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鸡应该怎么养,养殖乌骨鸡有什么注意事项?
黑骨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禽类。黑骨鸡外形美观,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是国内外知名的滋补食品和知名药用鸡种。黑骨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黑骨鸡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鸡,饲养黑骨鸡可以获得比较大的经济效益。黑骨鸡的营养价值高。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高级滋补食品,含有人体所需的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特别是18种氨基酸。
它的胆固醇含量低,游离脂肪酸含量高,黑色素含量丰富,并含有伽马球蛋白。因此,乌骨鸡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的理想食品。黑骨鸡的皮、肉、骨均为黑色。黑骨鸡可以增加血细胞和红细胞,调节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性功能,提高抗疲劳、抗寒、抗缺氧能力。以乌骨鸡为原料生产的药品、保健品和食品越来越多,如 "乌鸡白凤丸"、"参茸白凤丸"、"乌鸡补酒 "等,很受欢迎。黑骨鸡的抗寒能力较差。太和乌骨鸡的羽毛是丝状的。
因此,黑骨鸡怕冷、怕湿、耐寒。其他品种的黑骨鸡羽毛生长相对缓慢,耐热、耐湿性好,但耐寒性差,在饲养期间要给予较高、较长的温度。日龄时,孵化器温度保持在28℃,孵化器温度保持在35℃。3~7日龄时,可将育雏器温度缓慢降低到24℃,育雏器温度降低到32℃。以后随着周龄的增加,育雏温度逐渐降低,每周约2-3℃,至6周龄时保持24℃左右较为适宜。温度也应根据雏鸡的动态变化而适当调整。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在暗光下安静地休息,然后给雏鸡喂水。
在最初的24 - 48小时内,可在热水中加入6 - 8%的蔗糖和01%的维生素C。此后,饮水不能中断。喂水两小时后再喂。直接用全价鸡饲料或早期鸡颗粒饲料开食。每2小时喂一次,无限制自由采食。2天后,饲料改为每天10次,1周后改为每天8次。
乌鸡合适在什么条件下养殖
不好养。
养殖注意事项:
1、雏鸡的消化机能弱,一定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饼拌入熟蛋黄按18只雏鸡每日拌1个,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加入 10%至20%玉米面,8%至10%切碎的青饲料,1%至1、5%的骨粉,1%至1、5%的鱼粉和05%清水洗净的细砂粒。30日龄后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并加入骨粉、鱼粉、贝壳粉等,同时每天还要喂1至2次粒料,如小米、大麦、小粟等;
2、在雏鸡孵出后的第一、二周,每天在饲料中加入004%的痢特灵,用来控制乌鸡的副伤寒和鸡白痢杆菌病。15日龄后,每天喂含001%的痢特灵的饲料,然后停止1至2天再喂。到45日龄后,要注意防治鸡蛔虫病。在8、25和66日龄可接种鸡新城疫苗。如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对于生长快慢不一,体质强弱不匀的要进行分群饲养;
3、注意保温和防潮,要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栏舍干燥即可。
乌鸡怎么喂养?
乌骨鸡的养殖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环境选择有所讲究,要有利于冬暖夏凉的房舍育雏,冬季按每平方米15只,夏季按每平方米12只,以房舍面积确定进鸡数量,计划生产。放养场尽量选择在林草植被好、虫蚁多、隔离条件好的地方。有条件的种植一些优良牧草以及地瓜、玉米、高粱、木薯、豆荚等杂粮用于弥补鸡的饲料,大面积养殖也可种植牧草来饲养,牧草以多年生为好,避免每年播种,同时要求分枝分蘖多,再生性强,适应性强,适口性好。适用草种有牧素草、库麦草、菊聚草等。准备放牧山地(或果园、稻田等),并做好围栏。
鸡舍的建设要因地制宜选用土坯石料,木板、竹子等均可。鸡舍建筑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肉鸡生产能力的发挥、养鸡盈利的大小,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如果要新建一个养鸡场应选择一个地势干燥、土质良好、坐北朝南、背风向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冬季保温,四季通风,光照和排水良好。如果还想扩大规模,还应留有发展的余地。
要冬暖夏凉。围栏可用铁丝网也可用竹编网,居住分散、饲养量少的农户可以不用围栏。
养鸡场的水和电是生产中必备的条件,在选择鸡场时必须考虑该处电力是否能满足生产高峰时的需要。不能长时间地停电,尤其是育雏时鸡舍需要温度和光照,停电将造成鸡雏因低温死亡。水质要清洁无污染,最好是深水井或消毒的自来水,未经消毒的河水、池塘水或含有过量氯离子的水,不能给鸡饮用。
鸡场应建在远离村屯或畜禽饲养场1千米或更远的地方,以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个体养鸡户也不应将鸡舍设在过往人员频繁或生活区内,最好能有一个小的隔离段,除饲养人员外,杜绝外人的出入。
农民养殖乌骨鸡还应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来确定饲养规模。养多少鸡,办多大的鸡场,明确建场的性质和任务,然后选择场址及筹划鸡舍设备和用具。鸡舍建筑和设备种类形式多样,选择时既要考虑充分满足肉鸡生理特点的需要,使其迅速生长和提高生产力,又要考虑经久耐用,便于饲养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乌骨鸡的饲养方法?
