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鲈鱼的人群有很多,养殖鲈鱼需要什么条件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池塘过小,水体狭窄,溶解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太大太深,不利于生产作业。8~12亩,水深2米左右,沙壤土底,淤泥少,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水深154米,排水灌溉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新鲜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最好设置进、出水闸门,分别通向进、出水河道。不要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造成二次污染。用细网将池塘分成小块,便于鱼苗食用。每12~15亩水面配备一个曝气器,同时必须配备水泵,保证随时可以更换新水,并使用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时池塘缺氧。
养殖鲈鱼的池塘应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后,方可放苗。放苗前半个月消毒一次,每亩投生石灰150公斤或用20毫克/升漂白粉加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没有暴露在干燥的池塘中,用茶麸打碎整个池塘并喷洒;在干塘暴晒过的,放养前10~15天放出10cm的水,每亩用生石灰80~100kg,隔日加漂白粉5kg。池水要溅得到处都是,进行池塘清洗消毒,野生鱼类要彻底清除。放苗后,要增氧。最好利用通气石的底部增加氧气。第一天一般不喂饵。一天之后,喂食和训练逐渐开始。需要定点计时。一般需要4顿饭。开口最好的诱饵是水蜘蛛。鱼浆也可以和一些鳗鱼饲料混合开嘴。当鱼苗长5~6厘米时,可逐渐喂入膨化物。在鱼苗阶段应适当添加抗肠炎药物进行喂养。网格将随着鱼苗的生长而逐渐去除。
鲈鱼最适养殖水温为23-28℃,生长速度最快。水温超过32℃就影响摄食,超过36℃就达到耐受极限,低于5℃就停止摄食或者几天吃一顿饭。水质鱿鱼喜稀水,不喜过于肥腻浑浊的水,对亚硝酸盐耐受性高;最佳溶解氧为5-15,低于08死亡,低于2吐槽;水深只要能保证夏天水温不超过35°C就可以升高,但如果夏天温度高,水深一般在两米左右;池塘面积池塘面积可以从几平米到30亩,最好不要超过30亩。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的许多客户已经成功地使用帆布池塘养殖鱿鱼。但养殖的花鲈鱼苗经过干池和清淤后,可以放入花鲈养殖池中。在放苗初期,要注意池塘的消毒管理。建议每亩施生石灰150kg,加适量池水消毒。
鱼苗的放养时间最好在每年的冬末春初。如果是海鲈种,需要经过盐度淡化后才能放入养殖池暂养。一般来说,鱼苗下池后第二天可以喂饲料,以喂浮游动物、红虫等为宜。鱼苗养殖一个月左右时,要根据鲈鱼的大小分池饲养,避免相互争斗。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3500只。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水质。农民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水,调节水质,增加产量。在9月、10月等高温时期,可以在池塘中投放一些复合肥来培养浮游生物,以促进鲈鱼的生长发育。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鲈鱼对水质要求高,喜欢高溶解氧的清洁水环境。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水质及时补充新水。
鲈鱼是我们常见的水产鱼类,鲈鱼养殖要求有哪些?
