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袋鼯详细资料大全
蜜袋鼯(mì dài wú)是一种有袋动物(有袋的温血动物像袋鼠和沙袋鼠),蜜袋鼯产于澳洲新几内亚(New Guinea)和南澳洲,大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舔食树蜜。蜜袋鼯的身体两侧拥有滑行膜, 从手关节延伸到脚踝,有利它们在树林间滑行。现在被作为宠物饲养,因为它们外形可爱、较为粘人、可随身携带,被称为“小蜜”,风靡全球。别名:蜜袋鼠。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蜜袋鼯 拉丁学名 :Petaurus breviceps 别称 :澳洲飞袋鼠、糖袋鼯 二名法 :Petaurus brevicep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有袋目 科 :袋鼯科 属 :袋鼯属 分布区域 :澳洲,纽几内亚和南澳洲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活动特点,食性特征,繁殖特征,发育特征,寿命长短,分布范围,饲养指南,喂养须知,饲养注意,护理规则, 形态特征 蜜袋鼯的体温较低,大约只有摄氏32度,饲养条件对温度有要求20-30,尽量不要超过30,夏天需要降温,可以使用仓鼠不锈钢降温金属板。身长为12 -13公分,尾长15 -48公分。公蜜袋鼯110 - 160 g,母蜜袋鼯100- 140g。初生小蜜袋鼯鼠体重:019 g。 蜜袋鼯 蜜袋鼯身披毛绒绒的蓝灰色外衣,耳朵薄而尖,眼睛大又圆,体态轻盈娇小,肚子呈奶油色,背部贯穿一条与众不同的黑斑。 雄鼯的阴囊位于下腹部中央,在前胸及头顶则有分泌腺,有以标示自己的势力范围。雌鼯腹中线有一平行身体的袋口。 生活习性 活动特点 蜜袋鼯和飞一样在手脚间发展出皮薄膜,使蜜袋鼯可以在树梢做长距离的飞行,蜜袋鼯飞行时会先用眼睛望远方看,并且闻其味道,摆出预备动作后飞行,而不飞行时皮薄膜会收缩,收缩后的皮薄膜会垂在身体旁边。蜜袋鼯手脚指头细长、指甲尖锐,利于攀爬。 蜜袋鼯 作为树栖动物,蜜袋鼯会狠劲蹬其强有力的后腿,从一个高树枝滑翔至另一个高树枝。长长的尾巴有助于蜜袋鼯在四肢着陆前,掌握身体的方向和稳定性。蜜袋鼯是体型很小的有袋动物,从头到脚长度只有8英寸(约合20厘米),如果算上长长的尾巴,体长也才达到16英寸(约合40厘米)。成年重约4到57盎司(约合120至160克)。 大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蜜袋鼯是夜行性动物,活跃的时间在晚上,日间则在睡觉。 蜜袋鼯属于群居性动物,典型的族群成员,包含了一只地位最高的雄鼯,二只排行老二的雄鼯,以及四只成熟雌鼯。只要食物充足且家族成员能和平相处,族群数目可能多达12只。 人工饲养蜜袋鼯作为宠物时,最少需饲养一对。缺乏同伴的蜜袋鼯,可能因生活无聊,而出现自残的行为。模样讨喜,蜜袋鼯很容易被人驯服,很喜欢跟人亲近,饲养过的人都对它爱不释手。 食性特征 蜜袋鼯属于杂食性动物,摄食的内容,较偏重于蛋白质食物,爱吃甜食、高能量食物。野生的蜜袋鼯,喜观吃各种昆虫,尤其进入繁殖时,蛋白质食物的摄取量,更达50%以上。除了昆虫外,也爱吃水果,树蜜。 两只蜜袋鼯在吃东西 繁殖特征 雌性蜜袋鼯的肚脐位置上长有一个育婴袋,幼兽都是以早产儿的状态出生,初生幼体会自行爬入袋囊中,然后囊内哺乳而逐渐成长,雄性的个体较雌性大些,雄性由肚脐附近突出的睾丸辨认,成熟的雄体头上会掉毛,掉毛处会发出味道,嘴巴也会较红润。 蜜袋鼯妈妈与幼仔 雌性的怀孕期只有16天,每次可产下四只幼崽,不过一般都是一到两只。它们会爬进母亲的育儿袋,在里面住上大约70天时间,直至完全发育。 刚生下来时,蜜袋鼯幼崽全身几乎无毛,闭着眼睛度过生命最初的12至14天,然后搬进母亲的树巢。它们会在里面停留40到50天,直至完全断奶,可以独立觅食。一开始,蜜袋鼯会小心翼翼地照看着幼崽,因为它们有很多天敌:猫头鹰、笑翠鸟、猫、巨蜥和蛇等。 刚出生的蜜袋鼯,全身无毛,体重只有200毫克。成熟的雌雄体每年可交配2~3次,怀孕时间约3个礼拜,每次可产下1~3只幼体。幼体刚被产下时非常娇小,眼闭、全身无毛,只有2公克左右的重量,大概70天之后,幼体才会开始离开母亲的育儿袋,110天左右,它们便可以完全断奶自行进食。约在8-14月龄便可以育种。 发育特征 幼鼠(大约和一颗小胶囊的大小及重量相当)待在母亲的腹袋中,直到70日龄时才开眼,同时身上的毛也才生长齐全。这个阶段的幼鼯,可离开母亲的袋中,在环境中探索。在这个年龄前,若雌鼯不幸意外身亡,或者幼鼯因意外跌出腹袋中,人工饲养无毛幼鼯的存活机会,几乎等于零。所以饲主千万不可因一时好奇,强行拉开襁褓中的雌鼯腹袋,免得幼鼯死亡。 寿命长短 野外的蜜袋鼯的寿命较短,大约只有四,五年。人工饲养的蜜袋鼯,可能可活达十二年以上。 平均寿命15年。 分布范围 袋鼯鼯,是一种有袋类动物,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巴布亚纽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早在20年前,美国人将小蜜作为宠物来相处,并逐渐受到大家的欢迎。