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池塘养什么鱼长得最快,池塘适合养哪些鱼

   2023-04-30 互联网艺莲园53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池塘养草鱼长得最快。这种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幼鱼时期主要吃幼虫和藻类,长大后才吃各种草类,偶尔也会吃荤食,比如蚯蚓、蜻蜓等。它的饲料来源广,而且生长速度快。平时需要注意池塘清理和消毒,以免鱼儿患病,隔三天需要换一次水源,定期还要加水提高溶氧。 一、池塘养什么鱼长得最快 池塘养草鱼长得最快。这种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属于四大家鱼之一,幼鱼时期主要吃幼虫和藻类,长大后才吃各种草类,偶尔也会吃荤食,比如蚯蚓、蜻蜓等

农村鱼塘适合养什么鱼

农村鱼塘适合养什么鱼

以下这8种鱼是最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池塘养鱼可以养这些鱼,分别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

为什么说农村池塘适合养这8种鱼,因为它们有适合在池塘养殖的这些优点。

1、饵料来源广。一般池塘水体中都有各种浮游植物和动物以及一些水草和底栖动物,这八种鱼食性简单,有的直接吃浮游植物、水草、有的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所以饵料来源广。

2、生长速度快。这八种鱼肉味鲜美,有市场,价格稳定,个体大,生长速度快。

3、适应性强。这八种鱼都属鲤科鱼类,是温水性鱼类,产卵量大,繁殖力强,可以天然产卵,人工繁殖技术也成熟,有充足的苗源,抗病力强,人工养殖历史悠久,技术相对稳定成熟。

4、养殖方式灵活。池塘养殖这八种鱼可以精养,也可以粗养,可以投喂人工饵料,也可以投喂商品鱼饲料。

5、这八种鱼可以单独养殖,也可以搭配混养在同一个池塘,它们自上而下的栖息水层是:鲢鱼、鳙鱼、鳊鱼、鲂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合理搭配混养,还可以相互促进生长。例如:草鱼和青鱼的残饵可以带养鲤鱼、鲫鱼、鳊鱼、鲂鱼,它们的粪便肥水又可带养鲢鱼、鳙鱼,鲢鱼、鳙鱼吃掉浮游生物,又降低了水的肥度,鲤鱼、鲫鱼则能打扫食场,这又有利于草鱼、青鱼的生长。

池塘里养什么鱼比较好

池塘养鱼,吃菜叶青菜等青绿作物长得快,肉食性鱼类可以吃动物下脚料和小鱼苗等食物,养殖时还可以为其投喂鱼类饲料来促进鱼生长,想要池塘的鱼长得快,那么池塘里的水要注意清洁,而且不宜随便混养,以防大鱼把小鱼吃掉。

池塘里的鱼吃什么长得快

1、青绿作物

池塘养鱼的时候,如果是草食性鱼类的话,可以为其喂食菜叶、野草等青绿作物,如果是肉食性鱼类的话,可以为其喂食动物下脚料和小鱼苗等,选用适宜的食物喂食后,鱼才能够长得快。

2、鱼类饲料

池塘养鱼的时候,想要让鱼长得快,那么还可以为其喂食鱼类饲料,这些饲料中的养分比较均衡,非常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注意喂食的时候要掌握喂足、喂匀和喂好三个原则,这样鱼才能快速长大。

3、环境要求

池塘养鱼的时候,想要让鱼长得快,那么池塘的环境需要比较清洁,在放入鱼之前,最好把杂物和淤泥涝出来,并在池塘周围洒一层生石灰消毒,处理好之后再重新注入水源,不然水质不洁的话,鱼就容易死亡。

4、混养要求

池塘里一般会有各种品种的鱼,想要鱼类长得快的话,那么要注意不宜随便混养,比如一些肉食性的鱼类是不能和小鱼一起混养的,不然大鱼会把小鱼当成食物吃掉,之后就会出现池塘里的鱼越养越少的现象。

池塘养殖是淡水养殖的主力军,所以很多的人都会在池塘里养鱼。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池塘里养什么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池塘里养什么鱼

草鱼和鲢鱼为主的混养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饲料、肥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草鱼放养规格分10克、50克和150~500克,鲢的放养规格为夏花、50克、200~350克;放养重量分别为总放养量(150千克左右)的45%和30%左右,同时混养鳙、团头鲂鱼、鲫鱼等。在高产区,每公顷净产量可达11250千克左右。其中草鱼和鲢各占30%。上市规格草鱼为15~2千克,鲢为600克左右。另有相当数量150~500克的大规格鱼种。

