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蚯蚓的
蚯蚓养殖分为室内和田间养殖两种。
一、蚯蚓室内养殖:
1、箱养法:
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本属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
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70%,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法:
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爱胜蚓属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
如蚯蚓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层10厘米饲料,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青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
二、蚯蚓田间放养
1、桑园养殖法:
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
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人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人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养殖法:
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如养青蚯蚓,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米、高04米腐熟的牛、马、猪粪,作为蚯蚓养殖床,每养殖床之间留一走道,每隔2个养殖床开一排水沟。在养殖床饲料面上用稻草或麦草覆盖。保持湿度60~70%。雨天用塑料薄膜盖好,防止雨水浸泡。
扩展资料:
蚯蚓的生活习性——“六喜”:
1、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3、喜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暖: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5、喜酸甜: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6、喜独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蚯蚓
自己怎么养蚯蚓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扩展资料: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参考资料:
怎么养殖蚯蚓?
自己怎么养蚯蚓
自己怎么养蚯蚓,蚯蚓养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对蚯蚓比较陌生,并不知道蚯蚓养殖的作用是什么,但其实蚯蚓有很多的好处,以下了解自己怎么养蚯蚓。
自己怎么养蚯蚓11、容器:养护蚯蚓时,需要使用水缸或水盆,再对其进行清洗消毒。2、基质:使用淤泥、动物粪便和腐叶土配制成土壤基质。3、投苗:把蚯蚓苗放置在装有基质的容器里。4、养护:在土壤上覆盖稻草遮光,并每周浇一次水,使蚯蚓快速繁殖。
蚯蚓怎么养殖
1、选择容器
养殖蚯蚓的场所或是容器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家庭养殖可以用水缸或水盆,也可以在空地上挖掘地穴等用以养殖,或是在菜园、果园中挖掘沟渠养殖,工厂化生产则是在厂房中使用有规律摆放的金属盒子等进行规模化养殖。
2、配制基质
养殖蚯蚓最重要的就是基质的配制,蚯蚓不同于一般的黄粉虫一类的蠕虫,它所居住的基质就是它的饵料,它以这些泥土中的腐殖物质维生,因此基质要使用腐殖土、淤泥和动物的粪便等进行腐熟熟化的工序后完成。
3、蚯蚓 放种
把配制好的基质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之中后,就可以将买来的用作种虫的蚯蚓放在基质上了,然后再盖上一层遮光用的报纸,等到蚯蚓全部都钻入土壤中之后,撤去报纸再盖上一层稻草以保持基质的湿润和遮挡光线。
4、日常养护
蚯蚓是一种只能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的生物,因此在日常养护中要把养殖蚯蚓的盆搬到阴暗处,且确保上面覆盖的稻草能够完全挡住基质,降低光线照射的可能性,土温不能高于30摄氏度,在食料吃完后及时添加食料即可。
自己怎么养蚯蚓2一、养殖容器
家养蚯蚓的容器比较随意,如木箱、花盆、塑料箱、水桶、脸盆等一切能利用的器皿都可以用来养蚯蚓,不过最好的养殖器具就是木箱,因为木箱可以很好的保持土壤的湿度,但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容器来养殖蚯蚓,一定要在底部打出可以漏水的小孔,因为蚯蚓虽然喜欢潮湿、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但怕积水,湿度过大对蚯蚓的呼吸不利。
二、土壤配制
家养蚯蚓的营养土可以选腐烂熟透的牛粪、粗制的纸箱板等,在农村最好用腐烂的变成黑土的庄稼秸杆、杂草、骡马粪等,在城市里若不好找到的话可以收集些植物叶子慢慢发酵使之腐烂即可,但不论采用何种营养土都要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值得注意的是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6~8。
三、种蚓选择
家养蚯蚓时种蚓的选择很重要,不要养自己在野地里挖的蚯蚓,良种蚯蚓的繁殖率大约为普通蚯蚓的十倍,平均每条蚯蚓可以每天繁殖一条且比普通蚯蚓的生命力强得多,推荐养爱胜蚓属中的大平二号蚯蚓,种蚓可以在网上购买或在渔具店购买,买回来后把蚯蚓放入营养土上面,上面盖上硬纸板即可,蚯蚓会自己钻入营养土内。
四、饵料投喂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外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家养蚯蚓时可以放点烂苹果、菜叶、西瓜皮、泡茶后的茶叶渣、苹果核、甘蔗渣等,甚至可以是厨房油烟机储油盒内的废弃油涂抹的粗纸板,平时还要稍微洒点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
五、日常管理
家养蚯蚓虽然很简单,但也要经常管理,一般3~5天打开箱盖看看,只要看营养土湿度问题、食物的有无、蚯蚓的发育情况等,如看到不合适的方面注意及时调整,同时养殖箱也要避光存放,因为蚯蚓怕光,光照太强时会导致蚯蚓死亡,而且在养殖箱上面最好套上一层塑料纱布,这样可以避免蚯蚓爬出逃跑。
最简单的蚯蚓养殖办法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营腐生动物,别称地龙、曲蟮、阮善等,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在钓鱼界被称为“万能钓饵”,除了鲢鳙等少数鱼外大多数的鱼都爱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蚯蚓怎么养殖最简单吧!!
