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池塘套养沙塘鳢怎样养殖才能够增加效益?
池塘要求
试验池塘位于涟水县大东镇马棚居委会水产养殖场。试验池塘共为9只。水深15米,淤泥厚度20厘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无污染。
清塘消毒按照青虾养殖常规技术要求,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处理。用生石灰250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并在每个塘中用40目的网布圈出约100米2的一个角,用于沙塘鳢水花发塘。
设置增氧设施消毒清塘晒塘之后,设置增氧设备。设置的微孔增氧,采用条式安装法,平均功率为035千瓦/亩。曝气管间距10米左右,高低相差不超过10厘米,并固定,离池底15~20厘米。
水质培育进水用60目的网衣过滤,水深达50厘米。施用腐熟好的有机肥,用量为200千克/亩。并在每口池塘用蛇皮袋装干鸡粪150千克/亩,放进塘中,让其慢慢释放营养成分。
青虾亲本及沙塘鳢苗种放养7天后,按5千克/亩投放青虾亲本进行培育。青虾亲本选择标准为四肢健全、活力强、体色透明。雌雄比例为1∶1。在池塘圈起的一角中放养沙塘鳢水花。选择活力强、游动活泼、逆水性强的水花。
苗种培育池塘中即有青虾的溞状幼体孵出,水色不够肥时可用豆浆等喂养。经1个月的陆续孵化并生长,在气温升高即可持续得到大批量的沙塘鳢适口饵料。
前期放入池塘一角的沙塘鳢水花,则采用蛋黄或从外塘捞取的枝角类进行投喂。待青虾的溞状幼体孵出时,即撤去围网。
水草及隐蔽物敷设开始降低水体透明度,在池塘中抛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占养殖水面的1/4,并于池底敷设网片、瓦片、竹筒等栖息隐蔽物。
日常管理(1)饵料投喂。主要以平常养殖青虾的方式投喂,饵料保质保量并适口。
(2)定期检查沙塘鳢的生长情况。若后期池塘中的饵料不够,适当补充。
(3)水质调控。水质符合“活、嫩、爽”的标准,水体透明度不低于40厘米。每10天左右加一次新水。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对水体及底泥进行调节与改善,并适时补充钙质。
(4)及时增氧。如发现池虾群集塘边,聚在草上,“惊动不应、光照不退”,即采取增氧措施,以免发生意外。连续阴雨或低压天气,一定要开机;养殖后期常开机。经常对溶氧检测,保证水体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请问青虾养殖技术
青虾为底栖动物,主要在池底及池边的水草丛中栖息活动与觅食,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而池塘是青虾生长育肥的主要场所,池塘生态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虾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因而,养虾的池塘必须按照青虾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
(1)水源与水质
养虾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周围没有污染源的地方建池,以集中连片建池为好。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养殖用水标准。(2)面积与形状
养虾池面积大小没有严格要求,一般以4~6亩为宜,便于饲养管理和调控水质,虾池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长宽比例为2∶1~3∶1,便于采光和拉网操作,以及提高水温,增加溶氧。(3)池坡与池埂
通常虾池坡比要大一些,一般1∶25为宜,池边要设有浅水滩脚,池埂要求坚实牢固,池埂顶宽在1米以上。(4)池深与池底
