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蓝藻如何处理
1控制水草的量,池塘水草控制在池塘面积的60%,不宜过多,过多容易导致池塘碳源缺乏,pH过高,导致蓝藻爆发,这是控制pH值的根本方法。
2定期使用“水博士”能够缓解ph,补充碳源 ,抑制蓝藻的繁殖。
3“晴用芽孢,阴雨光合”:蓝藻又名蓝细菌,芽孢在晴天使用本身可以与蓝藻竞争,同时其分泌的多肽类物资具有抗菌作用,能较好的抑制蓝细菌(即蓝藻)。蓝藻本身也属于光合细菌一种,所以在阴雨天其它菌种和藻类繁殖减慢的时候使用光合细菌可以对蓝藻形成很好的竞争抑制作用。
4加大肥水力度,平衡水体营养元素,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定期使用“活肥”来增加有益藻的繁殖,抑制蓝藻的繁殖。
5处理的原则:处理得越早越好,蓝藻量越小越好。这个时候处理风险会比较小些,如果蓝藻量特别大的情况下,形成油膜,一般建议在没有出现油膜的时候处理掉。
扩展资料:
危害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
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s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蓝藻等藻类是鲢、鳙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它们来治理藻类,防止蓝藻爆发(非经典的生物操纵)。
蓝藻大量出现时,附近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
蓝藻中个别种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会产生生物毒素——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蓝藻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或者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直至危害人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蓝藻
蓝藻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有哪些应该如何处理
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蓝藻又称“蓝绿藻”或“蓝细菌”。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蓝藻属光能自养型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固氮作用,分为营个体生活的丝状藻(颤藻、鱼腥藻等)和营群体生活的单胞藻(微囊藻)。
一、蓝藻形成原因
蓝藻的出现必然需要一定的条件,蓝藻出现总的来讲来自于两个方面:水草和溶氧。水草死亡腐烂使水体失去自净能力,加之池塘水体溶氧长期不足是池塘爆发蓝藻最为主要的两个原因。蓝藻出现的原因也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温度:当水温在25℃至35℃之间时,蓝藻的生长速度远大于水体其它藻类,只有在高温季节,蓝藻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②分解者:水体中分解者(水草、螺蛳、细菌、真菌)严重不足,水体中有机质不能被完全利用,造成有机质含量过剩。
③水体富营养化:前期肥料使用过多,加之残饵、粪便、尸体等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一旦水温升高,PH升高,蓝藻开始爆发。
④饵料:未检查河蟹的吃食情况,一味的加量造成剩料过多,水体氮磷比失调,高温底部形成厌氧发酵环境,池塘长期处于“氧债”状态,蓝藻容易爆发。
⑤药品:养殖者为图便宜长期使用成本低廉的化学制剂调水、改底会使水体中有益藻类死亡,破坏水草根系,影响水草生长,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⑥肥水:有些养殖户认为只要前期施肥就可以了,中后期就不需要施肥,这种做法会使水体中有益藻得不到营养,生长停滞,遇见环境骤变会引起“倒藻”,长期缺肥,蓝藻便很容易爆发。
二、蓝藻生物防控方案
1预防方案
①保草:蟹塘前期要保证水草的正常生长,注意控制不同时前的池塘水位,防止水草疯长,及时的追肥,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40cm。
②螺蛳与鱼:蟹塘注意养殖过程中螺蛳的投放,总的来讲螺蛳的放养量在1200~1500斤/亩为宜。另外,可混养花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能达到一定的控制蓝藻的效果。
③微生物制剂:虾蟹养殖前期宜使用生物肥肥水,尽量避免化学肥料使用,前期也要定期使用“强效EM”、“强效乳酸菌”、“利生素”等菌类调水,维持水体菌相平衡。中后期追肥要以“一肥”、“藻立生”为主,维持水体菌相平衡。生物类改底与化学类改底要间隔使用,避免化学类改底药品的长期使用致使的水草根系破坏。
2池塘出现蓝藻时处理方案
当池塘出现蓝藻的时候一般的处理程序是减料、增氧、解毒、调水,也可先全池泼洒沸石粉,使之絮凝蓝藻,实在难处理的时候可使用市面上的“蓝藻干扰素”、“蓝藻分解精”等杀蓝藻药物,杀蓝藻时更应该注重增氧、解毒,可使用“增氧解毒安”、“底生氧”等配合杀蓝藻药物一起使用,一般处理步骤如下:
①减料排水:处理蓝藻期间要适当减料,在下风口排掉含有蓝藻的表层水。
②增氧解毒:使用“增氧解毒安”15亩/包增氧解除藻毒素,配合“底生氧”1亩/包增氧修复底质。
③调水稳水:使用“强效EM”15亩/瓶,配合“利生素”2亩/包全池泼洒,补充水体有益菌,分解水体有机质,调节水体酸碱度。
④肥水培藻:隔一天使用“鱼虾可乐”5亩/桶,配合“藻立生”15亩/包全池泼洒,进行肥水,补充水体藻种。
三、小结
