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养殖鳜鱼的时候,需要投放哪些饲料,可以让肉质更好?

   2023-05-01 互联网艺莲园26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一般我们可以选用一种长方形的池塘,而且池塘当中的水质也要求比较高,最好水塘的底部没有太多的泥沙,而且各种增氧的设备以及排水的设备也需要比较齐全。与此同时也可以适当的通过一些其他的饲料,包括麸皮和麦皮等等,就这样经过半个月左右的生长发育期之后,这些饵料鱼生长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可以投放我们所需要的规划鱼苗了。鳜鱼又称桂鱼、胖鳜、季花鱼、鳌花鱼、桂花鱼、花鲫鱼、花花媳妇、锯婆子等。鳜鱼肉味鲜美,爽滑无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且鳜鱼生长速度较快,是淡水养殖中

桂鱼怎么养殖

鳜鱼养殖:

1、鱼池条件:

鳌花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 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鳌花鱼的捕捞。

2、池塘准备和饲料鱼培育:

⑴在饵料鱼放养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⑵天然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鳊鱼、白鲢、鲫鱼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公分,且每亩水面放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池底肥的可不施),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⑶饲料鱼的培育:

①饲料鱼品种与放养密度:饲料鱼一般为白鲢、鲫鱼、鲮鱼等,亩放养量为30万左右。

②饲料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清水10公分,使水质清新且天然饵料丰富。鱼苗放入后不用立即投饵,但需天天观察鱼苗的密度、体质、生长速度和水中红虫的数量,待红虫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四周觅食时,立即用厚浆"浇滩",并一日数次检查各投喂点的情况,在前期饲料吃去即添,在后期应对饲料鱼规格予以控制。一般放养8-10公分的鳌花鱼种,饲料鱼的规格应控制在3-4公分左右。

③饲料鱼培育时也可放入些老泥鳅,繁殖出的小泥鳅可作为鳌花鱼的优质饵料。

④鳌花鱼养殖面积和饲料鱼池面积的比例一般为1:3-4。

3、鳌花鱼种的放养:

放养鳌花鱼种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进新水,使池水稍为清瘦,以后水深逐步加到15米以上。

4、饲养管理:

⑴饲料投喂:

①饲料鱼可选择鲮鱼、鲢鱼、鲫鱼、草鱼等。

②投饲技术:

a定期(3-5天为1期)投放补充饲料鱼。

b池中饲料鱼数量的判断:

池中饲料鱼充足时,鳌花鱼在水的底层追捕饵料鱼,因此池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细听时,鱼追食饲料鱼时发出的水声小,且间隔时间大。如池中饲料鱼不足时,鳌花鱼追食饲料鱼至水上层,因此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频繁,声音也大。如看到鳌花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饲料鱼,则说明池中饲料鱼已基本吃完。

c饲料鱼的适口性:

适口饲料鱼的规格一般为鳌花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⑵水质管理:

①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 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 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

②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鳌花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可用明矾每亩1公斤或生石灰5-75 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③安装增氧机,防止鳌花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

④备好些双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灵,可在鳌花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50毫升,加水50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3-5毫升。增氧灵使用见说明。

5、鱼病防治:

⑴纤毛虫病:主要寄生于鳌花鱼体表、鳍部和鳃部,寄生种鳌花鱼类主要为车轮虫、斜管虫。该病蔓延迅速,寄生数量少时对鱼体活动影响不大;寄生数量多时,鱼不肯进食。肉眼可见鱼体上有灰白色点状物,游动失去平衡,继而死亡。

防治方法:甲醛20PPM兑水全池泼洒。硫酸铜对斜管虫的作用不理想,对车轮虫有一定疗效。上海产鱼虫克星对斜管虫疗效显著。

⑵锚头鳋病:鱼体被铁锚虫头部钻入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常发炎红肿,继而组织坏死。

6、防治方法:

①每亩每公尺水深用"强效灭虫精"(北京鑫洋)或"敌鱼虫"(山西鱼虾安集团)化水全池均匀泼洒(鳌花鱼对敌百虫敏感,防治鱼病时禁用晶体敌百虫)。

②若是饵料鱼的鱼体上寄生有锚头鳋可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然后投喂。

⑶鱼虱:鱼体表有虱样虫体附着,鳌花鱼吃食量下降,体质消瘦,生长停顿。

防治方法:同锚头鳋。

⑷指环虫:指环虫寄生在鱼类的鳃部、病鱼体质消瘦,体色发黑,在夏花及成鱼阶段均有发生,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用无锡产"杀虫王"或北京产"鱼虫煞星II",使用见说明。

