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池塘怎么建
对虾养殖池塘的设计一定要有全局观念,要考虑整个 虾场的布局。通过修建引水渠道和配备水泵提水及完善的 进排系统,使虾塘具备合理的地形结构、适当的池水深 度、足够的换水能力、相应的提水设备,这些都是获得高 产的基本条件。
求淡水养殖草虾的技术,跟设备,饲料等等。
(1)涡轮式
通过漩涡式搅动使池水上升,而使表层水和底层水发生对流。优点:对增氧机正下方水体搅动较大,适合水位高(〉15米)的池塘。缺点:对水体的整体搅动不大,无法使水体形成环流;水位低(〈15米)的池塘使用会搅动底泥,容易造成池水混浊。(2)水车式
搅动水体表层的水,形成“水花”,增加与空气的接触。优点:对水体搅动较大,按一定的位置摆放,能使水体形成水流,便于对虾逆水游动、分散投放的调控剂和药物、利于排污。缺点:增氧深度不足,不适合水位高的池塘。(3)射流式
通过碰出水流时的吸力,将空气与水流混合,使溶氧随着水流的方向扩散。优点:增氧效果好,能使水体形成水流,适合高密度精养池使用。缺点:耗电多,对水体搅动较大,安装密度大了会使对虾不安。(4)管道式
在池塘底部安装管道,通过鼓风机将空气喷入池底,来达到立体增氧的效果。优点:耗电少,立体增氧效果好,适合于苗种培育、高密度养殖和温棚养殖。缺点:对水体搅动不大,不会使水体形成水流。
养淡水虾的必备条件
小草虾,又名小米虾,学名中华米虾,广泛存在于河湖沟渠等天然水体中,成熟个体体长15-25cm,体表颜色青黑或黄黑透明。其来源历来依靠天然水域捕捞,近几年,该品种售价在笔者当地市场不断上扬,目前市场售价30元/kg。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野生资源的日渐枯竭,仅靠外河捕捞的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其进行人工养殖将变得越来越有必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人工养殖报道。
河蟹、鳜鱼,是我国的优质高档淡水水产品。近年来,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下,河蟹、鳜鱼两品种在当地的主要养殖模式——“蟹套鳜养殖模式”已被当地群众广泛接受。“放养一定数量的鲜活螺蛳和保持池塘中有合适数量的小杂鱼”是该模式中的一项重要的增产增效措施,然而,笔者在入户指导过程中发现,河蟹养殖户经常为两件事烦心:一是养殖中后期螺蛳难买,尤其是内陆池塘,二是池中的小杂鱼的数量难以控制,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没有了活螺蛳和合适数量的小杂鱼,影响了该模式养殖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为改变上述状况,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产增收,笔者于2009年至2011年,进行了蟹池套养小草虾新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有益效果:1、可获得25-50kg/亩的小草虾产量,仅此一项,即可增收400-1000元/亩;2、由于小草虾培育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河蟹、鳜鱼天然优质活饵料,蟹池混养小草虾解决了河蟹、鳜鱼在生长中后期活饵料缺乏问题,有利于提高河蟹、鳜鱼出池规格和出池产量;3、混养小草虾,投入成本低,简便易行,省事省时,易于推广,短期内,可快速形成养殖规模。目前示范推广面积3832亩,平均亩增效益约1000元,增收效果显著。现将该做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池塘准备:选择水深0.3~1.5米、坡比1:1~1:3且进排水配套的池塘,池塘土质以壤土为好,水电路达到“三通”要求,面积3~40亩均可,池塘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并按02千瓦/亩的动力标准配套底层微孔增氧机N套。池塘经过清塘、消毒处理后,在池内施肥、栽草、投螺。“施肥”是指用经充分发酵的畜禽粪便,全池遍施,用量100kg-200Kg/亩,以培育基础饵料;“栽草”是指混合栽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伊乐藻栽在池塘深水区,轮叶黑藻栽在池塘浅水区,伊乐藻占池塘面积的10%-15%,轮叶黑藻占池塘面积的45%-55%,两种水草种植总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70%,伊乐藻于2-3月栽植,株距1米,行距2米,每株20-30根草,轮叶黑藻于4-5月间栽植,用10-15cm长的草茎在池底均匀密植,或于2-3月间,用轮叶黑藻芽苞播种,每亩用种量2-3kg;“投螺”是指在清明节之前,按250Kg~300Kg/亩的用量全池均匀投放鲜活洁净的螺蛳。
