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山鸡养殖方法有哪些

   2023-05-05 互联网艺莲园39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1、选育良种。一般建议选择体质健壮、个体匀称,发育良好的种鸡,这样对于提高种鸡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饲养环境。山鸡比较敏感,饲养场地的突变、特殊音响、生人接近等都属于不良刺激,可能引起山鸡的惊群,所以要保障饲养环境的不变,减少疾病传播。 3、粮食及饮水供给。种鸡的繁殖期交配和产蛋,需要提高蛋白质营养水平,并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可以喂食玉米、豆饼、麦麸等饲料,夏季要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增进食欲和提高产蛋量。而且母鸡需要补充适当的钙,对于产蛋质量有很好

山鸡养殖技术 山鸡如何养殖

1、养殖场最好选在阳光充足且干燥的空旷地带或树林里。可以利用牧草地封闭露天养殖;也可以利用旧房子改造或重新建房、搭棚养殖;但阴暗潮湿的房子(病原微生物滋生较多、阳光不足)不适宜养殖山鸡。修建场房及搭棚主要是为了让山鸡有休息、避雨、避暑及投料的场所。养殖场房的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一般按 2~3 只/m2实施建造。由于山鸡野性十足,所建场房及运动场必需实施全封闭式网覆盖;经济条件好的养殖户可用铁丝网,一般养殖户可选用尼龙网。山鸡的运动以飞行为主,运动场地面距封闭网的垂直高度最好在 8~10 m,这样有利于山鸡自由活动,且能提高山鸡肉品质及抗病能力;运动场应占整个养殖场的 2/3 或更大。

2、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以食植物性饲料(如玉米、小麦、三角麦、麦麸、各种菜类等)为主,也捕食各种小型昆虫(如蝗虫、黄粉虫等)。15~50 日龄的小山鸡最好食用人工配合饲料,如正大 510A 小鸡料,该料蛋白质含量达 21%,足以满足小鸡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每天投喂 3次,上午、中午和下午各 次;同时,必须为鸡只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对 50 日龄以后的山鸡逐步改投玉米、麦麸、稻谷、瓜果菜类等,直至出售;投喂必须定时、定点,每天 3次;最好设置料槽,因为手撒式投料不仅会造成浪费,而容易污染场地,导致养殖成本增高。人工养殖山鸡,由于所喂饲料单一,难免会引起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因此最好每天投喂 1次适量的浓缩饲料,如正大 151 浓缩饲料,可按 100 g/k饲料(如玉米粉或麦麸)投喂。山鸡生性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恐慌,因此最好不要让陌生人靠近养殖场,也不要养狗看场。因为狗的尖叫声会让山鸡到处逃窜,易引起山鸡受伤,甚至被拦网卡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日常管理中,要每天查看拦网有无破损、避雨设施是否完善等,发现漏洞及时补救;还要防止老鼠、黄鼠狼、蛇等偷袭鸡群。

