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小妙招
水产养殖小妙招
水产养殖小妙招,生活中是有很多水产店的,而且现在去逛超市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水产区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但要是保鲜、养殖技术不行的话,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下面看看水产养殖小妙招及相关资料。
水产养殖小妙招11、 观察水质及养殖环境
很多时候,鱼会因为鱼缸的密度太高而缺氧,会出现很多泡沫盖缸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养殖环境的清洁度太差。解决方法就是先把泡沫捞出,将鱼缸中的水放出三分之一,同时注入干净的水,加氧气、片冰(降温)和盐(5-8克)综合一下水质,提高养分,提升水中含氧量帮助鱼提升活度。
2、 鱼的死因
缺氧窒息;染病(缸里有病菌);鱼狂躁;换环境不适应;水质不好;海水鱼盐度不够;鱼缸和过滤缸(积累的细菌过多)长期不消毒;循环不畅,水里的含氧量过低;低温(超市里的水温一般在15度左右(冬夏不一样,而罗非鱼和和鲈鱼等水温在20-22度);嘈杂声造成的鱼死亡。
3、鱼进入新环境不适应
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不适应而引起行动失调,漂浮水面、失去游泳能力的感冒症状,严重会引起死亡。防治方法: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之前检查水温,调节水质,避免温差过大。
4、 其它原因
造成鱼死亡的原因还有很多,水质、温度、密度、含氧量、盐度的不合适都将成为影响水产商品活度下降,甚至死亡的原因。比如温度突然变化,或者低温针对热带鱼(比如罗非鱼、河鲈鱼等)会死。异物落入水中(如杀虫剂)等偶然原因均可造成鱼的死亡。
那么,水产养殖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我们一一梳理:
1、吸收养殖经验
首先进货时,采购人员可以向上游供应商了解商品的现有的盐度及养殖温度等养殖注意事项,可能来自自然海域,可能是人工养殖,养殖环境不同。鱼的温度、水的酸碱度、硬度等都必须注意,这些条件达不到要求也会容易造成鱼死亡。另外也可以跟供应商咨询,他们是怎样养殖鱼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2、每日清洁
每日清洁可有效提升活鲜商品的活度。首先,在早、中、晚用捞网捞出缸内的鳞片和杂物,或者用吸水管将杂物吸出,保证水质清洁干净,缸体若有粘液,可使用小海绵进行擦拭。每日对缸体的清洁一定要做到位,不仅可以为水产商品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美化了向顾客展示商品的窗口。
如果需要换水时,替换1/2或2/3的水,之后加氧气,降温可以加片冰,增加水的氧分,留一部分陈水用来中和水质,使鱼缸内的商品可以较好、较快的适应新的水质。
3、鱼缸消毒
(1、新买的鱼缸要用百分之二的盐水进行刷洗。
(2、使用过的鱼缸要用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并打开循环系统和增氧系统。
(3、对发过病的鱼缸要使用千分之一的漂白粉全缸遍洒。
(4)海水缸最少6个月或8个月消毒一次,贝蛤缸基本一个月或半个月消毒一次。
(5、消毒频率的把握也将影响商品的鲜活,高频次的消毒可能对一些高端水产造成影响,适应程度不好会造成死亡,需特别注意。
4、夜间养殖
夜间养殖是水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操作时段。由于工作独立性强、夜间工作难度较大等因素,易出现设备突然跳闸或烧坏、氧气管松动脱落、水温异常、鱼跳到地面等情况,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也将造成商品损失。
5、养殖关键点
水质:确保养殖池内水质清洁,及时换水,并对鱼池进行消毒处理。
温度:根据每种商品的特性以及季节的不同,不断调整以达合适。
密度:根据门店鱼池实际大小,合理调整鱼的密度,避免因养殖过多,导致缺氧。
含氧量:合理调整养殖池氧气,避免因氧气过大或过小造成鱼类死亡。
盐度:了解商品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特性,不断调整以达到合适。
