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虾养殖技术,对水质有哪些要求
1、养殖场地:首先在地势平坦且水质干净无污染的地方建造养殖池,做好清塘消毒的工作并培育水草。2、投放虾苗:不建议投放滥用抗生素的虾苗,以投放健康且无病害的虾苗为宜,投放地点应选在避风处。3、饲喂管理:在前期虾苗一般会以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为食,不需要投喂,而在需要投喂时可以投喂螺肉、米糠等食物。
一、草虾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
(1)一般宜在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建造养殖池,池塘的面积一般为5-8亩,水位一般在2m左右,配备好增氧机。
(2)做好清塘消毒的工作,并培育好水草,给草虾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
2、投放虾苗
(1)为了确保草虾的养殖质量,应投放健康、无病害的虾苗,不宜投放滥用抗生素的虾苗。
(2)不宜在正午时投放虾苗,通常可以在晴天上午9点、下午太阳落山后再投放,应在避风处投放虾苗。
3、饲喂管理
(1)若在前期将水草、藻类培育好之后,在投放虾苗后的前几天一般可以不投饵,虾苗会以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为食。
(2)草虾属于杂食性虾类,通常可以给它投喂豆饼、蚌肉、螺肉、米糠、生麸、鱼肉等食物,要求投喂量充足,避免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3)因为草虾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因此白天的投喂量一般占了日投饵总量的30-35%,而在晚上的时候,投喂量则占了日投饵总量的65-70%。
(4)同时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合理的调整投喂量,当天气比较恶劣的时候一般可以适当的减少投喂量,而在天气比较好的时候一般可以适当的多投一些。
(5)当水温在27-31℃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多投,而当水温高于34℃的时候一般可以少投或者不投,水质差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少投,反之则适当的多投。
二、草虾对水质有哪些要求
1、水质的透明度一般以在30-40cm为宜,水质的PH值一般为8-9,盐度一般为0015-0025,当透明度低于20cm的时候需要及时换水,因为在高温的时候,水质容易出现恶化的情况,因此可以以适当的增加换水频率,在必要时还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
2、水质的好坏一般会影响草虾的品质,因此在养殖的时候需要时常巡塘,及时捞出食物残渣,保证水质的清洁,确保草虾可以健康的成长。
3、在高温季节需要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确保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量,同时还要注意防治虾病,在整个养殖期间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以此来降低发生虾病的几率。
养殖冷水鱼需要什么条件,特别是水源,建鱼池什么的,求高手指点
1、位置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电源方便的地方建池。
2、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源便于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水质恶化、鱼类缺氧而死鱼;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改善鱼类生活条件。池塘水源以河水和水库水最好。
3、面积适中:鱼苗鱼种池以3—5亩为宜,成鱼池以8—10亩为宜。面积大,适合鱼类生物学要求,鱼的活动范围广。水面广,受风力作用大,能给池子自动增氧。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
4、水深适度:池塘的水深,鱼苗池以1—15米、鱼种池15—2米,成鱼池2—3米为宜。这样的水深,水质不易剧变,可增加水体载鱼量,提高产量和效益。
5、土质良好:鱼池的土质必须有较好保水性,一般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劣。
6、池塘设计:池塘形状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宜,长宽比5:3最佳。这样的池形,池埂遮荫小、日照长,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池塘底部呈龟背状,整个池底向出水口倾斜,有利于排水捕鱼。池塘周围应开阔,池埂最好种饲料草,不宜种植高大树木,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池塘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好呢?