山鸡怎样养

(一)鸡的养殖技术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期,7-12周龄为繁殖期。(1)适时饮水和进食:雏雉应在孵出后24~36小时进食。吃饭前,他们应该喝水。建议在饮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对于不懂喝水的小野鸡,要尽早喝水。喂完水后,它们要进食1~2小时。食材要松软适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前3~5天要喂湿的食材。每次投料前清理余料。刚开始进餐时,每隔2~3小时诱导一次食物,以后逐渐加大间隔。0~2周每天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采食量也随之增加,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求趋于稳定。(2)温湿度控制:育雏的适宜温度为1-3天35-34℃,4-7天33-32℃,2周31-28℃,3周27-24℃,4周23-22℃,5周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在1~10日龄为65%~70%,11日龄后为55%~65%。(3)密度:随着年龄的变化,其重量和需水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槽和食槽的数量。网箱或箱式育雏的密度为:1~10日龄50~60窝/m2,10~20日龄30~40窝/m2。之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四层笼),21~42日龄20~30窝/m2,43~60日龄10~20窝。(4)通风与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疾等疾病。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和清洁地面,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期给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改善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幼龄山鸡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第一只野鸡24小时光照1-3天,20-22小时光照4-7天。之后根据野鸡的喂食情况,会很快转为自然光照。3周左右山鸡转入立体笼时,第一天晚上要充分光照,让山鸡尽快适应新环境。使用3瓦/平方米以上为宜。大部分野鸡进食饮水后,可以利用自然光照。(6)免疫:根据本领域情况制定免疫方案。(2)成鸡育种技术幼雉可关在笼子里6~7周,然后转移到地面平养或转移到饲养的雉鸡笼子里。从18周龄到18周龄,山鸡生长迅速,平均日增重10~15克,达到20周龄,基本接近成年山鸡体重。因此,对6~20周龄雉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繁殖雉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事项: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化的山鸡饲养至5-6周龄时转群。换班前3天,应安排专人在夜间工作,并给予24小时照明。还要注意隔离饲养弱雏,及时淘汰病残雏。翻地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做短期活动,然后逐渐延长,晚上在室内行驶。(2)后备雉鸡的限量饲养:确定后备繁殖的配种雉鸡,除了在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要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育肥,以保证繁殖期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降低膳食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增加粗纤维和青饲料的用量;减少喂食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食量等。(3)第二次破喙防止啄癖:野鸡是野生的,喜欢啄异物。饲养的雉鸡生长迅速。如果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者环境不理想,或者密度过高,更容易发生啄癖。为了有效防止啄癖,第二次切喙可以在5-10周龄之间进行,方式与家鸡相同。(4)禁止霉变变质饲料预防曲霉菌病:配种初期的山鸡易患曲霉菌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止霉变变质的饲料和发霉的垫料,控制好室内环境,保持所需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对鸡进行消毒,在转移到鸡群前用火焰喷射器将地面和可燃器具焚烧,以预防此病。

山鸡怎么养殖?

山鸡俗称野鸡,山鸡不仅具有艳丽的外表,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肉食禽类品种。目前山鸡养殖规模小、养殖户少,因此市场上供不应求。现将山鸡养殖技术分享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养殖场地的选择

场地选择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场地大小、地势条件、水源、阳光是否充足、防疫条件等。

1、场地大小。场地要足够大,保证山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场地宜在清爽、开阔、高朗地带,供水以及排水良好。场地内还要有遮阴措施,如各种树木等,保证山鸡有好的活动场所。最好选择深山草地,没有传染病,空气好、地质好、水质好,杂草树木多,这样更有利于山鸡的散养。

3、有利于防疫。养鸡场地不宜选择在人烟稠密的居民住宅区或工厂集中地,宜选择在较偏远而车辆又能达到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易受疫病传染,有利于防疫。

山鸡生活习性

1、山鸡的食性。山鸡的食物多种多样,植物的嫩叶、果实以及种子等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如各种谷物杂粮等。一般情况下,山鸡也喜欢食一些小虫子,如各种昆虫等。

2、 山鸡生理习性。山鸡一般靠爪子在陆地上行走,而不善于飞行。而且飞行距离很近,有时靠跳跃行进。

3、 繁殖。养殖大约10 个月左右的山鸡就可以繁殖了,春末夏初是山鸡繁殖高峰期。每年可以产两窝蛋。

饲养管理技术

1、合理饲喂。采用鸡的专用饲料,另外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饲喂。此外还要保证山鸡有充足的饮水。在此基础上还需适当添加青草,绿叶饲料,这样可以为山鸡补充维生素,帮助山鸡更好进行消化。

2、 控制鸡舍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育雏温度为25 ℃ ~ 35 ℃。到5 周后就可以在常温下饲养了。

3、 控制密度。养殖初期一般每平方米养10 只左右,一段时间后可按山鸡的重量、大小以及性别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 只左右。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以满足山鸡的采食。

