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说起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2023-05-05 互联网艺莲园201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说起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就不得不提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经过数年的研究实践结果,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引入中国,但在IPRS系统设计和技术上作了必要的改进和完善,以便能更好地适合中国现有的环境条件、养殖的品种、市场需求和经济状况。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主持的首例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示范试验是由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协会资助的,该项目于2013年5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养殖场正式实施。那么IPRS的技术原理是怎样的呢?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型前,周恩华给出了答案:池塘循环流

池塘养殖小龙虾怎样水循环

这个要看你所处的环境,如果有良好的流水水源,那你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了。大不了换水。但换水可能造成水质的不稳定和温度的剧烈变化。所以最好是半循环。当然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可以参考一下蓝灵 水族网站上的技术文章。上面很详细的。

池塘养殖需要定期换水吗?换水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池塘养殖就是以池塘为养殖单位对水产特种经济动植物进行的养殖行业。池塘可以是人工挖掘的或者是天然的池塘。内陆的淡水养殖大多是土池塘,用以养殖传统四大家鱼或者林蛙或者其他的淡水经济种类;海水养殖是水泥池加盖大棚这样的养殖模式,用以养殖海参,大菱鲆等多种海水经济种类,也可养殖海带,裙带菜等大型经济藻类或者是小球藻等微藻类。

我是养殖专业的学生,希望能用得上哈。

你知道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的解决方法吗?

池塘养殖的时候是需要定期换水的。以前的池塘是用来蓄水灌溉庄稼的,现在的池塘很少用来灌溉庄稼,灌溉庄稼的时候会换水,但是现在的池塘很多都是荒废的,没有换水的时机就会导致水里面的含氧量下降,如果仅仅靠着下雨是不能保证池塘里面的含氧量的,水里面的含氧量不足就会引起池塘里面的鱼生病甚至是死亡。

农村的池塘养殖也是需要很多技巧的,有一个鱼塘和鱼苗还不足以养好鱼,池塘换水是很重要的事情,封闭的鱼塘里面含氧量是一定的,水里面的动物和植物会消耗很多的氧气,如果不定期换水的话水里面的氧气会渐渐减少的,缺少氧气的情况下水里面的鱼是不会长大的。氧气减少严重的话,水里面的鱼还会因为缺氧导致大面积的死亡,养殖户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也要定期为池塘换水。

换水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给池塘换水最好是在早晨的时候。中午,水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很多氧气,这些氧气足够水里的鱼活动,如果在中午换水基本上没有很大的作用。在水里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之前给池塘换水水里面的植物还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池塘里面的氧气就会变得很充足。

夜间的时候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水里面的氧气,也会导致水里面的氧气减少,这样对鱼的生长也是十分不利的。早晨换水才是最合适的时间,这样对鱼的生长是最有好处的。虽然换水对鱼有好处,但是也不能经常换水,经常换水对池塘里面的鱼也是没有好处的。

池塘里面养的鱼不同换水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养殖户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鱼选择换水的时间。

池塘养鱼技术中的养殖模式是什么?

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水产供给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在池塘进行水产养殖时,池塘本身的封闭性很容易引起水体流动不畅通而出现水质问题,另外,工业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城镇化速度在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引发更多水质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分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池塘水产养殖控制污染的重要性

1 水质污染会影响水产养殖本身

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标准很高。如果水质良好,那么生产出的水产品的质量也会很高。如果水质较差,或者某些指标超过了水产品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那么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水产品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水产品的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2 水质污染会降低水产品质,危害人类健康

水质不好的池塘养出来的水产品也是低品质的,不仅味道难吃,更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危害,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但是自然环境的质量却在逐渐的降低,水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间接性的伤害。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水产品的健康养殖问题。另外,解决水质问题是养殖业实现高质量生产的重要基础,可以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池塘水产养殖业的不断进步。

