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鲈鱼养殖条件

   2023-05-01 互联网艺莲园39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池塘条件:养殖鲈鱼前,对池塘进行消毒,每亩施加生石灰50千克。 放养鱼苗:每亩适宜放2500尾。 投喂饵料:每天一般投喂2次,每日的投喂量是鱼体积的5%,不能过多。 注意事项:定期换水,保证水质的清洁。 鲈鱼的养殖方法 1、池塘条件 www.shengxueli.com 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清理和消毒,特别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的前半个月,需要进行清塘,每亩施加生石灰50千克,消毒完成后,往池塘中加入新的水源,并投放浮

鲈鱼养殖注意 鲈鱼养殖注意事项介绍

1、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暴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暴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公斤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公斤复合肥进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

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每亩要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鲢和白鲢,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和增加养殖效益。

3、鲈鱼暴食,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4、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鲈鱼苗养殖技术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池塘过小,水体狭窄,溶解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太大太深,不利于生产作业。8~12亩,水深2米左右,沙壤土底,淤泥少,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水深154米,排水灌溉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新鲜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最好设置进、出水闸门,分别通向进、出水河道。不要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造成二次污染。用细网将池塘分成小块,便于鱼苗食用。每12~15亩水面配备一个曝气器,同时必须配备水泵,保证随时可以更换新水,并使用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时池塘缺氧。

养殖鲈鱼的池塘应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后,方可放苗。放苗前半个月消毒一次,每亩投生石灰150公斤或用20毫克/升漂白粉加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没有暴露在干燥的池塘中,用茶麸打碎整个池塘并喷洒;在干塘暴晒过的,放养前10~15天放出10cm的水,每亩用生石灰80~100kg,隔日加漂白粉5kg。池水要溅得到处都是,进行池塘清洗消毒,野生鱼类要彻底清除。放苗后,要增氧。最好利用通气石的底部增加氧气。第一天一般不喂饵。一天之后,喂食和训练逐渐开始。需要定点计时。一般需要4顿饭。开口最好的诱饵是水蜘蛛。鱼浆也可以和一些鳗鱼饲料混合开嘴。当鱼苗长5~6厘米时,可逐渐喂入膨化物。在鱼苗阶段应适当添加抗肠炎药物进行喂养。网格将随着鱼苗的生长而逐渐去除。

鲈鱼最适养殖水温为23-28℃,生长速度最快。水温超过32℃就影响摄食,超过36℃就达到耐受极限,低于5℃就停止摄食或者几天吃一顿饭。水质鱿鱼喜稀水,不喜过于肥腻浑浊的水,对亚硝酸盐耐受性高;最佳溶解氧为5-15,低于08死亡,低于2吐槽;水深只要能保证夏天水温不超过35°C就可以升高,但如果夏天温度高,水深一般在两米左右;池塘面积池塘面积可以从几平米到30亩,最好不要超过30亩。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的许多客户已经成功地使用帆布池塘养殖鱿鱼。但养殖的花鲈鱼苗经过干池和清淤后,可以放入花鲈养殖池中。在放苗初期,要注意池塘的消毒管理。建议每亩施生石灰150kg,加适量池水消毒。

鱼苗的放养时间最好在每年的冬末春初。如果是海鲈种,需要经过盐度淡化后才能放入养殖池暂养。一般来说,鱼苗下池后第二天可以喂饲料,以喂浮游动物、红虫等为宜。鱼苗养殖一个月左右时,要根据鲈鱼的大小分池饲养,避免相互争斗。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3500只。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水质。农民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水,调节水质,增加产量。在9月、10月等高温时期,可以在池塘中投放一些复合肥来培养浮游生物,以促进鲈鱼的生长发育。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鲈鱼对水质要求高,喜欢高溶解氧的清洁水环境。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水质及时补充新水。

鲈鱼养殖条件和成本是什么?