4、 在鸡舍内安放栖架,防啄癖。育肥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栖停使用,这样不仅可充分利用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啄癖。

饲养时的注意事项

1、在鸡舍内放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青绿菜叶,这样不仅为鸡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可以避免鸡啄羽现象的出现。

2、 提高饲料中食盐的添加量,也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3、 保持养殖场内安静整洁,尽可能使养殖环境与野生的自然环境一致,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4、 一般3 ~ 4 月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 周龄时即可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 周龄即可转群,并且转群之前要给与足够的光照。

5、 禁用变质发霉饲料。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常对鸡舍进行消毒处理,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对山鸡进行一次疾病检查,保证山鸡健康正常地生长。

山鸡的饲养方法是怎样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山鸡,又名雉鸡、野鸡,羽毛色彩艳丽斑斓,被誉为龙凤鸟、凤凰鸟。虽经人工饲养,其野性仍较强。具有生长快、产蛋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肉质鲜嫩味美,出肉率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系高蛋白、低脂肪且兼有一定药用价值的珍稀野味食品。

一、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全世界各个地区几乎都有山鸡生存。山鸡有随季节变化小范围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天栖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秋季迁转到海拔较低的避风向阳处。山鸡的食性很杂,以植物为主,喜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以及豆类、谷类,偶尔捕食昆虫。山鸡食量小,喜少食多餐。

山鸡的翅膀飞行能力差,不善飞行,往往几次起落便不能再起飞,山鸡善于奔走,跳跃。山鸡10~11个月可达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山鸡繁殖高峰期在5~6月,年产蛋两窝,每窝10~15枚,蛋重25~28克,多呈浅椭圆形。

二、饲养场建设

山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卫生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每间鸡舍以32平方米为宜。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宽8米,高2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罩网,以防飞逃。7~8月,天气炎热,应搭棚蔽荫。

1育雏室

分为平面式和网箱式两种,要求保温性能好,又利于通风排出废气。

平面式育雏室每幢长20米、宽5米、高25~28米,用纤维板或砖分为4间。每间的一边留一走廊,顶部设置保温隔热板,墙脚离地30厘米左右,墙顶部开有窗口便于通风。每间设一个保温伞,或用8个红外线灯泡作热源。地板垫上谷壳作垫料。每间可育雏400~500只,每幢可育1600~2000只。

网箱式育雏室是在室内设一列列网箱,以便于管理,提高育雏密度,减少粪便接触和胃肠疾病发生。网箱长10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底网眼要求3×1厘米或1×1厘米,侧网眼3×1厘米或2×1厘米。每个网箱可育雏40只。

山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养殖野鸡也是比较怕冷的,若果在冬季养殖野鸡的话管理不好还会导致死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在养殖野鸡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老养殖户总结,在冬季怎样养殖野鸡?有哪些要注意的!

1、控制湿度冬季野鸡舍的湿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湿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野鸡的生长效率,应将鸡舍温度控制在65%左右。湿度过低的话,野鸡舍过于干燥,容易引起野鸡的呼吸道疾病。并且对于雏野鸡来说,危害是更加大的,长时间的话可能会引起脱水死亡等严重现象。因此鸡舍湿度的调整是不可忽略的。

2、定时消毒进入冬季后,由于温度较低,野鸡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下降。如果没有做好消毒工作的话,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而冬季又是一些流行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因此在冬季一定要对野鸡舍做好消毒,冬季通常使用饮水消毒的方法,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消毒,大概7天左右因此。然后在地面上泼洒石灰粉进行消毒,每周进行两次左右。

3、减少应激野鸡的胆子非常小,很容易受到惊吓,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外面的吵闹环境会让野鸡感觉不舒服。如果声音过大的话,例如鞭炮等,饲养人员定时守在野鸡舍中,防止野鸡受惊害怕。晚上要开启照明灯,避免野鸡受惊后互相挤压踩踏。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等抗应激的物质,减少野鸡的应激反应。