虾池的保水深度为15米左右,池边浅水区的深度为06~08米。虾池的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池底的淤泥不宜过多,一般10厘米左右即可。池底中央要开一条3~5米宽、04米左右深、坡比1∶25~3的集虾沟,用于排水捕虾。整个虾池要求不渗漏,保水性能好。(5)排灌与交通
采用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道。通常,进水口建在池塘上口,位于池的东北部;排水口建在池底的最低处,位于池的西南部。如系集中连片虾池,还要建好排灌站。实施桥、涵、闸、站、房统一规划,配套完善,做到池成、水通、路通、电通,能灌能排,旱涝保收。(6)虾池内外环境
虾池周围没有高大树木和建筑物,利于通风采光,便于拉网操作,环境安静,清洁卫生。虾池内种植水草,以增加青虾的栖息活动场所,为开展立体养虾创造条件,高产养虾池还要装置增氧设备。
青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优质水产品,长期受到消费者的欢
迎。青虾适应性强,分布广,具有苗种易解决,食性杂,生长快,养殖经济效益高,养殖技术不
复杂等特点。因此,目前青虾养殖不论是什么水域,还是什么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前景很好。
一、青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青虾不仅是淡水,
且能适应低盐度的水域,
水质要求中性或偏碱性。
生长季节喜浅水处活动,
适应的潜伏深度为
1-15
米。青虾的游动能力较弱。青虾有负趋光性。青虾是广食性动物,在
天然水域中青虾的主要食料是植物碎片、
有机碎屑,
其次是绿藻类中的丝状绿藻、
鼓藻和硅藻中
的固着性藻类,动物性饵料中主要是虾类。青虾会自相残食。青虾雌雄异体,产卵期在
4
月下
旬到
9
月底,盛期在
6
、
7
月。青虾从孵化到长成幼体,其形态构造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称谓
变态。青虾一生中蜕皮约
20
次左右(一般在
4-11
月份进行蜕皮)。青虾寿命一般
14-15
个
月,且雄虾比雌虾死亡略早。
二、池塘培育青虾苗
1
、池塘条件:选择育苗的池塘不宜大,以
1-2
亩为宜,水深
1-12
米,坡比
1
:
25-3
,
池底淤泥
10-15
厘米。
2
、
除野消毒:
放养前
15
天抽干塘水,
亩用
75-150
公斤生石灰清塘,
一周后进水
80-100
厘米,再用茶子饼每亩
40-50
公斤全池泼洒或以漂白粉
15-25
克
/
米
3
全池泼洒,杀灭池中敌
害生物和病原体,
5-7
天后经测试无毒后即可放养亲虾。放养前打一次复水,进水
80-100
厘
米,进水口用
80
目筛绢双层包扎过滤,防止外河放养生物进入池塘。
3
、基础饵料的培育:在池塘中每亩施
400-600
公斤的经消毒发酵过的有机粪肥作基肥,
发酵时加入
1-2%
生石灰作消毒处理,新开塘加大基肥量,老塘酌情减少。虾苗孵出后,每隔
4-5
天追肥一次(
100-150
公斤),保持水体适口浮游生物的密度,保证青虾苗期鲜活饵料的
供应。
4
、亲虾的选择和培育:
4-9
月(
6-7
月青虾繁殖高峰期),亩放未抱卵青虾(雌雄虾异地)
10
公斤或亩放抱卵虾
4-5
公斤。放虾后在池塘中投放一些树枝、树根或网片等,以供亲虾樊缘
栖息。
亲虾在繁殖期间要适当投喂适口精料,
包括切碎的鱼肉、
蚌网、
螺蛳肉以及麦麸、
米糠等,
日投饵量为每亩
05-10
公斤。抱卵虾也可以采取池塘网箱培育产苗,池中架设网箱网目
05
厘米,面积
6-10
米
2
,网高
1-12
米,箱内设置水草
30-40%
,放养密度为
05
公斤
/
米
2
,
一亩池塘放孵化箱一只(亩池塘抱卵虾
3-5
公斤),日投饵量(颗粒)占抱卵虾体重的
3-4%
,
保持箱内外水流畅通。
5
、严格水质管理和稳定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控制主要通过换水、施加追肥、水面种青等