(2)蟹种、小草虾、鳜鱼苗的放养:苗种放养前,将池塘水位加深至02-03米,进水口需用20目纱网过滤。蟹种于3月底之前先放入暂养塘内暂养,到5月底或6月初,蟹池内水草生长旺盛时再将暂养池内的蟹种放入蟹池;小草虾于3-5月放养;鳜鱼苗鱼种于5月底或6月初放养。蟹种为扣蟹,体健无病无伤,规格为100—200只/Kg,放养量800~3000只/亩;小草虾,为当地外河捕捞的鲜活商品虾统货,规格为5-6尾/克,放养量1Kg~2Kg/亩,全池均匀投放;鳜鱼苗,体长5cm以上,放养量10~30尾/亩。
(3)投饲:只投喂河蟹饲料,小草虾、鳜鱼苗不另外投饵;在放养前期,少量投喂,以切碎的小杂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和豆饼,7~8月高温期,以玉米、小麦为主,颗粒饲料、小杂鱼为辅,适当补饲轮叶黑藻等青绿饲料,8月下旬至l0月份增加鲜杂鱼的投喂比例,以促膘上市,投喂量控制在虾蟹体重的4%—6%,参考标准是:在养殖前期,以第二天早晨观察饲料台略有剩余为宜,在养殖中后期,以投喂2小时后饲料台上的饲料被吃完为宜。
(4)水质调控:养殖期间,每隔3~5天,定期往池塘加注新水,每隔l5-20天泼洒一次水质调节剂。“定期加注新水”,指先排除池塘部分老水,再加新水,排水口要用双层滤网过滤,外层滤网40目,内层滤网80~120目,防止河蟹、小草虾幼虾、鳜鱼苗逃掉,每次加水15-20cm深,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下时,水深0.2-0.3米,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时,水深1-15米;水质调节剂为光合细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和生石灰,生物制剂与生石灰交替使用,生物制剂的用量按其产品说明书使用,生石灰的用量按每亩水面水深1米时用5-75kg的剂量使用。
(5)病害防治:蟹种、小草虾、鳜鱼苗种下塘前均进行消毒处理,在饲料中定期添加Em菌,用法用量按说明书要求执行。
(6)采收小草虾:7月份,当池塘中小草虾的密度较大时开始陆续捕捞上市,用密抄网在排水口处或水花生下捞取,也可用小密簖等工具捕捞;实行轮捕上市;在秋季,采用常规措施肥水,可延续捕捞到12月下旬,最后彻底干池捕完。
(7)捕捞成蟹和鳜鱼:中秋节前开始,根据市场行情,将已达上市质量标准的河蟹、鳜鱼陆续起捕销售。
室内养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1、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积要达到2-3亩,水深要达到18-2米左右,底质以泥砂底为宜。
2、为池塘配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过滤,增设固定功率的增氧设备(安装1台功率达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于规定时间内供氧,确保溶氧含量充足。
3、放养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灭菌处理,在正式放养虾苗的前25天,对池塘留水50厘米,并亩用生石灰110公斤进行全池消毒。
4、经过消毒后,提前1周向池塘中撒施一定比例的漂白粉,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比如鸡粪,这样可达到肥水效果。
养虾需要的技术:1、池塘处理。池塘注水前1周,用100-300倍的em菌液稀释液和em菌液制作的防虫液代替石灰、等均匀喷洒,消毒和净化池塘。2、水质净化。在放养前3-10天,用em菌液稀释液泼洒水面。视水质情况,开始15天1次,以后为1个月1次,水质较差的地方,适当缩短泼洒时间。为了均匀喷施,先将菌液原液稀释后使用(傍晚或者阴天下雨时喷洒效果最佳)。3、虾饲料的处理。由于虾饲料为颗粒状,可用200倍的em菌液稀释液喷洒饵料,喷湿为度,马上投喂,以免散开。4、有机肥和粪便的处理。要投入水体的有机肥(青草液肥)和粪便应先用em菌液处理,发酵后方可投入水面。养虾的条件:1、水源。配备深水井,养殖过程中定期添加地下水,安全且富含矿物元素,深井水对于中后期亚硝酸盐毒性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添加外河水,特别是周围农作物使用农药频繁阶段。2、蓄水池。有条件的养户可以拿出10-20%的面积做蓄水池,一方面可以蓄存水质较好的外河水,另一方面对水质不达标的地下水可以进行预处理。3、增氧设施。075kw/亩的底增氧搭配15kw/台亩水车,提高水车增氧机(对角摆放)的使用率,充分搅动水体调水增氧,同时减少有机质对投料区的污染。4、加热设施。大棚放苗早(2月中旬开始放苗),放苗之后都会有倒春寒现象,建议配备锅炉,与加热棒相比锅炉具有加热均匀、不受电压影响、供热水体大、保温性能更好的优势。如果苗池温度得不到保证,虾子成数即便不受影响但也不会良好生长,那么即便早放苗也不一定会早上市。目前大棚早季放苗有越来越早趋势,配备锅炉显得更加重要。5、苗池(棚中棚)规格。大棚内苗池属棚中棚,温度相对大塘有优势,建议扩大棚内苗池面积,延长棚中棚的暂养时间,可有效提高放大塘规格,抢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