一、生活习性
1、喜暗畏光:蚯蚓喜居在潮湿、疏松且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但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照过强时会死亡,养殖时要搭棚遮光防止日光直射。
2、喜温畏寒:蚯蚓是变温动物,低于8℃时即停止生长发育,生存最适温度15~25℃,繁殖最适温度22~26℃,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3、喜湿怕干:蚯蚓喜欢潮湿、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要求养殖床含水量60%以上,但蚯蚓怕积水,湿度过大对其呼吸不利,也畏盐,在盐浓度高的溶液中会因失水而死亡。
4、喜静畏动: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要求噪音低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会表现出不安、逃逸等现象,因此桥梁、公路等附近不宜养蚯蚓,生活在工矿周围的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二、养殖品种
1、赤子爱胜蚓: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最常见的养殖蚯蚓,个体较小,体长60~160毫米,体宽3~5毫米,体节约80~110个,环带呈橙红色或栗红色。
2、威廉环毛蚓: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绿蚯蚓等,个体比较大,体长90~250毫米,体宽5~10毫米,背面呈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呈青灰色。
3、参状环毛蚓:参状环毛蚓俗称土蚯蚓,我国最常见的蚯蚓,个体较大,体长110~380毫米,体宽5~12毫米,背部呈紫灰色,后部色稍浅,刚毛圈呈白色。
4、通俗环毛蚓:通俗环毛蚓俗称黑蚯蚓,南方最常见,个体中等,体长130~150毫米,体宽5~7毫米,体节102~110个,背色呈草绿色,背中线呈深青色。
三、饲料种类
1、动物性饲料:蚯蚓的动物性饲料有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畜禽的粪便,但鸡、鸭、羊、兔等动物的粪便属氮素饲料,配制饲养基时不宜超过粪料的四分之一。
2、植物性饲料:蚯蚓的植物性饲料有玉米、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秸秆和各种野草、树叶等,这些均可配制成蚯蚓的饲养基,但一定要充分发酵后再使用。
3、垃圾性饲料:蚯蚓的垃圾性饲料有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烂菜叶、烂水果、西瓜皮、烂西红柿、废纸及工业废弃物如糖渣、糠醛渣、酒糟、啤酒渣、锯沫(木屑)等。
四、养殖技巧
1、场地选择:人工养殖蚯蚓的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也可以利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
2、养殖品种:养殖品种要根据地区、需要、条件等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青蚯蚓,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及城镇居民可选红蚯蚓。
3、放养密度:等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开挖沟槽,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体的'蚯蚓种,上面再放上5厘米的饲料,密度可控制在2~25千克/平米或1~15万条/平米。
4、饵料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必要措施,投喂饵料时可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10厘米,但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5、养殖管理:蚯蚓的最佳生长温度约15~25℃,冬季可以将养殖床加厚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稻草上面再加盖塑料布以保温、保湿,夏季尽量每天浇一次水降温。
6、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种蚓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和防止自然发展造成种群衰退。
五、采集方法
1、灌水捕捉:蚯蚓怕积水,可用灌水方法使蚯蚓出穴捕捉,也可用春耕时在水田里捕捉蚯蚓。
2、堆料诱捕:把发酵熟透的饲料堆放在田边、菜园等处,过不了多久饲料堆就有大量的蚯蚓。
3、翻地挖掘:采集蚯蚓使可翻地钉耙挖土捕捉,方法简单,但效果差,比较适合小规模养殖。
4、化学捕捉:高锰酸钾溶液或甲醛溶液洒于采集蚯蚓的地方,受到刺激的蚯蚓很快会爬出来
自己怎么养蚯蚓3蚯蚓怎么养
1、容器最好是木箱。我现在感觉还是木箱养殖效果好。其它器皿如花盆,塑料箱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也可以,但是底部一定要有往外流水的小洞。
2、营养土我目前采用的是腐烂熟透的牛粪,粗制的纸箱板。农村地区最好用腐烂的变成黑土的庄稼秸杆、杂草、骡马粪等。城市里若不好找到,只能自己收集些植物叶子,漫漫发酵使之腐烂,注意的是营养土一定要松软。
3、蚯蚓的食物真可谓五花八门,我目前采用的是粗制的纸箱板,在其上面涂抹废弃的食用油,甚至厨房油烟机储油盒内的废弃油以及苹果皮、胡萝卜皮等。另外我惊喜发现厨房洗锅水的沉渣很是不错,通过观察以洗炒菜锅水的沉渣更好些了。