措施,水体透明度控制在
30-40
厘米。勤注水,水位由浅逐渐加深,施加追肥,视水质情况而
2
、注水:清塘
4
天后注水
50-70
厘米。
3
、施基肥:清塘后注水前施发酵过的有机肥,一般每亩
200-400
公斤,实施肥水下塘。
(四)虾苗种的放养
1
、双季养殖:
2
月底以前亩放养秋繁虾种(规格
1000-1600
尾
/
公斤)
10-15
公斤,
6-7
月干塘收获结束;干塘清整后亩放青虾苗
35-45
万尾(或放抱卵虾
075-10
公斤)。
2
、一次性放种周年养殖(选择其一):
(
1
)放养虾苗,每放
5-6
万尾,规模
15
厘米以上,时间宜在
6-7
月份;
(
2
)放养虾种,亩放
20-25
公斤,规模
1000-1600
尾
/
公斤,时间宜在
12-2
月;
(
3
)放养抱卵虾,亩放抱卵虾
2-3
公斤。
3
、
放养注意事项:虾苗种放养宜在阴天或阴雨天进行,
晴天早晚进行放养,
以免阳光直射,
影响放养成活率。虾苗种同池要求一次性放足。
4
、配养鱼类:每亩虾塘配养花鲢鱼种
40-50
尾,规模
20-30
尾
/
公斤,应在青虾苗种放养
后
10-15
天进行(亩放花鲢老口
30
尾)。搭养花鲢,一是可调节水质,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水
体,增加效益;三是还可以利用花鲢的食性摄食部分青虾的蚤状幼体,控制青虾密度。
(五)饲料投喂
1
、饲料:青虾颗粒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如螺蛳、河蚌、黄蛆、小杂鱼等)相结合。颗粒饲
料粗蛋白含量
35-30%
,动物性饲料要粉碎。
2
、投喂时间: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
8-9
时,下午
5-6
时。上午占日投饵量的
1/3
,下
午占
2/3
。
3
、投饲数量:具体视天气、水质、水温及虾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适时调整。日投
饵量一般控制在虾体重的
3-5%
(指干料,鲜料则为
10-20%
),一般以
1-2
小时吃完为度。
为检查青虾摄食情况,在虾塘塘底四周设若干个食台进行观察。
4
、投喂方法:饲料不但要均匀地投放在离塘池浅水区(水草带),而且还要均匀地投放在
塘中网片中。上午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下午以青虾颗粒饲料为主。
(五)水质管理
青虾对水质要求较高,对低溶氧非常敏感,其窒息点比鱼要高。总体要求透明度
25-30-35
厘米;
PH
值保持在
7-8
;水体溶解氧为
5
毫克
/
升以上。
1
、水位:适时注排水,并根据季节、气温调节水位。池塘水位确定的原则为春浅(
60
厘
米左右);夏深(
15
米);秋勤(
80
厘米);冬保(
15
米)。
2
、池塘增氧:除加注新水外,应根据天气和虾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即晴
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如发现浮头迹象,应尽早开机,必要时再加注新水,
或施用化学
“
增氧灵
”
进行急救。
3
、根据天气变化状况管理水质:定期灌注新水,春末夏初,
10-15
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
1/3
;
6-8
月,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
1/3-2/3
;水质恶化或天气闷热要及时换水,保持水位
相对稳定。
(
1
)每隔
15-20
天,用生石灰
20
公斤
/
亩
·
米,全池泼洒。
(
2
)施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清塘后底施
5
公斤,饵料量的
5%
比例拌合投喂;水质过肥
时第一次亩用
5-8
公斤,隔
3-5
