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如何养殖南美白对虾

   2023-05-04 互联网艺莲园346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是2002年由金盾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本书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闵信爱高级工程师主编。内容包括南美白对虾在我国的养殖概况,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和虾苗的人工繁殖,南美白对虾的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疾病防治等。全书深入浅出,所介绍技术先进实用,适于沿海和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户、养殖场技术人员、相关院校师生、水产研究单位科技术人员及农业行政工作人员阅读参考。南美白对虾60天能长多大,附养殖技术1、成虾养殖池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

求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实际点的

1、成虾养殖池: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均小于海水养殖池。养殖池面积过大,捕捞和管理均不便塘口面积一般在2到12亩,池深2米左右,水深维持在1、3米以上。

2、虾苗暂养池:虾苗暂养是为了使虾苗从海水生态转向淡水生态过程中有个过渡时期,使虾苗在放养初期能适应淡水养殖环境大棚暂养池多在外界水温较低的2到4月使用,有利于延伸虾苗生长期。

3、塑料薄膜拦养:用塑料薄膜作为隔水材料,在养成池的一端拦出一块暂养区进行虾苗暂养。当虾苗适应了池塘生态环境后,撤除水中塑料薄膜虾苗即可进入养成池中生长。

4、养殖中期,使用天时好乳酸菌水剂调理水质,改善底质和水质;养殖后期,使用天时好乳酸菌水剂调理水质,促进水体良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提高南美白对虾活力和抗病能力。

养殖南美白对虾具体过程?

将水中的酸碱值调节在78-85之间,及时调节水质,投喂饲料严格按照少量多次的要求投喂,养殖前期可以少投喂,养殖中期投喂优质对虾专用饵料,养殖后期可以投喂一些碾碎且清洗干净的螺蛳,改善对虾壳薄、色淡的问题。养殖过程中及时增氧,确保对虾的生长环境,同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一、水质调控

养好南美白对虾,水质很重要,目前许多养殖户会通过往池内施撒颗粒鸡粪等有机肥10-15kg/亩米来调节水色。南美白对虾最适宜生长的酸碱值为78-85,如果池水的酸碱值低于75时,则需要按15-25公斤/亩米的比例往池内施撒生石灰,具体施撒天数根据池内酸碱值的变化而定,一般施撒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10时。

二、注意池塘消毒。在放苗前20天用药物消毒,首先用含氢量为30%以上的漂白粉在浅水中干洒,每亩用量5-6公斤;隔天每亩再撒75公斤生石灰,并用钉耙将生石灰混入池塘底泥中。

三、注意幼虾二次淡化。幼虾放入前,在培育池中加育苗用盐。将水体盐度调制成1.5%,然后放入幼虾,培育10-15天再放入纯淡水池塘中养成。幼虾培育池,最好在成虾池中开挖,一般为成虾池面积的15%左右,坡比1:2。并建独立的进排水、增温及充氧设备。

四、注意虾苗来源及放养。购幼虾前要对育苗单位进行考察,查洁无节幼体和培育虾苗的质量,所购幼虾必须休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强,且不带菌带毒,才能保证养殖成功。幼虾培育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5000尾;成虾池每亩放养规格为体长1.2—2厘米的幼虾1.5万-2万尾(如设施齐全,最多可放养到每亩3万叫万尾)。同时在成虾池中可每亩混合放养鲢鱼、镛鱼种80-100尾。

五、注意设置隐蔽物和栽种水草。幼虾培育池和成虾池中都要设置隐蔽物和栽种沉水植物、隐蔽物有网片、杨树根、棕榈片等,一般沿池边走向悬挂于水中,使之均匀分布于池中;沉水植物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可播种、移植(从外河中捞取的水草要经消毒处理)。

六、注意投饵。幼虾放养后,投喂经4目筛绢过滤的蒸鸡蛋,也可捞取部分浮游生物投喂,5天后,辅以粉状饲料,适当投喂煮熟的螺蛳和小鱼糜。成虾饲料以配合词料与动物性饲料相结合,要求粗蛋白质含量在35%上,每天投喂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沿池边浅滩散撒。此外,每15-20天用一次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环境。

七、注意环境条件。养殖场地要求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系统独立并配套,无污染源。最好选择新开池塘,旧鱼池要经过洁淤、曝晒处理。每个池塘面积一般在3-10亩,坡比1:3,水深1.5-2米,配套增氧设施。