蚯蚓最适应的环境
1、蚯蚓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摄氏20度左右,低于5度即休眠,0度以下则死亡。而15度就能正常繁殖。若超过333度即会爬走或死亡。因此饲养蚯蚓必须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
2、蚯蚓养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过干则会死亡,过湿也难以生存。我们常见大雨过后由于大量雨水渗入地下,许多蚯蚓从深层泥土中扒出,直至晒干而死,即是这个原因。一般保持培养基料,用手捏成团但挤不出水即可。
3、基料的选用。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好是经过发酵的牛粪,颜色变黑后使用。如果认为不卫生,也可以选用较松软的园土。还可以选用撕碎并用水浸透的马粪纸或草扳纸与园土拌匀而成,也可以将园土掺些锯末。以上均为较好的养殖基料。
蚯蚓吃什么长得最快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垂钓的时候蚯蚓的选用
1、选用瘦蚯蚓:所谓“瘦蚯蚓”这里是指因没有喂食而饿瘦的蚯蚓,大小如普通牙签大。适应垂钓公历3月初至4月中旬的仲春到暮,农历的惊蛰至清明期间。垂钓时要把它截为两段,从断口处钩入,钩尖处露一点,钩尖蚯蚓留有l~2厘米长让其蜷曲蠕动。挂钩后不要使蚯蚓堵塞钩门,多余的截头留尾于钩尖蠕动。采用细线小钩,钩最大不宜超过丸七8号。
2、选用肥蚯蚓:所谓“肥蚯蚓”这里是指偏大一点或是喂养肥粗的蚯蚓。适应垂钓公历4月末至11月末的暮春、夏秋和初冬。
3、选用小蚯蚓:所谓“小蚯蚓”这里是指如精细牙签大的蚯蚓,适应垂钓寒冬和早春至仲春鱼儿。这时的鱼儿觅食动作轻微,张口小.吞食缓慢迟钝。在钓具上应选用细线小钩:主线l号,脑线为0.8号,钩是丸七5—6号。小钩挂穿小蚯蚓不会阻塞钩门,
适应块头小点的鱼儿吸饵吞钩。要求蚯蚓要鲜活,挂钩蚯蚓后钩尖或钩体不能裸露,钩尖上的蚯蚓不要掐断,保留1厘米左右长让其蠕动,逗引鱼儿来咬钩。垂钓宜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忌钓早晚天时。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不过蚯蚓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蚯蚓的介绍 :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蚯蚓体长约100mm,体重约05克。生活在潮溼、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圆筒形,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解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溼润。
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亦称钓鱼虫angleworm。陆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JohnMarkham是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陆生动物,1,800余种,尤指正蚓属Lumbricus的种。在美国有17个本地种及13个从欧洲引进的种,其中陆正蚓Lterrestris最为常见。蚯蚓几乎见于世界各地所有溼度合适并含足够有机物质的土壤。一种澳大利亚蚯蚓可长达33公尺约11呎。陆正蚓长约25公分10吋,浅红褐色,之所以带浅红色,是因为血中含血红素。某些蚯蚓如原产英国的浅黄绿并唇蚓〔Allolobophorachlorotica〕为绿色。
蚯蚓的躯体分为多数体节陆正蚓多达150节。某些内脏器官如排泄器官见于每一体节。第32∼37节稍粗,无节间沟,色稍浅,在生殖季节能分泌黏稠物质,形成蚓茧,包裹排出的卵。蚯蚓躯体前后两端渐细,尾端稍钝。蚯蚓无视觉及听觉器官,但能感受光线及震动。以土壤中腐烂的生物体为食,进食同时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据估计,蚯蚓每日的进食量及排遗量与其体重相等。
蚯蚓为雌雄同体, 但需行异体受精。交配时两条蚯蚓互抱,并分泌黏液使双方的腹面黏住,各排出 输入对方受精囊内。交配后两个个体分开,形成蚓茧,蚯蚓自蚓茧向后退出,茧前移至第14体节时成熟的卵落入,经过第9∼10体节时,受精囊内来自对方的 逸出,使蚓茧中的卵受精。交配后24小时,蚓茧从蚯蚓的头端脱出,留在土壤中。通常于2∼4周后形似成体后微小的幼体自蚓茧钻出。60∼90天后性成熟,约一年后发育完成。
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但于气候干旱时或冬季可钻入2公尺7呎深处。有一个亚洲种于暴雨后能爬树以防淹溺。蚯蚓为多种鸟兽的食物,又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于通气和排水,将有机物质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从而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蚯蚓又可作为鱼饵,故俗称钓鱼虫。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我国有2000多种。
蚯蚓的饲养技术 :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溼、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