4、防治敌害敌害指的是野鸡的天敌,例如黄鼠狼、老鼠等,这些都是不需要进行冬眠的。如果野鸡舍中出现敌害的会,不仅会偷吃野鸡的饲料,咬坏饲养用品,甚至还可能会攻击野鸡,携带病菌传染疾病等。引起野鸡的应激反应,对野鸡的生长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敌害防治工作,保证野鸡健康生长。

5、增加能量野鸡在冬季是需要依靠饲料获得能量来维持体温的,随着温度的下降,野鸡用于抵御低温的营养消耗就会越大。因此我们在冬季饲养中要增加饲料中能量的含量,提高淀粉、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帮助野鸡抵御低温,满足野鸡的生长要求,提高成活率,保证养殖经济效益。

上面这一些就是养殖野鸡的技巧和管理方法,想要在养殖野鸡的就要知道这一些。

山鸡的营养价值好,养殖山鸡的技巧有哪些?

山鸡在 饲养 过程要注意管理,有什么好的饲养管理 方法 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山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鸡的饲养管理

一、养殖方式

山鸡可散养也可笼养,散养必须用网围住防止飞逃,笼养可立体养殖,能充分利用养殖面积,每平方米可养4~6只,这样可以使不愿交配的母鸡逃避公鸡的追逐,提高种蛋受精率。

二、公母比例

产蛋期公母比例应为1:3~4,以1公3母的比例能充分发挥每只公鸡的交配能力和母鸡的产蛋率。也不存在公鸡因争夺配偶而相互殴斗、负伤,其种蛋受精率也会大大提高,种蛋的破损率也会相应的减少。山鸡6个月左右性成熟,公山鸡表现活泼好动追赶母鸡。母鸡成熟后则主动靠近公鸡,自愿接受交配。

三、光照控制

开产前公山鸡要提前3周光照,母山鸡要提前两周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4瓦的灯泡,距地面18~2米为宜。光照每天16小时,灯距要适当,保证照明均匀,光线要稳定,否则会使山鸡烦躁不安影响产蛋。

四、饲料供给

产蛋期的饲料营养成分应全面。此期间的饲料配方为:玉米55%、小麦粉20%、豆饼12%、鱼粉8%、骨粉2%、贝壳粉21%、食盐04%、复合维生素05%,粉碎后混合均匀,每天定时饲喂,并保持有充足清洁的饮水。

饲养员工作每天必须按规律进行,强调时间要准确,绝对不能让外人进入产蛋种鸡场,必须保持鸡场清洁,做到空气新鲜,产蛋期间要注意不要乱用药物,以免造成产蛋量下降。

山鸡养殖的几个关键

1熟悉山鸡的生活习性。山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高温,抗严寒,所以人工饲养不受地域的限制;山鸡群集性强,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土上,适合人工大群饲养;山鸡食量小,食性杂,喜欢少吃多餐;山鸡属早成鸟,刚出壳的幼雏,待绒毛干后即可在雌性亲鸟的带领下,自己捕捉小昆虫等食物,大约10天后,便能采食嫩青草、树叶等

2合理选址和布局。场址要求选择在地势平坦向阳、座北朝南、高燥而利于排水的地方。鸡舍要求保温性能好,便于通风、干燥、清洁和消毒,有利于防疫操作,育雏舍与育成舍要有一定的间隔。鸡舍要防止鼠、猫、蛇等的入侵,要搭建防飞网以防鸡只飞逃。另外,要有栖架、沙池等设施