如何养殖成长期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是南美的一种优质虾种。南美洲的大部分人都把养殖白对虾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研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有利于树立健康繁育新理念。本文首先从生活习性、食性和养殖技术三个方面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南美白对虾几种常见的病症以及对应的防止技术。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病害防治

1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1南美白对虾的生态习性

首先,温度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大小的白对虾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不一样的。18℃到33℃之间的水温条件比较适合白对虾生存,而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白对虾的适应能力越好。但是在低于18度或是高于33度的条件下,白对虾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其次,盐度和酸碱度都会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10%-25%的盐度和76-85的酸碱度环境比较适合白对虾的生长。除此之外,不同大小的白对虾溶氧耐受能力有所不同,白对虾的溶氧能力会随着白对虾个体的长大而变小。一般来讲,南美白对虾的耐干适应性较强。由此也可以得出不耐干的白对虾定是患病的。

12南美白对虾的食性

南美白对虾喜欢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同时这也有利于它的生长。除此之外,南美白对虾的饮食习惯是晚上比白天食量大。晚上的食量比重约占百分之七十。

13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

在白对虾引进回来之前,一定要将池底洗净消毒,最好是淡化养殖。水色多为绿色或是黄绿色。这样有利于南美白对虾脱皮。饵料和管理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白对虾的生活习性来安排和选择。选择白对虾的幼体时一定要严格筛选,检查一下白对虾是否没有携带病毒,尽量选择活动能力比较强、四肢健全的白对虾幼体,运输白对虾的时候要对袋子进行消毒,然后在袋子中注入新鲜的水,然后再将白对虾放进去。注入池底的不能直接就把白对虾放进去,要先将装白对虾的袋子放入池底适应半小时后再打开袋子。

2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

21烂眼病

烂眼病是所有品种的虾基本都会出现的病症,它的出现是由于养殖水底的致病菌或是饵料携带的病菌引起的。多是由于霍乱弧菌引起。防治方法要从源头入手,预防此病的发生。若是发现对白虾感染了此病,一定要先在池底放入免疫糖类和二溴海因,三天之后再用氟康和四黄解毒粉搅拌起来喂食给白对虾。连续服用七天。

22甲壳溃疡病

甲壳溃疡病主要是由于养殖白对虾的环境不好引起的。这种病症多出现在池底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或是养殖密度比较大的池底。通常是白对虾由于被捕捞的时候相互碰撞受伤,然后池水中的病菌趁虚而入,使白对虾换上此病症,这种病症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白对虾的死亡。防治这种病症的方法是要保持池底环境的洁净,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或是换水处理。养殖密度要根据白对虾个体的大小进行合适的调整,不能养殖密度太大,以免造成白对虾的氧气不充足。定期对白对虾进行检查,若是发现白对虾患上此病症,可以通过在饵料中加入低聚糖等药物进行防治。

23肠炎病

肠炎病是出现在水温较高的七八月份的一种典型病症,它是由于水温高的时候,残余的饵料或是未能及时清理的粪便较多,造成白对虾的呼吸困难,氨氮中毒等,是一种由于呼吸道系统受到感染而引起的病症。因此防止方法是在水温高的几个月里,及时地清理池底的粪便,为白对虾及时换水,保持池底环境的清洁,为白对虾提供新鲜的空气。若是发现白对虾已经感染了此病,则首先要用病毒速消和保肝泰等药物在池底进行喷洒,第二天对白对虾喂食复合维生素,大蒜素和清源等药物,坚持三到五天,就可以恢复白对虾的吸食能力以及营养吸收和抗菌能力。

24应激肌肉白灼病

这种病症也是高温季节的常见病症。病因是由于高温季节,水温的温差变化大,白对虾可能一时无法适应。并且高温季节,池底经常会有诸多气泡,若是捕捞强度过大或是池底投入一些不合适的药物,就很容易引起应激性肌肉白灼病。这种病症的症状是白对虾的肌肉白灼或是弯曲,不能恢复的话会造成白对虾的死亡。防治方法是对白对虾喂食氨基酸和虾蟹多维。

3结束语

如今,养殖白对虾已经成为南美地区一些人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南美白对虾的一些常见病症已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了。研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和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有利于探索无公害、健康的养殖技术。要重视病害防治,做到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南美的一种优质虾种。南美洲的大部分人都把养殖白对虾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从生活习性、食性和养殖技术三个方面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介绍,接着通过介绍烂眼病、甲壳溃疡病、肠炎病以及应激肌肉白灼病这几种常见的病症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常见病害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伟权世界重要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简介[J]海洋科学,1990(3):69-72

