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什么是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措施

   2023-05-02 互联网艺莲园354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1池塘要求及放苗前的准备目前一般养虾池塘均可养殖日本对虾,考虑到日本对虾有潜沙的习性,养殖池应选择沙质或沙泥质土壤为好,泥质次之。虾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后,池底会沉积一些淤泥和有机碎屑。如果不清理掉,就会逐渐恶化虾池底栖环境,使对虾生长缓慢,甚至得病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每年进水前1个月左右,要对虾池进行清淤消毒、固堤整池,同时使池底得到充分的晾晒。池塘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用量每亩50~100千克,既可进行消毒,又可提高土壤的pH值。漂白粉对原生动

想知道斑节对虾要怎么养才能有高效益呢?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1 池塘清整

(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把塘水排干,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塘壁藤壶等。

(2)放养前一个月,每667m2用生石灰70~100kg,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并用拖拉机进行翻耕,暴晒。

养殖管理

1 水质调控

养虾首先要懂得养水,这是养虾成功的基本功底。保持良好的养殖用水条件能刺激日本对虾的旺盛食欲,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水质的管理主要手段是定期对养殖池水和底质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每日监测。

2 使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池塘底质环境,

斑节对虾底栖息习性较为明显,所以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的成败,对于底质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养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良底质中起重要作用。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营造养殖斑节对虾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每7-10天加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比如使用复合利生素、诺碧清净水剂、氧化剂、氨硝净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的改良池底、降低H2S、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每667m2用量为15-20g。

3 保证充足溶解氧

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溶氧丰富,各种生物能够存活,水中的碳酸盐等缓冲体系才能稳定,氧化还原电位高,水体有害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才能减少,同时虾摄食能力加强,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谢利用率也高,并抑制致病细菌的繁殖。因而创造立体式的增氧模式和不定期地使用液态、固态增氧剂,保持充足增氧,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斑节对虾池水溶氧量不低于3mg/L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及水化条件,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和使用双氧水、过氧化钙等增氧剂,保持虾池溶氧充足。

九节虾是基围虾吗 九节虾养殖注意事项介绍

(1)港温养殖国原始、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是依靠天然生产力提供产品的生产模式。北方称港养,南方称“鱼_”,即利用沿海港湾、海汊、荒滩、洼地,加以人工筑堤,建闸、开沟、劈滩,以贮存海水,利用潮汐涨落,引潮纳苗、鱼虾蟹混养。管理十分简单,不清池,不投饵,产量低。从十几千克到数十千克,以广种薄收获得利润。近年来,这种养虾方式已逐渐为池塘养殖所代替。

(2)人工生态系养殖在港_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依靠天然生产力养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人工干预,如通过消除有害生物、施肥、移植饵料生物,或补充投饵等方法,努力培植起一个适于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水质环境),在较低的养殖密度下,努力发挥水体的自然生产力,大大减少了水体污染和虾病发生。维持水体中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少投入、低成本的运作中获得较稳定的养殖效益。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在数十公顷乃至数百公顷的大型养鱼港对虾养殖中,采用这种方式。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已改造成中小型池塘养殖。近年来由于虾病的暴发,半精养池塘废弃甚多,在这些废弃闲置的池塘上部分地采用、完善和发展这种养殖模式,也是对抗虾病,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3)中型池塘半精养在潮间带或潮上带修建面积为数公顷的长方形池塘,以潮差纳水或机械提水,或两者兼而用之的方式供水,以人工投饵为主,施肥繁殖或移植生物饵料为辅的养殖方式。中国用这种方式养虾,每公顷已达1500千克左右,高者可达3000千克。

(4)网堤式养殖也称半蓄水养殖,属半精养类型。即在潮差大、风浪小、底质硬的潮间带(一般在低潮区),修筑1~15米高的石砌坝或混凝土坝,坝顶撑有高出大潮最高水位线的尼龙拦网,拼成半堤半网的池塘、投饵养殖对虾。其优点是可利用潮差自动换水,水质好,节省提水动力,缺点是清池难操作,投饵易流失,安全程度差。该种养殖方式在日本天本县天草地区最为盛行,每公顷产日本对虾4500千克左右。中国青岛崂山1987年也曾以土坝代替混凝土坝建成半堤半网的虾池,每公顷产对虾4500千克,但因安全问题未坚持下来。

