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青虾如何养殖

   2023-05-03 互联网艺莲园33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1、池塘条件人工养殖主要场地是池塘,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晰,排灌方便,不能靠近污染区。面积不宜过大,3-5亩即可,池塘水位在1—15米,要求进水口和排水口,进出水口处最好布有网布,以免进出水时导致青虾逃离。池底平坦,土壤最好为壤土和黏土,清除淤泥至小于15cm,还要增设增氧机台。2、养殖准备繁殖前,应先做好准备。池塘的清塘应该先消毒。水应该在每年的2-3月和6-7月排出。土壤应该被太阳漂白和硬化。然后注入15-20厘米的水。石灰应该倒入整个池塘。一般情况下,应使用20

稻田养殖青虾如何做好苗种放养?

虾苗、虾种放养,是稻田养殖青虾的重要步骤。要求一是要放好,二是要放足,虾苗、虾种过数要科学。

(1)放养前的准备

稻田养虾沟要求在放养前一个月建好。每亩虾沟要用生石灰50~75千克化水后泼洒,或用茶粕,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40~50千克浸泡液泼洒,彻底清池消毒,待毒性消失后进水。进水时用多层筛绢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水深保持06~08米即可。虾苗放养前7~10天,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500千克,用于培育轮虫等天然饵料,供虾苗、虾种下沟后捕食。在虾沟内移栽好轮叶黑藻或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种植水蕹菜,水生植物要占虾沟面积的1/2。(2)虾苗、虾种的放养方法

目前稻田养殖青虾,虾苗、虾种放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虾苗直接放养法。通常自5月下旬开始,在养虾沟内设置若干口小网箱,按每亩虾沟放抱卵亲虾05~1千克计算,将抱卵虾放入小网箱内。通过微流水的刺激,促进虾卵孵化,一般经10~15天,虾苗即可全部孵化出来,并通过网箱箱眼进入养虾沟。此时,即可将孵化过的亲虾连同网箱一道取出,进行虾苗培育了。此法方便省事,但出苗计数有困难,通常采取在虾沟的浅水处取苗打样,检查虾苗的密度。一般稻田养殖商品虾,要求放苗5万~6万尾,如果虾苗放养数量不足,还应及时补放。二是专池培育虾苗、虾种,计数后放养。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将培育好的优质虾苗、虾种放入养虾沟内,要求放匀放好,使虾苗、虾种分布均匀。再一种方法是,直接到天然水域中捕捞幼虾或购买幼虾进行放养。但此法数量少,只能作为补充。(3)虾苗、虾种的放养密度

虾苗、虾种的放养密度,随虾沟条件、饲养管理水平以及计划达到产量而定。通常主养青虾的,可在6月底至7月初,每亩养虾沟放12~15厘米的虾苗5万~6万尾,或放15~2厘米的虾种3万~4万尾。实行稻田鱼虾蟹混养的,每亩可放规格为15~2厘米的虾种2万尾。要求放养的虾苗、虾种必须是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强,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青虾池塘养殖有哪些主要模式?

青虾为底栖动物,主要在池底及池边的水草丛中栖息活动与觅食,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而池塘是青虾生长育肥的主要场所,池塘生态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虾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因而,养虾的池塘必须按照青虾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

(1)水源与水质养虾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周围没有污染源的地方建池,以集中连片建池为好。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养殖用水标准。

(2)面积与形状养虾池面积大小没有严格要求,一般以4~6亩为宜,便于饲养管理和调控水质,虾池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长宽比例为2∶1~3∶1,便于采光和拉网操作,以及提高水温,增加溶氧。

(3)池坡与池埂通常虾池坡比要大一些,一般1∶25为宜,池边要设有浅水滩脚,池埂要求坚实牢固,池埂顶宽在1米以上。

(4)池深与池底虾池的保水深度为15米左右,池边浅水区的深度为06~08米。虾池的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池底的淤泥不宜过多,一般10厘米左右即可。池底中央要开一条3~5米宽、04米左右深、坡比1∶25~3的集虾沟,用于排水捕虾。整个虾池要求不渗漏,保水性能好。

(5)排灌与交通采用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道。通常,进水口建在池塘上口,位于池的东北部;排水口建在池底的最低处,位于池的西南部。如系集中连片虾池,还要建好排灌站。实施桥、涵、闸、站、房统一规划,配套完善,做到池成、水通、路通、电通,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6)虾池内外环境虾池周围没有高大树木和建筑物,利于通风采光,便于拉网操作,环境安静,清洁卫生。虾池内种植水草,以增加青虾的栖息活动场所,为开展立体养虾创造条件,高产养虾池还要装置增氧设备。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用鱼缸养青虾该怎么养

青虾养殖模式较多,但基本模式只有主养与混养两种。主养青虾模式有双季虾养殖、鱼虾轮养,与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轮养等。混养又分为成鱼池混养青虾、鱼种池混养青虾以及河蟹池混养青虾等。其主要模式有:

(1)两茬青虾养殖

冬、春季放养3厘米左右的幼虾,规格每千克2000~3000尾。每亩放10~15千克,养到6月起捕。第一茬虾捕捞结束后,再进行清塘消毒,7月继续放养当年虾苗进行养殖,两茬虾每亩产商品虾70~90千克。(2)一次放种,周年养虾