天亩用
3
公斤全池泼洒。
(
3
)水质过滤及时追肥,发酵过的有机肥每次每亩数十公斤或每亩尿素
25
公斤加过磷酸
钙
5
公斤,掌握少量多次,应于上午加水均匀泼洒为宜。不宜施碳酸氢铵。
(六)日常管理
主要是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遇闷热天气增加半夜巡塘,
主要观察及检查青虾的活动,
蜕皮和
摄食情况;水质情况;防逃防漏及敌害生物情况等。
虾蜕皮时严禁换水或冲水,
否则会造成蜕皮
虾大批死亡。
(七)病害防治
1
、蜕皮障碍症:在成虾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虾长期不能蜕皮的现象,久不蜕皮的青虾
体色呈褐色,无光泽,体表常有大量原生动物或藻类附生,甲壳较硬,表面粗糙,并有双层壳的
感觉。其原因可能是营养失调,或环境恶化和疾病感染。防治方法:改良水质与底质;多喂鲜活
饵料和在饲料中添加
15%
的蜕皮促生长素,同时全池泼洒
10
克
/
米
3
茶饼浸液或
20
克
/
米
3
生石灰,如有其它疾病及时对症治疗。
2
、固着类纤毛虫液:病虾体表、附肢或鳃上常附着污浊物质,肉眼观察呈现白色棉絮状,
病虾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严重时引起死亡。主要原因是由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
等成群附着生引起。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
06
克
/
米
3
或硫酸锌
3
克
/
米
3
,或高锰酸钾
3-4
克
/
米
3
。也可用
10-15
克
/
米
3
茶饼浸液全池泼洒,
24
小时后大量换水。
3
、黑鳃病:病虾鳃部先由红色、棕色变成黑色,呼吸困难,虾体消瘦,游动停滞而死亡。
病因是由细菌、真菌感染,造成组织病变,加之聚缩虫等寄生,饲料中
VC
缺乏也是引起本病的
原因之一。防治方法:保持水质良好;定期使用土霉素(
1-2
克
/
米
3
)和呋喃西林(
1
克
/
米
3
)
全池泼洒;
发现真菌寄生,
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洒;
在饲料中添加
适量
VC
;用氟哌酸、板兰根、病毒灵等药物拌饵喂虾。
4
、红体病:发病初期虾尾柄发红,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最后到头胸就死亡。多发生在投苗、
除野、选捕后
1-3
天,多由操作不善引起,药物无明显疗效;应以防为主。操作时动作轻捷、
带水作业、不使虾堆压,尽量不使虾体受损伤。
5
、微囊藻为主的水体:
8-9
月青虾生长旺季,微囊藻为主的有害藻类大量滋生泛滥,影响
虾池水质,严重抑制青虾正常生长。综合控制技术:
(
1
)放养虾苗种前曝晒池塘若干天(
7-15
天),要用
05
公斤
/
亩硫酸铜全池泼洒,灭绝
池塘中有害藻类、青苔、杂草以及寄生虫类病原全。
(
2
)养殖期间,在微囊藻等有害藻类产生初期即用东藻剂(目前常用硫酸铜)予以采灭,
这是控制技术关键措施。
要求一旦发现水质老化,
下风处有微囊藻为主的
“
水化
”
现象,
立即用硫
酸铜
05
公斤加水
20
公斤稀释后置于喷雾器中,
对着刚刚形成的
“
水花
”
表面直接局部喷雾泼施,
夏季高温季节一般一小时后
“
水华
”
变色死亡。
(
3
)适量套养花白鲢调节藻类种群。
(
4
)
谨慎使用生石灰。
8-9
月高温期间则少量施用生石灰,
以免池水
PH
值过高
(
88-10
)
形成
“
水华
”
。
(
5
)适时施肥,保持池水肥度。
(
6
)定期泼施和口服生物制剂
—
光合细菌。
6
、禁用药物:甲胺磷、呋喃丹、杀灭菊酯、敌百虫等。
(八)成虾捕捞
适时起捕上市。根据青虾成熟周期短,虾塘中不断有小虾繁生,
以及生长中个体差异大的特
点,应采取一次放足,轮捕疏养,捕大留小的技术措施。及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青虾捕捞上市,
