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饲养蜜蜂
蜜蜂属于变温动物,然而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成的蜂群,具有恒温动物所特有的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蜜蜂养殖技术之生活环境的要求1蜜蜂养殖需要的温度
蜜蜂数量越多,蜂巢内温度越稳定,并能够保持在适温34摄氏度-35摄氏度的范围内。温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其发育和繁殖。如在27摄氏度时封盖子虽然能羽化为成虫,但没有采集力;30摄氏度时羽化推迟4天;37摄氏度时羽化期缩短3天,但有大量封盖子死亡(见子不见蜂)。蜜蜂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5摄氏度-25摄氏度。气温在5摄氏度-35摄氏度时(白昼荫处气温)蜜蜂就能出巢活动。气温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蜂王停止产卵,蜜蜂减少或停止出巢活动,在蜂巢内结成蜂团,转入断子越冬期。在温带地区,冬季蜂王停止产卵,只有老蜂逐渐死亡,没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数量逐渐减少;夏季蜂王每日的产卵量往往超过1500粒,新蜂的羽化数大大超过老蜂的死亡数,蜜蜂的数量逐渐增多,蜂群发展到高峰。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很大,为了生存,蜜蜂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箱内温度。在炎热的夏季,当蜂巢内温度超过适温范围时,蜜蜂外出采水,蒸发水分(扇风)进行降温,当蜂巢受烈日暴晒,辐射热过高时,蜜蜂离开巢脾,集结到巢内较大的空间及堆集到巢门口散发热量,这种现象生产上称“离脾”。相反,遇到寒冷时,蜜蜂离开边脾,聚集在蜂巢中央的子脾上护子,生产上称缩团。在严寒的冬季,蜂群结团越冬。蜂团外围适温6摄氏度-10摄氏度,蜂团中心适温24摄氏度~30摄氏度,若保温不当,蜜蜂以吃蜜运动、散团等行为来调节温度。由于新陈代谢增强,一是影响蜜蜂寿命,二是饲料耗量增加。
2蜜蜂养殖需要的湿度
蜂巢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低与外界空气的温湿度、巢内饲养温度、蜜蜂生理状况及正在发育个体的数量有关系。正常蜂巢中央的相对湿度为77%-84%,蜂巢内各部位的湿度变动在25%-100%之间。在流蜜期,蜂巢中央湿度为55%-60%;如果自然界没有流蜜,子脾之间的相对湿度为76%-91%,因为哺育子脾需要较高的湿度,酿蜜时因蒸发采集来花蜜中的过剩水分,而需降低湿度。越冬期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80%,如果巢内干燥,蜜蜂体内及巢蜜中水分蒸发快,蜜蜂会感到口渴而吵闹,导致越冬失败。蜜蜂除了利用代谢水分外,以采水及喷水滴蒸发水分,提高巢内湿度,以扇风来降低巢内湿度。
3蜜蜂养殖需要的光的影响
日照能刺激蜜蜂出动,采集季节为一年的长日照季节,蜂箱宜放阴凉处,巢门朝南,夜晚蜜蜂也有趋光现象,夜晚应处在黑暗环境。
4蜜蜂养殖的其他气候因素
蜜蜂生活要求流动新鲜的空气,当空气不流通,群蜂易显不安状态,特别闷热场合更十分危险。阵雨或突然的暴晒,对于蜜蜂出动安全亦有很大的影响。海滨经常风大的地区,蜜蜂采集活动被迫贴地面飞行,因此,选择场址,对于风力、风向的频度以及所处范围的天然屏障或人造屏障都必须加以注意。
蜜蜂养殖技术之常见疾病的防治一、蜜蜂养殖的囊状幼虫病。
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春末夏初多发,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病虫一般于5-6日龄大量死亡,发病蜂群子脾中常出现不规则的空房。
防治:选育抗病蜂种,加强饲养管理。密集蜂群,加强保护、保温。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备足饲料提高蜂群抗病力。
药物治疗:将市售碘酊加水配成1-3%的溶液再加少量白糖,配成稀糖液喷脾。使用浓度要由低到高,最好在傍晚使用。按每框蜂病毒灵1片,多种维生素1片,调入糖浆内喂蜂。
二、蜜蜂养殖的麻痹病。