3严把引种关。要重视种苗的选购,饲养户应到种源可靠、饲养管理水平高、孵化技术过硬的种山鸡场引种,并严格把关。山鸡品种很多,如中国环颈雉又叫美国七彩山鸡,特点是生产性能优良,繁殖力强,驯化程度高,野性小。左家雄鸡,肉质白嫩、肌纤维细、香味浓而持久,口感好。黑化雉鸡又名孔雀雉鸡。还有河北亚种雉鸡又称地产雉鸡等。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选择的品种。不同品种的雉鸡都有其固有的一些特征,但优质种苗均应是:绒毛洁净有光泽,蛋黄吸收良好,腹部平坦,脐带部愈合良好、干燥,而且背腹部有绒毛覆盖。雏雉站立稳健有力,叫声洪亮,对光线和声音反应敏感,体形匀称。如果雏鸡是弱雏或病雏,加上途中运输受冷或受热、挤压的应激,就会造成大量死亡以及日后的大批生长发育不良

4正确选用饲料。根据山鸡不同饲养阶段对饲料的营养要求,适时更换饲料配方,饲喂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特别注意含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选用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重质量守信誉的大型饲料厂的饲料产品。为保持山鸡的野味,日粮中经常补充蚯蚓等鲜活饲料及青草、蔬菜等青绿饲料。鲜活料的补充量以占口粮的5%--10%为宜,青绿饲料的补充量以占日粮的50%--20%为宜,应根据饲料的价格和来源灵活掌握

5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山鸡是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特禽。对饲料选择性不强,一般饲料均喜欢吃,但特别爱吃颗粒料。刚出壳两周内的山鸡,需要补充动物性蛋白质,这是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特点,在人工进行饲料配合时应加以注意。要密切注意温度变化,适时调整舍内温度。适当增加光照,提高鸡只的采食量。一日三次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清扫一次鸡舍和周围环境。注意观察所排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及时了解鸡群健康状况,对死亡的鸡只要及时解剖,分析查找原因。要保持鸡舍的安静,杜绝粗暴驱赶和大声喧哗,严禁狗、猫等小动物窜入。饲养员及所穿衣服的颜色要相对固定,以免鸡只因人员和服装颜色改变而发生应激。

6切实做好防疫和消毒工作。要做到定期对鸡舍、用具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定期灭鼠、灭蚊、灭蝇。严格控制人员特别是鸡贩、蛋贩和车辆随意出入鸡舍。妥善处理鸡粪、病死鸡、污水和垃圾。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长期坚持使用带鸡消毒

7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山鸡的生产和销售行情,积极拓宽销售 渠道 ,保证产品适时、及时销售,形成良性生产循环。

雏山鸡的开食和饮水

七彩山鸡适时开水、开食雏山鸡应在出壳24小时内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开水后2小时开食,开食的饲料要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适口性强而便于啄食的精料为宜,对不会饮水吃料的雏鸡应加强调教。

育雏前几天喂食应注意少量多次,防止雏山鸡暴食暴饮,造成消化不良,0~2周每天喂6次,3~4周每天喂5次,5周以后每天喂4次,随日龄的增加,采食量递增,到接近成年体重时,采食量趋于稳定。

怎么养殖七彩山鸡?

山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这个时期是山鸡成长肌肉,成长骨骼,绝对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只鸡的平均日增重可达10-15克,到3个月大时,雄性山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性山鸡可达到成年野鸡的75%。因此,生长期的繁殖管理与商品的未来市场规格或繁殖性能的好坏息息相关。因此,还应高度注意饲养期的饲养和管理。

根据山鸡的野性习性,充分利用贫瘠的山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起山鸡自由繁殖的网状圈。为了防止山鸡恐惧和逃脱,可以在山鸡出现后进行。折翼是用喙切刀割断年轻野鸡两侧的翅膀的最后一个关节。当外部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应在去除温度后再储存山鸡。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通过这种喂养方法,鸡基本上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空气清新,卫生条件良好,并且活动广泛。它们可以以天然杂草,植物和昆虫为食,并有足够的人工饲料和饮用水,这对山区极为有利。鸡在成长期快速增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山鸡具有游戏特征,在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