草鱼、鳙鱼、鲮鱼为主的混养类型

珠江三角洲通常采用的类型。当地水温高,生长期长,水质较肥,一年可放养和收获多次,尤以鳙鱼为突出。同时还可混养鲢、野鲮等以及适当数量的斑鳢和鳗鲡,以增加收益。草鱼放养规格为15克、350克,放养重量占总放养量(约280千克)的35%~40%。鳙放养规格为300~500克,鲮放养规格为15~25克和50克,放养重量分别占总放养量的27%和19%左右。草鱼每年放养2批,鳙鱼放养4~6批。高产地区每公顷净产量可达12750千克左右。草鱼和鳙上市规格为1千克。鲮150克左右,并有相当数量大规格草鱼和鲮鱼种供翌年生产之用。

鲢鱼、鳙鱼为主的混养类型

中国长时期较为普遍采用的类型。其中鲢、鳙放养重量约占总放养量(约135千克)的60%,鲢、鳙之比大致为3~5∶1,同时混养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鲴类等。鲢、鳙上市规格为500克以上,每公顷净产量可达7500千克左右。

鲤鱼为主的混养类型

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要类型。一种是放养规格为50~100克,鲤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约100千克)的50%~65%。同时混养草鱼、鲢、鳙等。鲤上市规格500克左右,高产池每公顷净产量可达7500~8250千克,鲤占50%~60%。另一种是鲤放养量占总重量(190千克左右)的85%~90%。采用定时、定量、定点集中投喂全价的高蛋白(35%左右)饲料,每公顷净产量可达15000千克,鲤占85%左右,上市规格500克左右。

一亩水面能养多少鱼

在鱼池中实行各品种混养与合理密养是充分利用水体,合理利用饲料,发挥生产潜力,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混养是以各种鱼类食性和生活习惯为依据的。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相对地可分为上层鱼(鲢、鳙),中大层鱼(草鱼)和底层鱼(鲤、鲫)等三类。

从食性上看,可分为肥水鱼(鲢鱼食浮游植物、鳙鱼食浮游动物)、草食鱼(草、鳊喜清水)和杂食鱼(鲤、鲫、罗非鱼),肉食鱼(鳜鱼、黄颡鱼、大口鲶等)。利用它们相互有利的一面,避免矛盾的一面,从而充分发挥水体和饵料潜力。而合理的放养密度则建立在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

一般肥水塘,应以鲢鱼为主,每亩放养鲢鱼120-150尾,鳙鱼25-30尾,草鱼100-120尾,鲤12-20尾,鲜子10-15斤。

瘦水塘,主养草鱼,每亩放养草鱼150尾,搭配鲢鱼100尾,镛鱼50尾,鲤20尾。

精养塘及投喂配合饲料鱼塘则应加大主养鱼的比例。总之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肥、饵料来源,饲养管理水平,鱼种规格来调整设计。

池塘里养鱼的方法

一鱼种投放:

成鱼池投放鱼种前的清整消毒,可按鱼种池的要求进行。

1、鱼种来源。主要应由自己培育或就近购买,最好是自育自养,以避免长途运输造成鱼种受伤,带回病菌以致发病死亡。所以规模渔场要求有自己的鱼种基地。如东江水库的鳜鱼养殖,在最高峰时达到几百口网箱,后因引种带回病毒,导致几百口网箱鳜鱼全部毁灭,现在东江水库库区基本上看不到鳜鱼。

2、放养品种。目前传统的放养品种有:四大家鱼、银鲴、鲤、鳊等,今后要逐步扩大名特优品种放养比例,如黄颡鱼、鳜鱼、鲟鱼、罗非鱼、湘云鲫、翅嘴红鮊等,突出自己特色,提高养殖效益。

3、鱼种规格。

放养大规格,放养草、鲢、鳙、鱼种规格最好在5寸以上。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低,摄食量小,影响产量。对不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鱼种规格要求一致,以利生长;对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放养鱼种要求有大有小,俗称放“楼梯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轮捕轮放的增产潜力。

