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水怎么养各类海鲜
龙虾:在喂养良好的情况下,龙虾一般可以存活一个星期。喂养龙虾的水温不能太低,但是要有冰凉感。冬季水温在18~19℃左右,夏季的水温也要低于常温。喂养龙虾的盐水浓度在24~26°(海水浓度计量单位,下同)之间。在不浑水的情况下,可以三个月左右换一次水。
斑类鱼:所谓斑类,主要是指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等。斑类对温度极为敏感,水温须控制在温热程度(20℃左右),在冬天气温低时要使用恒温器。同时,斑类对水质的要求也较高,一般一个星期即需换一次水,盐水的浓度约为24~26°。另外,斑类除了石斑外,其余的皆可混养。
左口鱼:左口鱼性喜寒冷,喂养的温度越低越好,应达到将手伸入水中时有刺骨的感觉。左口鱼最多可喂养半个月,每个星期需换一次水,盐水的浓度在23~24°之间。
几种常见海鲜的具体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虾类: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有明虾、基围虾和螺蛳虾等,其喂养的水温在17℃左右,盐水浓度为17~18°。海鲜中就数虾类最为娇气,即使精心饲养也只能存活1~2天。且虾类死后极易使水质变坏,因此需要随时将死虾拣出,以免影响活虾。养虾需要专人守养。
贝类:常见的贝类有扇贝、带子、青口、花螺等,均属喜寒冷的动物。贝类有干养和水养两种,干养即无水喂养。但无论采用哪种养法,都需将温度保持在0℃左右。若是干养,只需用碎冰块将贝类包好存放即可;若是水养,则需不停地往水中加入冰块,同时启动制冷设备。水养贝类的盐水浓度在18~20°之间。
象拔蚌:象拔蚌亦属于贝类,但比较特殊,故单独列出加以说明。象拔蚌所需的温度和盐水浓度等均与左口鱼相同,可与左口鱼混养。
越来越多人不敢吃海鲜,海鲜市场该如何把控?
未来的 朝阳产业!
中国渔业产区竞争力分析与未来发展战略
2005年,中国水产品产量5100万吨,比2004年增长4%,比2001年增长1675%,5年年均递增331%。水产品出口总额78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出口数量3153万吨,同比增长124%;水产品出口连续6年居农产品出口首位。2005年1-9月全国71个亿元以上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46614亿元,比同期肉食禽蛋市场12854亿元高出26倍。
2005年,全国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514%,比畜牧业产品高462个百分点,比种植业高359点,比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高375点。高出幅度达270%。渔业产品的比较效益已经非常突出与明显。中国水产品在大农业中、特别是在副食品市场中的地位继续提升。中国渔业在整个经济领域中的优秀表现,开始引起国际与国内战略投资者极大关注。
我国水产品产量区域集中度高
从产量看,排名前10位省份合计产量4289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411%,全国4/5强的产量集中在10省份中,堪称中国水产大省;前5名产量合计2942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58%,全国2/3的产量集中在5省份中。堪称中国水产强省。他们依次为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且全部是沿海省份。由此看出,中国水产品产量集中度非常之高,多数集中在海洋大省。前5名中,海水产品所占各省总产量比重均在50%以上,山东、福建、浙江、辽宁海水产品比重高达80%以上,浙江高达9316%,广东较低,也接近60%。前10名中,产量增长幅度较高的为辽宁、湖南、江苏、广西,增长幅度均在6%以上,辽宁高达87%。
淡水鱼看点出现在并不处于优势产业带的省区
淡水产品产量排名第一的是湖北,前5名依次为:湖北、广东、江苏、湖南、安徽。我国淡水产品集中在中南、东南与东部地区。湖北、江苏、湖南、安徽、江西5省淡水产品产量11182万吨,占全国淡水产品总产量的512%。前10名淡水产品产量180825万吨,占全国淡水产品总量828%,在全国市场上形成绝对优势。广东、江苏两个海洋省份淡水产品产量排名2、3位,让人刮目相看。
四川地处大西南,与很多省份比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四川跑步进入全国淡水产品产量前10名,增长幅度1405%远远高出其它省份。1405%的概念是,四川2005年一年增加淡水鱼产量12万吨,比西北地区最高省份一年总产量还多。比同处西南的云南高出3倍,比贵州高出94倍。四川水产与渔用饲料界出了以通威集团、凤凰集团为龙头年产100多万吨渔饲料的生产企业,以芳草、华强、三友、科邦为龙头的渔药生产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在全国赫赫有名,在各自的产品领域中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水产民营企业的崛起是四川水产业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时势造英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众多的民营企业在创造辉煌。四川地处世界水能源之首的长江上游地区,天府之国水资源占得天独厚之势。境内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嘉陵江、岷江、金沙江、沱江、大渡河、青衣江等大小江河1200多条,水库6000多座,湖泊1000多个,石河堰1000余条,山平塘40余万口。水资源蕴藏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0立方米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四川把水资源利用好,水产业再上新台阶仍有很大潜力。
