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饲养昆虫要注意哪些关键技术

   2023-05-05 互联网艺莲园47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这要看昆虫的种类的。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习性,根据它的习性最好了。不过这里我可以给你一些普遍要关注的技术。第一当然是温度了,大部分的昆虫最适温度是25度,我们一般要控制在20—30度最好;第二是湿度,一般的昆虫最适湿度在75%度以上;第三就是光照时间,一般都模拟自然界,即“明:暗=14(小时):10(小时)”;第四就是饲料,饲料一定要科学,如果是人工饲料一定要作好防霉变、消毒工作;其他还有很多要注意的,要根据昆虫的具体习性部署,我不知道你养的是什么虫子,所以也不好说。如果有

怎样才能把蜜蜂养的好呢?

蜜蜂属于膜翅目昆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要想养好蜜蜂,必须要掌握养蜂的关键技术。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来提升蜂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使养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近些年养蜂行业发展迅速,如专业养蜂的公司、合作社、专业户以及全国各地分布众多的农家散户等等。虽说都有内家秘笈,但真正的行家里手并不多。

蜜蜂养殖是一门学问。但凡是学问,都不可能简单表述清楚的。这里只能简要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当作向蜂界元老们,学习提高自我的一次机会。那么怎样才能把蜜蜂养的好呢?

确定养蜂的目标定位。为什么说养蜂要明确目标定位呢?这是因为存在着蜂种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不同,养殖技术也就不尽相同。比如:养意蜂或是中蜂、蜜源丰富或是稀少、大规模专业养殖或是满足自给自足;采取先进的活框养殖还是传统古法木桶养殖等等。目标有定位,技术才能有主攻方向,养好蜜蜂也就比较容易了。

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的有些习性相似于人类,比如群居性、独立性、分工性等等。

蜜蜂具有群居性。所谓蜜蜂的群居性,是指单个蜂群的独立群居。这就好比人类的一个家庭,父母子女不可分离一样的道理。这种群居习性,甚至会有不完整的两个家族成员组合成一个家的情况。这个习性就是对弱势蜂群进行合并的原理所在。

群体具有独立性。所谓群体的独立性,是指每个独立的蜂群之间,不能相互窜通。蜜蜂靠嗅觉识别本群蜜蜂,当外来蜜蜂入侵时,就会生死博斗。但在蜂巢之外,不同的蜂群互不干扰,可以和平相处。蜂群的独立性可以扩展到接纳异群的雄蜂,目的也是为了壮大独立的群体。有繁殖能力的蜂群女王,只充许异群的雄蜂加入,其它蜜蜂进入则被视为入侵,格杀勿论。蜜蜂的这种天性,其实就是免费获取交配能力,减少近亲繁殖的生物学原理。另外人类人丁兴旺时会分家,蜂蜜群势强盛时会分蜂。

蜂群具有分工性。蜂王负责产卵和统治家族,雄蜂负责与蜂王交配繁殖后代,工蜂负责采食、哺幼、造脾、攻敌等工作。

养蚕的注意问题有那些?

1、蝎子养殖引种

远距离引种不会由于环境、气温、湿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也不会水土不服,不会引起死亡。初养者一定要到大型的蝎场去引种。

2、越冬蝎子选肥壮健康的,年龄不大者成活率高

在入蛰前一个月左右,通过人工方法将蝎窝温度升高到25℃左右,投足优质软体昆虫饲料,让越冬蝎吃好吃饱。进入冬眠后,在零下1℃情况下蝎子体液不会结冰,短时间内也不会冻死。

倘若长时间处于零下1℃条件下,即使气温回升后,体弱的蝎子都不能复苏。因此在冬眠时,室温应最好控制在3~5℃之间,最低不要低于2℃以下,最高也不要超过6℃。温度过高,蝎子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

3、避免惊吓

蝎子怕动又识窝,随意翻动它的窝,会使它受惊吓,而四处乱窜不归窝,不吃不喝,慢慢就会死去。

4、养蝎新手在引种的时候要注意引种要选择家养蝎子

不要选择野生蝎子,因为野生蝎子天生凶悍,比较容易打架斗殴,蝎子的成活率就低,家养的蝎子,经过人工培育之后,性格相对温和,所以应总一定要引家养蝎子。

引种的时间最好在春末夏初,蝎子应总要选择一家规模比较大,资质比较全的蝎子养殖基地,因为蝎子养殖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这家基地要能够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

5、食物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但如果有足够的鲜活昆虫(如地鳖虫、黄粉虫等)供应,它们就很少互相残食。因而饲料是个关键,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6、母子分离

在仔蝎处于28℃一35℃的温度条件下,8天左右开始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蜕皮后爬下母背开始活动,这时小蝎全身呈乳白色,10小时以后开始变为粉红色,最后变成褐红色。

母蝎和仔蝎此时都食欲大振,应当立即进行人工分离。具体做法是:先把产子后的母歇夹出放到原来的成蝎池内和公蝎混放一起并加强饲养,使其尽早吃肥恢复体质后并提前交配,然后再把瓶内的小蝎子连同沙土一起轻轻倒到入小蝎池内进行饲养。这样分离出的仔蝎基本上是无一伤亡。

马蜂养殖技术

1、防农药中毒。养蚕季节不要在蚕室以及桑田附近的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农药,其气味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采叶喂蚕;

2、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3、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灭蚕蝇”乳剂或喷蚕体,以杀灭蝇蛆;

4、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5、夏、秋养蚕气温较高,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6、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7、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要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8、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过夜桑叶。

扩展资料:

蚕的生活习性:

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

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叶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蚕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养殖技术如下:

1、饲养设备

(1)蜂笼

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

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

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2、饲养管理

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收集群蜂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

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

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3、防御敌害

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虫,造成蜂巢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胡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

对巢螟的预防:

(1)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

(2)人工饲养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2~3天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

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