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怎么养对虾食用须知
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那么你知道其 饲养 方法 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对虾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对虾怎么养
清淤消毒
上造(季或茬)虾收获后,须及时刷洗池壁并将池水排干进行清淤晒塘。必须彻底清除虾池内的淤泥和杂物,对于池底污黑发臭的淤泥,尽量将其清除干净,并运至远离虾池的地方掩埋,以免给下造带来隐患。清淤后,须将虾池冲洗干净,直至没有黑色污水为止并将脏水排干后进行晒塘,放苗前引进适量的干净海水或淡水,选用特消灵、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一些杀菌清野力较强,效果较佳的药物进行池塘消毒。药液须均匀地泼洒在池水中,在没药液浸泡到的地方(包括池壁堤坝),应用工具将药液泼洒上去,然后浸泡池子数天。在浸泡期间,如有脏物漂浮水面,应在下午5点钟前将其捞出。数天后将药液排掉,检查池塘如有生物残体遗留在池内,须将其清除干净,便可进水。进水时应在入水口加上80~100目的过滤网片或网袋。
水体消毒及水质检测
当池子进水到需要的水位后(水位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定),先检查水体是否带进轮虫和甲藻(夜光藻)、夜光虫及检测盐度、ph值,如有轮虫、甲藻等,应选用既能杀灭轮虫、甲藻又能进行水体消毒的药物。如海水中不携带轮虫,甲藻,应选用一些既能杀灭有害细菌,而对藻类又无杀伤力或杀伤力不大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进行水体消毒。水体消毒后,再进行ph值和盐度测试,如果ph值达不到80以上,须泼入一定量的石灰粉,提高ph值。如果是淤泥底质的,最好每亩再泼入50至80市斤的白云石粉或沸石粉,将淤泥覆盖改良。
肥水
育藻肥水是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轻视,池水浮游生物的繁衍量是否达到要求这和苗种早期的成活
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虾苗成活率高,出高产,一定要进行肥水。早期肥水后的透明度应为30~40公分。斑节对虾(青虾、角虾)以褐色(茶色)为好,褐色水以角毛藻为主,可培育浮游动物供虾苗摄食。南美白对虾以黄绿色或绿色为好,要求水体清爽。在此提供几个肥水方法供参考(以1米水深计):
(1)活水素(微生物肥料):每亩1公斤,兑水泼洒。
(2)清水素(枯草杆菌):每亩350~400克,兑水泼洒。
(3)茶麸:土池每亩3~4公斤,沙质池6~7公斤,护坡池8~10公斤。浸泡4~7天,过滤去渣,兑水后均匀泼洒。磷酸二氢钠或磷酸二氢钾:每立方水体10克,兑水后均匀泼洒。复合肥:每亩2~3公斤,隔1~2天后再每亩1公斤,兑水后均匀泼洒。
苗种选择
虾苗的选择也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必须慎重选用经检测、无携带病毒和有害细菌的健康苗种。下面提供直观的选择方法供参考:
斑节对虾(青虾、角虾)苗:必须选用11cm以上,个体大小均匀,体表干净,体色正常,无附着物,游动活泼,能逆水游动,虾体成一直线,游动时两眼张开,不游动时两眼和尾叶一会张开,一会闭合。
南美白对虾(白虾)苗:体长09~10cm以上,体色透明度高个体差异不大胃饱满度好、食欲强、游动活泼、逆水游动力强、体表干净、色泽一致、体宜、头大身小。
苗种运输及下池前消毒 措施
苗种运输过程中,特别是距苗场较远的养殖场,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损失和降低虾苗的活力。为确保苗种的成活率和活力,降低死亡率,在苗种装包前,预先在装包盛水用的大桶(03m3)水体中加入100克免疫多糖或30~50克的g—d生命素(只选用其中一种),搅拌均匀,冲气,再用该桶内的水盛苗装包。回到养殖场后,配好消毒液[强克101{超碘季胺盐),半亩方水用量05~1克,浸泡半小时]进行苗种消毒再投苗入池。
设置饲料观察台及增氧机
每个虾池最好能在东西南北中各设置一个饲料观察台。饲料台的设置有利于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及饲料的投放多寡。通过饲料台的观察可了解和掌握对虾的胃饱满度、饲料投放是多是少及对虾粪便情况和对虾的分布情况,以便决定下餐饲料投放是增还是减及某一部分的投放量。
增氧机的配套,一般每亩匹配1匹,放苗密度超过6万尾的,应每亩配1匹以上的增氧机。增氧机的匹配最好是采用叶轮式、 潜水 式和纳米管三种机种配套,效果更佳。增设增氧机不但可避免对虾缺氧浮头,还可改善水环境,激活水况因子。
对虾的食用须知
营养分析
1、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2、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3、 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4、对虾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虾青素,就是表面红颜色的成分,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以及药品。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用;适合孕妇和心血管病患者食用;适宜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脚瘙弱无力之人食用。
2、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不宜食虾;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为动风发物,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海水虾性温湿、味甘咸,入肾、脾经;
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
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食物相克
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结合物刺激肠胃,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对虾的生态习性
什么是对虾多茬养殖及多品种轮养?其技术要点如何?