年龄在5-10周的山鸡每天要喂4次以上,而年龄在11-18周的山鸡每天要喂3次。喂食时间应在早晨和傍晚尽可能两次,然后在中间再喂一次,以免在晚上禁食时间过长,避免不规律的喂食,有时少吃或少喂,并且饥饿感和饱胀感不均衡的山鸡。在繁殖过程中,必须向山鸡连续供应干净的饮用水。山鸡胆小而敏感,容易受到惊吓。因此,在将山鸡转移到群体之前,必须将大,小,强和弱的群体分组,以促进群体的进食和管理,以实现均衡的生长。

同时,将山鸡从育雏笼中饲养到饲养室。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使野鸡感到不安和惊慌。他们倾向于堆积在房屋的四个角落并相互挤压,导致局部密度过大,尤其是在夜晚,当天气凉爽时,年轻的山鸡更容易聚在一起并造成死亡。为了避免山鸡被压碎,应在四个角上使用被褥以形成30度角的斜坡,并且被褥要牢固,以使山鸡不能进入草丛下并减少被压碎的人员。在移送前的2-3天,夜班人员应随时将拥挤的野鸡分开。

(一)鸡的养殖技术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期,7-12周龄为繁殖期。(1)适时饮水和进食:雏雉应在孵出后24~36小时进食。吃饭前,他们应该喝水。建议在饮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对于不懂喝水的小野鸡,要尽早喝水。喂完水后,它们要进食1~2小时。食材要松软适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前3~5天要喂湿的食材。每次投料前清理余料。刚开始进餐时,每隔2~3小时诱导一次食物,以后逐渐加大间隔。0~2周每天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采食量也随之增加,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求趋于稳定。(2)温湿度控制:育雏的适宜温度为1-3天35-34℃,4-7天33-32℃,2周31-28℃,3周27-24℃,4周23-22℃,5周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在1~10日龄为65%~70%,11日龄后为55%~65%。(3)密度:随着年龄的变化,其重量和需水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槽和食槽的数量。网箱或箱式育雏的密度为:1~10日龄50~60窝/m2,10~20日龄30~40窝/m2。之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四层笼),21~42日龄20~30窝/m2,43~60日龄10~20窝。(4)通风与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疾等疾病。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和清洁地面,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期给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改善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幼龄山鸡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第一只野鸡24小时光照1-3天,20-22小时光照4-7天。之后根据野鸡的喂食情况,会很快转为自然光照。3周左右山鸡转入立体笼时,第一天晚上要充分光照,让山鸡尽快适应新环境。使用3瓦/平方米以上为宜。大部分野鸡进食饮水后,可以利用自然光照。(6)免疫:根据本领域情况制定免疫方案。(2)成鸡育种技术幼雉可关在笼子里6~7周,然后转移到地面平养或转移到饲养的雉鸡笼子里。从18周龄到18周龄,山鸡生长迅速,平均日增重10~15克,达到20周龄,基本接近成年山鸡体重。因此,对6~20周龄雉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繁殖雉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事项: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化的山鸡饲养至5-6周龄时转群。换班前3天,应安排专人在夜间工作,并给予24小时照明。还要注意隔离饲养弱雏,及时淘汰病残雏。翻地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做短期活动,然后逐渐延长,晚上在室内行驶。(2)后备雉鸡的限量饲养:确定后备繁殖的配种雉鸡,除了在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要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育肥,以保证繁殖期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降低膳食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增加粗纤维和青饲料的用量;减少喂食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食量等。(3)第二次破喙防止啄癖:野鸡是野生的,喜欢啄异物。饲养的雉鸡生长迅速。如果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者环境不理想,或者密度过高,更容易发生啄癖。为了有效防止啄癖,第二次切喙可以在5-10周龄之间进行,方式与家鸡相同。(4)禁止霉变变质饲料预防曲霉菌病:配种初期的山鸡易患曲霉菌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止霉变变质的饲料和发霉的垫料,控制好室内环境,保持所需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对鸡进行消毒,在转移到鸡群前用火焰喷射器将地面和可燃器具焚烧,以预防此病。

 
标签: 山鸡 方法 有哪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