蓝藻处理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处理池塘水体溶氧、藻相、菌相的问题,目前的虾蟹养殖环境普遍是池塘增氧设备较差或没有,养殖者注重增氧的意识不足,出现问题时应首先考虑解决池塘溶氧状况并长期保持水体溶氧充足,然后再及时补充水体菌种、藻种才能抑制蓝藻大面积爆发或二次复发。本文通过各方面分析蓝藻的产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为一线养殖者提供些许借鉴与帮助。
蓝藻产生的原因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蓝藻的危害:
按照危害性的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俗称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营养平衡。所以在水体表层以下,其他藻类很少,水很瘦。并且温度越高繁殖越快。光和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pH的上升又进一步促使其繁殖,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产生大量毒素。以上几点会造成养殖动物的食欲降低,免疫能力下降,并且由于大部分蓝藻的外层都有一层胶被,不易消化,鱼虾误食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极大的增加了患病的几率。
处理蓝藻的方法:
1、物理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加注不带蓝藻的新鲜水
由于蓝藻比其它藻类更具竞争力,因此控制措施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彻底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蓝藻,降低藻种数量,避免大规模爆发。避免随加水带入蓝藻,对控制也有积极意义。
(2)定期更换新鲜水
对于含有较多蓝藻的池塘,经常、大量地换新鲜水,可稀释蓝藻的浓度,同时也可稀释蓝藻分泌的藻蓝素等有毒物质的浓度,促进其它藻类的生长,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人工捞除
对于面积不大的养殖池塘,人工捞除是个有效的处理措施。具体措施是:用一根竹竿或者塑料管将蓝藻围到一个小角落,然后用密网将蓝藻捞除,降低蓝藻老化后对水体带来的危害。
2、化学方法
(1)铜制剂
蓝藻比其它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因此铜制剂常用作抑藻、杀藻剂。传统使用的铜制剂是晶体CuSO4。CuSO4的药效持续时间短,且易受水质碱度及水中可溶性有机物、腐殖质及藻类自身释放的多肽等因素影响,故使用时需连续施加。但高浓度的铜离子会引发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严重缺氧。过多过量铜制剂的使用还会引起对虾蓄积性中毒,造成其肝、肾组织损害,影响生长;同时,过多过量铜制剂的使用还会腐蚀虾的鳃丝,形成黑鳃等疾病。因此,CuSO4不能经常使用,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浓度。要注意在傍晚使用硫酸铜,迎下风口泼洒,使用时需停止增氧机,使硫酸铜停留在表面,增加表层浓度,从而有效杀灭蓝藻。
为减轻铜离子对水生动物的影响,铜离子需制成铜基化合物,一般是用铜与三乙醇胺制作。其作用原理是铜离子从铜基化合物中缓慢释放到水体中并维持一段时间的浓度作用,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目前市场上已有络合铜成品出售。
(2)茶麸
在蓝藻爆发初期,茶麸作为一种蓝藻抑制剂更多的应用是在对虾养殖的水体中,因为茶麸含有茶皂素,对以血红蛋白为氧载体的水产动物毒害较大,而对以血蓝蛋白为氧载体的对虾影响不大,因此只要控制好用量,便可起到抑制蓝藻生长的作用,同时对对虾也不会产生毒害。
(3)选择性施肥
低氮磷比,有利于蓝藻进行固氮作用,高氮磷比则有利于绿藻繁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氮磷比接近或等于16:1时,能有效控制固氮蓝藻的爆发。同时,我们的技术服务人员也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在杀完蓝藻后,少量多次的补充磷肥也可减少蓝藻爆发。
3、生物方法
(1)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
虽然蓝藻不易被消化,但由于其颗粒较大,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摄食到体内,因此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有助于延缓、阻碍蓝藻的生长。可供选择的鱼类有白鲢、花鲢、白鲫等。实践表明,尾重200g以上的白鲢对蓝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白鲢总量达到100Kg/亩时,蓝藻基本不会爆发。
(2)经常性的使用高质量的微生态制剂。
在蓝藻尚未大规模爆发阶段,各位养殖户朋友可经常性的使用高质量的微生态制剂。蓝藻的爆发往往是由于水体的低N/P、富营养化所致,因此需首先使用芽孢杆菌(详见本期头条《枯草芽孢杆菌对水产养殖水域环境的影响》)、乳酸菌等降解池塘水体过多的有机质,然后于次日使用光合细菌来转化过多的小分子类营养物质。这些微生态制剂和蓝藻竞争生态空间,可以稳定水体,促进绿藻等有益藻类的生长。
(3)引进优良藻类抑制蓝藻生长。
调整水体的氮磷比也可以改善藻类的种群结构。当氮磷比值为2时,蓝藻会大量繁殖,当氮磷比值提高到5时,绿藻便会成为优势种群。
4、综合防治
单一使用一种方法很难完全杀灭或控制蓝藻,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则可使蓝藻的浓度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动态平衡中,有效防止蓝藻的过度繁殖,避免蓝藻大量死亡后对水体产生破坏性影响。蓝藻的防治应按照“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方针,从问题的源头着手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