二、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 pH值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众所周知,水产养殖必须要控制好水的pH值,只有pH值在65-85之间才适合进行水产养殖,但是因为地区之间的差别,加之在水体中化学物质发生相应的氧化分解反应,会导致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如果pH值偏低,水体是酸性,会直接降低鱼类自身的载氧能力,导致缺氧症,这会引发养殖中的“浮头”现象。耗氧量的减少,使鱼类的新陈代谢速度变慢,鱼类自身会出现饥饿但又吃不下东西的情况。如果pH值偏高,水体呈强碱性,这样的水体会更可怕,会腐蚀鱼类的鳃部,而且程度会很大,也会导致大量鱼类死亡。另外,pH值的变化也会使水中氨类与硫化氢的成分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

有效的调节pH值的方法如下。如果水体中的pH值偏低,人们可以在水中泼洒适量的生石灰。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把握好生石灰的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且按照检测结果来决定添加生石灰的量。当pH值适中的时候,也可以适量泼洒一些生石灰,既起到消毒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维持pH值稳定。如果水体中的pH值偏高,可以泼洒适量的漂白粉。泼洒方式与生石灰相同。另外,还需要定期加注新水,也可以起到调节pH值的作用。

2 溶解氧变化与解决措施

水中的溶解氧(DO)含量也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在夏季供氧问题十分关键。因为夏季的温度都比较高,会导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的解决方法致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同时高的气温会促进水体中藻类与好氧细菌的生长,它们的过快生长会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过度下降,结果会使鱼类不爱进食,严重时会出现大面积死亡。在冬季,虽然温度低,但越冬密度大,同样要关注池塘水体的供氧。

对于DO引起的问题较易解决。定期对池底进行清淤很重要,淤泥中含有大量的好氧细菌,它们的生长会降低水中的DO;其次还应注意放养密度,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才能收获较好的收益;科学投饵,既可以减少饵料的浪费,也可以防止饵料的沉积,产生有机物促进微生物生长消耗氧气;注意培养水体中的绿色植物,以提高水体中的DO;要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投加水体改良剂,使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调控。

3 亚硝酸盐的影响与解决办法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硝化细菌等其他微生物会将其转化成硝酸盐,并不影响鱼类的生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错误的时间使用了消毒剂,将负责硝化的硝化细菌等杀死,亚硝酸盐便会富集。亚硝酸盐的富集还与其他有关,例如池底淤泥、过剩的饵料、鱼类排泄物等的分解均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鱼类血液中的正常血红蛋白减少,从而降低了血液的载氧能力,造成自身的新陈代谢缓慢,从而影响生长。

常见的解决措施有:适时清淤,可有效防止池底的淤泥过厚,过多微生物参与耗氧活动;科学合理地投饵,可减少饵料浪费以及过多的饵料促进微生物的生长;适时的引入新水;培养硝化细菌,促进其生长以防止亚硝酸盐的累积;增加曝气设备,增加水体中的DO,也是防止亚硝酸盐过多的有效措施。

4 蓝藻的影响与解决措施

蓝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蓝藻的泛滥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例屡见不鲜。其过度的繁殖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都不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

解决蓝藻问题之前,应对蓝藻的生长繁殖特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了解。蓝藻的生长周期大概为一个月,前十天即为蓝藻的生长期,这时蓝藻不易察觉,在阳光下水体的透明度略有降低。这时需控制饵料的投加量,并投加生物药剂,对水体进行改善。在其后的十天里,蓝藻生长进入高峰期,水体表面很快被覆盖,空气中的氧气很难进入水体。这时需对蓝藻进行打捞,并增开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最后的十天蓝藻生长进入衰亡期,但此时不可不重视,与其说是衰亡期,更不如说是新老交替期,处理不当会造成蓝藻的二次生长。这时需继续增加曝气设备进行曝气,另外引入新水,并投加生物药剂对水体进行及时改善。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对水质控制不当就会出现问题,水质问题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周边环境,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对待水质的防控,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仔细研究形成的原因,通过科学手段与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治理水质污染,这样可以保持水体的健康状态,从而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绿色养殖的目标。

