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一亩水面放多少条鱼苗,花鲢鱼苗一般什么时候投放
; 回答
在湖泊、水库主养花鲢(鳙鱼)放养模式中,如果是一次放种,两次捕捞,则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20尾规格为025kg的花鲢以及40尾规格为075kg的花鲢。如果是一次放种,年底捕捞,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00-200尾规格为015-03kg/尾的花鲢。如果是一次放种,隔年捕捞,每亩池塘一共放养30-80尾规格为01-0167kg/尾的花鲢。
一、花鲢一亩水面放多少条鱼苗
1、湖泊、水库主养花鲢(鳙鱼)放养模式
(1)一次放种,两次捕捞
1放养鱼种分为两种规格,一种为025kg/尾,另外一种为075kg/尾,并且两种鱼种放养量均为30kg/亩,即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20尾规格为025kg的花鲢以及40尾规格为075kg的花鲢。
26月份开始捕捞,上市规格为075kg/尾左右,一直捕捞至8月份,剩余部分于年底捕捞。
(2)一次放种,年底捕捞
1放养鱼种规格为015-03kg/尾,每亩池塘一共放养30kg,即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00-200尾花鲢。
28月份后逐渐投喂人工饲料,于年底捕捞。
(3)一次放种,隔年捕捞
1放养鱼种规格为01-0167kg/尾,每亩池塘一共放养5-8kg,即每亩池塘一共放养30-80尾花鲢。
2于第二年6月份开始捕捞。
2、小型精养水体主养花鲢放养模式
(1)025kg/尾、05kg/尾、075kg/尾的鳙鱼鱼种以及025kg/尾的白鲢鱼种各放养四分之一,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25-150kg鱼种,同时套养5kg的颡鱼、乌鳢等鱼种。
(2)6月份开始,捕大留小。
二、花鲢鱼苗一般什么时候投放
1、如果是春季,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进行投放。如果是夏季,一般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投放。
2、如果是长江流域地区,一般在春节之前完成鱼苗投放工作,最迟不得迟于2月底。如果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一般在解冻后,水温稳定在5-6°C时进行放养。
3、放养花鲢鱼苗一般选择在晴天进行,如果是严寒风雪天气,不宜进行放养。
4、在放养鱼苗之前,需要对鱼体进行进行浸洗消毒处理,将体表的细菌以及寄生虫灭杀干净。在放养过程中,需要将鱼苗连同包装容器一起放入池塘中,等到容器中的水温与池塘水温保持一致后,打开封口,让鱼苗自行游入池塘。
花鲢一亩水面放多少条鱼苗?
花白鲢、白鲢、草鱼、鳊鱼、鲫鱼、大白刁混养每亩鱼池各放50至120尾鱼苗。
鲫鱼可以多放些,草鱼应承少放一点。
草鱼,是鲤科、草鱼属鱼类。
草鱼体长为体高的34至40倍,为头长的36至43倍,为尾柄长的73至95倍,为尾柄高的68至88倍。头长为吻长的30至41倍,为眼径的53至79倍,为眼间距的17至19倍,为尾柄长的18至25倍,为尾柄高的17至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至11倍。
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宽,中等大,前部略平扁。吻短钝,吻长稍大于眼径。口端位,口裂宽,口宽大于口长;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骨末端伸至鼻孔的下方。唇后沟中断,间距宽。眼中大,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间宽,稍凸,眼间距约为眼径的3倍余。鳃孔宽,向前伸至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峡部较宽。鳞中大,呈圆形。侧线前部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鳍基。
背鳍无硬刺,外缘平直,位于腹鳍的上方,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较至吻端为近。臀鳍位于背鳍的后下方,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近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鳍条末端不伸达尾鳍基。胸鳍短,末端钝,鳍条末端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大于胸鳍长的1/2。尾鳍浅分叉,上下叶约等长。
鳃耙短小,数少。下咽骨中等宽,略呈钩状,后臂稍大。下咽齿侧扁,呈“梳”状,侧面具沟纹,齿冠面斜直,中间具1狭沟。鳔2室,前室粗短,后室长于前室,末端尖形。肠长,多次盘曲,其长为体长的2倍以上。腹膜黑色。
体呈茶,腹部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灰黑色,胸鳍、腹鳍灰,其它鳍浅色。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花鲢是一种温水性淡水鱼类,常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水库中。据了解,花鲢的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立方米养殖水体中放养5-10条左右。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亩水面放养的花鲢数量。
如果按照养殖密度5条/立方米进行计算,假设每亩水面养殖水深为15米,则每亩水面需要投放的鱼苗数量约为7500-8000尾左右。但是,具体的放养数量还需根据池塘水质、氧气供应、饲料管理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鱼类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不致造成过度密集、缺氧甚至死亡等问题。
总之,在花鲢养殖中,合理的放养数量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满足经济效益,也要兼顾鱼类生长健康和水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