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虾怎么养
三层主要是保温效果好一些,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样的温室,不过安装都差不多,一般双层的比较多,有双层充气膜,两层膜对齐一起安装,四周卡槽卡簧,然后中间充气形成双层结构。还有就是骨架是双层的(双拱),先安装上层薄膜,在装下层薄膜。如果三层的那估计双层骨架下边肯定还有加一道骨架固定膜,在安装第三次膜一、养殖条件
1网围建设采用双层网围,两层网间隔5米,网围四周用毛竹(树木)作固定桩,每根桩间距为2米~3米,将裁剪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绑缚在桩上,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网底部用石笼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贴紧,石笼压入底泥20厘米,网上部高出水面1米~15米,顶部再装上“T”型的网片,网的上边设有30厘米~50厘米垂直向下的钙塑板做成的网檐,并与网贴紧。
2种草投螺网围设施建好后,用电捕器捕清养殖区内的大型凶猛性鱼类,2月~3月栽种伊乐藻,每平方米用草茎2公斤~3公斤,分成几束用脚踩入湖底淤泥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生长,达到繁茂,同时移栽几株蒿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水面上移植占总面积1/5左右的水花生群落。清明前向网围内投入鲜活螺蛳,每亩500公斤。
二、养殖操作技术要点
1苗种放养在种草投螺1个月后进行,也可先围一小块将蟹种提前放入。套养鱼种在5月份~6月份放养。所放蟹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鱼种用漂白粉等药物药浴消毒10分钟~30分钟。选择正宗的长江水系优质扣蟹,要求规格一致,每公斤160只左右,每亩放养量控制在600只以内,套养5厘米左右的鳜鱼、2厘米~3厘米的黄颡鱼等大规格苗种,亩放养量分别为20尾和50尾左右。
2定期补充水草、螺蛳,使蟹以摄食天然饵料为主。前期为了使螺蛳繁殖生长,可适当投喂一些鲜螺蚌肉和小杂鱼,后期每天投喂一次南瓜、土豆丝和鲜鱼、鱼粉、豆饼等制成的饵料,以补充天然饵料的营养不足,保证蟹的膘体肥壮。
3日常管理主要是做好防逃工作,在蟹种放养初期,由于环境突变,幼蟹活动频繁,最容易逃跑。因此,在放养后的半个月,要坚持每天检查网围的防逃效果,严防河蟹从破损处或底纲下逃跑。在养殖后期,由于河蟹生殖洄游规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机会增多,必须严加防范,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在7月~8月汛期,做好网围设施的加固工作,备好一定数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风浪刮倒网围设施。其次要做好网围四周的清扫工作,及时清除堆积在网围四周的残渣。
4从10月份开始捕捞上市,具体日期根据网围区中河蟹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捕捞工具有地笼、网簖、丝网等。
问一下江苏如东地区小棚秋茬南美白对虾养殖,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用大棚养虾的大棚应该怎样建呢?第一个要求肯定是要保温,在最冷的时间要能将棚中的水温保持在20℃以上。大棚的棚膜最好用双层,侧面最好不用薄膜,而用带保温材料的彩钢板,高度最好不要超过三米,由于这种大棚的跨度比较大,像杨会喜的大棚跨度已经达到了24米,所以,在考虑保温效果好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承重的问题,棚架可以根据条件选择木质结构或刚架结构。
大棚采用这种拱形的结构,根据力学原理,这种拱形结构,承重力比较好,特别是咱们北方雨雪比较多,这种拱形结构便于清理雨雪,能够保证大棚多年使用。每个池塘可以设计成两公的结构,这样每个拱的跨度只有12米,大大增加了大棚的坚固程度。
这种40米长,24米宽的大棚,如果不需要池塘改造的话,投资大概在25000元左右。光按照要求建大棚是不够的。为了增加养殖效益,大棚养虾对放养的密度就会变大。
利用大棚养虾,可以提高放虾密度。一般大棚内的虾的放虾的密度可以达到12万到15万每亩,这可是原来池塘养殖放苗密度的三倍。
大棚养虾:大棚的配套措施
大棚内密闭,空气交换少气压低,放养密度大,如果还像原来在陆地那样的持仓结构,就很容易出现问题。那大棚养殖的持仓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还需不需要其它的配套措施呢?
放养密度大了,这就要求池塘要比原来在陆地养殖时深池深最好在两米以上。池塘要设计成波形,在池底和池壁铺设高强度复合防渗膜,池底底部中间铺设排污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排污。放养密度大了,需氧量就多了。为了给水体增氧,每个大棚还要设置075到15千瓦的水,同时还需微孔增氧设施一套!