水产的养殖要比其他生鲜商品的管理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加倍的细心和耐心来“呵护”商品,一时的疏忽和大意都将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这其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一篇文章无法概括全面,希望大家能通过不断的、系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摸索出适合的方式,少走一些弯路。
水产养殖小妙招2高端贝类养殖
1、 控制好水质、水温、盐度等,调节到位。
1、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的干净、清澈;
2、一般高贝养殖的水温要控制在13-15℃;
3、盐度要达到23度以上。
这样养殖出来的高贝存活率较高,而且可以养到2-3天,甚至有的一个星期都没问题。
2、 经常性做好挑选、清洗工作。
1、在售卖过程中如在水池里面有看到破损、破壳、瑕疵、甚至死亡的,一定要及时挑选出来,保证其他活体不被感染;
2、要定期、定时对海鲜底下的过滤池进行灌水清洗(包括过滤池下面的过滤石、海绵也要过滤、清洗,一般一周洗2-3次)。
淡水活鱼类养殖
淡水鱼和海水鱼是要分开养殖的,有鳞鱼和无鳞鱼要分开养,热带鱼要单独饲养。
总体要求:养殖池的'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放鱼之前需打氧半小时使其蒸发。要做到勤换水,勤清洁,保持水质清新,无污物。活鱼转移至新的环境时,要求温差不能超过2℃至5℃(这一点在早上收货以及营业中换水时尤其需要注意)。
如超过此标准,就会造成鱼类的非正常死亡;此外,活鱼类对水体要求偏弱碱性,需放入适量的大苏打。海鱼类的养殖池需加入一定比例的海水晶调制成海水,提高鱼类存活率。
虾类养殖
现在市面上有三种虾,一种是纯淡水虾,对盐度要求较低;第二种是海水淡水混养,盐度在17度左右,最好养;第三种是纯海水虾,盐度要在24度以上。采购的时候一定问清商品的品种,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总体要求:A、勤换水;B、虾类对水体要求为弱碱性,故应放入适量的大苏打。
夜间的养殖工作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夜间活泼的鱼会跳出鱼缸,或者跳闸导致断电,氧气管松动,鱼缸漏水,水温升高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在夜间经常巡查,员工也要学习一些面对夜间应急措施,经常在冰箱冷冻一些冰块,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给水池降温,有准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养殖中还有很多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希望大家在养殖的时候多积累经验,我们只有认真负责地进行水产养殖工作,才能真正把水产这个品类的潜力发挥出来。
水产养殖小妙招3红糖在水产养殖的作用
1、稳定水质
如果池塘里的水质不好,过多肥足,PH值超标,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红糖,促进碳元素生成,稳定水质,防止倒塌应力问题的发生。
2、控制有害物
可以维持水中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控制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保持平衡的生态结构。
3、抗病增免
鱼食用红糖以后,补充了机体所需的碳源和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水产动物的抵抗力,防护疾病的发生。
4、安全治理
可以代替某些药物解毒的功能,治疗鱼掉鳞或脱黏的小问题,减少病原菌的发生,使养殖更加安全。
5、增效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使用光合细菌时,加入些红糖可以重新激活菌体,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水产行业的很多物质中,含碳的有机物是很重要的,而红糖富含的碳,不光是人类使用,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也会进行一定作用。
水产养殖一年到头都在调水,你可知道怎么调一塘好水?
