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如何正确养殖鲟鱼?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023-05-07 互联网艺莲园47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从技术角度讲,开发鲟鱼,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较鳜鱼、甲鱼等容易得多。如可用廉价饲料,饲料转化率高,养殖成本低,而且鲟鱼养殖的附加值很大。鲟鱼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一个优良饲养种类。(一) 人工繁殖   选择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关键。不论在天然水域捕捞,还是人工培育,都要求亲鱼的性腺发育达到第Ⅳ期。如亲鱼未完全成熟,可用网箱或池塘暂养,或结合注射催产剂来促其性腺成熟。鲟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采卵、授精、脱粘及孵化等技术与鲤鱼等基本相同,但对孵化的水温要求较严。一般适宜

鲟龙鱼怎么养

鲟龙鱼的饲养方法:

1、在养殖鲟龙鱼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由于鲟龙鱼是一种温水鱼,所以它对各方面都有要求。养殖场地的面积一定不能低于5亩,一般以6-9亩为宜。池水一定要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也要便利,在养殖场内还要设专门的饲料台,同时也要准备好增氧剂或者是供氧设备。

2、在放苗的前15天时,可以将池塘的水加到20cm左右,然后用生石灰兑水进行全池泼洒,对池塘消毒,消灭水中的有毒物质,池塘浸泡3天左右后就可以将池水排出去。也可以使用茶籽饼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在消毒前先将茶籽饼打碎用水浸泡24小时,进行全池泼洒,这样不仅可以杀死池塘中的鱼虾,剩下的茶麸还可以用于肥料。

3、放养鱼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没有病害、健康的鲟鱼苗种,养殖密度一般是500尾/亩。放养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水温是否适宜,还要考虑鲟龙鱼成年后的上市时间,如果苗种需要运输,在运输前2天左右就必须停止对苗种投喂。

4、鲟龙鱼是比较温和的肉食鱼类,主要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虾为食,幼鱼主要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经过驯化的鲟龙鱼苗种及成鱼都可以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0-45%,粒径在06-1毫米之间,日投饵率为6-8%。

鲟龙鱼介绍

鲟龙鱼,亦单称“鲟”,是鱼纲、鲟形目、鲟科动物。产于沿海各地及南北各大水域,为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少数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之一,是所有鱼类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鱼类,鲟龙鱼卵可做为鱼子酱。

鲟鱼的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骨骼大多为软骨,歪尾,吻部特别延长,口在吻的腹面。鲟鱼的食物惯性很强,拒食不熟悉的食物。如开始时是食用水蚤和水蚯蚓,转食配合饲料时要有一定的驯化时间。

鲟鱼怎么养殖

鲟龙又称鲟鱼是大中型经济鱼类,也是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共有20多种,其中我国有8种,俄罗斯鲟鱼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里海、亚速海、黑海及与这些流域相通的河流。除部分是洄游性种类外,还有部分为定栖种类。春季开始洄游,结束于秋季,春季洄游型当年产卵,秋季洄游型第二年产卵。初次性成熟年龄:雄性11—9龄,雌性11—13龄,产卵周期4—6年。俄罗斯鲟鱼的成鱼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鱼池的面积以3—5亩为宜,其形状长方形为好。池底的淤泥小于10厘米。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积50—300米不限。池深2米。

2、对水质的要求:溶氧要求大于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间。需要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离子也会导致鲟鱼死亡。

3、鱼种放养:池塘在放养前进行生石灰消毒,每亩用10公斤左右,然后干塘日晒。于放养前二周注水,水深为2米。鲟鱼的放养密度和其个体大小有关,一般规格在300—500克,每亩放500尾。鲟鱼的承受水温为1—30℃,生产商品鲟鱼的最适水温为20—24℃,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6℃,夏季池塘水温超过26℃时,应及时注新水。

4、饲养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饵率3%,以后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投饵率,当鱼达到1公斤以上时,日投饵率不超过1%。由于鲟鱼怕光,所以投喂时间为每天黎明和黄昏各一次。每半月加喂鱼健康2号、淡水鱼多维和酶制剂等,以提高鲟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鲟鱼生长。

鲟鱼养殖,是以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或深井水等为水源,通过机械提水或利用水位、地形的自然落差,保持养鱼池水体的适宜流速和流量的开放式流水养殖方式。

其水流从进水口进入鱼池,从排水口直接排出或不经过水处理过程直接流到下一级鱼池使用,养殖水不重复使用或少部分循环使用。这种养殖方式主要通过水库底部水或深井水调温等措施,使养鱼池中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鲟鱼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内。采用机械充气增氧或直接充入纯氧,使池水中保持丰富的溶解氧,从而为鲟鱼快速生长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流水养殖具有占地少、集约化程度高、便于管理、水体环境易于控制等优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