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蜂类品种,可以人工饲养吗?
马蜂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蜂类品种,可以人工饲养吗?
1马蜂可以人工培养,但需要注意的是,马蜂攻击性强,容易蜇人。想要人工栽培,必须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除了掌握成熟的养殖技术外,马蜂养殖还需要准备常用的养蜂工具,如蜂笼、蜂棚、蜂箱等。晚上用捕虫网在蜂群越冬处收集昆虫,放入蜂笼中养殖。每个蜂笼中放入300 ~ 500头,用黑布遮挡,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屋里,减少活动量,促进其提前冬眠。为避免蜂群离巢后难以发现,也可在9月中旬采回原巢,放入笼内或箱内,利用蜂群向上的习性,将成熟的苹果、桃子和水分较多的蔬菜放在笼底。这个方法很好。
2马蜂确实可以人工培养。在一些山区,最初的马蜂巢是用来取出蛹出售的。四川攀枝花周边的一些小县城,有很多卖马蜂蛹的餐馆,价格昂贵,营养丰富。很多地方开始一年培养马蜂一次。对于马蜂,如果马蜂刚建好巢,也就是只有蜂王的时候,此时被抓去繁殖,蜂部落认为繁殖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时的蜂王不仅肩负着产卵和觅食的任务,还肩负着捕食的任务,所以此时的马蜂行动是自由的。
3如果只抓蜂王,蜂王一旦回归野外,不一定会回到我们的繁殖地,但如果抓到一窝马蜂,已经有了工蜂和雄蜂,此时其实马蜂的生活方式和蜜蜂是一样的。蜂王无时无刻不在下蛋,工蜂们在一旁伺候喂食,雄蜂们依旧无事可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工蜂和蜂巢都抓到,就可以成功繁殖。黄蜂是一个大家族,种类繁多,但大部分是人工养殖的大型黄蜂,如金胡蜂、黑尾胡蜂、黑绒胡蜂、黄足胡蜂等。原因是这些黄蜂不仅数量多,而且幼虫也大。比如,金蜂的最大蜂箱可达100公斤,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黄蜂养殖的经济效益。
黄蜂鱼怎么养?
胡蜂类属杂食类昆虫,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雌蜂身上有一根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那么你们知道胡蜂是怎么养殖的吗以下是我为你介绍的胡蜂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希望帮到你。
胡蜂的生活习性
1、筑巢
巢穴材料都是以树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叶经过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筑成。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内部咬下一层,外部补充一层,所以,大多数胡蜂巢穴的形状无论大小,看起来都是在不断增大的圆形。巢础均为圆型多层,由若干个平行六边形状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空间。巢穴外壳由3—5层不规则的铠甲片状连接构成,层与层之间有2—4厘米的间距,这样的外壳结构既可使巢内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内温度过高。
2、护巢和护食
所有胡蜂类都会对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因此,当你意外受到胡蜂攻击时,你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借助草木的掩护立即卧倒装死,待其在你周围盘旋数十秒钟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否则,你有可能会被更多的胡蜂攻击。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研究胡蜂时,你应该缓慢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
胡蜂如何养殖
1、建造驯养笼:在田间用木条建造框架,即为驯养笼。下部埋在土中,用木桩和铁丝将笼固定。笼的顶部和四周均为尼龙纱网,笼的一侧备有加厚的尼龙拉链开口,供管理人员进出。在笼内种植大量十字花科植物及小灌木丛,培育菜青虫作为胡蜂的饲料。可以用十字花科植物叶片(最好用甘蓝叶片)捣碎,将叶汁涂在一张清洁的纸上。将此纸片放在田野里,不久就会有许多白色的菜粉蝶飞到纸片上产卵。把纸上的卵拿到笼内的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让其自然孵化,孵出的菜青虫长大后供胡蜂捕食。
2、胡蜂的捕捉及驯养:捕捉野雌蜂,可用自制的捕蜂网。该网由网柄、网圈和网袋组成,网柄的长度与身高相当,用直径2厘米的竹竿或木棍均可,网圈直径35厘米,用粗铁丝弯咸直角的方框,固定在网柄上,网袋用绿色尼龙薄纱做成,袋的长度是网圈直径的2倍。在春天野外有胡蜂飞舞时,挥动捕蜂网。待蜂入网后,放入驯养笼内,让胡蜂飞出。在笼内投喂清洁的水及液体饲料。
3、投喂方法:将水和液体饲料装入瓶中,将瓶倒置在铺有吸水滤纸或脱脂棉的玻璃皿中,胡蜂可通过吸足水分的滤纸或脱脂棉摄食。在笼内放置一些朽木,并根据捕得的雌蜂数量,悬挂空蜂箱,供胡蜂建巢用。当温度稳定在17℃以上时,胡蜂飞入空蜂箱内建巢产卵。待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变成蛹后,再经15天羽化为成蜂。第一代咸蜂负责建巢哺育幼虫,原来的雌蜂专门产卵。随着巢上的蜂群及幼虫陆续增加,要有足够的菜青虫供应,否则,会引起胡蜂残食幼虫。当第一代成蜂羽化后,可将蜂箱从笼内搬出,移到田野,不必投喂饲料,让它们捕食各类害虫。
4、越冬管理:10月初,将田野的蜂箱搬进蜂笼内,喂以鳞翅目昆虫及糖类。当气温降到6℃以下时,胡蜂会进入蜂箱抱咸团,不食不动。此时应将蜂箱搬入干燥通风的空房中越冬。当气温回升到6℃以上时,胡蜂开始散团,可将蜂箱再搬入蜂笼,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胡蜂陆续出箱外活动,此时应喂食。
5、产品采集
①成蜂及幼蜂采集:在10月份,从田野将蜂箱搬回蜂笼时进行,在留足雌蜂后,将多余的成蜂和幼蜂采集起来,用开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即为中药大黄蜂与大黄蜂子。置于干燥坛内保存。
②蜂巢的采集:在胡蜂抱团越冬时进行。将蜂箱里的蜂巢摘下,晒干,即成中药"露蜂房"。
