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和蓝藻等藻类是广东鲮鱼及小虾的食物来源,其中小虾也是鲮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
(1)在生态系统中,藻类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鲮鱼和小虾同时捕食绿藻蓝藻等藻类,鲮鱼又捕食小虾,故二者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2)由图可知,鲮鱼植食性获得能量为24×075=18kg,肉食性获得能量为24×025=6kg,设鲮鱼植食需要藻类xkg,肉食需要藻类ykg.能量传递效率为20%,故x20%=18kg,x=90kg;y20%20%=6kg,y=150kg,至少需要藻类为90kg+150kg=240kg.
(3)藻毒素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是正常的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麻痹,大分子藻毒素可做抗原.
(4)①由甲图可知,PH>8时(碱性)绿藻的藻毒素含量低,二者吸收磷元素相当.
②投喂鲮鱼快速除①中的藻类应选植食性比例高的个体,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故答案为:
(1)(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竞争和捕食
(2)240
(3)突触后膜 抗原
(4)①绿藻 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鲮鱼是海鱼吗,能自然繁殖吗
鲮鱼体型侧扁且长,呈纺锤形,吻部圆钝,和鲤鱼相似,但较为细长,且额须短粗,体色为青白色,腹部为青灰色,末端为红褐色,胸鳍基部还有数个黑色斑块,而且鲮鱼是暖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度之间,温度低于7度生长缓慢。
鲮鱼的形态特征
鲮鱼体型为纺锤形,侧扁且长,吻部圆钝,和鲤鱼外形相似,但更为细长,且鲮鱼的额须较短粗,体色为青白色,富有光泽,腹部颜色为青灰色,末端为褐红色,体侧胸鳍基部有数个黑色鳞片。
鲮鱼的生活习性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适合生长在水温较高的环境中,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度之间,不耐低温,温度低于7度时生长缓慢,且鲮鱼的食性较杂,主要以硅藻、绿藻、植物碎屑、水底腐植物、桡足类、枝角类动物为食。
鲮鱼的养殖方法
养殖鲮鱼时要建造面积为5亩的池塘,并向底部铺上20厘米后的淤泥,注入15米深的清水,然后将鱼苗投放在池塘中,养殖期间要为鲮鱼投喂豆浆、菜饼等饲料,而且鱼苗投放1周后,要定期注入清水,防治气泡病。
鲮鱼不是海鱼,而是淡水鱼。它们生活在淡水之中,不能适应海水中盐度非常高的环境。具体来看,鲮鱼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水域之中,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高的地方,在热带和亚热带淡水流域之中最为常见。它们经常待在水域的底部。人工养殖的鲮鱼也是如此,因为它们不能适应海水生活,因而需用淡水养殖。 一、鲮鱼是海鱼吗
海鱼是鱼类的一种,它们大都生活在海洋之中,能够适应其中盐度高的环境。鲮鱼是我国众多鱼类之一的一种,它们并不是海鱼,不生活在海洋中,而是淡水鱼,生活在淡水之中。鲮鱼在我国淡水流域之中的数量比较多,在其它国家并不常见。鲮鱼主要生活在南方,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高的地方,也就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淡水流域之中。
野生鲮鱼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流域中都是比较常见的,经常待在水底。尤其是在石块比较多、水草也比较丰美的地方,生活着的鲮鱼数量就是比较多的,因为这样的水域之中食物比较充足,而且它们也能够顺利隐蔽它们的身体。另外,在我国还有很多人工养殖的鲮鱼,由于它们是淡水鱼,不能生活在海水中,所以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鲮鱼同样也生活在淡水之中。
二、鲮鱼能自然繁殖吗上文已经介绍过,在我国不仅生活着很多野生的鲮鱼,也生活着不少人工养殖的鲮鱼。野生鲮鱼可以自然繁殖,不过首先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年龄是一个关键的条件,鲮鱼性成熟了之后才能繁殖。它们繁殖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也就是水温最适宜的时候,一般是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此时水温等各种条件都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就是人工养殖的鲮鱼。它们也是可以自然繁殖的,不过同样得满足一些必要的条件。当鲮鱼都性成熟了,并且周围的水温、水质等因素都比较适宜时,鲮鱼就可以繁殖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鲮鱼会因为池塘太小而无法自然繁殖,或者繁殖的效率比较低。所以,若是人工养殖的,也可以采取一些人工措施来帮助它们繁殖,这样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