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青苔多怎么处理,池塘青苔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池塘里没有水产动物,可以排干水后进行晒塘,把青苔全部晒死在池塘中。或者于晴天上午10点用东方青苔净加入200倍水稀释,直接泼洒在青苔或丝状藻水面上,每亩每米水深用150g为宜。池底少量的青苔本身没有太大危害,但青苔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布满整个塘底,严重影响池塘底部蛏贝、蟹、虾等动物的生长。
一、池塘青苔多怎么处理
1、如果池塘里面没有养殖水产动物,可以先排干水然后进行晒塘,把青苔全部晒死在池塘里面。如果想要增加杀除效果,还可以每亩使用生石灰50公斤化水后泼洒在池塘里面。
2、或者在晴天上午10点用东方青苔净加入200倍水稀释,直接泼洒在青苔或丝状藻水面上。每亩每米水深用150g为宜,青苔如果大量生长时可适当加量。东方青苔净对各种水体中的青苔、丝状藻都有独特的杀灭作用,一般晴天上午使用,下午就可以见效。
3、池底如果有少量的青苔本身没有什么危害,但青苔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就会布满整个塘底,严重影响池塘底部蛏贝、蟹、虾等动物的生长。尤其是蟹类的成活率,青苔死后,还会导致塘底发黑发臭,水质急剧恶化,释放大量毒素,从而导致贝类不吃水,虾蟹中毒生长缓慢。
二、池塘青苔是怎么形成的
1、青苔主要是由真菌发展而来,背阴潮湿的环境特别适合真菌生长,因此,青苔一般会出现在阴湿的环境中。春季是青苔生长的季节,尤其在大雨过后,真菌就会开始抽丝生长。生长初期青苔会像毛皮一样附着在地面或是其他物体表面,长高一些后它们的覆盖面积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水中的青苔会形成罗网一样的规模,将水面完全覆盖。
2、随着气温的升高,青苔会在池中死亡。死亡的青苔会慢慢的腐烂,除了回散发恶臭味外,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体溶氧、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高,败坏水质,导致养殖动物中毒、缺氧而死。
3、青苔喜欢光照,如果可以降低青苔接受光照的机会,就能抑制青苔繁殖生长,所以必须做好池塘肥水工作。在鱼虾蟹苗未下塘前,可以施足发酵充分的有机肥,待水温回升后,单胞藻类就可以迅速繁殖,水体透明度降低,池底青苔孢子接受光照不足,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选好养殖场地
外涂养殖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每天有2-3小时插露为好;虾蛏混养塘底一定要处理塘底的黑泥,底质以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为佳。
以内湾或河口附近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为宜,要求风浪平静,但有一定流速的潮流,底质要求分层明显,最好是表层为3-5厘米的沉积软泥,中间20-30厘米为泥沙混合,底层为纯沙。
建设标准模式蛏田
外涂养殖无论是熟涂还是生涂都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才能放养,可将整片蛏埕划分成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虾蛏混养塘参照外涂建畦,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3为佳,蛏苗放养前须“发塘”。
精心选、运蛏苗
蛏苗选择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蛏苗,否则死亡率较高。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外涂养殖每亩可播壳长1厘米的蛏苗70公斤,内塘每亩可60-80播公斤,不要过密。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亩可撒粗盐10公斤左右,以利蛏苗钻穴。
加强涂间管理
蛏子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加强涂间管理是保护增产的重要措施。放养初期要下涂检查蛏苗的成活率,及时补苗,在大风浪过后,要及时平整涂面。夏季及时耘苗,使涂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防止蛏子烫死。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后的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进入冷蛏后,要及时“盖汪”。蛏虾混养要注意投足虾饵,防止对虾由于饵料不足而摄食蛏子造成减产,对虾起捕后,可施肥培饵,保证蛏子正常生活。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蛏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节前后至清明。蛏子采捕工作一定要彻底,尽量不留老蛏、死蛏,否则会造成底部硫化氢积累,影响产量,影响翌年的养殖。
养殖技术
1水质水源:选择缢蛏养殖比较广泛的丁字湾沿岸一带的虾池,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水温3℃~32℃,pH值801~815,滩面和水质未受到污染。
2池塘底质、面积及水深:池塘2个,面积50亩/个,软泥底质,有效水深15米~20米,蛏埕水位08米~12米,最低40厘米~60厘米,池塘长条形,池中央有高起的滩面。加深加宽虾池的环沟,将环沟内的泥土堆放在虾池的坝基内侧,然后整平,虾池的四周就能形成2米~3米宽并向内倾斜的平台,以备放养缢蛏。
3蛏田的整理。选择边滩及部分中滩,提前20天耙土,翻耕。底质坚硬的地段需要经过翻土,耙土,平涂等步骤,使土质细腻柔软,有利于缢蛏挖穴潜入。放苗前15天,先用漂白粉60ppm消毒池塘,3天~5天后将消毒水排出,后用茶籽饼20ppm清塘,目的在于杀死杂鱼蟹及螺类,这些天敌会吞食缢蛏幼苗。
4施肥培饵:播苗前一周左右,经60目~80目筛绢网滤纳入新水20厘米~30厘米,亩施鸡粪50公斤,繁殖池内基础饵料生物。
5蛏田播养:
1)苗种运输。北方苗种系在海阳市丁字湾自然采苗得到,南方苗种到浙江购买。2007年春节后,于3月底到浙江省乐清县沿海购买规格为每公斤3000粒的苗种,用汽车运输。苗种要干净,不要有泥巴,篷布遮盖,防止日晒雨淋,但要通风,途中每隔4小时~6小时淋水一次。苗种运到后,立即组织足够的人员放养。除了运输时间外,气温是影响苗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不低于零度的前提下,气温越低成活率越高。
2)播苗时间。南方苗在每年4月1日播苗,北方苗在每年5月25日。
3)播苗方法。大汛潮期退潮后,向池内进水20厘米~30厘米播苗。首先振动容器几下,使苗种的水管收缩,提高钻潜率,然后将苗种均匀撒播在埕面上。健壮的苗,播苗后十多分钟就开始钻土,如果20分钟以后仍然不能钻土,证明蛏苗生命力微弱,或者已经死亡。根据蛏田的条件,按池塘水面计,亩播体长2厘米~25厘米,规格3000粒/公斤,壳不破碎,健壮,大小均匀的蛏苗5公斤,折合蛏埕播苗100粒/平方米。南方苗与北方苗密度相同,南方苗种定为1号池塘,北方苗种定为2号池塘。
4)播苗应注意的事项。一是要组织充分的人力、物力,依据事前制定的养殖计划,统一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播苗;二是播苗前一周左右,经60目~80目筛绢网滤纳入新水20厘米~30厘米,再播苗,不要干池播苗;三是缢蛏实际播苗面积不宜超过虾塘面积的25%,否则会影响缢蛏生长,严重的会引起泛塘。
6生产管理。播撒蛏苗时,埕面水深20厘米~30厘米即可,蛏苗入池后每周加水20厘米~25厘米,6月中旬以前水位保持在80厘米,6月中旬以后水位保持在100厘米,视水色情况和水位情况,适时适量换水,肥水。追肥一般亩施尿素2公斤~4公斤或氮肥25公斤~5公斤,磷肥025公斤~05公斤,少施勤施,晴天中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