乌鸡是一种名贵的优良药用鸡种,其商品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乌鸡雏鸡的成活率和它的产蛋率呢?实践证明,饲养乌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雏鸡的消化机能弱,所以一定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饼拌入熟蛋黄按18只雏鸡每日拌1个,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加入 10%—20%玉米面,8%—10%切碎的青饲料,1%—15%的骨粉,1%—15%的鱼粉和05%清水洗净的细砂粒。30日龄后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并加入骨粉、鱼粉、贝壳粉等,同时每天还要喂1—2次粒料(如小米、大麦、小粟等)。
2、在雏鸡孵出后的第一、二周,每天在饲料中加入004%的痢特灵,用来控制乌鸡的副伤寒和鸡白痢杆菌病。15日龄后,每天喂含001%的痢特灵的饲料,然后停止1—2天再喂。到45日龄后,要注意防治鸡蛔虫病。在8、25和66日龄可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如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对于生长快慢不一,体质强弱不匀的要进行分群饲养。
3、对雏鸡应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注意保温和防潮,要保持生活环境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栏舍干燥。饮用水要清洁卫生,食槽、饮水器每天要洗刷干净,每半个月要用氢氧化钠热溶液消毒一次。垫草要勤晒勤换。
4、母鸡在冬季要补充光照,同时进行精心的饲养管理,才能多产蛋。据实验,冬天把光照时间延长至13—14小时,同时供应营养丰富的饲料可提高产蛋率22%。具体办法是:从11月至次年1月,用15—60瓦灯泡,每天5时到18时,17时到20时,24时到后半夜2时,给予光照和补饲。在补充光照时,不要突然明暗,以免引起鸡群的惊慌。
5、及时给抱窝鸡“醒抱”。乌鸡容易抱窝,并且时间长,因此要注意及时“醒抱”。醒抱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是喂仁丹,效果好。具体做法是:发现抱窝的鸡要及时在每天早上和晚间各喂仁丹15粒左右,连喂3—5天。然后,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这样一般7—12天后就可以恢复产蛋了。
泰和乌鸡的养殖注意事项
乌骨鸡以面板、骨骼、肌肉均呈乌黑色而得名,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比较原始的方法选拔、培育出来的稀有珍禽。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1、雏鸡的消化机能弱,所以一定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饼拌入熟蛋黄按18只雏鸡每日拌1个,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加入10%—20%玉米面,8%—10%切碎的青饲料,1%—15%的骨粉,1%—15%的鱼粉和05%清水洗净的细砂粒。30日龄后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并加入骨粉、鱼粉、贝壳粉等,同时每天还要喂1—2次粒料如小米、大麦、小粟等。
2、在雏鸡孵出后的第一、二周,每天在饲料中加入004%的痢特灵,用来控制乌鸡的副伤寒和鸡白痢杆菌病。15日龄后,每天喂含001%的痢特灵的饲料,然后停止1—2天再喂。到45日龄后,要注意防治鸡蛔虫病。在8、25和66日龄可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如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对于生长快慢不一,体质强弱不匀的要进行分群饲养。