流水养鱼一亩鱼塘能养多少鱼

池塘养鱼技术中的养殖模式是一种合理利用饵料和水,发挥鱼与鱼之间互利作用,促进成鱼和鱼种双丰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它主要是一种混合文化模式。“混养”鱼是一项立体生态环保工程:草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鱼是净水器,鲤鱼、鲱鱼吃蜗牛、贻贝,食肉鱼消灭野生杂鱼。各种鱼类生活在各自的水层中,以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作用。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在混养中应选择竞争较少、互惠互利的鱼种,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混合培养模式可通过以下方法完成:

首先。确定主要鱼类和圈养鱼类。主要鱼类不仅在放养数量(重量)中占很大比例,而且是饲养、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交配鱼是养殖鱼中的配角。它们能充分利用主鱼的残饵、粪便形成的腐朽碎屑和水中的天然饵料,生长良好。根据市场需求、饵料来源、池塘条件和鱼类种类来源,确定主要鱼类养殖和配给鱼类。

然后。确定混合养殖类型:(1)以草食性鱼类为主的鱼类养殖类型。这种饲料主要以草食性鱼类为食,利用草鱼和武昌鱼的粪便和残饵进行饲养和配鱼。由于诱饵易解,产量高,经济效益高,更适合我市养鱼的特点。其主要养鱼类型已发展为草鱼和武昌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草鱼和鲱鱼。(2) 这是一种以杂食性鱼类为主的鱼类养殖。如鲤鱼和鲫鱼,有草鱼、鲢鱼和鳙鱼。(3) 滤食性鱼类是鱼类养殖的主要类型。例如,主要使用鲢鱼和鳙鱼,适当混合食用有机腐烂碎屑的鲫鱼、鲢鱼和其他鱼类。

综上所述,池塘养鱼无疑是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

冬天鱼池水要不要循环

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混养和密养 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综合经营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1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7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8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a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d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g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鱼种放养和计划收获、实际收获记录、投饵施肥记录、水质管理和鱼病记录、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养鱼技术的主要要点。用八个字可系统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宽敞的水面;

b种要有优质的品种和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c饵要有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d密以较高的密度获得较高的产量;

f混适当混养肥水性鱼类;

g轮搞好轮捕轮放,也可搞轮作即上茬养成鱼,下茬养鱼苗;

防认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贯彻“有病早防,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

冬天鱼池水需要循环水。

如果很浅的话,最好要流动水,但是速度不要太快,不过说实话,如果小池子太浅了,低于50公分的,怎么弄都不保险,都会死鱼的,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鱼池加深一下,到一米左右的,这样冬天地下的水温还是可以的,不用流动水,鱼也可以安全过冬了,肯定不会死的。

越冬鱼池的日常管理工作

1、专人负责及时检查越冬情况,建立适当的越冬管理制度,经常检查越冬池有没有漏水现象,特别是流水越冬池的注、排水口有无冻结,流水是否畅通,会不会逃鱼。

2、定期注新水越冬池水应在封冰前注满,越冬期池水如能保持一定深度(深水池2米,浅水池1米),可不必添水。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20-30天注1次。

对一些渗漏比较严重的池塘,要定期(如7-15天)补注1次新水以保持必要的水深,但切忌大量补水,以免抑制浮游植物的繁生。添注新水时要注意水质,对含有大量铁和硫化氢的深井水或大量繁生浮游动物的水要慎用。

3、循环水增氧在越冬池严重缺氧而又缺少水源时,可采取循环水增氧方法。

4、控制浮游动物经过清塘消毒后的越冬池,特别是用过敌百虫或漂白粉的池塘,封冰期浮游动物较少,部分回灌老水的池塘封冰后可能再度出现浮游动物,因此,应在监测溶氧的同时经常注意浮游动物的种和量。

5、施肥越冬池水中因营养盐不足而使浮游植物产氧量减少而引起溶氧量下降时,要追施无机肥,每公顷施磷45-75千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