冬、春季放养幼虾同(1)。到翌年6月基本起捕结束,留塘虾本塘繁殖育苗。根据虾苗密度可捕苗放养或出售,留塘虾苗继续养殖秋虾,到年底干塘起捕。缺点是留塘虾苗数量不易掌握,虾的规格大小不齐,往往会出现密度过大而影响商品虾规格,应采取轮捕措施,提大养小,密度过大应拉网分塘。(3)以青虾养殖为主,配养鱼种

每亩放15厘米左右规格的虾苗4万尾,套养花、白鲢夏花800尾,团头鲂400尾,异育银鲫20~30尾。可起到控制肥水,改善水质,吞食部分幼体,控制秋繁虾苗密度的作用。每亩产青虾50千克左右,产鱼种40~50千克。如果套养成鱼,每亩放养50~100克的花、白鲢鱼种80~100尾,异育银鲫50尾,每亩产成鱼50~60千克。上半年池塘可利用养殖一季成鱼,或养殖春虾。(4)青虾与热带虾双茬轮养

前茬养殖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等热带虾,下半年养殖青虾,称为后茬。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必须放养早繁苗,可利用塑料大棚暂养。5月上、中旬水温稳定在20℃左右放入池塘,每亩放4万~5万尾左右;8月上、中旬起捕结束,每亩产300千克左右。后茬青虾苗因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占用池塘,不能在7月正常放养,必须暂养1个月。暂养规格使之达到3厘米,每亩放养虾种25万~3万尾,8月下旬放养结束,每亩产青虾40千克左右。留塘虾种尚可养殖一茬春虾,于4月底前起捕结束。(5)河蟹池混养青虾

冬、春季亩放幼虾10~15千克,于6月捕捞上市。存塘青虾则可繁殖虾苗继续养殖秋虾,根据虾苗繁殖数量也可增放虾苗1万~2万尾。蟹池套养青虾,两茬亩产可达30千克以上。

养殖青虾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技术环节?

养虾最好得有水草,水草可以养莫斯,

在缸的底部铺沙,或水草泥,

虾,可以养樱花虾,最容易养,繁殖也快

水深没关系的,水越多空间越大。

不用放盐的,

欢迎追问,谢谢采纳

养殖青虾有啥要特别注意的?详细准确的答案

在青虾的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进出水口一定要设有过滤防逃设备,防止黄鳝、泥鳅等敌害进入池塘。

(2)保持水质清新,要定期进行换水或充气,盛夏季节一般每3~4天换一次水。

(3)放养或移养虾苗时,要注意水的温差不能大于3℃。

(4)刚清过塘的池子,嘎嘎样虾苗时,要先试水,待毒性完全消失后,虾苗才能下塘。

(5)青虾不能与鲤、鲫、罗非鱼等凶残肉食性鱼类混养,也不能混养草食性、杂食性鱼类。

(6)鱼、虾混养,要先放养青虾幼体,待幼体变态结束后,再放养鱼种,否则变态后幼虾会被鱼吞食。

秋季速养青虾,只需两三个月,每亩可产成虾100公斤以上,成虾规格大,养殖效益高。没啥特别的,只需注意五点,定能养殖红火。

一、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无污染,注排方便。池塘面积15亩~45亩,水深12米~15米。池底淤泥不宜过厚,5厘米左右。底质以沙壤土为佳。池埂宽2米以上,坡比1∶3~4,池坡要有较大的浅水滩脚,浅水区水深04米左右。每亩池中配置05千瓦~1千瓦叶轮式增氧机。虾池清塘后,在水面浮植小方块状或条带状水生植物(水蕹菜或水花生),面积占水面25%~30%。

二、适时放养

秋季速养青虾,虾苗宜在9月上旬下池,元旦、春节前后成虾上市。幼虾放养前7天~10天,池塘加水至80厘米深。进水依次用40目筛绢进行三级过滤。同时,每亩施300公斤~400公斤腐熟畜禽粪,全池均匀泼洒经去渣的肥液。幼虾下池前先“试水”,避免温差过大。一般每亩放养2厘米~3厘米的幼虾15公斤。放养时在池塘内水平设置一块8平方米的窗纱网片,入水深度8厘米~12厘米,将经过缓水的虾苗轻轻倒在网片正中,任其自行游离网片。过一段时间后,将仍留在网片上的虾苗捞出处理。

三、饲料投喂

幼虾下池后,每天投喂饲料一般用罗氏沼虾饲料替代。生产上通常以投喂饼为主,辅以麦麸、米糠以及动物性饲料,如捣碎的野杂鱼、螺、蚬等。水温20摄氏度时日投喂量为全池虾体重的10%左右;水温15摄氏度时为7%左右。随着水温降低,投喂量相应减少。

四、日常管理

幼虾入池后7天内,水深保持1米。7天后逐渐加水,1周内将水位增加到15米。保持池水ph值稳定在7~72之间。一般8天~10天换水一次。增氧机一般午夜1时至日出前开,阴雨天全天开。一旦出现浮头,及时开增氧机,并加注新水。

五、防治病害

以消毒预防为主。一般每月泼洒生石灰水2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

 
标签: 青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