对虾养殖技术方法包括建养虾池、挑选虾苗、饲喂管理、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
1、建养虾池
人工养殖对虾时,选择在水资源丰富无污染、通风开阔的位置围建虾池,为了方便排灌水,虾池最好选择方形,装置相应的增氧设备,进出水口不能太近,放干池水泼洒生石灰消毒灭菌,晒干后20天注入新水。
2、挑选虾苗
挑选长度2厘米左右的对虾虾苗,放养前需要淡化,另外在放养前一天打开增氧设备,虾池的水温控制在20-25度之间,最好在晴天的傍晚进行放养,养殖密度跟池塘大小与管理技术有关。
3、饲喂管理
对虾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人工饲喂时可以喂食贝壳类、螺类、鱼浆等,根据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每天喂食4次即可,并根据对虾的生长情况,不断调整喂食量。
4、水质管理
对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证水中的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可以每隔7-10天换水一次,而且每次换水量是池塘的1/4。养殖前期以缓慢加注新水为主,中后期适当加大换水量,定期改善底质和水质,发现浮游生物比例不协调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5、病害防治
定期在配合饲料里添加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力的饲料,定期对对虾进行检查,发现对虾白天漂浮在水面,行动呆滞、体色暗淡、肠道空、体表不干净无光泽、鳃发黄发黑时应特别注意,结合水色、底质以及天气等因素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重大损失。
为了提高虾池的利用率,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许多虾场已开始了对虾的二茬、多茬养殖。浙江以北一般养殖二茬,而南方则利用水温高、持续时间长的优势条件进行多茬养殖。养殖技术与单茬大致相同,只是技术与管理要求更高,目的是缩短养殖周期。提早育苗时间,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早繁虾苗,给对虾生长以最好的环境条件和提供充足的优质饵料是关键措施。多茬养殖可以采用同一品种,但多采用多品种轮养。
目前较多采用的轮养方式是:中国对虾与长毛对虾两季轮养,中国对虾与长毛对虾、脊尾白虾三季轮养,中国对虾与青蟹轮养,中国对虾与梭子蟹轮养。
(1)中国对虾二茬养殖技术要点
①放苗。第一茬放养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虾苗为经塑料大棚培育亲虾越冬的早苗,规格3厘米,放苗密度每667米21万尾左右;第二茬放养时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规格为5月中旬出育苗池,经过高密度培养、体长7厘米左右的苗种,放苗密度每667米28000尾左右。
②水质管理。第一茬5月份以前加水为主,保持水质适当肥度。6月初开始换水,少换勤换,保持水质清新。6月中旬开始视水质情况每3~5天换水1/3,保持透明度30厘米以上。第二茬前期勤换水,后期大换水,换水量1/4~1/3,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保持水质清爽。
③收虾。第一茬视生长、病害情况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茬视气候、市场情况安排在10月中、下旬。
④病害防治。第一茬6月中旬开始,定期对饵料平台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第二茬不定期用1毫克/升浓度漂白粉全池泼撒,并辅以药饵预防。
(2)多品种轮养技术要点
①苗种培育与计划生产时间紧密衔接。
②茬与茬之间生产准备工作(包括清池、消毒、基础饵料培养等)要紧密衔接。
③日常管理(包括水质、饵料管理、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