1选择良好的水源,保障适宜的水温
冷水鱼养殖的品种为鲑鳟鱼和鲟鱼两大类,它们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为宜。以水温较高的河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夏季可补充部分地下水降低水温。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渔池结构
冷水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渔池宽4米,长不超过15米为好。渔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渔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渔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渔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3实行科学合理的放养和投喂冷水鱼放养密度虽然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16千克/立方米以上时,由于鱼体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将使水体中硫化氢、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等水化指标上升,鱼体会感到生理上的不适,鱼体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冷水鱼放养应保持在10千克~14千克/立方米范围内,这样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要注意饵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鱼成长参差不齐,易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保持健康的鱼类生态环境减少鱼病发生
冷水鱼健康养殖是一项生态综合工程,保持良好鱼类生态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冷水鱼健康养殖要做好渔池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保持,减少周围环境对渔业生态的不良影响。随时注意入水口有无落叶杂物流入,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防止残饵、粪便等污物的累积与藻类杂菌的孳生;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对于重复利用的养殖流水可在渔池入水口处安装UV-C紫外线水体消毒杀菌设备,减少水中微生物菌群总数,避免鱼病交叉感染。
5增加鱼体营养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保证饵料营养平衡与品质的基础上增加鱼体营养,可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投喂适量营养饵料是健康养殖的必要手段之一。
①投喂无机盐营养饵将250克无机盐用水溶解后拌50千克饵料,投喂给经过长途运输和体表损伤的鱼种、成鱼。可调节鱼体渗透压使体液移动储留正常,促进皮肤黏膜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②投喂Vc与蜂蜜营养饵将Vc10克加水溶解后和1千克蜂蜜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10天投喂一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③投喂Ve与食用油营养饵将
Ve5克与1千克油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周投喂1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增强鱼体抗贫血功能。
6做好新品种引进的考察,严格检验检疫
引种时要充分认识新品种跨地区的风险,要求对引进的新品种实地考察,从无病区引种,并按要求严格检疫,引进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成鱼养殖企业购买种苗时除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和复检工作外,在购种时应遵循同一场地苗种原则,避免苗种携带的鱼病交叉感染。
7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做好鱼病防治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鱼病防治中除了对症下药、药量准确外,正确的施药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鱼病防治用药分体外用药和体内用药两大类,体外用药施药方法有蘸、浸、泡,体内用药施药方法为投喂药饵。
蘸所用药物具有强烈刺激性,浓度高,一般(20~50)×10E-6,治疗体表损伤、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适用于规格较小或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要求将鱼放入药液中瞬间拿出。例如:用50×10E-6的碘酊为鱼种消毒。
浸所用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浓度较高,一般(10~15)×10E-6,治疗寄生虫性疾病、预防细菌性疾病。适用于养殖中分池操作时,要求将分池鱼放入药液中10分钟左右捞出。例如:用25×10E-6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治疗小瓜虫病。
泡所用药物在一定浓度条件下维持相对长的时间,一般浓度5×10E-6以下1个小时左右,治疗细菌性疾病,顽固性寄生虫和病毒性疾病。要求适当降低水体交换量及水位,在渔池上方入水口处均匀泼酒药液,然后采用滴流管定量将药剂慢慢加入进水口中维持池中药液浓度一段时间。例如:用苯扎澳铵消毒剂2×10E-6治疗细菌性烂鳃病。
投喂药饵所用药物有中草药、抗生素、碘制剂等。
高产池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按时清理池塘、适时注入淡水、合理使用曝气器、坚持巡塘。
鱼塘水质是鱼塘养殖的关键。 水体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如果水质调节好,养殖鱼类可以正常生长,发病率低,生产效率高。 养殖池塘水质控制技术以池塘生态学为基础,根据池塘和水质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水质进行完全的人工控制。因此,在鱼类养殖过程中,了解水质标准和监管技术对于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调节鱼塘水质呢?一起来学习吧。