四川经验是: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与发展渔业龙头企业,才能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龙头企业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随着实力的增强,它将参与全国行业性整合,也当然包括近海渔业、公海大洋渔业、远洋渔业的整合。它必然会参与国际高端海水鱼养殖,包括金枪鱼养殖。把一个地处偏远远离海洋的西南省份,变成可以生产海水鱼的海洋大省。
河南虽然不在榜单,水产品产量在全国排名第15位。但是河南水产业发展同样引人注目。河南2005年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全国排名第一。2005年河南全省水产品产量5168万吨,比2004年增长21%,比2000年增长606%。5年年均递增1212%,比全国年均增长速度高出2倍,属超常规发展。2005年河南水产养殖面积230万公顷,比“九五”末增长217%;水产行业总产值6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460%。河南地处“水少沙多,水沙异源”的黄河下游地区,属于水资源短缺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405亿m3,位居全国第19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420 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但是河南境内有黄河、卫河、淮河、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河川年径流量10673亿立方米,正是依靠这些河流,河南已建水库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形成水库渔业资源的优势。“黄河鲤鱼”、 “南湾鱼”、“薄山湖鱼”等知名品牌鱼都来自水库。河南水库放养的大规格鳙鱼早已成为北京市场上的新宠。好产品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不新鲜。好产品应该把目光放在香港市场、日本市场、东亚市场、东南亚市场、东欧市场,要积极引导渔民用不高档,但是很安全的鱼去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用好产品而不是用“名特优新”产品去开拓高端市场,实现无形的品牌价值是稳步发展水产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正因为放养、网养、库养而不可能更多地追求池养,河南速度所带来的产量—水库渔业迎合了市场渴望健康的需求。按照15%年均增长速度,可能用不了5年,河南这个水资源小省,水产品产量有望突破百万吨关口。党中央最近有关大力发展中部经济的决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方针,将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原崛起带来的启示是:只要你适应市场需求,小资源同样创造大产量、大市场。不处于渔业优势产业带的地区,同样可以创造比优势产业带更大的优势。仅仅因为你虽然并不优势但是你优秀。你不能够以量取胜,那么就必须以质取胜。速度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人决定的。市场需要才能加速你的规模。产业发展需要资源、需要实力,但更需要经营。拼实力不如拼智慧、拼筹划。产业运筹也需四两拨千斤。
海水鱼亮点在环渤海湾地区
山东渔业领跑全国当之无愧。山东在水产品总量、海水产品总量、水产品加工量、水产品出口量上均居全国第一。 2005年山东水产品产量7361万吨,同比增长25%;水产品养殖产量442万吨,比“九五”末2873万吨增长538%,占渔业总产量比重614%;远洋渔业产量258万吨,同比增长142%,比“九五”末增长1137%;水产品加工量4432万吨,同比增长322%,占总产量比重602%;水产品出口创汇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30% ;渔业总产值1250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120%。这些辉煌的数字,足以体现一个水产强省的风貌。
山东在水资源或者渔业地理位置上并无绝对优势。山东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2531公里,占全国1406%,位居第3位,比广东少25%;管辖岛屿326个,占全国6%,比占第一位的浙江3061个少894%;岛岸线737公里,占全国52%;比占第一位的浙江4286公里少83%,排名第5位;管辖海域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317%;比占全国第一的海南少925%,排名第7位。山东地处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末端,全省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3795亿立方米。人均5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2770立方米的188%,亩耕地占349立方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1827立方米的191%。在水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的各类指标上,山东没有一个全国第一,甚至成为缺水大省。那么人们要问,山东是如何在渔业生产上创造出那么多的全国第一?