近年来在美国繁殖和售卖的宠物蜜袋鼯,最初都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所以原本生活在树林中的小蜜,现在只好被圈养在笼子里。 饲养指南 主食 蜜袋鼯是夜行性动物,接近草食性的杂食性动物,傍晚是最好的喂食时机。在自然环境下偏好带有甜味的食物,例如花朵、花蜜、花粉等,也吃树芽、树液、叶子、种子,而昆虫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之一。在人工饲育下,除了供应市售的饵食之外,可参照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的食性,额外提供它们所喜好的水果及花蜜等甜食,做为食物来源补充,切忌冰食,不然容易导致死亡。 沉睡中的蜜袋鼯 其他食物 凤梨,桃子,草莓, 甜瓜,番木瓜,杏子,南瓜, 果汁,蓝莓, 干果,花生,葡萄乾,南瓜籽,向日葵种子, 干豌豆,杏仁。 喂养须知 饮食原则 蜜袋鼯“展翅高飞” 蜜袋鼯的食物挑选有以下四大原则: 1. 蛋白质成份不得低于25%,繁殖期时,最好高于50%。 2. 随时提供清洁的饮水。 3.经常补充钙质及其他维他命,矿物质。 4.少给予高脂的食物。 饲养注意 (1)对杀虫剂、松杉木木屑、有毒植物、直射的强光、其他动物非常敏感。 (2)笼子底部格线不可太大,笼丝距离最好在1到12厘米之间。 (3)笼子里最好不要用圆孔状开口的窝,容易排斥蜜主人,最好有两到三个棉布类好的材质的睡袋,不要使用毛巾类的布,因为纤维可能会导致受伤。 (4)笼中必须放置桉树树枝,有利于预防牙齿疾病和身体的健康。 (5)食物营养75%为蔬菜水果,25%为其他蛋白质来源,偶尔给些杂食和维生素矿物质。 (6)垫材最好不要用木屑类,一是有些木屑含的挥发油易导致蜜袋鼯呼吸道过敏,二是有发生蜜袋鼯误食木屑导致肠梗阻,很难治疗。 (7)蜜袋鼯小时候喝的奶粉一定要是无乳糖奶粉,小蜜不耐乳糖,很容易拉稀。 蛋白质和钙质的缺乏是密袋鼯普遍发生的问题,这些缺乏起因于哺养不正当的饮食。实际上, 蜜袋鼯不仅吃水果和蔬菜,而且需要动物性蛋白质,譬如昆虫(参见饮食)。钙质缺乏也许会呈现食欲不振,肌肉虚弱,颤抖,心律不正。 骨骼损坏引起的瘸脚,脊椎断裂的瘫痪,饮食的疏忽通常会导致死亡,请尽早改变正确饮食方式。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失衡,黏膜炎,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护理规则 住宿 饲养的笼子以直立型的为主,才有足够的高度,地板上不建议铺置木屑,可铺置一些树叶。寒流来袭可以用小毯铺底部,或用黄灯光让它们暖和。严密监测笼子外界防止狗猫攻击导致精神创伤而致命。另外,由于蜜袋鼯的体型很小需防止逃脱到储柜下方,器具里或从门缝溜到室外。 蜜袋鼯
蜜袋鼯饲养过程要注意勤洗笼子、更换或清洗跑轮、内置树叶、洗澡、通风。
1、勤洗笼子
首先毫无疑问就是要勤洗笼子了,蜜袋鼯可能是尿尿导致的味道,一般是一周清洗两到三次为宜。
2、更换或清洗跑轮跑轮
蜜袋鼯一般都比较喜欢在跑轮上面尿尿,所以跑轮的味道是比较大的,建议准备两到三个跑轮,一周至少换个两次。
3、内置树叶
给笼子里面放上新鲜的桉树叶子能起到比较好的除臭效果。
4、洗澡
一般来讲,蜜袋鼯身上有味道的化,可以一周给蜜袋鼯洗澡一次,但是一定要用宠物专用的沐浴露,注意水温,不要让小家伙感冒了。给蜜袋鼯洗澡的话,太小的蜜袋鼯容易生病,一般建议给蜜袋鼯洗澡蜜袋鼯至少要有大概七八个月大。
5、通风
养蜜袋鼯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一般来说,室内通风的话,除味的效果会好很多,注意蜜袋鼯不要放在暴晒的地方养,应该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注意事项:
蜜袋鼯是一种杂食类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水果、花蜜、小型昆虫为食,人工饲养时可以喂养符合 HPW 高蛋白标准的饲料,比如一些食虫类动物的专用饲料,还可以喂一些无刺激性气味的水果如常见的苹果、梨。饮水方面,用凉白开或购买的矿泉水、饮用水即可。
蜜袋鼯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动物,平时喜欢待在高处,人工饲养时要给蜜袋鼯创造类似的环境。现在一般是 用长宽高 30 厘米及以上的笼子饲养,笼子内会设有挂在空中的窝、秋千、爬架、平台等。蜜袋鼯运动量大,所以通常还会在笼子里面放一个跑轮。
蜜袋鼯饲养时最重要的是保温。蜜袋鼯原产地主要是热带和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因此在其他地方饲养时要注意为其保温。在秋冬春季节温度转凉后,需在蜜袋鼯的栏舍上放一盏加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