水产养殖碳源可以和光合菌混在一起泼洒,相关资料如下
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作能源并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氢等作供氢体,进行完全自养性或光能异养性生长但不产氧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光合细菌分布极广,生命力极强。光合细菌无毒无害,蛋白质含量高达65%,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辅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在养殖水体及饲料中施加光合细菌能改善水质,减少耗氧,促进鱼虾生长,提高产量10%-30%,对推动健康养殖和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其使用方法如下:
一、适时使用
使用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15℃-40℃,最适水温为28℃-36℃,因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注意阴雨天勿用。
二、与肥配用
在池塘施用粪肥或化肥时,配合施用光合细菌效果更为明显。尤其可避免化肥用量过大、水质难以把握的缺点,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
三、视水质使用
要根据水质肥瘦情况使用光合细菌。水肥时施用光合细菌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改善水体环境和培育天然饵料,保证水体溶氧;水瘦时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后再使用光合细菌。
四、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施
光合细菌制剂是活体细菌,药物对它有杀灭作用,不可与消毒杀菌剂同时使用。水体消毒后须经1周后方可使用,使光合细菌在水体中产生优势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生长。
水产养殖小技巧 水产养殖有技巧方法
调水说简单,也简单,就像这个名词一样,直接解释就是调整水质。说复杂,那可就真复杂了,因为“水质”就是一个庞大的复杂概念。
从生物学角度讲,调水涉及到养殖水体内多种生物共生条件的调整。说白了就是养殖水体内,藻类、菌类、昆虫、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相互依存、相互抑制/促进的环境调整。
从生态学角度讲,调水就是尽量保持接近“自然生态”条件,保持生物多样性。事实证明,维持在 “我们人类认为的理想人工环境”中进行生产,往往难以维继,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生态危机”。这是我们对“自然”的认知还差很多,我们几乎还没有建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
从生产学角度讲,调水就是尽量调整养殖水体中营养物质、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等的变化,使之利于水产养殖生产,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这个角度是最狭隘的角度,只不过是人类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追求。基于这种思维研发或采取的措施,往往都会顾此失彼,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所以,说了半天,调水调什么呢?个人认为,调水就是在生产条件下,以尽量贴近自然的方法,建立适于养殖目标的养殖水体环境。也就是,把养殖水体中生物平衡、物质平衡调整到满足或者促进养殖目标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要调水呢?实际生产中,由于养殖者不断追求、市场不断需要,于是,大量的“人工干预”介入到“自然生产系统”中,养殖水体的环境会快速变化,我们也就不得不经常“调水”。
天气变化,需要及时调水。天气剧烈变化,特别是暴雨/连续阴雨后,出现太阳暴晒的热天,水体在藻类、菌类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引发养殖水体缺氧是经常发生的;养殖水体分层,底部恶化加快,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累积量增加,极易诱发各种疾病。可见,天气剧烈变化后,需要调水。
不同阶段,需要及时调水。例如,养殖前期“肥水”就是一种调水方式。养殖中后期,由于大量投料,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快速、大量累积,采取稳定水质、降低亚硝酸盐的措施,是另一种调水方式。
调水不是目的,稳水才是根本。这是我们在进行调水时,要建立和坚持的概念。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养殖动物是不可能生长好的,更不用说高产。这样看来,调水的时机就很重要了,追着水质变化以后再调水,永远是被动的,且水质永远是“不稳定的”。
调水,也要走在水质变化的前面。根据养殖水体的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后水质变化规律、养殖水体内生物变化规律、养殖动物生长进程规律、饲养管理变化规律等,采取预防、及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微调”结合,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性”。这就是调水的“适宜时机”。
调水的时机,有固定的,也有临时的。具体的调水时机,是根据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养殖者的经验,及时调整的。例如,台风来临之前,必须要事先采取适当措施,稳定养殖水体水质,预防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台风过后,还要及时跟进,采取必要稳定水质措施。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技术。而对各种物质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养殖各阶段的正确理解,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正确的产品”,才能调好水。一句话,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是调水的基础。
