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黑虎虾养殖和野生的区别

   2023-05-04 互联网艺莲园650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黑虎虾既有野生也有养殖的。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虾枪、虾壳、肉质上的不同。养殖虾和野生虾的区别表现在虾枪上的不同,其中野生虾生长在自然环境中,需要自行捕食才能生存,因此其虾枪较短且粗壮,可以作为武器使用,虾须短;而养殖虾不需要自行捕食,所以其虾枪较长且瘦弱,须子很长。养殖虾和野生虾的区别也表现在虾壳上的不同,野生虾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为了自保,会长出坚硬且厚的虾壳,避免受伤;而养殖虾生长的环境,没有敌害,竞争较小,所以其虾壳较薄。养殖虾和野生虾的区别表现在肉质上的不同,野生虾

草虾和黑虎虾的区别

其实草虾和黑虎虾没有区别,二者所指的其实是同一种虾类,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样。草虾的学名是斑节对虾,一般主要生存在水稻或是水草等地,所以称之为草虾。

草虾的适应力很强,生长的速度也比较快,属于杂食性的虾类。草虾是一种比较名贵的虾类品种,一般多见于南方的沿海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虾类品种。草虾的个头比较大,而且产量也比较高,所以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草虾的口感好,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等,食用草虾不仅可以吸收草虾的营养,而且十分有利于身体健康。

黑虎虾是草虾吗

黑虎虾属于海水虾,其幼苗在沿海浅水处生长,长大后会迁移到深海区生存。黑虎虾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尼、泰国和印度到非洲东海岸等地。

黑虎虾为当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品种,除了和普通虾一样外,其虾青素的含量较普通虾大约高20%,因此在春节期间的价格比较高。体被黑褐色、土相间的横斑花纹。额角上喙7~8齿,下喙2~3齿。额角侧沟相当深,伸至目上刺后方。

黑虎虾的特点

黑虎虾分布区域甚广,由日本南部、南朝鲜、我国沿海、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泰国、印度至非洲东部沿岸均有分布。我国沿海每年有2~4月份和8~11月份两个产卵期。黑虎虾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对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较低(仅35%左右)。

能够耐受的盐度和温度范围广。盐度范围为02~70‰,最适盐度为10~20‰;最适温度为25~32℃,高於38℃或低於14℃会引起死亡。

对低氧的耐受力也较强,可耐受较长时间的干露,故易干活运销。该虾是对虾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发现的最大个体长达33厘米,体重500~600克。成熟虾一般体长225~32厘米,体重 137~211克,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贵虾类。营养价值与其他主要虾类相近。

金刚虾和黑虎虾的区别

黑虎虾等于草虾,口味上可能喜欢活基围虾的人更多。一、几种虾的区别味道来说基围虾肉质细嫩些,黑虎虾Q些,明虾是中国对虾,进口白虾如果你指的是南美白虾的话,这两种我吃不出太大差别,反正价格来说的话应该是南美白虾性价比最高,但口味上可能喜欢活基围虾的人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基围虾严格来说应该是刀额新对虾,但水产市场上常有把日本对虾或其他对虾也叫做基围虾的,长得像但口感没有刀额新对虾好。南美白对虾(南美洲)、南美蓝对虾(南太平洋)、斑节对虾(亚洲)、斑节对虾(马达加斯加)从颜色、光泽、爽脆、肉质、口味等方面的比较图,斑节对虾=黑虎虾=草虾,亚洲斑节对虾在四个指数上都是胜过南美白对虾的,而光泽指标两者得分是一样的。马达加斯加斑节对虾的指标则全面超越其他三种对虾。二、草虾的做法主料:九层塔50克,草虾400克。调料:椰汁30克,泰式红咖喱(可用其他咖喱粉代替)20克,咸蛋黄10克,味精10克,盐10克,色拉油750克,上汤30克。制作1、将九层塔切成末备用。2、将草虾洗净、控水,放入烧至七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滑油至体表发红色时取出。3、锅内放入上汤,大火烧开后,放入草虾、九层塔、椰汁、咸蛋黄小火翻炒至咸蛋黄发散时用泰国红咖喱、味精、盐调味后出锅装盘。

比手掌还大的黑虎虾入侵美国,危害当地生态,但在我国却不够吃,为何?

名字不一样,金刚虾是金刚虾而黑虎虾是黑虎虾。其特点:一是养殖时间短(3个多月)、生长速度快;二是养殖成活率高(75%以上)、适应性好;三是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四是产量高(亩产750公斤以上)。

猫虎虾是野生的吗

在地球生物演化这么多年里,自然界早已经演化出了一环扣一环的生态链,以达到生物物种、数量动态平衡。虽然也有少数幸运儿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解锁某一技能,获得生存优势,使得它们种群数量暴涨,并迅速抢占多个地理位置,但在演化的过程中,这样的生物少之又少。

但是人类出现之后,这样的案例却多了起来,黑虎虾就是其中一位。

黑虎虾入侵

黑虎虾原产于东南亚、澳大利亚、我国台湾等沿海地区,因为其肉质紧嫩,口感爽口清香,再加上长达25厘米左右的黑虎虾身上全都是肉,使得它们在市场中备受喜爱,尤其是征服了我国吃货们的胃,以至于每年我国自己生产的黑虎虾都不够吃,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黑虎虾的口感同样也征服了欧美地区的人,但是欧美地区并不是黑虎虾的原产地,所以它们只能从国外进口。

