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水产养殖应该注意哪些

   2023-05-02 互联网艺莲园38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1)要注意预测发展趋势和可行性。近几年实践证明,特种水产品养 殖成本较高,销售价格较高,消费对象较“特”,市场价格“潮起潮落”,少数人养殖赚钱多、多数人养殖就可能亏本。因此,在考虑发展某种特种水产品时,应事 先了解相关统计数字,并认真分析市场的需要和容纳量,预测发展趋势和可行性。应以销定产,切忌盲目上马、一哄而上。2)要注意考 虑饲养技术上的可能性。特种水产品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养殖鱼类的差异往往较大,因此其养殖技术也不能简单地沿用普通鱼类的养殖技术。特别是部分种类要求较

冬季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冬季水产养殖注意这些

1、防冻害冬季气温低,最害怕的就是冻害,可以在池塘西北边设置挡风墙,用木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这样能防止北方吹,造成水温迅速下降。在霜冻迹象是,可以用湿稻草、柴禾堆放在岸边生火熏烟,减弱霜冻危害。也可以在池塘中栽种一定的水草,可以使得鱼虾在水草中越冬,降低低温对其的影响,也可以在晴朗天下午在注入新水,提高水温。

2、不宜傍晚冲水冬季因为池塘底部厌氧菌发酵原则,如果这时随便打开增氧机或在傍晚冲水的话,底部的水层因为缺氧,傍晚冲水会使得上下水层混合,使得整个池塘缺氧,对于鱼虾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不宜傍晚冲水。

3、适当投喂11月气温在20度注意,是淡水鱼虾的生长旺盛,这时为其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不仅能保膘长胖,还能为淡水鱼圆满过冬打下基础。投喂要遵循“定期、精准定位、定质、定量分析”的标准进行,投喂量根据气温、水体以及鱼虾进食情况灵活掌握。饵料要营养价值全方位,鲜美性强,新鲜不霉变,确保鱼虾吃饱吃好,又不造成浪费,污染水体。

4、消毒改底在鱼种下塘前,需要对其体表进行消毒,可以旺碘进行药浴5分钟,下塘后,连续使用两天应激灵进行抗应激处理。冬季的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底部会沉积很多的残饵和粪便,厌氧发酵会产生到有毒气体,对于鱼虾产生严重的毒害,所以在冬季应该及时投放久氧和强底净进行改底增氧,防止底部环境恶化。

听说今冬可能又有拉尼娜现象,水产养殖要注意哪些事项?

1、白露期间鱼类害怕应激,所以在日常水产养殖过程中,不论是消毒还是杀虫尽量避开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定期在饲料中拌料内服车静,可以有效驱杀体内外寄生虫以及水中有理寄生虫,麻痹寄生虫的神经系统,使虫体失去附着力和活力。

2、在白露期间,投喂习惯也需要又改变,适当少喂,多喂饲料会带来消化不良也会造成浪费,大量残饵累积在池塘底部,造成底质变差。定期使用抵青青改善池塘底部环境,降解池塘内氨氮,阻止亚盐的形成,促进池塘底部粪便,剩料等有机物的降解。在饲料中添加侠肝义胆,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汁分泌,修复肝脏的损伤。

3、多开增氧机,避免因为换季,泛底引起的缺氧。

4、另外季节的转换,很容易造成倒藻,针对倒藻可以采取提前杀藻,保持藻类的可持续生长,同时补充一些肥料。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和管理投入品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面对“拉尼娜”事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广大养殖户该如何应对呢?

1做好相关物资储备

做好低温雨雪天气期间的物资储备,提前做好发电机、增氧机、抽水机、动保/渔药等物资的供应,随时检查一切是否正常,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调度,及时了解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位,供给充足。

2检查维护相关设施

保持鱼塘堤坝结实完整、无渗漏现象,加强设施管理,如检查疏通进出水口、拦网、网箱、网片等的附着物,保持水体流通顺畅;抓紧对池塘、繁殖设施、电力设施、进排水渠道等进行检查维护,对暴露在外的水管、闸阀用稻草绳缠绕保护,对已损坏的设施及时给予更换;对于新改造的鱼池、繁殖设施,要为护坡、进排水设施进行特别养护;检查保温设备,补充加温所需的燃料,保证温室正常运行。

3加强鱼塘管理

建议增加鱼塘蓄水量,使水位尽量保持在18米以上,有条件时打井抽取地下水、引用温泉水和溶洞地下水,或是搭建保温棚、挡风棚等;增开增氧设备,以保证溶氧充足。

4调控水质,提升抗应激能力

随着溶氧降低和水质恶化,水产动物极易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针对这些问题,优激灵能络合水体中的毒素,稳定藻相,修复不良水体;此外,优激灵也能减少外界环境变化造成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5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通过补充营养和能量来增强水产动物的机体免疫能力对于应对拉尼娜现象至关重要,很多养殖户如今都会在饲料中拌入斯大灵,它不仅能改善肠道健康,调节肠道免疫;还能保肝护胆,促进消化吸收。除此之外,斯大灵在诱食促生长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拉尼娜现象未必就会造成冷冬,偏冷或偏暖只是相较往年平均状况而言,后续天气变化仍有待观察。但无论气象发展如何,广大水产人都要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密切留意天气变化,这样才能为新一年的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知道,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都有什么呢?