按时清理池塘每年冬季和早春水温较低,可利用闲养进行清塘,包括晒塘、冻晒、疏浚等。大多数氮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被去除,而碳被合成为腐殖质并被保留。好氧微生物在干池和日光池中需要大量的氮。因此,将氮/碳比提高到1:12-15可以大大提高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干塘效果,缩短干塘时间。对于越冬池,冬季应保持高水位,及时除冰或冰上除雪,以保持和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早春及时更换池水,提高养殖水质。同时,早春加入新水还可以起到施肥的作用,因为冬天各种生物死亡后,它们的养分被释放到水中,增加了水中养分的含量。池水补充养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增加水中溶解氧和饵料生物量。春季或秋季放养鱼种时,应保留适量的鲢鱼、鳙鱼等滤鱼,以调节和改善养殖水质。
2、适时注入淡水
通常需要每7-10天加一次淡水,每次加水量为20-30cm;每 15 至 20 天换一次水。可以采用补漏法,最好从底部排掉水。从春季到初夏(3 月至 6 月)水温继续升高,从秋季到初冬(9 月至 11 月)水温继续下降。两季交替期间,水温波动在15~25℃以上,昼夜温差大,上下水体对流交换良好,水质良性。现金。根据不同的主要养殖对象,适当的换料和饲喂可以形成良好的水色和良好的水质。掠食性生物。这个季节很容易生长。因此,在这两个时期,特别是在交叉阶段,频繁注入新水和使用对症药物预防疾病对调节水质尤为重要。注意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且注入或换水时的新水水质必须清洁无污染,含泥量低。同时,水温与游泳池水温的差值不应超过±6℃~8℃。
夏季7~8月水温高,经常在30℃左右波动,并且昼夜温差小,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严重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水体上下的水温、溶氧和其他理、化、生物因子分层现象明显,池塘生态条件很差,加之通过春季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池塘载荷量增加,池塘中营养盐类积累,此时期容易形成不良的水质,水色。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阵雨),打破池水静止状态,水体上、下剧烈交换,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养殖动物浮头、严重浮头直至泛塘,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高温季节需人工调控水质。首先,当需要施肥时停止使用有机肥,巧施化肥。第二,经常注入或定期更换新水,并冲动上下水层。第三,用增氧机搅动水层以增氧,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天气、黎明及晴天中午应开启增氧机,防止养殖动物出现浮头或泛塘。第四,在池塘中培植适宜数量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也可遮挡阳光,降低池水温度,利于养殖动物生长。
3合理使用曝气器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鱼塘中的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鱼就会出现浮头甚至一锅水。一般来说,大多数溶解氧含量高的水体水质较好,提高鱼塘溶解氧含量的措施是延长水体曝气器的启动时间,合理使用曝气器。 建议在鱼的主要生长季节,每天在晴天中午开放,营业时间可半夜长中午短。
4、坚持巡塘
坚持上午、中午、下午巡塘,注意水质变化。当发现池水从浓绿的水变成了软而凉的水,又黑又臭,鱼也不能正常在池里走动时,及时进行相应的测量,直到鱼的活动正常。
以上就是鱼塘水质调节方法的全部内容介绍。好的水质的鱼类良好生长的前提条件,养殖户可以总结实际生产实践的相关经验,采用专业的调整技术进行及时调整,为池塘调理好水质。
基围虾怎么养,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为了实现高产养殖,所使用的池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在此列举一些主要的基本条件,大家在选择池塘的时候可以参考相关指标。
1水源充足、水质好
这是池塘养鱼的一个根本条件。水源充足,可以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类浮头时,有利于急救。无污染的江河、水库、溪流都是比较理想的水源。这类水体水质好、溶氧量较高、酸碱度适宜,浮游生物丰富,水温也比较稳定。井水和泉水水质也比较好,没有敌害生物,缺点是水温低。工矿污水不经过净化处理,不可直接用于养鱼。
2水深适度
鱼谚有“一寸水,一寸鱼”的说法,说明水深与增产关系密切。池水较深,不仅池塘单位面积的水量较大,而且水温和水质也比较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分层养鱼。但池水过深,底层水温低,溶氧量低,浮游生物少,不利于底层鱼类的生长。池塘的深度同面积和增氧设备有关。面积较大,设备好,可深些;反之,应浅些。农村养鱼池塘深度2~3m为宜。
3面积适中
鱼谚说“宽水养大鱼”。水面大,受风力作用大,水的流动和上下对流强,既增加水体溶氧量,又能使溶氧分布均匀,减少鱼泛塘死亡。总的来看,池塘面积大一些为好,但面积过大,操作管理不方便。鱼塘面积以10~15亩为宜。
4底质良好
池塘底的土质从多方面影响水质,对养鱼非常重要。底质以壤土为好,土质松硬适当,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也好。这样,池塘中有机质易于分解,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塘底保留适量的腐殖土,可以保持塘水肥度。塘底要平坦。
5形状和方向适宜
池塘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2∶1或3∶2。这样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夏季东南风较多,受风面积大,能提高池塘水溶氧量。
6周围环境适宜
池塘四周应开阔向阳,不能有高大树木和其他建筑物,以利于通风透光。池埂宜种植饲料作物。这样不仅能生产养鱼饲料和肥料,也能保护堤岸、减轻雨水冲刷。
总之,池塘高产与否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我们在选择池塘时要在尽量满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养殖,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池塘建设养殖白鲢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池塘面积控制在多少呢?