③胡蜂毒的采集:可用电刺激取得。胡蜂性烈,最易螫人,必须在夜间将蜂箱门关好后,搬进蜂笼内。天明后,打开蜂箱门,将采毒器置于蜂箱口,进行通电。当胡蜂接触采毒器时,受电刺激,即排放胡蜂毒液。毒液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去尘,冷冻干燥后,即得胡蜂毒干粉,置于冰箱保存。
马蜂怎么养殖
养殖技术
黄蜂鱼
1、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至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至3.0千瓦的增氧机。用生石灰进行干塘曝晒和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注水1.5米左右。
2、鱼种放养
池塘主养黄骨鱼每亩放养规格为20克至50克/尾的鱼种3000至4500尾左右,搭养花白鲢200尾/亩左右(规格7厘米至9厘米)。
池塘混养黄骨鱼放养量一般每亩300至500尾(规格4厘米至5厘米),根据其它鱼类的放养情况及养殖技术水平,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3、饲料制作
由于黄骨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还应辅助投喂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以补充黄颡鱼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8%至40%,配方:鱼粉4%,进口肉骨粉10%,血粉5%,豆粕20%,麦麸20%,预混料5%。
4、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厘米至30厘米,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每半个月左右施生石灰1次,每次用量为15千克至25千克/亩。
5、鱼病防治
黄骨鱼抗病力强,疾病少,但饲养管理不善也会发生病害,造成损失。鱼苗放池后进行鱼池药物泼洒消毒,定期在加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及中草药进行鱼病预防。
一、名称和属性:胡蜂俗称马蜂,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各地对它们的称呼略有差异,例如在树木上筑巢的胡蜂类统称为“葫芦包”或“吊包蜂”,在洞穴中筑巢的大型胡蜂类又会被称为“大土蜂”、“大马甲”、“老土甲”等。在教科书中它们统称为胡蜂类,系昆虫纲、膜翅目、胡蜂属类昆虫,它们食谱相近;筑巢的方式和使用的筑巢材料相同,因此它们的生存条件、繁殖活动基本相同。
二、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8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则会减少。这是因为植物的多样性会给胡蜂带来充足的食物,同时,在一定的区域胡蜂类群体的强弱(巢穴的大小)、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能揭示该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优劣。
三、越冬: 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约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仅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后的存活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三—五之间,而且只有受精后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存活下来的每一只蜂就是当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取最小的生存空间,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生存下来。
第二节胡蜂的习性与繁殖
一、食物来源;胡蜂的食物结构由四类组成;即含糖树脂类、昆虫类、浆果类和花蜜类。
含糖树脂类:能分泌含糖树脂的植物有;壳斗科属植物麻栎、白栎、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栎树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蔷薇科植物梨树、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虫类:其种类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昆虫胡蜂不会捕食;1、有毒类或具有特殊气味的昆虫,2、身体重量数倍于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较坚硬甲壳的昆虫,3、生长发育期的毛虫,但是在交配产卵期(飞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欢捕食的对象。
浆果类:胡蜂主要是从熟透、具有虫洞或即将破皮的水果咬开果皮后吸食果汁,因此有些果农认为胡蜂对水果的危害较大,事实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95%的是具有虫害或破损、开裂的水果,与虫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它们的存在一是会使虫害大幅度减少,二是间接将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从而使产量增加。常见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头果等。
花蜜类:常见的有桉树、香蕉、芭蕉、党参、野生白山茶等花蜜。此外,大约有01%的云南松的松针上面也会分泌糖类,也是胡蜂喜欢采集的食物之一。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类之外,它们对所有动物的鲜肉也会品尝,特别是对禽类的鲜肉情有独钟,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它们也会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显小于自己、不是同种的其他胡蜂种类。
二、生活习性和特点;胡蜂类属杂食类昆虫,除了有着相同的食谱外,还有着以下共同的习性和特点;