温室大棚海虾养殖技术
你好!这里是潜哥聊汽车很高兴与你在这里相遇。看到你的问题:“问一下江苏如东地区小棚秋茬南美白对虾养殖,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后,我想说希望我下面的回答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清塘要彻底:投饵区或淤泥残饵多的区域要翻耕曝晒,利用紫外线杀菌效果较好,放苗前的漂白粉就可以少放一半,漂白粉用量过大也会导致养殖中后期水质不稳定,易倒藻(大量漂白粉易破坏塘底生态,很难修复)。
第二,苗期水质不能肥(水体有机质要少):8月放苗时气温很高,小棚一进水,水自然肥起来,很快就会没有透明度,这不利于虾苗的成活率,而且高温季节水中的有机质腐败快,藻类活力差,水体毒素多,细菌繁殖快,导致虾苗转肝比较困难。所以秋虾苗期要控制水体肥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以菌为主适当补肥。
第三,盖棚的时机要灵活掌握:秋虾放苗在高温期,小棚薄膜一般要等到8月底至9月初气温降下来才盖,但是今年8月份的雨水多且气温偏低,大部分养殖户因放苗时没有盖棚,在连绵阴雨天很难熬过去,虾苗体质很差,转肝转不好,很容易发病排塘。所以建议最好放苗前就把棚盖好,而且盖时要连续3天抗应激,预防盖棚后虾苗应激发病,从而提高成活率。
第四,前期以菌为主少量补肥,中后期菌肥并重:秋虾养殖气温总体在下降,小棚水体小,易倒藻,弧菌繁殖快,虾易体弱多病。很多养殖户在后期往往重视下菌而忽视补肥,导致藻类活力差,水体更容易倒藻。所以前期要以菌为主,少量补肥,中后期菌肥并重;控制弧菌的方法:秋虾养殖期间一个月用一次百安威,平均十天用一次新菌克。
大棚养殖对虾技术点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从9月份开始,便进入捕捞上市的旺季。由于集中上市,常出现严重的压级压价现象,淡季与旺季价格相差近一倍。成倍的差价促使一些养殖户搞起温室大棚养殖,通过大棚保温,进行提早养殖,提前上市。现将原池温室大棚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设施建设
主要有养殖池、日光温室大棚和压缩充气管道。池塘一般选择南北走向,整齐排列,面积3~5亩,长宽2∶1,池深18~20米,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在池塘靠北一边,内修一小塘,小塘宽8米左右,长即为大塘的宽,池深保持在1米。大塘的塘埂上方统一拉一纲绳,用木桩间隔顶住,作为小塘搭设塑料大棚的屋脊,屋脊与小塘堤埂之间,可根据需要在中间再拉一纲绳。通过屋脊支撑拉一层网片,网片上盖一层白色塑料薄膜,薄膜上再加一层网片。网片和薄膜挂到小塘两边的塘埂上,用木桩固定。棚的两头用薄膜封好,保证大棚保温。大棚搭设完毕后,在小塘塘底每隔15米,并排设置直径2厘米的PV管。管子打孔,管道连接压缩泵,用于给虾塘增氧。
二、虾苗放养
在浙北地区,3月中旬前应完成设施建设。月底前清好塘,培育好水质。清塘可用石灰或漂白粉,1周后进水,施有机肥和生物制剂,使池水呈稳定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四月份,当外面气温升到20℃以上,棚内水温基本保持在20℃左右时,即可放苗。需要注意的是,放苗时,大棚内的水温与育苗场的水温相差不得超过2℃,否则会严重影响苗的健康生长。放养的虾苗要求规格整齐,虾体附肢齐全,体表干净,体节细长,触须并拢,尾扇舒展充分,胃肠道直而饱满,心脏收缩有力,逆水能力强,大小1厘米左右。按照大塘面积亩放35万尾计,放足虾苗。
三、大棚管理
1大棚保温
4月份,白天气温通常在20~30℃之间,但由于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仍会比较低,自然水温一般只有15℃左右,而且一旦气温发生明显变化,水温变化也会很大,这时候南美白对虾通常无法在没有保温设施的情况下养殖。大棚密封不通风,吸收热能后,棚内气温在1天之中的大部份时间可比棚外高出5℃左右,水温相对也能提高3~5℃。因此,大棚作用不单是保温,还能起到提升水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大棚应该密封,特别是连续阴天或气温偏低,棚内温度随之下降,但只要大棚密封好,仍可保证水温不低于20℃;而当外界最高气温连续几日接近甚至超过30℃时,棚内水温便会明显升高许多,这时为保持棚内温度相对稳定,中午前后应掀起大棚,让棚内通气,降低温度,保持水温在25℃以下。密封的大棚,空气流通差,湿度高,所以正常时候每天中午应掀动一次大棚,让空气得到交换,改善棚内空气质量。
2投饲
主要投喂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根据对虾摄食量和生长情况确定日投饲量。每天投喂四次,投喂时间分别为早上、中午、傍晚、晚上。晚上一次投喂为日投饲量的2/5,其它每次投喂日投饲量的1/5。一般在池内设置观察网,具体观察虾的摄食情况。早期对虾脱壳时间短,脱壳前后要多投饲。
3水质调节