(5)小型池塘充气养殖属精养式的低等形式,即利用面积多在1公顷以下,水深2米以上的小型室外土池,采用机械提水,增氧机充气或循环流水等方式保持较好的水质,主要依靠人工投饵养殖。投入大、产量高,一般每公顷产虾3000~7500千克。该种方式在中国台湾省、东南亚(如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进行较早,近年来,国海南、广东、山东、天津等地结合当地特点,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如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自1998年开始,在盐碱地结合造田,挖地筑池,利用渗出高盐水,加入淡水调配,充气养虾,使虾病减少,产量每公顷最高达4500千克以上。

(6)工业化养殖集约化程度很高的精养方式,也称超精养。指在水体较小的水泥池中,利用先进的工业调控手段,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如日本鹿儿岛式,系在潮上带建造圆形水泥池,单池面积为1000~2000米2,双层底,上底铺设20厘米厚的砂层,供日本对虾潜居。海水由池表面切向进入,推动池水旋转流动,多余的海水由池底渗出。并定时经过池中央的圆柱形排水网,由其下面与之相连的排污孔排出池底污物。这种养殖方式产量高,可达15~3千克/米3。美国的跑道式养虾池和国曾利用对虾育苗池试养对虾皆属此类。2001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参照日本鹿儿养殖模式,利用面积为500米2的水泥池,上盖塑料大棚,增设涡流设备和增氧设施,养殖南美白对虾、蓝对虾,取得了37500千克/公顷的高产。由于超精养模式投资大,耗能高,技术要求高,目前在国尚未大面积推广开来。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竹节虾在淡水里可以养殖么?

1、九节虾不是基围虾,九节虾又叫做日本对虾,最先在日本养殖,且虾体表面会有蓝褐色的花纹,且尾尖是蓝色的,而基围虾是广州基围地区养殖的对虾,比一般的对虾体型要大,且身体上会分布着较为密集的褐色小点。

2、准备容器

在养殖九节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一般家庭养殖时可以使用水盆或者鱼缸养殖,同时选择容器后,需要向容器中添加适当的细沙和水草,为九节虾提供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还可以在鱼缸中用石头搭建一个空间,作为虾的巢穴。

3、定期换水

在养殖九节虾时,也需要为植株定期的更换水分,同时在为其更换水分时最好使用未受污染的水源,以免养护过程中导致九节虾遭受病害。并且在更换水分时也需要对养虾的容器进行清理,为九节虾提供一个干净的生长环境。

4、合理喂食

在养殖九节虾时,最好可以使用动物内脏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在喂食时也需要注意喂食次数,一般一天需要喂食三次,同时在喂食时,需要根据虾的总重要决定投食量,一般可以投喂九节虾总体重百分之六的食物。

5、九节虾,多见于福建以南地区,尤其是广东人爱吃的海鲜之一。其真身是斑节对虾。传说中,九节虾十分有节气。上水后,它会吐出分泌物,令自己死亡,让喜欢尝鲜的人不得染指,颇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勇壮烈。所以养虾的人必须常换水,冲走分泌物,以防它“自杀”。

日本对虾亲虾的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的方式,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竹节虾在淡水里可以养殖。

养殖技术: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池塘清整

(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把塘水排干,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塘壁藤壶等。

(2)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70~100千克,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并用拖拉机进行翻耕,暴晒。

(3)进水至20~30厘米。采用氯制剂进行池底消毒,有效氯浓度为3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清塘药物杀灭鱼、虾、蟹卵、细菌、病毒等。

2、养殖用水准备

养殖用水均为沙滤井过滤海水,放苗前15天加水80~100厘米左右,接着用有效氯浓度为5~10克/立方米氯制剂对水体消毒。2天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施肥,培育基础饵料,肥水可以按每亩用肥水育藻剂400克和白云石粉15千克。以后每3~5天视池水水色和浮游生物量进行追肥,保证有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基础饵料生物培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放养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虾池水色以黄绿色为最佳。