  当前水产养殖中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注意事项。

投入品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苗种

(1)购买苗种时不查看卖家的苗种生产环境及苗种生产许可证。

(2)不向卖家索要苗种购买发票或收款收据等凭证。

(3)购买苗种前未向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部门送样,进行药物残留、病毒等指标的检测。

2渔药

(1) 购买渔药时只顾一股脑儿地买,不关注渔药生产企业是否已经通过了兽药GMP认证,不重视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非药品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不向卖家索要生产资质及购买凭证。

(2) 在渔药使用过程中不合理、不规范、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用药,存在着乱用药、滥用药、超范围用药、超剂量用药的现象。

(3) 渔药管理不规范。渔药存放无专门独立的仓库,和其他农具、渔具混放,渔药用完包装袋乱扔。

3饲料

(1) 购买饲料时未向卖家索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购买凭证。

(2) 在饲料投喂时未根据天气、温度、养殖水生动物发育情况计算投喂量和频次,存在着饲料投喂过少或过量等问题,影响养殖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

(3) 饲料存放无专门独立仓库,存放地未做防潮措施,和其他农具、渔具混放。

二、投入品使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养殖主体在购买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时,应主动向卖家索要企业工商营业执照、苗种生产许可证、渔药生产资质、苗种及饲料产品检测报告、购买发票或收款收据等材料。

2 养殖主体在购买苗种时,可向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部门送样,针对苗种进行药物残留、病毒等指标的检测,以保证苗种的质量;购买渔药时可向当地兽药管理部门咨询药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尤其是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包装袋上标注“非药品”的药物,并明确禁用渔药清单,不得购买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2)、农业部193号文件和560号公告中禁止使用的渔药。

3 养殖主体在使用管理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时,应在养殖场内建立专门独立的渔药和饲料仓库,保持仓库环境的通风、干燥、整洁,并制定渔药和饲料使用管理制度且上墙,在养殖生产中应根据生产实际来用药、投饵,不乱用药、滥用药、超范围和超剂量用药。

4 养殖主体可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咨询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将无公害管理制度、经验与措施应用到养殖生产中,在提高养殖产品品质和质量的同时,为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地打好基础。

各类水产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1 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 苗种的选择

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些本地的水产品种,可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后期的快速生长也有积极作用。另外,优良的苗种还可以降低后期病害的发生率,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也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如果因为养殖需要,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品种,一是要接受渔业管理站的健康检测,防止外来苗种携带病原,造成本地水域污染;二是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养殖,观察确定不会对环境或其他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后,再在公共水域进行养殖。

3 饲料的科学喂养

水产生态养殖中,对于饲料的投喂也有专门的要求,除了要根据水域内苗种数量多少确定投喂量外,还要坚持“由少增多,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特别是对于养殖新手,应先投喂少量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域(池塘)中饲料剩余情况,如果无剩余,下次投喂时可以适当增加饲料量。直到观察到水域中有少量饲料剩余,此时投喂量即为最佳。科学进行饲料投喂,能够减少水域因为饲料残余而导致水质败坏、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的情况,保证了水质纯净、健康。

4药物的规范使用

生态养殖中,对各类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十分关键。基于生态养殖理念的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到对常见疾病的有效防范,例如掌握某一类疾病的发病规律,了解其致病原因,这样就可以在疾病暴发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更换水体、进行水体消毒等措施,避免爆发疾病带来损害。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则需要按照渔业管理站的指导进行科学用药,使用低毒高效的绿色药物,精准把握用量,在短时间内取得治病效果,且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 益生菌的选择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适宜淡水养殖品种生长的有益菌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菌类的选择工作。首先,就是要挑选自然水域中的菌类,这一类菌类不仅能够帮助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同时也是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菌类的投放也需要注意数量,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其次,就是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合适的种菌,通过这些种菌可以促进菌类更好的生长,以此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最后,就是在采购种菌时,一定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并且经过一些试验确认种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我用八字精养法给你解释(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 、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

⑴ 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指水质、水温、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水质、水量等情况。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

⑵ 种:包括优良的鱼苗、鱼种的繁殖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苗种的提纯优选以及投入品种的合理搭配。苗种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苗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⑶ 饵 :包括投饵的方法、饵料的种类、配合饲料的配方、饵料与水质的关系、饵料与鱼病的关系等。饵料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⑷ 密:指合理密养,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密度要比鲤、鲫为主养鱼的密度稀一些。

⑸ 混:指合理的混养搭配。包括不同品种的混养,以及同一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混养。这样既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的目的,又为轮捕轮放打下了基础,还为第二年的生产准备了大规格鱼种。

⑹ 轮:指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操作制度,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合理的池塘载鱼量,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⑺ 防:指防治鱼病,防治虫、鸟、兽的危害,防逃,防偷盗,防止水源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质的恶化和缺氧、浮头等,这是饲养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与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⑻ 管:是八字精养的关键,以上叙述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管字上。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巡塘,看管拦鱼设备等。要管好养殖的鱼,不仅要求饲养人员有较好的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