而在黑虎虾的产地,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黑虎虾的养殖历史已经将近有1个多世纪,但规模较小。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我国台湾、泰国等地培育了一些优良品种,使得黑虎虾抗病性更强,更高产,非常适合商业化养殖。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时,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商业化养殖黑虎虾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并因此成为了当地渔民的经济来源之一。

基于这个背景,欧美一些国家也引进了黑虎虾用于人工养殖,其中美国做法比较谨慎,他们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养殖场进行了养殖试验,判断是否适合当地养殖。但不幸的是,在1988年大西洋飓风季时,该养殖场养殖的黑虎虾在洪水的帮助下逃逸到自然界了。

尽管在之后的几年里,人们并没有发现黑虎虾的踪迹,但其实它们已经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队伍了。

黑虎虾的危害

黑虎虾从美国养殖场中逃到自然界后,开始在当地潜伏生存,它们的生存能力极强,并且食性非常复杂,能够以水中的藻类、水生植物、小鱼小虾、鱼卵等生存,再加上它们体型较大,攻击性较强,以至于当地的生物很难招架住它们的攻击。

但在黑虎虾刚逃到野外的这段时间,当地人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踪影,这是因为此时它们的数量较少,种群密度较低,而此时也是消灭它们的最好时机,如果错过这个时机,日后它们将会给这片水域带来严重的威胁。

这是因为黑虎虾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它们每年有两次产卵季节,其中主要产卵期为8-11月,每次产卵3-120万粒。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它们的卵孵化成功率较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黑虎虾数量出现。

由于美国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适宜黑虎虾的生存,所以这里的黑虎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尽管美国本地人也很喜欢黑虎虾,但是野生黑虎虾的经济价值并不高,原因是因为野生黑虎虾的捕捞难度比养殖黑虎虾要高,使得捕捞成本较高。

野生黑虎虾的生存环境没有保证,而水质较差的地区水中重金属较多,以至于黑虎虾体内富集的重金属含量也较多,而人体又难以代谢掉重金属,以至于野生黑虎虾在商业上并不受欢迎。

虽然有些泛滥的物种可以被当作食物,但我们必须要说,吃并不能解决生物入侵,就像是澳大利亚的兔子,我国的罗非鱼,美国的亚洲鲤等,这是因为虽然这些生物没有饲养成本,但有捕捉成本,以及处理加工成本和运输成本,种种成本叠加在一起,会发现捕捞野生个体还不如食用养殖个体便宜,而且养殖个体生存环境可控,品质更有保证。

黑虎虾在墨西哥湾落脚之后,有专家对当地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表示担忧。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生长在热带海岸泥滩上的红树科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的根系非常发达,并且盘根错节可以防止海浪冲击海岸,保护农田,降低盐害的侵袭,因此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之中还生活着许多生物,供养着许多鸟类。如果红树林消失,那么当地的整个生态系统也将会瓦解,同时当地的海岸将会受到海岸的侵袭,导致水土流失。

然而黑虎虾的生长却会破坏红树林,造成红树林退化,甚至消失,这一点在养殖黑虎虾的地方经常会出现,所以绿色和平组织将其列入了海产品红色名单。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减少了黑虎虾的养殖;还有一些国家则寻求既能够保护红树林生态,又能够养殖黑虎虾的养殖模式。

总结

在全球化的如今,我们可能会无意间将原本生活在某一个生态链的动物带到另一个生态链之中,如果恰巧它们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并且在当地没有天敌,它们将会在当地迅速扩散,危害当地物种。可惜的是,在面对生物入侵,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只能防患于未然。

黑虎虾与基围虾有什么区别?

猫虎虾有野生的也有养殖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猫虎虾别名黑虎虾,原产于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身体富光泽茶色,背部带铁锈色纹理,体态优雅,其甲壳密集,外壳清晰鲜明,晶莹剔透,而产自产于越南湄公河与南海洋流交际之处的饱满黑虎虾,肉质尤为鲜美甘甜,那里的水域天然无污染,矿物质含量丰富,造就了越南黑虎虾营养丰富,肥美无比的特点,黑虎虾以个头大为美,为贵,龙虾号称虾中之王。

黑虎虾和基围虾区别

1、形态特征不同

黑虎虾体色呈黑褐色、土**相间的横斑花纹。基围虾体色由土黄到棕褐色。

2、产地不同

基围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沿海等地。黑虎虾的分布区域比较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日本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非洲东部沿岸等地。

3、生活习性不同

黑虎虾相比基围虾来说,生长更快,适应性更强,食性杂,能够耐受的盐度和温度范围广,对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较低。

基围虾是淡水虾

(1)基围虾一般属于海水虾,它是淡水育种、海水围基养殖的海虾。

(2)需注意,虽然基围虾为海水虾,但是也会生活在淡水中,这是因为对虾苗进行了淡化处理。

 
标签: 区别 黑虎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