二、虾苗放养

1、放苗时水质要求

(1)水位100厘米左右,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肥而嫩爽,池水中基础饵料生物较丰富。

(2)水温:最适水温为24~28℃。

(3)pH值:虾池pH值最适在80~86之间,不应低于76,与育苗池pH相差不超过05。

(4)盐度:虾池盐度控制在25~35‰之间,不低于18‰,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超过5‰。

2、虾苗选择及放养注意事项

(1)要求虾苗个体肥壮,规格整齐,体表清洁,无寄生物,全长1厘米以上,游动活泼。放苗前进行病毒和弧菌检测,不得携带WSSV、TSV、IHHNV和I米NV等几种特定的病原和弧菌。

(2)放养量通常为3~5万尾/亩。池底整修较好的高位池放苗量可达7万尾。

(3)应在虾池上风口放苗。

(4)放苗时尽量避免将池水搅浑。

(5)设定测验成活率网箱,7天后测网箱成活率,精确计算成活率。

三、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

保持良好的养殖用水条件能刺激日本对虾食欲,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水质管理主要手段是定期对养殖池水和底质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每日监测。

(1)水质基本要求:池塘pH值可作为池水好坏的指标,养殖中后期宜为80~88,日波动小于05;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4毫克/升;虾池盐度控制在25~35‰之间,低于18‰,高于45‰虾体均会出现不良反应;总碱度100毫克/升以上;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2毫克/升;氨态氮含量低于03毫克/升。

(2)关注水色变化,适时加换新水: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理想的水色应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日本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忌水色突变和丝状藻过度繁殖。养殖中后期,池水应处于高水位,隔天加水5~10厘米,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养殖后期,可每天适量补水,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45厘米。但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①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7或pH>9;②池水透明度大于50厘米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③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④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⑤虾体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3)使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日本对虾有潜沙习性,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成败,对于底质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营造养殖日本对虾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建议每7~10天加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如使用净水剂、氧化剂、氨硝净等复合微生物制剂,每亩用量为15~20克,可有效的改良池底、降低硫化氢、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4)适量补充营养盐类,保持水质稳定:虾池中的营养盐类是虾池生产力的基础,其中氮、磷是制约因子,氮、磷的含量是决定虾池生产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碳酸盐的含量则是决定水环境是否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持虾池水质稳定,需要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建议每10~15天全池泼洒2~3克/立方米磷酸氢钙1次,20克/立方米白云石粉1次,1~2克/立方米碳酸氢钠1次,以调节水体总碱度达到100毫克/升以上。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5~7公斤。

(5)保证充足溶解氧: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溶氧丰富,各种生物能够存活,水中的碳酸盐等缓冲体系才能稳定,氧化还原电位高,水体有害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才能减少,同时虾摄食能力加强,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谢利用率也高,并抑制致病细菌(如常见的气单胞菌)的繁殖。因此创造立体式的增氧模式和不定期地使用液态、固态增氧剂,保持水体充足增氧,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日本对虾池水溶氧量不低于3毫克/升,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及水化条件,合2、饵料投喂

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聚光性强,进食快,早期白天肠道粪便排干后潜入池底砂层中,夜间投料前全部浮出水面。因此,投饵应在日落后进行,午夜后结束。

(1)饵料选择:日本对虾对饲料要求比较高,一般选择优质配合饲料。优质配合饲料不仅提供充足蛋白质和氨基酸,保证对虾的正常生长,而且有利于对虾的消化吸收,一般投料后2~3小时基本完成摄食与消化。

(2)投饵频率:早期10天投料2餐,18:30投喂丰年虫,05千克/10万尾,凌晨4:00投喂泡料(酵母菌、乳酸菌、红糖一起发酵48小时后使用)05千克/10万尾。11~17天投喂1#料,每日三餐,18:30投喂饵料量为50%,23:00为30%,4:00为20%。20日后改投喂4餐,18:30、21:30、凌晨1:00、凌晨4:00,料量比例18:30为35%、21:30为25%、凌晨1:00为25%、凌晨4:00为15%。