1、养殖环境要求
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4米,排灌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用细网将池塘分小,便于鱼苗吃食。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同时须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方可放苗。放苗前半个月要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未经干塘曝晒的,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已经干塘曝晒的,在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0~100公斤,隔天另加漂白粉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且彻底清除野杂鱼。
2、培育放养鱼苗
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方可投入盐度1‰的暂养池暂养过渡。一般放养密度每亩约8000尾,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鱼苗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网格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剩饵,故拆网后每亩要投放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杂食性),并搭配少量花鲢(滤食性),以减轻水质污染并增加养殖效益。
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然后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暂养期间每周用03国际单位强氯精或15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泼洒消毒1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1次。
经过20多天饲养长至4~6厘米时经过筛选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3500尾,水深15米以上,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2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将土霉素、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次,每次连服3天,同时定期用04国际单位强氯精或2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每天做好巡塘管理,在夜间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放苗后要开足增氧,最好用散气石底部增氧,第一天一般不投饵料,一天后逐步开始投料训食,要求定点定时,一般4餐,开口饵料以水蛛最好,也可以鱼浆混和部分鳗鱼饲料开口,至鱼苗5~6厘米时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防肠炎类药,网格随鱼苗长大逐步拆除。
3、加强日常管理
鲈鱼苗种培育成体长达10厘米左右时放入池塘进行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放养规格力求整齐,以免相互残食,放养密度以每亩1000~1500尾为宜,同时搭配养殖大规格鳙鱼种40尾、鲢鱼种20尾及彭泽鲫200尾,以充分利用水体,调节水质,增加产量。
9~10月温度适宜是鲈鱼快速育肥阶段,不可忽视水质调节。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水深80厘米左右,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鲈鱼为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每升4~6毫克、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前期由于鱼小温度低,水质容易控制,加水、换水周期可长一些。随着鱼体的生长和鱼池生物量增加,应做到勤巡塘,经常注入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
投饵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一般日投喂2餐,分别在早晨6~7时和傍晚的6~7时,应在塘中搭一饵桥,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饱为宜。如遇高温、降温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次投饵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应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养殖密度过高塘底容易残留大量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随着鱼体长大增加开氧机次数,也可适当施放生物制剂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晚上,特别是下半夜2~3点钟要巡查增氧机运转情况。
4、科学防范疫病
鲈鱼喜暴食容易发生肠炎病,白天要观察鲈鱼吃食增减情况以判断其健康状况。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淡粘液流出,因投喂变质饲料或过量投喂引起,应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污染水质,减少肠胃病的发生。治疗时先减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广普抗菌药拌饵投喂3~5天可痊愈。同时巡查有无鱼游水,一般大量发病前会有少量鱼游水,此时是看病与用药的最佳时期,也是预防关键期。
秋季易发肝胆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吃食减少,逐步有鱼游水并出现不明死亡。主要原因是高密度养殖下药物施放频繁,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鱼体中慢性积累,导致鱼体器官功能失调和组织损伤。或长期过量投喂,鱼体肝脏长期超负荷导致代谢失调、代谢紊乱所致。应调控好水环境,科学投喂,定期用一些疏肝利胆类中草药拌料投喂有一定预防作用。
秋季易患寄生虫病,应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频率视鱼吃食情况而定。寄生虫病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表现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般寄生虫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以杀虫后一般要消毒。多采用换水改良水质进行预防,治疗可用每升077~1毫克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每升20~25毫克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鲈鱼可在淡水中生长,但根据其天然习性,条件选择在有海潮到达的咸淡水水域更好,以河海口的鱼和围垦区最佳,水质盐度可在5‰以下,在盐度过高的水域养殖生长。而加州鲈对水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前三天投喂小虾等浮游动物,后四天上午投喂浮游动物,下午投喂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交叉饲喂几天之后,鲈鱼就开始熟悉人工配合料。
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摄食量大,鱼苗主要摄食水中浮游动物,比如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成鱼常单独觅食,喜捕食小鱼虾,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饲料,小鱼小虾都可以鲈鱼为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4-6毫克/升)、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喜栖于背强光处,平时多生活在水草丛生遮光隐蔽处。
鲈鱼,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市场价格一般几百一斤。军鱼是杂食性的,主要摄食各种人工配制的饲料,也吃浮萍,嫩草,菜叶等等。军鱼适合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同时可以套养少量大规格的鲢鱼肉食性鱼类多建议就不要再放其他肉食性鱼类了,其他鱼类多数都能放,倒是放的规格大一点,鲈鱼 军鱼吃不到就行。
像鱼塘是可以放多种鱼类的,还可以放草鱼,鲤鱼,罗非鱼这些都可以啊,因为鱼类分生活水层的,像草鱼一般在水深的上层游动,鲤鱼在下层游动池水过于混浊或水面风浪较大时,常会停止摄食。不管什么鱼 最好都不要跟鲈鱼一起养 除非其它鱼体型跟鲈鱼差不多大 或更大不然都要被鲈鱼吃掉,一般小于鲈鱼一半体型的鱼 都会被鲈鱼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