[2]于林江,于奎杰,张乃禹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潮沼,2001,32(5):575-578

[3]王吉桥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研究与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135-181

[4]杭小英,周志明,李倩,等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病害发生与水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191-192

1、南美白对虾与河蟹混养,不但充分利用水体饵料资源(水草、残饵等),还具有防虾病的作用,河蟹可将体弱多病的虾或死虾吃掉,减少病原的传播。

2、南美白对虾与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混养,以增加虾的养殖品种和产量效益。

3、南美白对虾与花白鲢混养,在养殖期间,淡水池塘藻类易繁殖过盛,造成“转水”,利用花白鲢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习性,控制水中藻类数量,以调节改善水质。 1、草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

2、鲤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

3、鲫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这三种养殖模式都是利用了水体的养殖空间及水体饵料资源,可以很好的控制水体中轮虫的数量,调节改善水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十月份要出池,否则水温低于十四度南美白对虾就会死亡,影响虾的产量,从而影响到池塘的经济效益。

巡池观察

1、观察池水状况,溶解氧等水质要素,每日日出前及16时测量池内溶解氧、PH值等。最好每日测一次透明度,经常检测池内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它水质要素的变化。

2、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

3、要定期对虾体进行检查,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及时捞出病、死虾,检查死因。

4、每10天 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对虾体长是指从对虾眼柄基部到尾节末端的长度,每次测量随机取样不得少于50尾。测量体重可捞取不少于50尾的对虾,一次称总量,再计算平均尾重。

5、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6、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3-6cm的小虾可使用已知面积的小抬网,在池内多次多处抬虾、凭经验估测存池尾数,体长6cm以上的对虾,可用旋网定量。在池内多点打网,按池内对虾分布抽样。根据捕到的虾数,利用公式,求出全池的虾数。

7、注意闸门、沟渠、池坝安全、增氧机运转是否正常,雷雨天注意用电安全。

盐度控制

池水盐度的控制海虾虽说可以在淡水中进行养殖,但也不是纯淡水,应还要有一些盐度,水中盐度控制在1-3‰为最佳,如果低于05‰,虾的抵抗力减弱,容易患病,养殖效果差。如果盐度低于05‰以下,可用卤水、海水精、工业用盐等进行调节。

池水增氧

采用封闭半封闭养虾方式必须使用增氧机。增氧机的作用有: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将池水表层高溶氧水和底层低溶氧水混合,提高池水整体溶解氧水平,避免池水分层现象加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降低有毒物的毒性,减少水中有害物质,改善水质,促进虾的新陈代谢,使虾摄食旺盛,增强抗病力。因此,增氧机的使用已不单纯为解救浮头,而且成为改善水质的重要的有效措施。池塘可用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数量根据养殖方式而定,主养池塘一般每千瓦负荷1-2亩水面。

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可根据溶解氧需要,但在正常情况下,到6月下旬,水温达到25℃以上时开始启动增氧机,以调活水质,增加池中溶氧量。前期一般每天中午开机,7、8月份高温季节,坚持全天定时开机,

必需时使用增氧剂。此外,在阴天、下雨均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使水中的溶解氧始终维持在5mg/l以上。

注意:对虾投饲时应停机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利对虾摄食。

由于增氧机的使用已做为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来运用,为了使其作用更加明显,我们在使用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的同时,对新的增氧方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每30-40亩水面配备一台功率为22千瓦的充气泵,同25英寸的主管道相连,然后用04英寸的分管道通到各个养虾池塘,再同充气管相连分布到距池岸15m处,池中设置15千瓦叶轮式增养机1-2台。 在使用时,管道充气全天进行,叶轮式增养机在夜间和白天必要时开启。利用充气管道式增氧设施进行养虾的示范场,在养殖过程中,无疾病发生,虾苗成活率达83%,最高单产达到10000公斤,南美白对虾规格在56-60尾/公斤。

调控水质

投放虾苗前的水质培养

养虾池清池消毒后进入经过滤的海水,使虾池水位达1~12米左右,然后封闸消毒。可用“鱼安”或“强氯精”2~3ppm或漂白粉20ppm进行消毒。如果池水夜间出现发光,可用“虾苗清”,或“灭光保水灵”处理。消毒3~4天后,施肥培水。培水可选择浮游生物生长素、“肥水王”等,也可用尿素、磷肥。肥料用量多少应视虾池的底质和水深情况而定。投苗前水质培养的标准要使水色达到茶褐色、黄绿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85~90,晚间或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的浮游动物活动。达到以上标准后可以投放虾苗。投苗前可用少量虾苗先行试水,2天后观察虾苗活动正常后再投苗。