鲈鱼苗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培育鲈鱼苗种的池塘以土池较好,要求长方形,东西向,背风向阳好。水源充足,水质好,不受污染,面积以1-3亩较为理想。池塘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池高2米,水深10米-15米,池底淤泥控制在10厘米以内。除了水泥池塘之外,还可在玻璃钢水槽、帆布水槽或在网箱中进行苗种的培育工作。

2、清塘消毒

鱼苗下塘前15天,排干池水,平整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每亩使用150-250千克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土杂鱼等敌害生物。

3、苗种投放

投放时间:池塘经消毒培水后约15天-20天后,池塘饵料生物达到高峰,且水质的各项指标后即可投放鱼苗。同时水温要严格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上。投放密度:每亩放养密度约为15万-30万尾,具体视鱼塘的肥瘦程度而定。

4、投饵驯化

鱼苗下塘后停食1天,第二天开始用鱼浆少量投喂。按池塘面积设置1-2个饵料台,每次投喂前用塑料瓶敲击池边发出声音,吸引鱼苗前来摄食,让其形成条件反射,经过几天驯化。当鱼苗全部在饵料台抢食鱼浆时,即可在鱼浆内添加饲料粉料,并逐天增加添加量,经一周后改粉料为适口膨化饲料,注意要慢慢过渡。

5、过筛分级

大约15-20天左右(具体要看天气、水温、鱼的摄食生长)、鱼苗大多已长至5厘米左右时,应及时过筛分池培育,以减少大鱼苗吞食小鱼苗、小鱼苗抢食不到而出现大小差异明显的现象。待鱼苗大多数生长到10厘米上、已经驯化到习惯集中抢食后,可拆去围网,放入大塘养殖。

6、水质调节

适时加注新水,扩大水体空间。每隔5天左右施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4小时,避免鱼苗出现气泡病死亡。

淡水鲈鱼养殖条件

鲈鱼养殖1斤的成本在7-8元,但养殖条件、技术、地区、鱼苗的规格和质量、池塘的租金和人力等都会造成养殖成本的不同。另外,加州鲈鱼的养殖周期在3个月左右,当成鱼达到05-1公斤才能上市进行售卖。

水质一定要清新、流动性强,最好是自然水域修建的池塘,当然水质营养丰富的也可以,能见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池水颜色以浅绿色为宜。淡水鲈鱼养殖可以浅水区为生存环境,也可以深水区为生存环境,首先要在池塘底部喷施生石灰,杀菌消毒等,池塘底部可以砂石土质为主。岸边可以种植一些水草。

鲈鱼养殖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鲈鱼食量大,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一日2餐。

勤换水,勤增氧是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的充足,可适当开动增氧机。在高温天气,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每升在5毫克以上。

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是高密度养殖带来了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选地建池:鲈鱼的养殖池适合建立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位置。 养殖密度:每亩池塘放养鲈鱼的数量控制在一千至两千尾左右。 投喂饲料:投喂小鱿鱼、小草虾、小鱼等食物。 日常管理:将水温保持在18-22℃。

淡水鲈鱼怎么养殖

1、选地建池

鲈鱼的养殖池适合建立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位置,池底要平坦开阔,是泥沙地质,并且在放苗的前一周,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每亩撒施50kg生石灰,能提高鲈鱼的存活率。

2、养殖密度

每亩池塘放养鲈鱼的数量要控制在一千至两千尾左右,放养密度不能过大,会造成生存空间不足,或者是食物的摄入量不够等问题,容易发生鲈鱼相互撕咬争斗的情况。

3、投喂饲料

鲈鱼是食肉性动物,可以投喂小鱿鱼、小草虾、小鱼、小虾、乌贼等食物,同时为了保证鲈鱼能够健康生长,可以在天然食材中加入谷物、植物等饲料,使营养更加丰富。

4、日常管理

养殖鲈鱼的池塘每天都需要定时打氧,及时补充水分,并将水温保持在18-22℃,有利于生长,此外,要经常观察鲈鱼的各种表现,发现异常后立刻解决,以免影响产量。

 
标签: 鲈鱼 条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