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最佳处理方法,水产养殖杀弧菌特效药
调节ph:根据池塘的酸化程度,每亩池塘施加15-20kg的生石灰来改善水体的ph值。调节氧气浓度:使用增氧设备,或者是往池塘底部投放增氧颗粒,或者是增加池塘的换水次数,提高池塘底部的氧气浓度。
一、弧菌最佳处理方法
1、弧菌的适宜生活环境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ph偏低,水体中的盐度为03-2%,有机物丰富,底质恶化。所以在防治弧菌时主要以改善水底的环境为主。
2、防治方法
(1)弧菌在pH偏低的池底繁殖速度相对较快,再加上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在池底这种ph偏低的环境很难繁殖,最终导致弧菌大量繁殖。可以根据池塘的酸化程度,每亩施加15-20kg的生石灰。
(2)弧菌是一种需氧兼性厌氧菌,所以提高池塘底部的氧气溶解量也能有效防治弧菌。可以使用增氧设备,提高池塘底部的氧气溶解量,或者是定期往池塘底部投放增氧颗粒,或者是增加池塘的换水次数。
(3)弧菌喜欢有机质丰富的环境,所以在平时投喂饲料的时候,一定不能过度投喂,否则未被鱼虾采食的饲料就会沉到池塘底部,为弧菌提供充足的食物。
(4)在干塘之后,可以对塘底进行暴晒杀毒,同时积极进行池塘改底工作,破坏弧菌的生活环境。
二、水产养殖杀弧菌的特效药
1、选择药物
水产养殖杀弧菌的特效药有蛭弧菌。作用原理:蛭弧菌以无鞭毛端为先导,在接触到弧菌后以100转/s的转速迅速旋转,通过其细胞壁进入周质空间,然后使弧菌膨胀成球状蛭弧体,几个小时后就可完成繁殖并破裂弧菌胞体,然后进入水体中的新生蛭弧菌又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2、使用方法
(1)兑水稀释泼洒
①预防:每亩池塘使用200ml的蛭弧菌用水稀释后,泼洒到池塘中,每隔5天使用一次,一共使用2次。
②治疗:每亩池塘使用300ml的蛭弧菌用水稀释后,泼洒到池塘中,每隔5天使用一次,一共使用2次。
(2)拌饲料使用
①预防时,往饲料中添加投喂饲料总量1%的蛭弧菌,每隔3天使用1次,一周使用2次。
②弧菌病状出现时,往饲料中添加投喂饲料总量2%的蛭弧菌,每隔3天使用1次,一周使用2次。
③鱼虾因弧菌刚刚死亡时,往饲料中添加投喂饲料总量2%的蛭弧菌,每天使用一次,病症好转时,减少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④鱼虾因弧菌死亡有一段时间时,往饲料中添加投喂饲料总量3%的蛭弧菌,每天一次,病症好转时,减少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如何应对副溶血性弧菌对养殖虾的危害
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至关重要,环境调控主要分为对水质、底质以及天气变化的预防和处理。可使用“光合菌”调控藻相活菌,净化水质;防病抑菌可选择使用“乳酸菌、丁酸梭菌”以及“蛭弧菌”。另外,还需注意产品之间的搭配与交替使用。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偷死病的防治方法
(一)预防方法:
1、现行爆发的副溶血性弧菌是海水弧菌,又称嗜盐菌,盐度愈低,其生长繁殖的速度愈慢,在纯淡水中,其几乎不能生长。今年很多淡水塘养虾较高的成功率也充分说明了副溶血性弧菌这一生物特征。因此,放苗后,有条件的池塘,可逐渐添加清洁的淡水,降低虾塘水的盐度以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预防偷死病的目的。
2、副溶血性弧菌畏酸(在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因此,在养虾过程中,尽量控制虾塘的PH值在不影响对虾正常生长的低的阈值(70-80的范围内),若池塘PH值过高,及时施用EM菌、乳酸菌、有机酸等以降低养殖水体酸碱度,可有效延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偷死病的爆发。
3、用弧菌培养基对养殖水体弧菌的垂直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说明:大部分弧菌都在池塘底部,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藻上不断繁殖生长。对虾吃食这些物质后,通常引起胃肠道感染、心肌损害、肝胰脏明显萎缩。很多发病池塘停料后,对虾发病程度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