫侵害;在正常情况下,如2~3天大幅度减食,应用杀虫药全池泼洒,杀灭水体寄生虫。
(8)放养优点:这种模式在各地普遍采用,尤其适合于中小型养殖户,优点是管理方便,不影响其他鱼类生长,技术要点是常规鱼种放养时规格要求大一些,夏季高温期间要适时开启增氧机,以防鱼类泛池死亡。
四大家鱼是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鳙生活在水的中上层,主要吃浮游动物;鲢也生活在水的中上层,主要吃浮游植物;草鱼一般生活在水的中层,主要吃水生植物的茎和叶;青鱼生活在水的下层,主要吃螺、蚌等水底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