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病原体为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一般春秋季在成年蜂中所发生的,多为麻痹病。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晚秋多以大肚型为主,夏秋季多以黑蜂型为主。主要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传播。
防治:替换蜂王,加强保温,防止蜂群受潮,给病蜂群饲喂奶粉、黄豆粉等蛋白质饲料,提高其抗病力。
药物治疗。20万单位的金霉素或新生霉素兑入1千克糖浆,每框蜂喂50-100克,隔3-4天喂1次,3-4次为一疗程,或每千克糖浆加病毒灵3-4片,每框蜂喂50克,3-4次为1疗程。也可用1千克糖浆对板蓝根冲剂20克、土霉素2片,隔天喂1次,连用4次。
三、蜜蜂养殖的美洲幼虫腐臭病。
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腐烂的幼虫有黏性,挑起能拉细丝,有鱼臭味。
防治:加强检疫,杜绝病源,不购病蜂,禁用来路不明的饲料。对蜂群用01%的磺胺噻唑糖浆预防。发现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对重病群要彻底换箱及脾,彻底消毒,轻病群进行人工清巢和消毒。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噻唑钠3种药物可交替使用。每群蜂用土霉素粉5万-10万单位(四环素10万-20万单位,磺胺噻唑钠05-1克)混于05千克白糖中,加食用油揉成团连喂4-5天后改为隔天饲喂,直至不见烂子为止。
四、蜜蜂养殖的欧洲幼虫腐臭病。
主要是未封盖幼虫的传染病。由蜂房链球菌、蜂房芽孢杆菌,蜜蜂链球菌和蜂房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春秋两季易发。患病幼虫一般死于4-5日龄,尸体有很浓的酸臭气味,但无黏性,易被工蜂拉出清除。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紧缩巢脾,饲料要充足。早春对病蜂群适当补饲蛋白质饲料,以提高蜂群的清巢力和抗病力。用每千克糖浆加入10万-20万单位链霉素或土霉素,按每框蜂50-100克进行饲喂,每4-5天给药1次,连用3-4次为一疗程。
五、蜜蜂养殖孢子虫病。
又叫蜜蜂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蜜蜂成虫慢性传染病。早春、晚秋和越冬期间多发。病蜂逐渐衰弱,头尾发黑,并伴有腹泻。失去飞翔力的病蜂常爬行,不久即死亡。
防治:备足优质越冬饲料和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对病群蜂箱、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更换病群蜂王。1千克糖浆加入灭滴灵05克,每群每次喂03-05千克,每隔3-4天喂1次,连续喂4-5次为一疗程。
六、蜜蜂养殖的螨病。
由大、小蜂螨体外寄生所致。至蜂群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常见遍地死蜂及蛹、翅、足缺残的幼蜂乱爬,蜂群势急剧下降。
防治:常用药剂有杀蛾1号、2号、3号、速杀螨等。在巢内没有封盖时治螨是最佳时期,如能在蜂群断子后越冬前治疗2-3次,冬末春初蜂群开始繁殖前再治2-3次,就能有效地控制蜂螨。
安全养蜂慎用三药一、双甲脒
双甲脒是一种长期以来普遍应用的杀螨剂。经过大多数的实验证明:双甲脒具有较好的落螨效果,经过正常施药基本可以满足控制蜂群大蜂螨基数的目的。
双甲脒残留物在蜂体内会对蜜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很多国家禁止其在蜂病上的使用。但由于价格便宜,很多蜂农大量使用,造成蜂蜜中双甲脒残留量严重超标。所以我们要正确使用双甲脒。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1条,点燃密闭熏烟15分钟,每周1次,3周为一个疗程。一般在生产期前一个月停止用药较好。
二、氟氯苯氰菊酯条
氟氯苯氰菊酯条(每片条含有效成分36克)是一种对我国来说较新的防治蜂螨药,在国外已被安全使用一段时期,其抗蜂螨药效受到肯定,剂量小,不易引起残留。
该药物是通过与蜜蜂接触从而使附着在幼蜂身体上的大螨或小螨脱落,达到杀螨的效果。氟氯苯氰菊酯药物残留在蜂箱中的传播史通过沾有该药物的蜜蜂身体在巢脾上的活动完成的,而巢脾的修建和加固是通过蜜蜂分泌蜜蜡实现的,因此氟氯苯氰菊酯只可能通过这种形式造成对蜂蜜的残留,故不会有蜂体残留的现象。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内,一般蜂群使用4条,幼龄蜂群用量减半。对于占据几个孵育室的较大蜂群,每箱用4条,以保证蜂箱足够的用量。6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用。