3、对雏鸡应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注意保温和防潮,要保持生活环境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栏舍干燥。饮用水要清洁卫生,食槽、饮水器每天要洗刷干净,每半个月要用氢氧化钠热溶液消毒一次。垫草要勤晒勤换。
4、母鸡在冬季要补充光照,同时进行精心的饲养管理,才能多产蛋。据实验,冬天把光照时间延长至13—14小时,同时供应营养丰富的饲料可提高产蛋率22%。具体办法是:从11月至次年1月,用15—60瓦灯泡,每天5时到18时,17时到20时,24时到后半夜2时,给予光照和补饲。在补充光照时,不要突然明暗,以免引起鸡群的惊慌。
5、及时给抱窝鸡“醒抱”。乌鸡容易抱窝,并且时间长,因此要注意及时“醒抱”。醒抱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是喂仁丹,效果好。具体做法是:发现抱窝的鸡要及时在每天早上和晚间各喂仁丹15粒左右,连喂3—5天。然后,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这样一般7—12天后就可以恢复产蛋了。
乌骨鸡的饲养要点
一、配料:以配好的50公斤混合料为例,需用玉米碴面31公斤、豆饼75公斤、鱼粉45公斤、贝壳粉1公斤、骨粉1公斤、麦麸5公斤,可适当加入些硒、多种维生素,有条件的可在饲料中加入些鲜鱼,用清水搅拌后,用手攥成团状即可直接喂养。
二、饲养方法:用上述配好的饲料每天喂3—4次,用量为吃饱不剩食为原则,雏鸡、育成鸡都可用此法。
三、防疫:经常在鸡舍内撒白灰消毒,严禁外来人员或不消毒直接进入鸡舍,避免将细菌病毒带入。另外,在气温较高时,要经常给乌鸡喂些大蒜水。
最初养鸡的时候,他就发现泰和乌鸡一生下来就出奇的小,长得也就拳头那么大,重量也就20多克,而其它鸡一出生都有50多克 。
除了个儿长得小,这种小乌鸡苗还特别容易得感冒。尤其在温度方面,只要一疏忽,就很容易发病,引起感冒。得了感冒的小鸡苗不仅吃得少,喝得多,而且更多的时候是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样小家伙们再次染病的几率也高了,自然成活率也就比较差。要减少弱小的泰和乌鸡苗患病的可能,温度调节成为了摆在李翔华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一般来说,在育雏阶段的第一周,环境温度在34℃左右,普通鸡就能够正常生长,而泰和乌鸡在这个阶段的生长最适温度却是在35~36℃。而且由于生来弱小,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敏感,只要温度稍有变化,泰和小乌鸡就会感冒生病。
要使温度达标,关键就是要使温度相对恒定。于是李翔华把炉火加温改成了简便易行的灯泡加温。因为用火炉子保温,温度忽高忽低,效果很差。采用灯泡加温以后,只要灯亮着,再盖上厚厚的棉被,育雏室里的温度就基本不变了。不过,为了根据小乌鸡需要,人为的控制温度高低,李翔华还准备了各种瓦数大小不一的灯泡。原来,小乌鸡苗在育雏阶段的温度也不是一直不变的。第1周它的生长最适温度为35~36℃,到了第2周,温度就要下调到32~34℃,以后每周降低1~2℃。所以,每个星期,养殖场里的饲养员都要通过更换灯泡,来调整温度,满足小乌鸡的生长要求。
有了适宜的温度,整个育雏期的鸡苗就不会再因为忽冷忽热而感冒了。 要说乌鸡有的吃、能吃是件好事,可这也成了一件让李翔华头疼的事。最初,李翔华也是把乌鸡养在鸡舍里,让它们在周边采食。可是,眼瞅着这片草地就慢慢被吃秃了,可这乌鸡还是守着不离开。其实,李翔华的生态放养区占地3000多亩,远近各处都长满了青草。宁愿吃的少也不到别处去,倒不是这些乌鸡懒,而是它们都不敢。胆小的乌鸡只会在自己周边吃草,乌鸡最远只能跑20米,而且还是在公鸡带领下。怎么才能让它们吃到更丰富的食物呢?
李翔华从蜜蜂养殖上得到了灵感。养蜂人为了让蜜蜂采到更好的花,所以蜂箱一般是可以移动的。受到蜂箱的启发,李翔华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发明了这种可以抬着走的小型鸡舍。这种鸡舍长1米5,宽1米2,正好能住三四十只乌鸡,前后的窗户也保证了鸡舍很好的通风。自打有了这种鸡舍,每隔一个月左右,就给乌鸡搬一次家。这样被吃掉的草过一段时间就慢慢涨起来了。这就好比草原上轮牧一样,草、虫等吃的差不多了,帮乌鸡再换个地儿吃,这样也是给原来的草地休养生息的时间,胆小的乌鸡也就能源源不断品尝到各种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