2选种
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等。
3场地的选择
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选择离猪场或鸡场较近、地势平坦、温暖、潮溼、植物茂盛、天然食物丰富、僻静、没有污染、接近自然环境、水源方便、土壤柔软,富含腐植物、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4蚯蚓的基料与饲料
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又是蚯蚓的食物来源,养殖成功与否,基料的好坏起著决定性作用。以猪粪、稻草或瓜果混合为基料,基料要求密度小、压力小、含水高、保水性好、透气性强。将新鲜猪粪60%,草料40%,加入一定量的EM菌发酵液和红糖拌匀,浇水,使其在55%~70%之间,高为1m,让其松散不要压实,盖膜密封厌氧发酵20天。
5建立养殖床
蚯蚓养殖床建立在地势平坦、土质松软、没有大块的土块、能灌溉能排水的地方。首先将地面平整,将发酵好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10cm左右,宽度为10m左右。铺好后将蚯蚓种均匀的洒在基料上,蚯蚓要洒均匀,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25kg~040kg,夏季密度可以小些,冬季密度大些。铺好蚯蚓后,在蚯蚓上面再铺上一层基料,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达到保温保溼的目的。铺好后在基料上浇上适量的水,一天后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蚯蚓逃跑,萎缩,死亡,肿胀,要查明原因,可能是基料没有发酵好,应重新发酵。养殖床之间要有1m左右的空隙,以便加料和管理。
6饲养管理
①温溼度和PH值
温溼度对蚯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生长温度为5℃~30℃,最适合温度为20℃。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其生长,0℃以下会冻死蚯蚓,当温度超过32℃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40℃以上时蚯蚓出现死亡。蚯蚓的生长发育水分在60%~70%之间,孵化期水分在56%~66%为宜。蚯蚓的生长繁殖与PH有密切关系,生长环境和基料的PH在6~8之间,最适宜为7。
②补料
20天左右蚯蚓就能将全部猪粪变为蚯蚓粪,此时需补料。补料时,可以在原饲料的基础上覆盖新料,根据蚯蚓的食量确定加料量,饲料要铺设均匀,再加上稻草,经常浇水保溼。
③浇水
为了确保蚯蚓正常生长,特别是夏季,每天至少要浇一遍水,水不能有污染,水流量不宜太大,一定要浇透,使上下层料接上,最好选择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浇。
④ 养殖床的管理
蚯蚓养殖床中不能混入其他杂物,并且要经常疏松,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幼蚓成活,养殖床之间的过道要保持干净。定期清除蚯蚓粪,以保持环境的清洁。用铁耙翻动养殖床时动作要轻,尽量把蚯蚓卵埋入基料中,以免影响孵化率。
7 采收
蚯蚓的世代间隔为60天左右,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采收,如果不及时采收就会外逃。当每平方米达到15~2万条,大部分蚯蚓体重为400mg~500mg时,采收成蚯蚓。夏季每个月采收一次,春、秋、冬季每3个月采收2次,采收后及时补料和浇水,通常一个月加料一次。
注意:无论是自采的,还是从市场上收购的鲜活蚯蚓,首要的问题是将收集到的鲜活蚯蚓,用清净水漂洗干净以后,加热煮沸5-7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杀死蚯蚓体内、体外的寄生虫。一般的做法是将漂洗、煮熟后的蚯蚓切成小段,新增到饲料中混合喂鸡;或者灭活后干制,配料时合理搭配喂给。饲喂量上,产蛋鸡每天每只饲喂15-20克或新增饲料量的12-15%,同时减去日粮 10-15克后饲喂。其他阶段的如青年鸡、商品鸡等可以依体重增减饲喂,对生长增重也有良好的效果。
蝇蛆的养殖分种蝇饲养和蝇蛆饲养两个阶段。养种蝇是为了获得大批蝇卵,供繁殖蝇蛆。饲养蝇蛆的鸡所产的蛋,富含多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蛋内脂肪虫子鸡蛋普通装不超过3%,蛋白质含量超过12%,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钠、钾、钙等矿物质等。
蚯蚓的繁殖 :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 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粘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著,头端分向两方。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 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交换 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当移至受精囊孔处 逸出,在茧中受精。蚯蚓继续后退,最后蚓茧离开身体,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2~3周内孵化。如环境不适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