三、盐酸金刚烷胺粉
盐酸金刚烷胺,抗病毒药物。自1971年生产以来一直用于抗流感和抗病毒感染。白色晶体,无臭,易溶于水和乙醇,加热能升华。盐酸金刚烷胺能阻止流感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动物脑中加快多巴胺的释放,有抗运动障碍的效果。在养蜂用药中常用于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
用法与用量:饲喂,每升50%糖水加该药物2克,每群250毫升,3天1次,连用6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蜜蜂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②盐类。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关于蜜蜂的求购,建议在本网“市场信息”的“供求热线”栏目中查询或发布求购信息。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
如何养殖蜜蜂
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包括选购蜂群、科学饲养、蜂箱管理等。
1、选购蜂群
蜜蜂适合选购的时间为每年4~5月份,此时正值蜂群的繁殖期,有利于挑选出性情稳定、质量上乘的蜂种,以足部粗、身高胸宽、腹部长且丰满、全身密被绒毛、产卵迅速、不易惊慌的蜜蜂为宜。
2、科学饲养
养殖蜜蜂的过程中,要在蜜源缺乏时进行人工饲喂,可以将蜂蜜加水稀释成糖浆,然后进行灌脾或者将糖浆倒入框式饲养器内,投喂时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
3、蜂箱管理
蜜蜂在饲养期间,为了促进其飞翔和排泄,要将蜂箱的中央温度控制在33~35度之间,后期及时打开箱盖进行放养,蜜蜂排泄后会进入繁殖期,此时必须采取人工保温,以缩紧蜂巢,密集群势,建议多群同箱饲养。
蜜蜂养殖注意事项
1、忌胡乱加脾
新手养蜂总爱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给蜂巢加脾,不管蜂群是否需要,总觉得有备无患。但是要注意给蜜蜂加巢脾,首先蜂量要足,还要有辅助的花粉蜜源,封盖子或者幼工蜂要多。有老旧巢脾的,和发现蜜蜂的蜂量不足要缩减巢脾,可以把巢脾减到保温板外。
2、忌盲目贪群
这里指的是贪弱群蜜蜂的数量,没有花粉蜜源时不要养弱群蜜蜂,蜜蜂太弱难管理,蜂群难以发展,弱群蜜蜂容易逃跑甚至灭群,而且弱群蜜蜂效益太低,弱群蜜蜂采集蜂蜜少。所以弱群蜜蜂要合并,可以把两群弱群蜜蜂合并为中等的蜂群,其实工蜂也是决定蜂王的产卵量的一个因素,所以新手养殖蜜蜂最忌讳贪图弱群蜜蜂。
养蜂蜜蜂养殖技术
我国每年的蜂蜜消费量很大,此外蜂王浆、花粉的消费市场也比较稳定,因而蜜蜂养殖也是一条致富途径。蜜蜂养殖有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处理得好,经济效益很高;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亏本。下面就来具体谈。一、要做好春繁管理。农业生产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养蜂也是如此。如果春季蜜蜂繁殖好,一年的丰收就有了希望和保证;天气晴好,浆、蜜、粉都会高产大丰收;就是天气多雨,王浆也能丰收。一般情况下,家庭养蜂以160~180个大群为宜,不管定地或转地都是如此。即使遇上滴蜜无收的年成,仅王浆收入就足以养活整个蜂场。如何做好春繁工作呢?这里有四个建议:(1)适时加脾扩巢。从春繁开始养强群,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这就是所谓的“单脾开繁”,南北方都适用。要提早春繁就得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促使蜂王产卵多产卵快。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盖后再加,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巢箱在大流蜜期要加到单王7框,双王8框。(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这时要给哺育蜂补充蛋白质,可用鸡蛋饲喂蜂群补充蛋白质,连喂三天就会明显好转。(3)做好春繁养强群。