投苗后中期水质调控

投放虾苗一个月后,随着虾苗的生长,其食性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而浮游生物在虾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水体的环境,调控透明度等,因此必须控制浮游动物的生长。由于投喂人工饲料不断增加,池内残饵相应增多,加上虾的排泄物和池内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机物的沉积,使虾池变“肥”,此时要设法减“肥”。调控的方法:一是观察到水色较深、透明度过低时,可向池内泼洒一些氧化消毒剂,把池底沉积的有毒物质氧化,降低毒性。同时可杀死一些藻类,降低池水“肥”度。二是添加新水,最好是加注清洁的淡水。

后期水质调控

对虾养殖进入后期(60天以后),一要准确掌握和控制投饵量,不要超量投饵。二要清底排污,有中间排污的池塘要勤排污。没有中间排污的池塘,可安装吸污泵,把池底污物吸抽出池外。但要注意吸污方法,不要把池水搞成“翻底”。三要在清污后泼洒一些池底净、沸石粉、白石粉等改善池底环境的物质并泼洒氧化消毒剂。四要在消毒3~4天后投放一些有益活菌,净化水质。肉眼观察,后期的水质的标准达到:水深褐色而不浊、不浑,闻到藻味而不臭,手感较清爽而不粘稠。经实践证明,目前增氧效果最好、耗能最低的增氧机和增氧方式是鼓风机管道式底部充气增氧和水面水车式增氧机结合,形成立体增氧,此种方法使池中溶氧均匀充足,可促进对虾健康生长。

饵料要求

南美白对虾食性广而杂,对食物的要求低,饵料中只要含有25—30%的蛋白质成分,即可正常生长。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饵料中蛋白质成分应在40%左右,以利于虾的快速生长。

投饵事项

1、腐败变质或有毒的饵料不喂,效价不高的植物性饵料少喂。

2、池水较肥,饵料生物丰富的池塘少喂,池水清瘦、饵料生物不多的池塘适当多喂。

3、水温高于30℃以上应少喂、勤投;风和日暖时多喂;大风暴雨、寒流侵袭时应少喂或暂时不喂。

4、对虾大量蜕皮的当天少喂(可减少20%左右),蜕皮两天后适当多喂。

5、池内竞争生物较多时应适当多喂。

6、池塘内对虾大小分化严重,参差不齐,这可能意味着长期缺饵,应适当多喂。

7、水质变坏或发生缺氧浮头时应少喂,甚至暂时停喂,采取措施改善水后再正常投喂。

8、分散投喂比集中投喂效果好;多种饵料交替投喂比长期投喂单一饵料效果好。

投饵管理

南美白对虾养殖采用天然饵料和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投喂方法。虾苗前期以池中天然饵料主要是轮虫和枝角类为食,以后逐渐添加人工配合饵料,养殖中后期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人工配合饵料应为营养全面,粘合度好、粒径适当的颗粒饵料,粗蛋白含量36%以上。在投喂管理上,由于虾类和鱼类不同,胃小,肠道短,每次摄食量小,但消化排泄快,因此在投喂上要少量多次,随时检查虾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另外,虾同鱼的摄食方法也不同,鱼多为吞食,饵料的粘合度不需太强,而虾的摄食方式为抱食,要求饵料的粘合度要好,否则饵料入水虾一抱就散,不但虾吃不饱影响生长,造成饵料的浪费,提高养殖成本,而且容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

饵料投喂方法为人工投饵,将人工配合饵料沿池边均匀投喂,要坚持勤投少喂的原则,每天投饵4-6次。放苗后的第一个月,通常日投喂次数可安排4次,每日6-7点、10-11点、15-16点、20-21点 。以后随着对虾的增长,投饵量加大,可以增加投喂次数,每日投喂6次,从早6点到22点,大约三小时投喂一次,下午以后的投喂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投喂量为池虾总重量的3-5%,并随天气、温度、水质、虾的活动情况而增减。

