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鲈鱼的味道特别好,淡水鲈鱼应该怎么养殖呢?
淡水鲈鱼繁殖,每池面积8-15亩,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池岸牢固,水深2米以上。池塘太小、水面太窄,会造成溶解氧缺乏,难以产量; 池塘太大、太深,不适合生产作业。池塘是矩形的,南北朝向更好。最好的水质是井水,经检测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池塘需要设置进排水管,这有利于调节水质,使鱼类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鲈鱼最好的池塘是干塘,疏浚和曝晒,尤其是老塘。
幼苗应在释放前半个月进行消毒,每亩施50公斤生石灰或20ppm 漂白粉消毒。7天后池塘可以放入水中。池塘条件成鱼繁殖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ー5亩为宜,砂壤土底部,粉砂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4米,排水灌溉系统完善,水量充足,淡水、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经干池日晒,10ー15天前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0ー100公斤,次日加5公斤漂白粉,全池水飞溅,池塘消毒。海带饵料为高度捕食性饵料,可与碎鱼、冻小杂鱼或野杂鱼块一起食用。
驯化后可用颗粒饲料喂养。喂食前,海鲈先用水喷洒形成条件反射,然后再加入颗粒。经过反复训练,只要听到水花声,海鸟就会成群游动。选择一个中间的地方,用竹子和木板跳入离池岸6-7米的水面,并设置诱饵抛撒点。这种抛饵点具有大面积的抛饵和撤饵区域,不易使鱼类在喂食时混水,并能容纳更多的鱼类均匀食用。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淡水鲈鱼生活环境要求
养殖鲈鱼在淡水养殖可以。
1、清塘、培水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暴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暴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公斤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公斤复合肥进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投苗密度 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
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每亩要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鲢和白鲢,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和增加养殖效益。
3、投饵 鲈鱼暴食,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4、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病害防治
1、氨氮中毒 高温天气时,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亚硝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氟石粉(底质处理剂)10—15公斤,中和水中氨氮;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2、肠炎病 病鱼食欲低,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轻压有粘液流出,全年均可发生。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小杂鱼。治疗方法:按每100公斤鱼糜掺入300克呋磺合剂,连续投喂3—5天。
3、烂鳃病 此病易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体消瘦,离群,最后致死。治疗方法: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氯霉素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3天。
4、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改良水质。治疗可用0·7—1ppm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20—25ppm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5、赤皮病、溃疡病 病鱼鳍基部充血,红肿,脱鳞,表皮腐烂,肌肉外露。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预防上可大量更换新水,定期施放生石灰35—40ppm,冬季干塘暴晒。治疗上可用漂白粉1ppm全塘泼洒;口服呋磺合剂,每100公斤鱼糜拌药300克;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注射3000国际单位。
6、鱼鲺病 鱼鲺寄生于鱼的鳃部、皮肤和鳍条,使鳃丝上皮增生变形,炎性水肿,体表损伤,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而死亡。治疗方法:全塘泼洒晶体敌百虫0·2—0·3ppm。
鲈鱼对水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选择水质好、流动性强的水域养殖,要保持水质营养丰富。
也就是说,水质不要求非常清澈,可见度在2-30厘米左右,池水的颜色最好是浅绿色。放苗前进行消毒处理,在岸边种植水草。
鲈鱼是肉食鱼,可以用虾或贝类饲养。鲈鱼生长期间应进行水质、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池塘每天定时打氧,及时补水。
鲈鱼基本上是冷温性海淡水过渡鱼类,体型小,体长约100mm。
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在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间活动,捕食虾和小鱼。一年内达到性成熟。
淡水鲈鱼饲养注意事项
1、选择水质好、流动性强的水域养殖。起码要保持水质营养丰富。
也就是说,水质不要求非常清澈,可见度在2-30厘米左右,池水的颜色最好是浅绿色。
2、放苗前进行消毒处理,在岸边种植水草。淡水鲈鱼有的以沿岸浅水区为生存环境,有的以深水区为生存环境。
但总体来说,环境布局基本相同。提前在池底喷洒生石灰,同时伴随阳光照射。池底以砂石土质为主,岸边种植水草。
3、鲈鱼是肉食鱼,可以用虾或贝类饲养。在这些天然食材中也可以添加谷物、植物和合成食材。池塘空间要考虑鲈鱼的数量,以一亩水池为标准,放养的数量控制在一至两千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