蜂群在第一个油菜蜜源期若群势不是很强壮,每群蜂量达不到5公斤以上的蜂场应重点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是大好的繁蜂季节,每三天加一框就巢础,到油菜期结束就都成了封盖子脾。(4)强群高产有技巧。很多养蜂人错误地认为蜂王产卵多了,蜜蜂只好顾着饲喂幼虫面不出去采蜜,因而就控制蜂王产卵;事实上,只有早春育强群,采集蜂量多,才能在天气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丰收。强群蜂场在流蜜初期,适当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产卵量,进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积极性。有些人为了多产蜂蜡,每次取蜜每次割胖脾,这种做法也会大大影响采蜜量。二、要做好蜂群治螨工作。蜂螨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虫害,严重危害蜂群,影响生产。防治螨害有效的措施有两个:(1)大蜂螨的灭除。在越冬断子时用杀螨药水喷治大蜂螨,与喂越冬饲料同期进行。喷洒药水前须得用糖水喂饱蜜蜂,这样蜜蜂容易中毒,同时药水浓度不宜过高。最好多喷几下,被药水喷到的蜂螨必死无疑。(2)小蜂螨的灭除。小蜂螨的繁殖速度比大蜂螨快,小蜂螨刚发现时很易治疗。可以把少量升华硫放在框梁上,蜜蜂爬过框梁时身上的绒毛和足都粘上了升华硫,并会携带到各个巢房房眼。升华硫挥发快,对小蜂螨杀伤效果很好。如果小蜂螨危害很严重,就要用升华硫刷封盖子脾和大幼虫。做好了春繁和螨虫防治,蜜蜂养殖就成功了大半,此外还有一些养殖细节可以参考有关书籍,也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养殖户。
蜜蜂_殖的产品在生活中需求极大,而且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在医学方面,蜜蜂养殖产品中有用的是蜂蜜、蜂王浆、蜂毒,这些蜂产品可以起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在农业方面,蜜蜂可以传授花粉,一方面促进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养蜂人的经济效益;在工业方面,蜂蜡、蜂胶等蜜蜂养殖产品可以用于加工产品。因蜜蜂养殖有如此大的经济效益,所以现在蜜蜂养殖户越来越多。
1 蜜蜂养殖基础管理11 蜂场选址蜜蜂养殖场所的选址应为背风、通风良好、阳关充足、地势相对较高、有利于排水的地方,这样有利于保持蜂巢温度、湿度适宜。从蜜蜂喜欢的生活环境考虑,蜂场选址还应考虑蜜蜂蜜源距离蜂场的远近,一般来说蜜源应考虑四季都要有新开的花卉、农作物花粉等植物为蜜蜂提供充足的食物,不能单一考虑一个季节或者一个季度,蜜源距离蜂场的距离为3 km以内为最好。
12 养蜂工具的准备养蜂工具首先需要准备蜂箱,蜂箱需要准备的数量在10~16个,养殖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减蜂箱数量,蜂箱准备好后需要检查蜂箱的密封性,蜂箱里面是否干净、有无异物,一旦发现有异物需及时清理干净,并对蜂箱进行消毒。准备好蜂箱后还应准备割蜜刀、摇蜜机、蜜蜂喂食器具、喷雾器等。养殖蜜蜂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有时养殖户需要进入蜂箱对蜜蜂进行检查或喂食,所以蜜蜂养殖户还要准备几套防护服、防蛰伤面网,防护服密封性要好,而且要将人身体从头到脚包裹进去,佩戴防蛰伤面网时要注意防护服与防蛰伤面网密封性,确保养殖者自身安全。
13 日常饲养管理蜜蜂日常饲养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定期进入蜂箱检查蜜蜂是否有患病虫害的危险,蜂王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二是在蜜蜂缺乏蜜源时要进入蜂箱给蜜蜂定时喂食。蜜蜂病虫害对蜂群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蜜蜂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而预防蜜蜂病虫害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定期检查蜂箱,检查蜂群整体身体状况,有无异常死亡、精神萎靡等非正常情况发生。还要检查蜂王身体状况是否健康、精力充沛、产卵能力有无异常等情况,确保蜂王的健康才能确保整个蜂群的活力。在日常饲养中还应密切观察周围蜜源是否充足,有时由于受到雨水或季节异常变化的影响,蜜蜂可能会出现缺乏食物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蜜蜂养殖户应及时给蜜蜂喂食,喂食蜜蜂时要采用经过灭菌处理的花粉,喂食时间应在夜间,喂食时间以间隔2~3 h最好。2 蜜蜂养殖的季节管理重庆市荣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在1 099 mm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78 ℃。而适宜蜜蜂生活的温度是20~25 ℃,由此来看重庆市荣昌区气候很适宜蜜蜂养殖,只是气候相对湿润要做好通风、排水工作。