为观察虾的摄食情况,可在池内设几个投饵盘,投上饵料,观察虾对饵料的吃食和饱食情况,如投饵后很快被吃光,就应增加投饵量,如果在下次投饵之前仍有余饵,就应减少投饵量。也可在投饵1小时后,检查虾胃的饱满度,如果有2/3以上的虾为饱胃,说明投饵充足,如果饱胃和半胃的虾不足1/2,则是投饵不足,应当增加投饵量。 白斑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或称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

症状:不摄食,空胃;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斑点,头胸甲尤其明显,有的呈花斑状,甲壳易剥离;体色呈红色。

防治:

对虾病毒病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海水虾放入淡水中养殖也同样有可能发生病毒病。主要是加强健康管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进行综合预防。

(1)彻底清污消除:清污后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含有效氯30%)进行消毒;

(2)放养无特定病原感染的高健康虾苗(SPF)并控制放养密度;

(3)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的水源,传染性流行病发生时,养殖池不应大量交换水;

(4)如发现虾池带病毒但尚未发病,应采取增氧措施,保证溶氧不底于5mg/l;在饲料中添加01%-02%稳定性好的维生素C及免疫增强药物;全池泼洒强克101(即超碘季铵盐)药物,对消除红体症状效果较好;

(5)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稳定,池内藻相稳定,减少惊扰;

(6)使用药饲,防止出现细菌、寄生虫等并发疾病。

桃拉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病原:桃拉病毒(TSV)

症状:病虾红须、红尾,体色变为茶红色;胃肠道红肿,不摄食或少摄食,空胃;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反应迟钝,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体后即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出现不规则的黑斑。该病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一般虾池发病后10天左右大部分虾出现死亡,发病虾规格以6-9cm居多,发病时间一般在养殖后的30-60天,环境剧变更易发生此病。防治:同白斑综合症。

对虾红体症病因及防治方法

引起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症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托拉综合症病毒、细菌等都有可能出现体色变红的症状,但当养殖环境恶化时也会引起南美白对虾的体色变红。所以,当虾池中个别虾体出现红体症状时,应从多方面寻找原因,再针对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或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如果南美白对虾摄食、游动正常,只是附肢发红,可以考虑是否由水质发生变化而造成;如果对虾虾体发红,不摄食、游动缓慢,就有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性疾病感染。养殖生产中,对红体症的治疗通常是采用水体消毒、改善水质和内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实践证明:虽然南美白对虾红体症对养殖生产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早采取综合的处理方法,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固着类纤毛虫病症状及防治

症状:鳃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取鳃丝或从体表附着物做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毛虫类附着。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映迟钝,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不能蜕皮;午夜后至天亮前夕,当池水溶氧低于3mg/l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1)养殖中后期适量换水,合理投饵,降低虾池内有机质含量;(2)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mg/l;(3)检查诊断虾体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以便对症治疗;(4)茶籽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ppm,促使对虾蜕皮,然后换水;(5)选用杀灭纤毛虫类药物治疗。

空肠空胃偷死病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偷死病与虾塘的盐度、PH值、水质的肥瘦、有机质、无机质的含量有关,不同条件的虾塘对虾发病时间、速度、程度不同:

池塘盐度越低,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推后,如比重1005以下的池塘,发病时间在放苗后30-40天,每天都有少量的烂红死虾浮起,停料后会减少死虾,养至60天抓虾时发现死掉的病虾不多;池塘盐度越高,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快,如比重1020以上的池塘,发病时间最短在放苗后的6-7天,最长的不超过20天,当发现有少量的烂红死虾浮起时,3-5天内大部分虾会死亡在塘底。

PH值低于7-8,养成活率较高;PH值高于8-9,养成活率较低。

水温越低,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推后;水温越高,放苗后初次发病的时间越快。

水色瘦、有机悬浮物含量低的虾塘,养成活率较高;水肥浓、有机质含量高的池塘,养成活率较低。 1、虾陷网(或地笼网):一般傍晚下网,第二天早晨收网。可以根据第二天的需要量决定当天的下网数量,此种方法可以做到陆续供应市场,均衡上市。

2、放水收虾:根据虾在黄昏或黎明前后活动能力强的习性,在傍晚5-6点或早4-5时开启闸门放水收虾,先缓慢放水,当形成水流后再加大放水量,一般需要干塘时用此法。

3、拉网: 底部平坦的池塘,在傍晚或黎明用拉网收虾,一般拉网起捕率能达70%。不论利用哪种方法收虾,网捕的虾应全部出售,不能返池,否则会造成大量损失。

 
标签: 南美 白对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