例如养藻,水产养殖的都知道,好藻好水。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养的。光合作用是需要足量的二氧化碳,而在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则主要是以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这就一定要涉及到水体中的一些指标了,一是硬度,二是总碱度。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量,反应出的就是总碱度的高低,总碱度越低,越不利于藻类的生长。这是培藻前要正确理解的基本要点。
例如培菌。细菌有自养型与异养型之分,碳与氮对细菌繁殖有影响的就是异养型细菌。细菌自身碳氮比大概是五比一,这意味着,当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同化一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的细胞体;而在同化的过程中,能量又是通过有机碳获得,且同化一份碳所消耗的有机碳是4份,也就是说,同化一份氮,消耗的碳是5份,而有机碳是20份,加起来碳与氮的比例就是25比1。
现在鱼塘、虾塘投的饲料,往往蛋白很高,大多饲料蛋白都在30%以上,一般饲料的碳氮比在9-10。在养殖中,饲料中的氮约有70%都没有被利用,而这些氮都是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的根本来源。这些氨氮、亚硝酸盐需要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微生物要高效的分解、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必须要有足够的碳源。
养殖水体中,碳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光合作用,再一类就是饲料。当碳不足,就需要通过人工方法去补充。像葡萄糖、红糖、糖蜜都是碳源。这也是养好菌、调好水所必须要知道的基本知识。我们都知道水产养殖中的一句话是,养成靠养藻,高产靠养菌。
养殖水体消毒,是大家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其基本理念是,由于养殖水体中含有大量杂菌或有害菌,通过“消毒”,“杀灭有害菌”,以减少对养殖动物的不利影响。于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了大量“水体消毒”动作。
消毒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要明白,消毒的目的什么,怎么做,后果是什么?比如说,池塘进水完成后,施用漂白粉、溴氯海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水产常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这无可厚非。但水体消毒后2-3天,待消毒剂药效基本消失后,施用浮游微藻营养素和有益菌制剂培育基础饵料生物,使水色呈豆绿色、黄绿色或浅褐色,营造藻一菌平衡的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给虾苗或幼虾提供优良的生物饵料,促进虾苗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对于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消毒,这就是人见人智的事了。本人不建议经常进行水体消毒,在本人自己的实际操作中,除非极特殊情况,不再进行消毒处理。完全依靠综合生物技术集成的调水手段进行调水。
所谓调水,还涉及到很多问题,这里不一一累述。但本人需要强调的是,充分认知和理解水质、养殖动物、自然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配合自己的经验,建立适于自己操作、适合于自己池塘特点、适于养殖动物特性的一套调水措施,才是“调水”的实质,也是达成养殖成功目标的适宜方式。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是什么作用?应该如何使用?
1、首先不管是养殖什么物种,第一点就是要选苗子,螃蟹也是如此,苗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面的产量。目前农村里的螃蟹苗子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好养,养殖过程中死亡率太高了,养着养着自己都没信心了。所以首先要确保苗子没问题,在养苗子的时候,养殖池一定要定期更换水源和杀毒,因为螃蟹苗子是非常脆弱的,可能一场大雨带来的水质变化就会导致大批量的死亡,任何事情起步都是最难的,所以这点要非常注意。
2、养殖池内的环境,不要看成年后的螃蟹壳是硬硬的,就认为他们是“汉子”,可以随便养殖不用管哦!螃蟹的生活环境是离不开水草的,因此水草的把控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环。首先是数量,水草数量不能太多亦不能太少,在夏季的时候,水草可以为螃蟹遮阴避阳,但是冬季就不需要这么多了。过多的水草会跟螃蟹们抢水中的养分,再者,水草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水质是有很大的污染的,水质污染对于螃蟹的危害。其次是水草的质量,但实际上就是如此,水草的质量也要注意,假如发现很多水草腐烂在水里了,要及时清理不要偷懒。
3、氧气,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氧气,螃蟹也是如此,第二点里说到的水草其实是可以产生一定的氧气供给的,但是这么一点氧气对于数量庞大的螃蟹群来说还不足够,因此需要人工的辅助才行。一般就是常见的制氧机了,这个在菜市场很常见,那些卖水产品的商人们为了鱼虾能活得很久更新鲜,往往都会配置一台制氧机在旁边。有很多螃蟹养殖户都有这种情况,前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起床一看大片的螃蟹全死了,便大呼有人投毒之类的,其实并不是,而很可能是因为大批量缺氧,因此作为养殖户来说,这个知识点一定要储备。
4、饲料的选择,螃蟹并不是靠喝水和吃水中的微生物就能长那么大的,更多的时候都是要靠人来喂养饲料,螃蟹的饲料一般就是由鱼虾作为原料制成的,由于成本较高,价格肯定也是不菲的。于是有些养殖户便想用其他的一些肉类来代替,这个办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就好比人类一样,同样是能吃饱,这个办法用来应急还行,但是长期喂养其他肉类,是会导致营养不良的,质量也就上不去了。