其一,山东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向海洋要效益,向大洋要效益,向远洋要效益,在山东沿海建设起海底森林、海上牧场。2005年,山东海水产品产量6261万吨,是淡水产品产量的57倍;
其二,山东海水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思路非常正确,就是以内需为主,以出口为辅。2005年,山东主要养殖品种对虾、海参和大菱鲆养殖产量为69万吨、46万吨和35万吨,分别增长113%、150%和944%。这些品种多数为内销。半滑舌鳎、皱纹盘鲍、虾夷扇贝、海胆、文蛤、牡蛎、海带等山东主打产品更以内销见长。山东虽然是水产品出口大省,但是主要出口产品并不是上述几类。山东2004年出口干海参123吨,占全国出口量365吨的34%,与山东全年养殖量5万吨比相去甚远。出口对虾及其制品75076吨,占全国出口量74563吨的10%,也占全省养殖产量的10%。养殖以内销为主,是山东渔业能够稳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有些省份养殖品种主要围着出口转,非常容易大起大落。山东水产养殖由于瞄准与注重国内需求,所以市场稳定,生产稳定,渔农稳定,企业稳定,从而保证了水产经济的稳定,这是山东水产品产量能够成为全国第一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地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你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投资优势再好,也难成气候。地区实力、资源实力、企业实力并不等于竞争力。近几年全国水产品市场多次出现鳗鱼风波、黄鱼风波、甲鱼风波、对虾风波,都没有对山东水产养殖业造成大的冲击与影响。即便出现罗非鱼风波,也同样如此。
其三,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立足于海洋捕捞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深海渔业、远海渔业、公海渔业、大洋渔业、远洋渔业的发展。这是山东水产品出口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名的主要原因。2005年山东水产品加工量4432万吨,同比增长322%,占总产量比重6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山东出口产品中90%是海洋捕捞产品,而不是海水养殖产品,排在前10名的出口产品占到山东出口总量的81%。这是山东水产品出口始终稳步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保护资源、限制近海捕捞的同时,大力发展远海、远洋捕捞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渔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保护国内的土地资源、水源资源、淡水资源、近海资源、环境资源,争夺与开发公海海洋资源,仍然是当前国际渔业竞争的主流趋势。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竞争中。山东所实践的渔业战略方针,代表了中国渔业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
辽宁与山东有太多相似之处。两省同处黄渤海湾成犄角之势,大陆海岸线2178公里,是山东86%;岛岸线622公里,是山东84%;海域15万平方公里,与山东相同;区域面积1467万平方公里,是山东的98%。辽宁地处松花江与辽河流域,河流众多,水资源强过山东,但也属缺水省份。从养殖角度讲,辽宁气候劣于山东。这样总体资源两省平手。2005年辽宁水产品生产总量与海产品生产量均处全国第5名,总产量比山东少423%,海产品少519%,淡水产品少544%,大概差距50%不到。养殖产量276万吨,比上年增长9%;捕捞产量149万吨,与上年持平;养殖产量占总产量比重6488%,高于山东;水产品加工量110万吨,占总量比重2579%,低于山东50%;水产品出口创汇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比山东低50%,出口增长速度同样低50%。虽然辽宁水产品总产量排名老五,但是总产量增长速度是排名前4位的1倍,达到55%,显见辽宁渔业战略雄心。从养殖品种看,辽宁集中在海参、鲍鱼、对虾、海蛰、海带、鲆鲽类、河豚、河蟹、观赏鱼、贝类等品种上,在海水产品养殖上与山东相似。辽宁与山东不同之处也是最大亮点在:海蛰与观赏鱼养殖,可惜没有海水珍珠。辽宁在水产养殖产品发展战略上也是立足国内市场,立足国内中间层次消费群。辽宁最突出点在品牌意识强于山东。盘锦河蟹、大连盘鲍均为国际知名地域品牌。辽宁励志海洋经济2010年跨入全国三甲并非虚言。辽宁海水产品增长速度52%,如果保持此速度,那么在2010年产量将提高到接近500万吨水平,超过浙江与广东。浙江2005年海水产品4088万吨,增长速度—22%,广东2005年海水产品39795万吨,增长速度24%。如果此速度不变,那么2010年应该是4457万吨,很可能低于辽宁。现在需要问的是:10年之后,辽宁是否超过山东?辽宁要赶超山东,应该有哪些更大胆、对路、实际的举措?