⑸细菌性烂鳃:每亩每公尺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7-10天。

⑹出血病:在成鱼养殖阶段,常由饲料鱼将病原体带入,患细菌性疾病的饲料鱼被鳌花鱼食后,常出现体表炎症、肝脏及肾脏带菌、腹水等症状。治疗方法:鳌花鱼

①用"强氯精"04PPM(或用 "漂粉精"、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化水全池泼洒,间隔一天重复一次。如长期用药而未换水的池,要先换水再用药,以防药害。

②用鳌花鱼专用的"鳜血宁",每袋可加饲料125公斤。药饵制作方法如下:

a 用麦粉50%、菜饼50%,拌匀;

b药饵配制法:按饲料量的65%称取一定量的水,再按饲料量加入药物,待药物溶解成药水后拌入饲料中,用手搓或用脚踩成块,一小时后投喂给鳌花鱼池中的饲料鱼吃(一般要求在下午四时左右投喂,因鳌花鱼在傍晚捕食最凶,饲料鱼吞食药饵后刚好被鳜鱼吞食)。

b 药饵投喂天数视鳌花鱼病情,一般为5-10天。

d注意事项:换水后用灭菌类药物消毒一次。同时,投药饵前需将饵料鱼放足,并按饵料鱼体重的6%左右投喂药饵。

注:桂鱼一般指鳌花鱼。

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鳜鱼怎样健康的养殖

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那么你对鳜鱼的 饲养 方法 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鳜鱼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鳜鱼的饲养方法

鱼苗培育

孵化出膜的鱼苗身体纤细柔嫩,体长仅3~ 4毫米,如将尚未进食的鱼苗放到池塘里培育,成活率极低,甚至会全部死亡。为提高成活率 ,一般都采用孵化缸流水培育鱼苗。其容水量为350~ 400公斤的孵化缸可放刚出膜5天内的鱼苗 500尾 ,水的流速要比孵化时小。鱼苗进食的选择性很强 ,一般投喂刚出膜的团头鲂或 其它 鱼苗作为开口饵料(能否吃进第一尾鱼苗 ,是鳌花鱼苗能否培育 成功的关键),进食初期每天只吞食1~ 2尾鱼苗,以后陆续增加到每天5~ 6尾。经5~ 7天的饲养,鳌花鱼苗即可长到“西瓜子”大小,体表出现黑色素。1 4日龄的鳌花鱼苗 ,每天可食15~ 20尾鱼苗。在孵化缸中饲养时发现,在无其它鱼苗供食时 鳌花鱼苗会互相吞食。因此,在这期间要喂足够的适口“饵料鱼”。

鱼种培育

池塘条件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2~3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养殖鳜鱼

2、池塘准备和饲料鱼的培育:

⑴在四月五日用生石灰清塘,在四月十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如池底肥度较好可不施肥)并加注新水08~10米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⑵饲料鱼一般为鲫鱼苗。在四月十五日前后,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浮把)放入塘中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鱼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鱼苗均有适口饵料。

⑶用控制饲料投喂量的方法来制饲料鱼的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2公分左右的鳜鱼苗,饲料鱼规格可控制在12公分左右。

3、鳜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⑴鳜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水10公分(如水质浓可换去1/3)。

⑵鳜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

⑶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⑷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⑸病害防治: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防治方法见成鱼养殖。

鳜鱼成鱼养殖

鱼池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

池塘培育

⑴在饵料鱼放养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⑵天然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鳊鱼、白鲢、鲫鱼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公分,且每亩水面放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池底肥的可不施),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⑶饲料鱼的培育:

①饲料鱼品种与放养密度:饲料鱼一般为白鲢、鲫鱼、鲮鱼等,亩放养量为30万左右。

②饲料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清水10公分,使水质清新且天然饵料丰富。鱼苗放入后不用立即投饵,但需天天观察鱼苗的密度、体质、生长速度和水中红虫的数量,待红虫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四周觅食时,立即用厚浆“浇滩”,并一日数次检查各投喂点的情况,在前期饲料吃去即,在后期应对饲料鱼规格予以控制。一般放养8~10公分的鳜鱼种,饲料鱼的规格应控制在3~4公分左右。

③饲料鱼培育时也可放入些老泥鳅,繁殖出的小泥鳅可作为鳜鱼的优质饵料。

④鳜鱼养殖面积和饲料鱼池面积的比例一般为1:3~4。鳜鱼养殖场

鳜鱼的饲养管理

⑴饲料投喂:

①饲料鱼可选择鲮鱼、鲢鱼、鲫鱼、草鱼等。

②投饲技术:

a、定期(3~5天为1期)投放补充饲料鱼。

b、池中饲料鱼数量的判断:

池中饲料鱼充足时,鳜鱼在水的底层追捕饵料鱼,因此池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细听时,鱼追食饲料鱼时发出的水声小,且间隔时间大。如池中饲料鱼不足时,鳜鱼追食饲料鱼至水上层,因此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频繁,声音也大。如看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饲料鱼,则说明池中饲料鱼已基本吃完。

c、饲料鱼的适口性:

适口饲料鱼的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⑵水质管理:

①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

②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可用明矾每亩1公斤或生石灰5~7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③安装增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

④备好些双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灵,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50毫升,加水50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3~5毫升。增氧灵使用见说明。鳜鱼体内寄生

鳜鱼的夏秋管理

夏秋季水温高,鳜鱼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但同时也是疾病、浮头频发的季节,夏秋季鳜鱼养殖管理上须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一、投足饵料 在不超出池塘承载力的前提下,尽量多放饵料鱼。饵料鱼的放养量是鳜鱼量的4倍~5倍,每隔3天~5天补充一次饵料鱼。同时,注意观察鳜鱼摄食情况,如果鱼池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鳜鱼追食饵料鱼时发出的水声小,间隔的时间长,说明饵料鱼充足;如鳜鱼追食饵料鱼至水上层,水花大,发出的声音大且频繁,说明饵料鱼已不足;如看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饵料鱼,说明饵料已基本吃完,应及时补放。饵料鱼可选择鲮鱼、草鱼、鲫鱼、鲢鳙鱼等,以鲮鱼饲养效果最好。饵料鱼规格一般为鳜鱼体长的1/3到1/2,如规格不均匀,应用鱼筛将规格较大的饵料鱼筛除。

二、水质管理 养殖鳜鱼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高,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水质长期保持肥、活、嫩、爽。一般隔2天~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厘米~30厘米,并保持水体呈微流水状态。发现鳜鱼有吐出饵料鱼现象,说明水体已缺氧,应及时注水增氧,防止浮头死亡。高温季节每隔半个月每亩用25公斤生石灰泼洒池塘一次,以改良水质,预防疾病。如池水浑浊,每亩可用明矾1公斤全池泼洒。7月~9月份根据鳜鱼吃食、活动及天气情况适时开动增氧机,每天开机2次,白天开机2小时,夜间开机4小时。发现鳜鱼严重浮头,立即泼洒双氧水、过氧化钙等。

三、疾病防治 鳜鱼疾病,以防为主,重点做好饵料鱼和水体的消毒工作。饵料鱼投放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防止带虫、带菌入池,7月~9月是鳜鱼发病旺季,主要疾病有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等,可交替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药物治疗,治疗时应先杀虫、后杀菌,内服外用相结合,并注意禁用敌百虫等有机磷杀虫剂。

鳜鱼吃什么

目前鳜鱼养殖可分为3个阶段:鱼苗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和商品鳜鱼养殖阶段。鱼苗培育阶段为出膜后3-20天左右,养成3厘米的夏花,这一阶段在苗种场完成。鱼种培育阶段是把3厘米夏花培养成6-8厘米左右大规格鱼种,培育时间为7-15天。这个阶段是商品鳜鱼养殖的关键。我地普遍采用土池培育和网箱培育两种方式。

1、土池培育

池塘面积一般1亩左右,水深2米,每亩放养3厘米鳜鱼夏花1万尾左右。

(1)投喂式培育法:就是根据鳜鱼的日摄食量(或日摄食尾数)来投喂饵料鱼。这种培育方法夏花鳜鱼的密度可大些,一般亩放12万尾。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进水时应设置过滤网片,防止凶猛鱼类进入。鳜鱼夏花刚下塘,水位浅一些,以60厘米为好,以后随个体的增大,水位逐步增加到15米左右。投喂饵料鱼时,应做到定时定位,在鳜鱼苗3-6厘米期间,日投喂饵料鱼以每尾鳜鱼4-8尾计算,饵料鱼体长不超过鳜鱼体长的55-60%;6厘米以后,日投喂饵料鱼4-5尾,其体长不超过鳜鱼体长50-55%。下塘7天后,用07PPM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1次,主要防治车轮虫与斜管虫病。

(2)套养式培育法:指在放养鳜鱼夏花之前先培养好适口饵料鱼,再放养鳜鱼苗,使鳜鱼和饵料鱼同塘生长。这种培育法一般亩放养3厘米的鳜鱼08-1万尾,饵料鱼的放养量为每亩70万尾左右,并严格控制饵料鱼的体长不超过鳜鱼的55-60%。这种培育方法应注意水质 管理,放养初期60厘米水位,放养后每隔3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25厘米左右。最后使池水保持在15-18米。疾病防治同上。