1、场地选择:池塘大小在2-5亩为宜,水深在12-15米,坡比1:25,应配备增氧设施,并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2、清洗和施肥:对养殖塘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还要在虾苗放养前进行施肥。3、虾苗处理和放苗:放苗前先要对虾苗进行淡化处理,然后选择气温适宜的日子进行放苗。4、养殖管理:养殖池的水质一定要高,并注意及时换水;饵料投喂根据基围虾的生长阶段及时作出调整;病害管理以防为主。
一、场地选择
1、池塘条件:基围虾的养殖场地与养其他鱼虾的场地差不多,可自行修建或利用农村池塘,大小在2-5亩为宜,水深在12-15米,坡比1:25,这样有利于排水。池底要平坦,底质以泥沙质最佳,泥底池塘淤泥不超过5厘米。
2、设施要求:养殖池要配备增氧设施,并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排灌方便,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排水口也要设置密网,以防虾苗逃逸。养殖池的水质一定要高,与其他鱼虾对比,基围虾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清晰的水质是保证它蜕皮和生长的关键点。
二、清洗和施肥
1、清塘消毒:准备好养殖场地后,要将其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将池塘水排空后,再暴晒2-3天才可进水,而那些淤泥较多的池塘则需暴晒一月左右,在进水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常见的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2、施肥培水:虾苗放养前施肥是池塘养虾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一般清塘后10天左右药物毒性消失,在虾苗下塘前7-10天将消毒时的一层薄水排出,注入新水;然后每亩水面施入经发酵的有机肥100-200千克、无机肥尿素2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培养池中基础生物饵料。
三、 虾苗处理和放苗
1、虾苗淡化:基围虾虾苗多来自海水工厂化育苗或采捕天然莳种,要想在淡水中成功养殖,必须首先进行虾苗的淡化处理。淡化也就是向育苗池(暂养池)内逐步添加淡水,降低池水比重,使虾苗适应在淡水中生长。
2、苗种放养:基围虾适宜生长在18-30度的水温中,所以一般放苗在5月下旬左右,最好选择在清晨日出以后进行放苗。放养密度为规格在10-15厘米时,每亩放养虾苗6~8万尾;规格在15-20厘米时,每亩放养虾苗5-6万尾,具体放养密度还应根据池塘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
四、养殖管理
1、水质要求:虾苗放养初期,水位约60-80厘米,之后每隔5-6天向池内加注新水5-6厘米,直至达最高水位后才开始换水。养殖中期每次换水约1/5左右,后期每次换水1/4-1/3,虾池内的溶解氧必须不低于4毫克/升,pH值保持在7-9范围内,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2、饵料投饵:基围虾为杂食性虾类,虾苗下塘后7天内主要以池塘中的天然饵料为主,放苗7-10天后开始投喂小粒径的对虾配合饲料,30天后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为主,辅投螺肉、蚌肉或小杂鱼肉等动物性饵料。日投饵量为池塘虾体总萝量的3%-4%,白天投喂量不超过日投饵量的1/3,傍晚不应少于2/3。在水温达到24-30度时,基围虾的摄食量会极具增加,这也是它快速生长的时期,因此要增加投饵保证食物来源。
3、病害管理:病害管理以防为主,应严把虾苗质量关;做好水质管理工作,每个时间段定时泼洒生石灰霉菌;选购新鲜优质的饵料。若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病害,可参照其他虾的病害防治方法灵活运用。
池塘建设养殖白鲢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池塘面积控制在多少呢?在广西,银鱼、大头鱼又称标准鱼、大头鱼。这两种鱼有相似的外表和共同的食性。它们主要是基于食用水中的漂浮微生物。四种最常见的淡水鱼中的两种,在中间的水里游泳觅食。它们易于筹集、廉价且有利可图。主要做池塘消毒,掌握水质浓度、放养密度、饲养方法、日常人工管理等,可以说是一种稳赚不赔的经营方式。育成鲢鱼、鳙鱼的技术方法如下。
掌握这种养殖鲢鱼、大头鱼的好方法,让你养殖大鱼大头鱼和长鲢鱼池塘规范;养殖鲢鱼、鳙鱼需要较大面积,最好在2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放养前,利用干燥的冬季劈开池塘底。也可以撒入生石灰粉消毒病原体,在开春前每亩入动物粪便成熟发酵,每亩500磅左右,然后池塘灌满水,可养殖养鱼。
放养密度;一般水产养殖的鲢鱼、大头鱼都混有其他鱼类,如草鱼、鲱鱼、罗非鱼、鲤鱼、鲮鱼等。因此,鲢鱼和鳙鱼的饲养密度以3斤/立方水的产量为宜,如果主要供应鲢鱼和鳙鱼其他少量鱼类,则为5斤/立方水。鲢鱼和鳙鱼的数量比可以是6:4或7:3,鱼必须活在池塘里,或用水泵入,鱼不能从淡水中分离出来,也是添加氧气的最佳方式。如果是死塘,养殖密度较低,死塘不适合投资,只能采用散养的养殖方法,产量很少,而且不能投太多的粪,很容易鱼因缺氧而死亡。
炒时间;人们通常在清明节前后饲养鲢鱼和鳙鱼,也可放冬鱼。这两种鱼都不怕冷,可以安全地在南方过冬。只要水深不缺氧,在北方也可以安全越冬,放鱼苗尽量放大点,重量以100克左右为宜。饲养管理;鲢鱼和鳙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鱼塘的水质要求绿色和肥沃。尽可能把更多的成熟的粪便,池塘水脂肪绿,水20 - 30厘米,能见度也可以饲料,饲料通常是美联储和其他鱼,鱼和其他排泄粪便浮游生物在水中产生大量生活流的微生物,鲢鱼和鳙鱼鱼需要提供营养,与循环繁殖。为了提高鲢鱼和鳙鱼的生长速度,获得较高的利用率,必须定时、固定、定量取食,每天两次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