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现今的水产养殖大都是以高密度池塘养殖为主,一般都会有亚硝酸盐的存在,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极易诱发疾病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亚硝酸盐产生原因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残饵、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没有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杀灭,使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被分解,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进行分解完成这个过程;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经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进一步通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应对方法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含量,确定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平常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勤开增氧机或经常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坚持每隔1年——2年对池塘底部淤泥进行清淤改造。
根据天气、池塘水质情况,适时肥水,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培养或增加优质藻类。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亚盐的转化减少;提高藻类浓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盐,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被藻类利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自然界中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时间长(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限制了硝化细菌的应用效果。
很多鱼塘因各种原因会造成底质恶化,淤泥深厚,最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暴发持久且顽固性鱼病,因此,应定期使用底改药剂,或者改为底层增氧(如微孔增氧机等)的方法亦可。晴天中午开,阴天早上开,连绵阴雨半夜开,泼洒药物开;傍晚不开,暴雨不开。闷热天气长开,凉爽天气短开;半夜长开,中午短开;施肥长开,不施短开;风小长开,风大短开。
在养殖前期,要创造条件促进硝化菌的生长建立起硝化体系。除保证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体系中投加Mo元素(亚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缩短了亚硝酸盐积累所持续的时间,并加快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度在养殖密度过高或是养殖池塘溶氧比较低时,要创造反硝化细菌的适合生长条件,促进反硝化作用对氮的转化。比如在养殖水体中投加能量物质(有机酸、乙醇等)能够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是能量物质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会导致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不彻底,仅能完成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转化为氮气(N2),造成亚硝酸盐的过度积累。
南美白对虾养殖 如何降解亚硝酸盐??? 什么引起亚硝酸盐偏高???
(1)养殖池应严格清塘、清淤,干塘、曝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氯制剂消毒。(2)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3)培肥池水时,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宜用生物有机肥培水和分解底质;用“多福可乐”降解池水中的氨氮。(4)在养殖生产中要加强换水,增加池水中溶氧,释稀原池氨氮浓度;炎热天气除需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体底层足够溶氧。同时,每半月定期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和有机生物复混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分解底泥中的有机废物,抑制氨氮产生,防止细菌性鱼病交叉感染。(5)采用科学的投喂方法减少残饵量,防止过量投饵和饵料变质,及时清除残饵。(6)晴天中午或午后开增氧机1-2小时,增加池水底部溶氧。(7)发现氨氮中毒时,可用“瑞福活水灵”缓解氨氮毒性,然后每亩鱼池施用“多福可乐”降解氨氮。(8)可使用硫代硫酸钠15毫克/立方米水体;或使用光合细菌、EM源露、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9)及时加注新水,释稀池水氨氮浓度,防止中毒加深。(10)泼洒食盐,干扰与阻止氨氮及硝酸态氮继续入侵鱼体血液。每亩(水深1米)用食盐17公斤。(11)撒(洒)施沸石粉与麦饭石粉,吸附池底部分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12)池鱼中毒得以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杀剂进行杀菌,以防止病菌感染。
亚硝酸盐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毒害非常大,比如1水的盐度,在5‰水是1毫克那么在-0‰水就达到10毫克,2饵料污染,有机物的增加超过养殖后期藻类和细菌的净化速度,3光和作用的不足引起的氮营养过剩4倒藻很多不一一说了,我经常用几种办法,1早期水质要调理好,水肥亚硝酸盐就少,主要被动的预防2直接化学处理,泼洒含硫酸镁或硫酸亚铁之类的药物,降解速度快,但治标不治本3利用好的天气泼洒消化细菌之类的菌种,在水中培植一定的菌种优势来吞噬它,不过降解速度太慢,4红糖氯制剂======,理论上的东西我已经做了很多实践证明并不可行,我常用的就是养殖中期15天泼洒1次消化细菌,如果还是发生,先泼洒消化菌培植,再泼洒化学药物直接降解,接着肥水,效果不错,以上是本人个人意见,养殖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希望你找到好的方法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