筑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树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叶经过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筑成。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内部咬下一层,外部补充一层,所以,大多数胡蜂巢穴的形状无论大小,看起来都是在不断增大的圆形。巢础均为圆型多层,由若干个平行六边形状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空间。巢穴外壳由3—5层不规则的铠甲片状连接构成,层与层之间有2—4厘米的间距,这样的外壳结构既可使巢内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内温度过高。
护巢和护食:所有胡蜂类都会对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因此,当你意外受到胡蜂攻击时,你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借助草木的掩护立即卧倒装死,待其在你周围盘旋数十秒钟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否则,你有可能会被更多的胡蜂攻击。
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养殖胡蜂时,你应该缓慢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
三、繁殖:胡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产入巢础,48小时后自然发育成幼虫初期,此时的幼虫大小与卵区别不大,用40—6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头、口、螯形成开始蠕动,此时成年蜂开始饲其汁类食物。幼虫期;从开始进食发育到蛹期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第一周以汁类为主食,第二周以固体(昆虫)食为主。蛹期;从卵到蛹大约为10—15天,此时幼虫发育成熟停止进食,自己作茧于顶部封闭,并开始发育羽化为成虫,同时它一次性将粪排便于巢础底部。成虫期;从蛹期发育为成虫破茧而出时大约为10天左右,出茧3天后即会自动外出觅食。胡蜂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25天左右,但是,适宜的气温、湿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类别的质量等都会影响胡蜂的繁殖生长速度。如果气温在20—25度,相对湿度为60%—70%,同时又有着充足的食物来源,那么胡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会提前3—5天完成。反之则会推迟5—10天。
四、胡蜂的寿命和繁殖系数:计算方法为;1、把一巢蜂用烟熏晕,称出成虫的总重量和单个重量,计算出蜂总数,然后计算出巢础内的蜂蛹数与成虫数相加,即为该巢胡蜂的“总人口数”。2、因为胡蜂从幼虫到成虫期仅排一次粪便并永久存留于巢础底部,通过粪便的颗粒可以计算出该巢胡蜂出生总数,经过数次不同地方、不同蜂种的多次计算,用出生数与“总人口数”相比较发现:出生数常常大于蜂总数30%—40%之间,也就是说,胡蜂在不断繁殖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在不断死亡,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胡蜂的繁殖系数大约为;从胡蜂结束冬眠三周后开始筑巢产卵,第一粒卵大约在25天后发育为成虫,以后每天都在产下一定数量的卵和有一定数量的成虫发育成熟,繁殖的数量是以成虫总数乘以2—5即为胡蜂的繁殖系数,它们是以几何倍率的形式增加,例如,每巢胡蜂第一代(一只蜂王)繁殖2—5只,第二代为4—25只,第三代为12—125只、第四代为40—600只……。也就是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胡蜂可以由一只繁殖成为400—1万余只。2、胡蜂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生存环境的优劣,在正常情况下,除蜂王(雌蜂)以外,寿命最长的可达120天,最短的仅为45天。3、胡蜂的繁殖速度不是绝对相同,它们受地理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来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和限制。4、越冬之后只有蜂王(雌蜂)才有可能能存活下来。
养殖胡蜂的环境场所和注意事项
一、环境: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环境,周围1000米内具有一定数量的多种树木、并且有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养殖场地。同时,选择养殖场地要兼顾以下特点:
1、对人畜安全;距离人、畜、家禽经常出没地带不宜少于300米,因为一旦蜂群骚乱会危及周围大约200米内的任何移动目标。
2、有建筑巢穴材料的树木和水源;巢材来源如云南松、沙松、蓝桉、马缨花或各种朽木。
3、在周围15平方公里内具有多种植物存在,以利于胡蜂食物的多样性。
二、注意事项;
应该指出,养殖胡蜂具有两个方面的危险性,第一是被蜂蜇,如果你想养殖胡蜂,你必须先做好下面两件事情;(一)对胡蜂类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规律了如指掌,这样会把被蜇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别是大型胡蜂类的养殖尤其要十分小心和谨慎。
(二)即使你是一个防护严密的老手,偶尔被蜇也再所难免,因为1毫克的蜂毒(相当于二只普通马蜂的毒量)就可以使一个对蜂毒高度敏感的人体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如果你想从事胡蜂养殖;你需要逐步增加对蜂毒的耐受性(在医学上称为抗体脱敏),以免发生危险,其具体方法是;首次取一只蜜蜂(蜂毒量大约为01毫克)主动蜇肘或腿部,以后每隔2—3天加倍,直到你能在一天内承受10只蜜蜂蜇后也若无其事时,说明你已经过关,即使以后意外被普通胡蜂蜇上三五下也无大碍,仅有点皮肉之苦而已。第二是胡蜂经常会在悬崖陡壁或数十米高的树上筑巢,在迁移巢穴或者取蜂蛹时必须树立足够的安全意识,舍取量力而行,以免追悔莫及。
(三)因为胡蜂喜欢捕食蜜蜂,特别是在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可能会使100米——1500米内的蜜蜂群体造成危害,因此,胡蜂养殖场应该距离蜜蜂养殖场2000米以上为宜,以免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