2、网箱培育

网箱面积为2-6平方米,其长、宽、高的尺寸为2米×1米×1米或2米×2米×1米或3米×2米×1米,用竹、木固定在水质较好的池塘或外荡,敞口,网箱口高出水面20-30厘米。网箱材料选用40目的尼龙网片,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400-800尾,经7-15天培育成6-8厘米的大规格鳜鱼种。在培育管理中,要做到经常洗箱、换箱,保持箱内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投喂饵料鱼方法及数量同土池培育。疾病预防可用3PPM的硫酸铜或3%食盐水浸洗,45厘米以前每2天浸洗1次,46厘米以上每3天浸洗一次。

无论是土池培育或网箱培育鳜鱼鱼种,都应注意下列问题:(1)放养的3厘米左右鳜鱼夏花,都要经过3PPM硫酸铜或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2)培育过程中要配备增氧设备,发现浮头立即增氧。(3)每天上午和下午,要定时检查鳜鱼种的摄食、生长和饵料鱼的消长情况,随 时补充饵料鱼的数量和调整其规格。

养成技术

鳜鱼成鱼养殖是把3厘米的鳜鱼苗或6-8厘米的鱼种饲养成体重500克左右的商品鱼。这一过程所需时间180天左右。饲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饵料鱼是否充足、适口,水质是否良好,管理是否得当。目前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池塘主养,成鱼塘(小水库)混养,网箱养殖等。

1、池塘主养鳜鱼

(1)池塘条件:要求池底硬,少淤泥,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无生活与工业污水流入,没有配备饵料鱼池塘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3亩。配备饵料鱼池塘的条件下,面积2-5亩为宜。放养前,池塘要经常规方法清塘消毒,杀灭各种病害生物和病原体。注水后,在鳜鱼苗种下塘前1-2天,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一 次,杀灭水中寄生虫,以提高鳜鱼(特别是夏花)的成活率。

(2)鱼种和饵料鱼消毒:放养的鳜鱼鱼种和搭养品种暂养容器中,用3PPM的硫酸铜溶液或3%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定期投喂的饵料鱼也用此法消毒,防止病原体从放养鱼种和饵料鱼中带入养殖池塘。

(3)放养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放养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直接放养3厘米鳜鱼鱼种。以当地鳜鱼夏花养殖一周年成商品鱼,广东鳜鱼夏花当年可以上市。每亩放养密度2000尾左右,前期养殖方法同土池培育鳜鱼鱼种,以后投喂饵料鱼为主。这种方法工作简便,节省劳力和池塘,但是由于鱼种放养的规格小,成活率一般只有50%,把握性差。

②放养6-8厘米大规格鳜鱼鱼种。这种方法适应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一般亩放1000-1200尾。优点是成活率较高,一般在85-90%,生产把握性大。

③放养一龄鳜鱼鱼种,规格50-100克/尾,每亩放养500尾左右,放养规格要求基本一致,亩搭养200尾左右的花、白鲢,200尾左右的老口银鲫,不宜搭养草鱼、青鱼、鲤鱼等,利用冬季收购小鱼种暂养于池塘中。

(4)投饲方法:喂养鳜鱼的饲料鱼来源有人工饲养和野生鱼类采集,对饵料鱼的要求一要活,二要大小适口,三是无硬棘,四要供应及时,要尽量达到上述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

桂鱼养殖的方法 桂鱼怎么养

鳜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鳜鱼是一种典型的肉食鱼类,它们主要的食物就是各种肉类。野生的鳜鱼生活在河流、池塘、湖泊等地方,它们捕食的主要是水中的其它小鱼,比如鲫鱼、餐条鱼等。随着鳜鱼体型增大,它们可以捕食到的鱼类也越来越多。除了鱼类之外,鳜鱼还可以捕食其它一些动物,比如小虾、青蛙以及各种水生昆虫等,都可能成为鳜鱼的食物。

另外,鳜鱼是能人工饲养的,在饲养的时候同样得给它们吃肉食。最常见的就是饲料鱼,需要选择体型比较小的、身体形状细长、容易被吞食的小鱼作为饲料鱼。可供选择的品种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小鲢鱼、小鳙鱼、小鲮鱼等,都是很常见的饲料鱼品种。除了这些鱼之外,也可以喂鲮鱼吃小虾、蚯蚓等,不过这几类都不是最主要的食物。