(3)投饵技巧: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20天可以通过观察网测料,一般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掌握在投饲后1~15小时内吃完为佳,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轻水体的污染压力。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3‰的免疫多糖,2‰的生物酶活性添加剂,5‰的维生素C,3‰的维生素E,连续喂5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添加大蒜素2~4‰,同时每亩泼洒维生素C300克、葡萄糖500克。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1.亲虾产卵

亲虾产卵是将经挑选后的亲虾放置于产卵池或育苗池中产卵。次日早晨将亲虾移走,孵化后的无节幼体经收集、计数,放入育苗池培育。有些苗场设有专用的产卵池,有些则是用育苗池作产卵池,但专用的产卵池其结构与育苗池无异,都是些40立方米左右的大池,只是气石吊放数量少些。这种产卵方式的无节幼体经收集后移入育苗池,可减少亲虾对育苗用水的污染;产卵池的亲虾可以投喂饲料,不能产卵的亲虾在较大的空间容易得到充分成熟,亲虾有较大的产卵空间,卵子孵化率高,目前已被虾苗场广泛采用。 

亲虾多在夜间产卵,春季在夜间21时至午夜产卵,10月份则多在后半夜1-3时产卵。亲虾产卵时游上水面,顺池壁游动,排出的卵子成雾状。产卵期间,不要惊动亲虾,以免影响产卵。一尾人工催熟的亲虾产卵量在10万-20万粒,与产卵条件及成熟度有关。一次产卵有时分几夜完成,这时可发现亲虾不完整的性腺,有时性腺发育未达饱满即已开始产卵。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但对卵子质量影响不大。亲虾可于次日早晨移回催熟池。

2.受精卵孵化与无节幼体移池 

(1)受精卵孵化 亲虾在育苗池产卵时受精卵孵化在原水池中进行,可事先向产卵池中施2×10-6—10×10-6EDTA二钠及1×10-6土霉素,以中和重金属离子和减少细菌侵袭,提高成活率。因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较大,也可在孵化中期换水,即利用受精卵相对密度大(沉底)的特性,换去上层水,改善水质,提高孵化率。受精卵后期孵化需在充气条件下进行,以防卵子沉底堆积而缺氧。卵子在刚产出时浮性较好,很容易观察出数量,日常管理上要多观察亲虾的产卵情况,估测产卵数量,定时检查卵子受精率,以便在孵出无节幼体之前略知当晚产卵数,估计卵孵出无节幼体数量,做好育苗池备用工作。孵化水温一般保持与产卵水温一致。 

(2)无节幼体分池 受精卵孵出后即为无节幼体,无节幼体靠自身卵黄营养发育,不需投喂,注意良好的水质即可培育。利用它对环境变化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特点,可以进行收集、移池。生产上正是利用这一特点,达到控制幼体培养密度及净化水质的目的;还可把无节幼体收集出售。确定无节幼体在孵化池或育苗池的数量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根据生产需要通过确定数量把孵化池的无节幼体分移到其他池子。无节幼体培育是对虾幼体培育的开端,控制适当密度尤为重要,一般生产上要求每立方米水体放15万-20万尾。在小量充气下培养,不需换水。育苗池的水温可控制在高出产卵池1-2℃。如果生产上应用日本的“群落法”,育苗方式则应在无节幼体二期对池子进行接种施肥,并可适当调节光线,以利于藻类繁殖。其他育苗方法则需在适当条件下培养。

这就是日本对虾亲虾的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的方式与方法,这当中有不少我们需要学习的技术。希望对各位养虾户有所帮助。

1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 班节对虾养殖技术多少万一亩

请 一、生态习性 斑节对虾喜栖息于沙泥或泥沙底质,一般白天潜底不动,傍晚食欲最强,开始频繁的觅食活动。

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5~25,而且越接近10生长越快。适温范围为14℃~34℃,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水温低于18℃以下时停止摄食,水温只要不低于12℃,就不会死亡。