21 春季蜜蜂养殖管理春季蜜蜂养殖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蜜源,因为春季大多数花卉和农作物没有到开花时节。在春季蜜蜂养殖户应及时给蜜蜂补充食物,避免蜜蜂因缺乏食物而出现死亡、生病等情况。春季是蜂王产卵的高峰期,此时应注意蜂王的身体状况,并按时补充食物供蜜蜂采集,以保证蜂群质量和数量,还要定期打扫蜂箱卫生,保证蜂箱干净,避免蜜蜂病虫害的出现[1]。
22 夏季蜜蜂养殖管理重庆市荣昌区夏季高温多雨,所以要做好蜂箱的降温、排水工作。对于蜂箱的降温,可以采用在蜂箱周围加遮阳网或者将蜂箱移动至阴凉地方的方法,高温环境中蜜蜂会缺乏活力,易生病。蜂箱一定要保证排水通畅,若发生连续降水,蜂箱内不得有积水,积水不仅会改变蜂箱内温度,还会使蜜蜂溺死。夏季开始蜜蜂蜜源充足,可以减少或取消人工喂养,但夏季可能会存在农药使用情况,所以要密切观察蜜源区农药使用情况,避免意外发生。夏季蜂王产卵能力下降,此时要注意更换精力充沛的蜂王,保证蜂群的活力。
23 秋季蜜蜂养殖管理秋季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季节,在秋季蜜蜂养殖工作主要是定期打扫卫生,防治病虫害,并为过冬储备饲料,准备好蜜蜂过冬期间人工喂食的花粉,并要做好花粉的消毒工作,避免蜜蜂生病。秋季仍然有农药使用的危险,所以养殖户要做好对蜜源区花源的巡视工作,若发现有使用农药迹象要积极采取措施。
24 冬季蜜蜂养殖管理重庆市荣昌区冬季温和湿润,蜜蜂养殖的主要工作是保持蜂箱内温度适宜且稳定,不能忽高忽低。在天气较好、温度适宜的天气,可以将蜜蜂放出来,让蜜蜂自己活动,增强体抗力,避免长期不活动造成蜜蜂身体素质下降。冬季还要做好蜂箱的消毒工作和卫生打扫工作,任何季节都会有蜜蜂病虫害发生,对于病虫害都是预防为主,所以对蜂箱日常管理要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2]。3 蜜蜂养殖病虫害预防与治疗
31 美洲幼虫腐臭病该病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会导致蜜蜂幼虫体腐烂,该病发病时患病蜂群蜂盖子脾颜色变深,表面湿润,观察会发现有针头大的穿孔,蜂房盖下陷,患病幼虫腐烂后有鱼腥臭味[3]。该病预防措施是在越冬前做好蜂箱消毒工作,喂养蜜蜂的饲料要买合格正规且经过消毒的产品。一旦发病,要及时更换蜂箱,并使用保幼康及时治疗。
32 欧洲幼虫腐臭病该病主要发生于早春、晚秋低温季节,会造成蜜蜂幼虫体腐烂,患病蜜蜂体色呈现苍白、**、深褐色,幼虫腐烂后有酸臭味。对于该病预防主要是增强蜜蜂蜂群抵抗力,如更换活力较好的蜂王,喂养富含丰富蛋白质的饲料等。一旦发病,可用链霉素治疗。
33 囊状幼虫病该病多发于春夏之交,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对蜂群具有很强的毁灭性,且该病具有反复性,需要彻底治疗。该病发病时,死亡虫体头部上翘,肤色呈黄白色,尸体无臭味、无黏性。该病预防措施主要是选高质量的蜂王,提高蜂群的整体抵抗力,喂养的饲料加强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蜂群抵抗力。一旦发病,可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治疗,也可用抗病毒862等药物治疗。
34 蜜蜂孢子虫病该病多发于春、夏季节,属于慢性传染病,发病初期无比明显症状,病至中后期会出现蜜蜂呆滞或不安,体色暗淡,蜜蜂瘦小虚弱,失去飞翔能力有时伴有下痢。该病的预防主要是严格地消毒蜂箱和使用优质饲料喂养,消毒时可采用4%福尔马林进行消毒,也可在日常饲料进行预防性喂药。孢子虫对酸性很敏感,一旦发病,可给蜂群为酸性饲料。4 结语蜜蜂养殖的管理技术是一种较为细致的工作,从基础管理到分季节管理,到防治蜜蜂病虫害,只有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好,才能保证蜜蜂养殖的正常进行,才能保证蜜蜂养殖可以创造最大经济利益。来源:南方农业·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