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太和殿有多高?

   2023-05-07 互联网艺莲园474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太和殿,一般称为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64米,宽37米,建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解析: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2)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3)起点是“朱漆方台”,重点是“雕龙” (4)说明太和殿的雄伟壮丽 (5)太和殿的雄伟壮丽

太和殿为什么是故宫最大的宫殿?

1.说明太和殿的高大、宽敞、面积大,雄伟壮丽。

2.建筑精美,彩画绚丽。

3.强调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4.①‖②③④⑤  总分式

5.外观、内部设施、位置和公用。从建筑格局到性质作用的逻辑顺序。(由外到内,总分相结合)

6.因为它是前朝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7.介绍了三大殿的建筑设施和性质作用。

太和殿简介 太和殿介绍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太和殿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太和殿面积为2377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355米。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72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16米,高为127米。太和殿有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重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10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太和殿介绍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2、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3、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太和殿,中和殿,太和殿的简介各是什麽

太和殿介绍如下: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前朝三大殿中的正殿。太和殿是故宫古建筑群中最高大、装饰最为富丽的宫殿,也是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是明清两代统治者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号令的地方。

它的布局、构造、装饰都代表了中国古建筑技艺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建筑知识和了解明清政治文化的重要场所。

建筑特征

太和殿坐落在三重汉白玉基上,面阔11间,进深5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的建筑。

太和殿的建筑形式为古建筑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正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寓意灭火取水。垂脊安装有十个脊兽,成为我国古建筑装饰等级最高的独例。

中国古建筑的屋脊一般都会设置有脊兽,数量以奇数为主,最高为九个,唯太和殿有十个脊兽,成为了古建筑等级最高的典范,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垂脊从下到上,第一个为骑凤仙人,后面十个脊兽依次为龙、凤、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太和殿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富丽堂皇,是我国古建筑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宫殿,象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展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北京故宫太和殿介绍说明文100左右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2、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3、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

扩展资料:

宫殿用途:

1、太和殿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2、中和殿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3、保和殿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

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

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后改在五月初。乾隆十年(1745年)曾改在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目前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扩展资料: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标签: 太和殿 多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