杂食性强,对饲料蛋白质的要求为35%~40%,贝类、杂鱼、虾、花生麸、麦麸等均可摄食。自然海区中捕获的斑节对虾最大体长可达33厘米,体重达500克~600克。

虾苗在池塘养殖80天~100天,体长可达12厘米~13厘米,体长日均生长01厘米~015厘米,体重达25克左右。每公斤虾可达40尾~60尾,一般亩单产100公斤~200公斤,1年可养两造。

二、虾池建设 虾池应选择风浪小、潮浪畅通、滩涂平坦、水质清澈、没有污染源的中 线附近海区建设,以沙质底最好,沙泥底质次之。一般潮差应在2米~3米之间, 持续时间不少于3小时,海水盐度为10~20,ph值为78~85。

虾池长方形,长、宽比为2∶1~4∶1,沿着进水渠道作非字形排列。虾池面积07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为好,池深20米,水深15米左右,池底要平坦,排水闸底低于池底30厘米~40厘米,便于排干池水。

每口虾池都要有独立进、排水闸门。进、排水闸门的闸墙上设3道闸槽,中间槽用于安装闸板,内外槽安装闸网,槽宽6厘米,3道槽之间的距离06米~10米,以便操作管理。

有条件的地方,可按养虾池面积的1/3~1/2建设蓄水沉淀池。高位池要选择离海区不远、易于抽水、水质干净稳定、沙质底、有淡水源的地方建设。

三、清塘消毒 虾塘的清淤晒塘是健康养殖的主要环节,一定要彻底清塘。每年年底收完虾后,排干池水,封闸晒塘,一直晒到塘底龟裂,然后把残饵、杂物和淤泥移运到堤外,再犁耙池底进行翻耕曝晒。

最好在池底铺一层10厘米厚干净细沙,以改良虾池底质。新建虾池,应打开闸门让海水进出冲洗,使池底ph值稳定在75以上才能放苗养虾。

放养前20天左右,安装好60目滤水闸网,使用药物进行清塘消毒,首先每亩撒施生石灰50公斤~100公斤,然后进水20厘米,用02ppm杀灭菊脂兑水喷洒。3天后排干池水,冲洗两次。

重新进水30厘米再用茶麸15公斤加水浸泡24小时后,连渣全池泼洒。药物要均匀施到池中任何地方,以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四、培养基础饵料 虾苗放养10天~20天内,主要饵料是枝角类、桡足类、硅藻等浮游生物,所以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是提高虾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施放茶麸2天~3天后,进水80厘米~100厘米,每亩施 素2公斤,磷肥02公斤,以后每隔3天~4天追肥1次,用量减半,使池水透明度达到40厘米~60厘米。

ph值在80~85之间,水色为黄绿色或绿色,肥水6天~10天后即可放苗。如果不能及时放苗,肥塘时间达20天以上,水质老化,六须虾(脊尾白虾)又繁殖起来,就要重新排水,利用药物把六须虾杀死,再进水施肥培养基础饵料。

五、投放虾苗 虾苗要求个体大小均匀、健壮、活力强、逆游能力好、体表光洁无附着物,体长12厘米以上,第一触角的前端分叉呈v字形的两条小触须经常并拢,体节疏而长。最好是p12~p18的黑壳苗,虾苗额角上已长有4个~6个刺。

放苗密度要根据虾池的条件、水域环境和管理水平等来确定。一般虾塘水深12米左右,每亩放苗08万尾~10万尾;水深16米左右,每亩放苗1万尾~13万尾。

有条件的虾场,可以提高养虾密度,亩放苗2万尾~4万尾。第1造可于3月下旬至4月初放苗,要选择晴朗天气,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放苗。

放苗时,先将苗袋放入池内浸20分钟,使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接近(温差不超过3℃),在上风处水较深的地方顺风放苗,虾苗池水与虾塘水盐度差不超过5。第2造可于8月中旬放苗。

六、科学投饵 科学投饵就是要按照对虾生活、生长的生理需要进行投饵。投饵量过多,容易败坏水质,增加饵料成本。

反之无法满足对虾的营养需要,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投喂要合理化,首先要准确估算池虾的数量。