二、鳜鱼能吃多大的鱼

上面已经介绍过,鳜鱼主要就是吃肉的,各种鱼是它们主要的食物。野生的鳜鱼所吃的鱼一般比自身的体型小,它们捕食的一般是体型比较小的鱼,有时候鳜鱼可以一口吞掉它们。不过,有时候鳜鱼也可以吃掉跟自己体型差不多的鱼。而人工养殖鳜鱼的时候,也可以将体型较小的鱼作为它们的食物;在给鳜鱼喂比较大的鱼时,最好将其先处理一下,弄成小块再投喂。

你听说过鳜鱼的驯养方法和驯化程序吗?知道如何可以养好鳜鱼吗?

1、生活习性

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2、池塘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3、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

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4、鳜鱼种放养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

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5、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鳜鱼在自然状态下摄食行为受光线强度、温度高低等因素影响较大,摄食行为多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据观察,一般在黄昏摄食活动较强,白天摄食活动较弱,其摄食行为具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生理特征,在应激情况下或通过人为驯化可以一定程度地加以改变。

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手段的驯化使其摄食死饵或配合饲料。然而,投饵时间一旦选定或经驯化后已经形成定时摄食行为,则不宜经常变动,以免扰乱养殖对象已经形成的摄食节律。投饵时间的确定应适应鳜鱼的摄食节律变化规律或符合人为驯养后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摄食习惯,一旦确定则不宜随便更改。

20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鳜鱼养殖单位开始进行鳜鱼驯食试验,以选择体质健壮、体长25~3厘米的翘嘴鳜,进行网箱驯养效果为好。驯养鳜鱼摄食死饵或人工饵料,不仅减少了活饵料鱼的投喂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⒈驯食方法

鳜鱼种投放当天即投喂饵料鱼,前3天投喂足量的全活饵料鱼,从第4天开始,逐渐减少投喂量,以驯化鳜鱼形成快速准确的摄食反应,此过程约需7天时间。此后可在投喂活饵料鱼中搭配一些死饵料鱼投喂,投喂前,开动水泵,使网箱内水体形成水流,再少量试投饵料,待鳜鱼浮上水面吃食时,再大量投喂,由于饵料鱼随水流上下浮动,可被鳜鱼抢食。

但水流速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鳜鱼摄食,应尽量调整水泵直至网箱内水流速度为04~07米/秒,可有效促进鳜鱼对死饵料鱼的摄食。驯食开始在昏暗的条件下,有意识地降低鳜鱼视觉的分辨度,反复进行多次,建立条件反射,之后恢复正常的视觉条件,鳜鱼就能正常地摄食死鱼了。随着驯食的进展,死饵料鱼的比例可由投喂初期占饵料鱼的10%开始上升,直至全部投喂死饵为止。

在驯食过程中,投饵量应视天气、水温和鳜鱼吃食情况等因素酌情调整。凡进行鳜鱼驯食的网箱,应适当增加鳜鱼苗种的放养密度,增大鳜鱼与食物相遇的概率,以利于驯化。

⒉驯化程序

饵料投喂的顺序为:从死鱼过渡到加引诱剂的人工饵料,最后改投人工配合饵料,使鳜鱼的味感和视觉逐步适应人工配合饲料。

摄食信号的建立:在每次投饵之前,给一个摄食信号,建立条件反射,使鳜鱼在摄食之前产生集群现象。网箱中的鳜鱼种一般分布比较均匀,鳜鱼先以伏击方式捕食,采取特定的投食技术后,鳜鱼由伏击式转为伏击追击式,最后形成集群抢食。

这时,就可开始进行群体驯化。驯化过程为:鳜鱼从伏击活饵过渡到集群抢食活饵,建立起良好的摄食反应后,逐步减少活饵的投喂量,增加死饵料鱼或鱼块投喂比例,在鳜鱼能充分饱食死饵料鱼或鱼块之后,再改喂添加了诱食剂的人工颗粒饲料,然后逐渐减少引诱剂的含量,最后使之完全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驯食投饵时间可安排在19~20时进行,整个驯食过程需7~10天。

饲料的加工要求:配合饲料的原料要经超微粉碎,能通过80目的筛子。各种原料配好后,加25%~40%的水调匀,再进行制粒加工。配合饲料的形状以长条状为宜,长和宽(直径)之比为2:1或3:1。在驯化25~3厘米的鳜鱼夏花时,人工配合饲料的直径为3毫米、长度为6~8毫米。随着鳜鱼种的生长,配合饲料的颗粒也应随之增大

 
标签: 鳜鱼 肉质 饲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