4、体质要求。

放养鱼种要求优质健状,中标鱼最好,鳞片鳍条完整无损,体表无寄生虫,无病害。带病鱼种便宜也不能要。

5、放养时间。

提早放养是高产的措施之一,且冬季放种比春季价格低。冬季鱼出塘后,即进行池塘清整消毒,一般在春节前后选晴天放养。因这时期温度低,鱼的活动力弱,鳞片紧,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不易受伤,同时早放养、早开食、有利生长。

6、混养与合理密放。

在鱼池中实行各品种混养与合理密养是充分利用水体,合理利用饲料,发挥生产潜力,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混养是以各种鱼类食性和生活习惯为依据的。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相对地可分为上层鱼(鲢、鳙),中大层鱼(草鱼)和底层鱼(鲤、鲫)等三类。从食性上看,可分为肥水鱼(鲢鱼食浮游植物、鳙鱼食浮游动物)、草食鱼(草、鳊喜清水)和杂食鱼(鲤、鲫、罗非鱼),肉食鱼(鳜鱼、黄颡鱼、大口鲶等)。利用它们相互有利的一面,避免矛盾的一面,从而充分发挥水体和饵料潜力。而合理的放养密度则建立在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

一般肥水塘,应以鲢鱼为主,每亩放养鲢鱼120-150尾,鳙鱼25-30尾,草鱼100-120尾,鲤12-20尾,鲜子10-15斤。

瘦水塘,主养草鱼,每亩放养草鱼150尾,搭配鲢鱼100尾,镛鱼50尾,鲤20尾。

精养塘及投喂配合饲料鱼塘则应加大主养鱼的比例。总之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肥、饵料来源,饲养管理水平,鱼种规格来调整设计。

二饲养管理

“三分养,七分管”,饲料管理是成鱼稳产高产的根本保证。

1、多途径解决养鱼饲料。

⑴广种青饲料:充分利用旱土、屋边、塘边、池埂的一切空坪隙地,种植青饲料,扩大青饲料来源。

⑵多养禽畜:利用鸡粪养猪,猪、鸭粪养鱼,塘泥肥田、种菜、种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鸭,栏中有猪、鸡,建立生态渔业模式。

⑶推广配合饲料养鱼,最大限度发挥水体效益。

2、实行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群众创造的先进养鱼措施。其优点主要是做到了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池塘鱼类较合理的密度。有利于鱼体的成长和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

轮捕轮放形式大抵有以下二种:

⑴一次放足,分批起捕,捕大留小。将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一次放足,一部分鱼达到上市规格后即分批起捕。

⑵分批放养,分批起捕,捕大留小,即将一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起捕后,立即补放一部分鱼种。采用这种方法需有专门的鱼种池配套,也可在本池中套养夏花苗作隔年鱼种。

在投饵池塘为解决起捕困难也可推广抬网起鱼。

3、加强日常管理

⑴做到“三看施肥”,“四定”投饵。

一看水:

水色主要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颜色反映出来。池水要保持“肥”、“活”、“爽”。“肥”就是池中有机物多,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多,营养盐类丰富。“活”就是水色经常在变化,表明鱼池物质循环快;“爽”。“爽”就是池水透明度较大、溶氧量高。池水呈草绿色带**(浮游动物多),褐绿色带**(浮游植物多)表明池水较肥;呈暗绿色、灰兰色或兰绿表明水瘦;呈棕褐色、棕红色表明池水变恶。瘦水多投,肥水少投,恶水不投及时投水、改水。

二看鱼:

即看鱼的浮头及吃食情况,决定施肥。黎明时浮头,日出后即下沉,人到池边鱼下沉,为轻度浮头,若过早浮头,人到池边鱼不下沉,或用石子投入水中鱼下沉后很快上浮,为重度浮头。若浮头严重,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追肥。

三看天:

根据季节、天气施肥。入夏勤施,盛暑稳施、秋凉重施,晴天多施,阴雨天少施,雷雨前不施。

定位:投饲应在固定位置,设草架或饵饲台,便于观察鱼吃食,清除残渣,为鱼病防治创造条件。

定时:正常天气,一般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饵施肥。但遇天气闷热、雷阵雨应推迟或停止投饲。

定量:投喂饲料应做到适量、均匀,防止过多过少,忽多忽少。

定质:饵料必须新鲜,不投腐败变质发霉的饵料,青草要鲜嫩洗净,粪肥要充分发酵。

⑵勤巡塘,多观察。

⑶勤注水,促生长。在高温和鱼吸食旺季,有条件的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以增加溶氧,改善水质。

 
标签: 池塘 长得 最快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