以降低养殖水域的载虾量,
保持合理的密度,
延缓青虾抱卵和防止寿终老死。
第一批养殖的青虾,
应在
4
月份开始选捕,到
7
月中旬结束;第二批养殖的青虾,可从
9
月上旬开始选捕,到
10
月结束。一般每半个月选捕一次,有条件的可缩短捕捞间隔时间。
改进捕捞技术。目前青虾的捕捞方法较多,必须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其主要方法:一是每
亩设置虾笼
2-4
只,用虾笼诱捕;二是用虾罾在晚间诱捕;三是用手抄网在水生植物和人工虾
巢下抄捕;
四是用地曳网在浅水处拉捕;
五是傍晚在排水口处安装袖网开闸放水捕虾;
六是干塘
捕捞。
四、控制青虾养殖性早熟方法
青虾性早熟是青虾养殖中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当年繁殖的青虾,经
45-50
天的生长,体
长达
3-4
厘米就可抱卵繁殖。性早熟的青虾繁殖大量仔虾,使养殖水域中青虾密度迅速增大,
造成几代虾同池,不断繁殖的仔虾与成虾争食、争氧、争空间,导致青虾规格参差不齐,商品率
大为降低,影响青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控制青虾性早熟的主要方法:
(一)从外地大小面引进天然优质苗种。其商品规模普遍较大,品质好。
(二)选择异地大规格亲虾进行繁殖。
用于繁殖的亲虾,要求雄虾在
65
厘米以上,雌虾
5
厘米以上,并且异地选择,防止近亲
繁殖,种质退化。只有亲虾规格大,才能保证下一代的大规格。
(三)培育大规格虾种,推迟放养时间。
青虾具有夏秋两季繁殖的习性,
6-8
月为繁殖高峰期。通常
6-7
月份繁殖的亲虾都为上年
的越冬虾,规格较大,繁殖的虾苗也多。而
8
月份繁殖的群体,则为当年放养的虾苗养成的青
虾,其规格较小,仅有
3
厘米左右。而目前在青虾养殖生产上,都是在
7
月份放养当年培育的
虾苗,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养殖,
8
月份绝大部分虾都要抱卵孵苗,
这是造成青虾养殖上大小同池、
养殖密度过大,严重影响青虾生长的根本原因。因而克服青虾秋季繁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大量实践来看,采取专池培育大规格虾种,虾种放养推迟到
8
月中旬进行能较好地克服小虾
比例过大的矛盾。
具体做法是,
7
月份进行青虾的人工繁殖,
当虾苗规模达
08
厘米时转入虾种
培育,当虾种在培育池中渡过秋繁期规格达到
26-3
厘米时,再行放养,进行商品虾的养殖。
(四)改进放养模式
1
、改放抱卵虾为放养虾苗;
2
、改养一茬为两茬虾的养殖。
(五)调整放养密度
青虾的性成熟迟早与放养密度关系密切,
放养密度越大,
性成熟越早。
应适当减少放养密度,
提高品虾规格。单养:放
15-25
厘米幼虾,放
3-5
万尾。混养:以吃食性鱼类为主,亩放青
虾
2-3
万尾;
以肥水鱼为主的亩放
1-15
万尾。
两茬虾:
春放或上年秋后放幼虾每亩
1-2
万尾,
夏放当年幼虾每亩
3-5
万尾。
(六)实行虾蟹鱼混养。
混养的模式主要有培育鱼种的池塘混养青虾,河蟹、黄鳝养殖等水域混养青虾等等。
主要河
蟹池塘混养虾、鱼,是目前解决青虾养殖小规格虾过多的一个好方法。
(七)长年捕捞,捕大留小。
利用多种渔具渔法,坚持不懈,长年不断,疏稀养殖密度,促进小规格虾快速生长,增大规
格。实践证明,这是解决青虾养殖上小规格虾过多的又一个有效方法。
(八)作为饵料虾培育。
鳜鱼、黑鱼、黄鳝、黄颡、加州鲈鱼等名优肉食性鱼类,是目前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的优
选对象。青虾既是其优质动物性饵料,又具有秋繁习性,繁苗数量多,生长快,把青虾作为肉食
性鱼类动物性饵料的重要配套项目,
尤其是利用青虾幼体饲养肉食性鱼类更为适宜。
因此,
可专
池培育虾苗(饵料虾),供饲养肉食性鱼类,
也可在肉食性鱼类养殖水域中直接放养抱卵的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