5、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心态,螃蟹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需要你花心思去照料,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是不适合做养殖行业的,更加不适合做水产养殖。还有就是遇到螃蟹出问题,比如大批量死亡的时候不要慌乱也不要灰心,一定要冷静下来分析问题找出根本,然后再去解决。
光合细菌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的总称,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快速降解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调节pH 值;有效分解水中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
净化水质;可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生长,维持藻相平衡,防止有害藻类过度繁殖;有利于养殖品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其健康生长。
光合细菌的诸多特性,使其在水产养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将其主要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主要作用
1 改良水质。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单位产量量增幅较快,投入品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污染严重,特别是养殖后期,水体中有机物、氨及亚硝酸盐含量偏高,严重影响了养殖品的生长。
在养殖水体中使用光合细菌后,可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饵料、粪便及其它有机物,并通过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为水产养殖品的生长营造优良环境。
2 作为苗种的开口饵料。
光合细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579%,粗脂肪为79%,可溶性糖类为208%,并含有16种必需氨基酸。
光合细菌的菌体微小,仅为小球藻的二十分之一,非常适合刚孵化出来的幼体苗种摄食,可以作为鱼虾蟹苗种的开口饵料,可提高苗种繁育成活率。
3 作为饲料添加剂。
光合细菌的菌体细胞营养丰富,并含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直接加入到饲料中,养殖品摄食后免疫系统受到刺激,能有效促进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加快养殖品的生长速度。
4 培养有益藻类。
在养殖水体中施入光合细菌后,蓝藻等有害藻类受到抑制,使硅藻、小球藻等成为优势种群,有利于养殖品的健康生长。
5 预防疾病。
光合细菌是有益微生物,施入水体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细菌种群,既改善了水质,又抑制了有害病菌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养殖池水中有害病菌数量,从而降低了水产养殖品的发病率。
二 、使用方法
1 酌量使用。
鱼池使用时,用2-5g/m3 的光合细菌拌精细干肥泥均匀撒入池内,以后每隔20d 左右, 用1-2g/m3兑水后全池泼洒;虾、蟹池使用时,用5-10g/m3 拌精细干肥泥均匀撒入池内,以后每隔20d 左右,用2-5g /m3 兑水后全池泼洒;
将光合细菌添加在饲料中投喂(鱼、虾、蟹)时,按1%的比例拌入即可,每隔2-3d 投喂1 次;用于预防疾病时,可经常使用,鱼池施入量为1-2g/m3,虾、蟹池为5-10g/m3,方法是兑水后全池泼洒。
2 适时使用。
选择在晴天使用,使用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在20℃以上,低温及阴雨天气时不宜使用。
3 看水使用。
在肥水时使用光合细菌,可促进有机污染物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可改善水体环境,增加生物饵料。
当水体消瘦时,则应先施肥培肥水质,然后再施入光合细菌,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当池水呈酸性时,应先使用生石灰,将pH 值调节在70-80 之间,然后再施入光合细菌。
4 与肥配用。
在池塘施肥时,配合施用光合细菌效果更为明显。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因施肥量过大而水质难以把握的缺陷,而且还能防止因藻类老化而造成水质变坏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增强培水、净水效果。
三、注意事项
1 将光合细菌菌液光照10h 后,再使用效果较好。
2 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用生石灰调好pH 值3-5 后,再行使用光合细菌。
3 光合细菌不宜使用金属器皿贮存,扩繁好的光合细菌应尽早使用,常温贮存时间不得超过15d。
4 培育鱼苗时,应在苗种入池前7d全池泼洒,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为日后入池的苗种提供适口饵料。
5 因光合细菌形态微细、比重小,将其泼洒鱼池时,活菌不易沉降到池塘底部,无法起到较好改善底部环境的效果。
因此,在全池泼洒改良底质时,尽量与沸石粉合剂配合应用,这样既能将活菌迅速沉降到底部,同时沸石粉也可起到吸附氨的作用。
6 若要同时施用不同的净水制剂,应该注意制剂之间的共容性。如: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并不适合同时投放在同一养殖池塘中,因为它们净化水质的过程相互有抑制作用,会降低其使用效果。
7 光合细菌是活体细菌,药物对其具有杀灭作用,因此,不可与抗生素及消毒杀菌剂同时使用。一般在水体消毒7d后使用,否则会影响其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