早期对虾对水体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水体能为其提供一个清新、稳定的环境,还要求能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所以,虾苗下塘前,要用有机肥肥水,同时,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虾塘一旦长期投喂饲料,有时水质会出现过肥,所以,一般每隔7天要用一次光合细菌,中间穿插使用芽孢杆菌等。要求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同时,要坚持24小时不间断充气增氧,这样做,既可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还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四、成虾养殖
进入5月,中午气温已上升至25℃以上,自然水温也接近或超过20℃,经过一个月的棚内养殖,大棚内的对虾一般可长至6厘米左右,当气象预报气温持续稳定不变时,应及时将大棚内的苗放散至大塘中养殖。放散前,大塘要采取同样的措施消毒、肥水,与此同时,大棚要提前通气通风,使棚内的水温逐渐接近大塘中的水温。当所有这些条件都成熟时,拆除大棚,扒开小塘的堤埂,让虾苗自动游散到大塘中。大棚保温养殖工作结束,转入正常的池塘成虾养殖阶段。成虾养殖的过程和技术要求与一般养殖南美白对虾一样。再经过近两个月的养殖,到7月份,南美白对虾可长至100尾/千克左右,这时,便可陆续上市。其养成时间比自然养殖可提前一个月以上。
35亩的小棚虾,怎么可以增产增收?养殖上需要注意什么?
在大棚中养殖对虾,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二十五度左右,并将养殖水源过滤后放入虾池,为对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投放对虾时,需要挑选优质的虾苗品种,并将其放入暂养池养殖一段时间后,移入养殖池中,然后每天为对虾提供六次饲料。
大棚对虾怎么养殖1、养殖环境
养殖大棚对虾时,需要为对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首先需要将地下咸水经过消毒过滤操作后,灌入养殖池中,并保持水温在二十五度左右,同时也需要在养殖池中设置增氧装备,为对虾提供足够的氧气用于生存。
2、投放对虾
在投放对虾时,需要挑选正规的优质品种作为虾苗,而且投放前,需要将挑选好的对虾虾苗放入暂养池中养殖,观察虾苗的状态,等待虾苗长度达到两到三厘米后,则可以将其移入养殖池中,并每天为虾苗更换一部分水分。
3、科学喂食
大棚养殖对虾的过程中,需要科学为对虾提供食物,最好可以每天为其提供六次饲料,也就是每隔三小时喂食一次。由于虾苗体型较小,所以在喂食的过程中,需要将饲料碾成粉末,然后投放在养殖池中即可。
4、疾病预防
在大棚养殖对虾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最好可以定期向养殖池中泼洒灭菌、消毒药剂,消灭环境的细菌和病毒,也可以为对虾提供营养含量好的食物,提高对虾的免疫力,还可以定期查看对虾的生长状态,发现病害时及时控制,避免感染。
你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管理:
1、加强营养保健,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和耐低温能力。
南美白对虾最适温度25到32度,25度以下每降低一度吃料都会减慢,活力也会大大减弱,低于18度对虾基本不吃料,低于14度可能出现死亡。低温期或温度大幅下降容易出现应激性蜕壳或蜕壳不遂,软壳偷死等情况。但实践证明活力强、体质好的虾抗应激能力,低温耐受能力,脱壳顺利程度远高于病弱虾。因此内服保肝和护肠道的产品,改善肝胰腺抗应激能力,提高对虾免疫力,减少低温存塘风险,延缓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很关键。
2、及时补充水体钙营养,帮助对虾顺利脱壳和快速硬壳
对虾在低温期容易出现应激脱壳、脱壳不遂及硬壳慢情况,此时外泼甲酸钙同时配合内服甲酸钙,能极大减小对虾应激反应,帮助对虾顺利脱壳及快速硬壳,减少低温脱壳损耗。
3、适当进水,提高盐度
养殖后期亚硝酸盐高,是伴随养殖后期不可回避的问题。实践中提高盐度可减少亚硝酸盐毒性,同时利用排换水排除水中有机物可以减缓亚硝酸盐增加,改善水质。但是水源跟棚内如果水温低很多,要慎重换水。
4、预防纤毛虫
冬棚虾一般由于温度低生长缓慢,再加上对虾到了养殖后期本身脱壳比较少,这就造成容易得纤毛虫。传统直接杀纤毛虫,既伤水质又对对虾刺激性很大,特别危险,一不小心容易爆棚。
5、合理补肥补菌,定期改底
冬棚水容易瘦,适应低温藻类少,所以要合理补肥补菌保持水体稳定。定期改底,减少亚硝酸盐增高,提高水体溶氧。
祝您养殖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