市场开发与培育是水产业发展第一要素
综观全国各省市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水产品生产、养殖、科研、加工、出口等方面都给与了足够重视与政策倾斜,而对于如何加强与培育水产品市场考虑少、安排少、措施少、政策与资金倾斜度明显不够。对于水产品市场的开发、研究、投入少之又少成为全国带有普遍性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渔业产业发展不仅离不开市场而且主要依靠市场支撑。市场发展与建设已经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第一要素。只有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专业大市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水产海鲜专业零售市场,才能够尽快托起水产大产业。发展、投资与培育水产专业市场——互联网专业市场、连锁门店零售市场、产区专业批发市场、销区海鲜市场,甚至海鲜餐饮市场等等,成为加快地区、省区、全国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支持与鼓励产区大型水产批发市场到全国主要销售区域开办连锁性大型海鲜市场,产销直接见面,形成全国性渠道布局。舟山国际水产城不应该就局限在舟山。广州黄沙水产品市场也不应该把二期、三期扩大工程就盯在广州;要鼓励、支持大型品牌水产企业到全国主要销售区域开办专业品牌门店、品牌饭店,绕开大城市大型超市高额费用门栏,保护、扶持、发展地域性水产品牌;要创建、投资、扶持具有生存能力、行业影响力的水产专业互联网站,把大型水产网站建设摆在与有形市场建设同等重要位置考虑,摆在与高新技术企业同等高新地位考虑,尽快形成互联网专业市场,造就中国渔业电子商务平台。最近,香港中旅集团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大陆市场打造在线旅游网站芒果网。芒果网提供的在线服务不仅包括预订酒店客房、机票、旅游产品,还包括导游、旅游商城、电子地图和论坛等,在国内部分城市的大型酒店里,还设有芒果专柜、芒果楼层。这种大规模介入全国市场的企业行为、政府行为、产区行为在水产领域还未出现,不仅仅在电子平台上还未出现,在有形市场中也未见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贴息到位、贷款到位。市场渠道通畅了,生产之水自然就活起来。那么,马路修好,还愁没车跑吗
水产养殖政策
越来越多人不敢吃海鲜,把控海鲜市场,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海鲜养殖业的监管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一些有害食品的流出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敢吃海鲜,是因为海鲜的安全得不到人们的认可,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海鲜养殖业的监管,特别是对一些不法分子进行的”加工“海鲜养殖,应该给予严厉打击,毕竟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是马虎不得的,所以,对于海鲜市场,相关部门应该进行严厉监管和把控,这样才能控制海鲜市场的食品安全。
第二、完善海鲜市场的产业链每一个产业,他们背后都有一个产业链,产业链之间分工明确、有序生产,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如何把控海鲜市场,应该完善海鲜市场的产业链,对此进行整改和排查,确保每一步骤的生产都是合格的,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的,比如第一步养殖,尽可能存在喂养催生药剂,又比如在运输环节,如果不注意冷冻和保鲜,会造成海鲜的变质,最后这些变质的海鲜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安全,所以,把控海鲜市场,一定要完善海鲜产业链。
第三、实行对负责人追究责任制要把控海鲜市场,还得从源头上对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威慑某些负责人不负责任的态度,使他们意识到对自己的经营产品必须要负责到底,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将会依法对他们采取追究责任,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把控海鲜市场的产品安全,同时也能够对不法分子起到威慑作用,使他们提高海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珠江三角水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哪些当面
法律分析:1、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生产出优质稻米和各种名优水产品等,比如种水稻时,在稻田里养殖一些稻花鱼、小龙虾,青蛙等,使效益最大化。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部分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2020年相关政策将继续,具体的要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2、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
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就是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
3、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就是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这种比较健全,但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已正在尝试。
4、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
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就是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比如鱼池上面可养一些水培蔬菜,这样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就可为蔬菜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可实现双倍效益。
5、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
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就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法律依据:《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第四条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出口额增速较快,这主要是由于国际水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另外,我国国内市场的消耗量也在加大,沿海、沿江、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是水产品主要市场,总体来看,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为主的大国,在水产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出口大于进口,而进口的也只是与我国水产品有互补的产品。