可采取几个办法估算:一是采用网箱暂养法;二是用旋网抽查法;三是通过对虾摄食、活动情况进行估算;四是根据对虾的生长速度进行估算。 斑节对虾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后期可投喂江蚬、尖尾螺等鲜活小贝类。

虾苗入池两天后,可投放适量的饵料,以弥补基础饵料的不足。投喂采取少量多次,日少夜多,均匀投撒,合理搭配,交替使用,先粗后精的方法,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对虾的成活率,促进对虾生长。

一般每天投喂4次,时间为5∶30、9∶30、18∶00、23∶00,各次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20%、15%、35%、30%。投饵后15小时有70%以上对虾达半饱胃或饱胃,虾又没有群游觅食,说明投饵适量;若所投的饵料很快摄食完,池虾还大量群游,空胃残胃超过30%时,说明投饵不足。

可在池边及池中央设置小缯网检查摄食情况。85亩的虾池可设置4个~6个缯网观察。

七、日常观测及管理 每天观察对虾摄食活动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情况2次~3次,观察水体和池底颜色、气味,检查活动状态和摄食情况,检查堤基是否安全,闸门是否渗漏,网具是否破损,对虾是否发生病。

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是不是同一个品种?

Penaeus(Marsupenaeus)japonicusBate日本对虾 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1~2齿。第一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第一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长圆柱形。

Penaeus monodon斑节对虾 额角上缘7~8齿,下缘2~3齿,以7/3者为多,额角尖端超过第一触角柄的末端,额角侧沟相当深,伸至目上刺后方,但额角侧脊较低且钝,额角后脊中央沟明显,有明显的肝脊,无额胃脊。其游泳足呈浅兰色,步足、腹肢呈桃红色。

不是同一品种

虎纹虾与斑节对虾的区别?

虎纹虾,这种虾由香港出口,是美丽食藻虾类,喜好偏酸的软水。虾体身上拥有黑色或深褐色的条纹,好似老虎的斑纹,在半透明的体色中很显眼,头部与尾扇则为淡淡的橘红色。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斑节虾、牛形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是对虾属中最大型种。广盐性,能耐高温和低氧,对低温的适应力较弱。抗病能力较强。个体大,壳较厚,可食比例低于中国对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体壳较坚实,经得起用手捉拿。离水后干露于空气的耐力很强,可以销售活虾。

班节对虾养殖技术多少万一亩?

常年11000/亩—200000/亩

养殖斑节对虾,土池精养模式更好,水泥池半集约化养殖虽然产量高,但是水、电、饲料等投入也更大,风险控制要求更高,投入产出比不如土池高。而且斑节虾喜欢钻底的习性似乎更适合土池养殖,所以推荐土池养殖模式。

选择好的苗种和养殖节点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投苗时间主要根据当年气候、出虾时价格等原因综合考虑,在都有出苗的情况下,当然优先考虑品牌种苗。

根据经验来看,每年的春节前后、阳历5月、中秋前后、农历10月几个时间段的斑节对虾市场需求较大,虾价也高。斑节对虾养殖3个左右就可以分批陆续上市,所以,建议最好选择预期的高价出虾时间倒推出适合的放苗时间。

斑节对虾,俗称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金刚斑节对虾、斑节虾、牛形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该虾的亲本是来源于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1]。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枝鳃亚目、对虾科、对虾属、亚属,是对虾属中最大型种。广盐性,能耐高温和低氧,对低温的适应力较弱。抗病能力较强。个体大,壳较厚,可食比例低于中国对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体壳较坚实,经得起用手捉拿。离水后干露于空气的耐力很强,可以销售活虾。

对虾养殖的成本包括:

A、塘租;B、虾苗;C、饲料;D、药品;E、电费;F、人工;G、固定设施(如:整塘费用、增氧机、电线电缆、发电机、开关、虾笼、信号篓、船、土工膜、各类水质检测仪等),第一年养虾的成本:大约为9000至12000元不等,具体根据当地虾塘及周边配套设备条件来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