(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对中国水产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
一、2014年水产行业情况分析
1、饲料行业处在转折的分水岭:饲料行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出现容量下滑,整体容量估计下滑4%以上。饲料企业开始加速淘汰,2015年注册饲料企业才7000出头,短短一年时间淘汰了3000多家企业,估计到2017年就只有5000家企业了。大量的企业倒闭或者兼并,说明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所以说2014年是饲料企业转折的分水岭。
2、竞争异常激烈:2014年新年伊始战争就打响,饲料厂为了争夺经销商,许多企业相继召开招商会推出送奔驰、送宝马活动;为了抢夺养户则推出各种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如一吨送6包、旅游、抽奖等等。促销活动几乎贯穿全年,可见竞争异常激烈。
3、养殖处在供需平衡状态:2014年养户趋向理智。由于遭遇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的市场低迷,很多养户感觉到高密度高产量不一定带来高效益。养户开始理智放苗、理智投喂,养殖密度进一步下降;这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而且单亩投喂并没有降低。由于养户的理智行为养殖基本处在供需平衡状态。
2014年我国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
2008-2014年我国养殖水产品产量情况
4、水产价格全年高位运行:
从草鱼价格图表可以看出全年草鱼价格基本在52元/斤以上,远高于成本价46元/斤。
从罗非鱼价格图表可以看出全年价格远高于4元/斤的养殖成本,养殖效益可观。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出口额增速较快,这主要是由于国际水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另外,我国国内市场的消耗量也在加大,沿海、沿江、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是水产品主要市场,总体来看,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为主的大国,在水产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出口大于进口,而进口的也只是与我国水产品有互补的产品。
二、2015年行业趋势分析
1、
饲料企业倒闭将成为新常态:进入2014年饲料的竞争态势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过去靠营销模式或者靠专业化取胜的企业可能面临新的挑战。现在企业综合优势非常重要,如采购优势、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团队建设优势等等综合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小厂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没有优势,有的可能就是灵活优势,但缺少了竞争力优势灵活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未来几年饲料企业的倒闭将成为新常态。
2、经销商分化成为新常态:两年前我说过经销商基本是十年一轮回,但到了今天可能变成了5年或者3年。今天经销商资金势力、经营能力以及对厂家的选择等都导致了经销商分化的加剧。许多经销商是靠赊销、靠关系、靠促销来赢得养殖户的;而对厂家的选择主要追求的是价格低、促销多、利润多。殊不知这些厂家正是未来要淘汰的厂家,这无疑加剧了经销商的分化淘汰。可见经销商分化将成为新常态。
3、养殖户分化将成为新常态:养殖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一大批养殖户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的精英。但是市场上还有80%以上的散养群体,这些群体大部分是20-30亩鱼塘,两夫妻养殖,还要生孩育女,行情好可勉强维持生计,一旦行情差全家人就没有着落。而现在打工一族每月都有3000-4000元的收于,散养和打工一族来比都没有竞争力,这加剧散养群体的退出。可以说养殖户分化将成为新常态。
4、普通鱼价格将处在较高水平:2015年广东鱼塘养殖面积不会有大的变化,罗非、草鱼的养殖密度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养户处在比较理性的阶段,供需基本持平。从整体形势来看,15年草鱼、罗非价格和14年基本持平。因此,养户不必过多的担心鱼价,关键是提升管理水平,只要养好鱼就可以赚钱。
三、水产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1、选择有竞争力的企业:新常态下竞争是必然的,但作为经销商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则是非常关键的,关系到经销商的生存和发展。前段时间报道安徽康达尔破产倒闭,20多家供应商血本无归。饲料厂一旦倒闭可能使经销商馅入困境或者倒闭,所以要想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就要选择综合势力强的公司。综合势力强的公司能提供市场上最优产品、帮助你规划经营、打通融资渠道、服务好养户,是你发展的坚强后盾,解决你的后顾之忧。
2、选择有竞争力的经销商:作为养户要选择有竞争力的经销商。有竞争力的经销商主要体现在:一,经销商是和有竞争力的厂家合作,经营的品牌少1-2个,或者专销;二,经销商的资金势力雄厚,能在资金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三,经销商的服务意识要强,处处为客户着想,能帮助你搞好养殖。
3、优化养殖模式:如草鱼+罗非(1+1)养殖模式、鲫鱼套养模式、鲮鱼的套养模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很有市场。
4、做好投喂管理: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部分养户行情不好就降低投喂率或者投低档料,这样因投喂质量差、投喂不足等导致产量低下、饵料系数大幅度上升而增加单斤鱼的成本;导致严重亏损。建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好投喂管理,以降低单斤鱼的饲料成本,切不可看行情投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水产品产量5906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305万吨,增长70%;捕捞水产品产量1601万吨,增长13%。
2013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172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547万吨,增长60%;捕捞水产品产量1625万吨,增长35%。
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